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超滤组合工艺处理超高盐度制盐卤水,分析了砂滤、混凝气浮+砂滤和混凝气浮+砂滤+超滤等不同处理工艺下的卤水处理效果,对比分析了各工况下膜系统单周期运行的膜比通量(SF)和膜污染速率(K)。实验结果表明:混凝气浮+砂滤对卤水TOC、浊度、SS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去除率依次为35.6%~38.9%、38.8%~54.7%和68.7%~73.4%,混凝气浮+砂滤+超滤对TOC和浊度去除率提高为38.6%~44.2%和99.6%~99.7%;运行通量升高,膜污染速率加快,改变错流量几乎不影响膜污染速率,混凝气浮+砂滤预处理后膜比通量提高,膜污染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赵宇彤  史俊  刘栓  邓慧萍 《净水技术》2023,(S1):32-39+85
近年来,塑料制品的使用量激增,并且由于处置不当不可避免地进入水体中。水环境中存在的微塑料已经逐渐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产生了重大威胁。重要的是,由于其广泛存在且尺寸较小、比表面积较大,表面会积累有害物质,在食物链的相互联系中充当有害污染物的载体。文章详细介绍了水厂中各项水处理工艺(混凝、沉淀、砂滤、颗粒活性炭吸附等)对微塑料的去除效率,发现现有的常规水处理工艺并不能完全去除水中的微塑料,需要强化常规工艺和开发新的技术进一步提高微塑料的去除效率。大量研究证明,通过助凝剂强化混凝、电絮凝技术、生物炭吸附材料和膜技术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微塑料的去除率。最后,全面总结了磁分离技术、金属-有机框架复合物吸附和高级氧化技术等新兴技术在去除微塑料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混凝气浮+砂滤+超滤处理某制盐厂卤水,研究了不同运行条件下,膜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分别进行了卤水直接超滤30L/㎡·h、25L/㎡·h和20L/㎡·h以及砂滤和和混凝气浮+砂滤预处理后超滤20L/㎡·h下的试验,对比了各个运行条件下,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分析了砂滤、混凝气浮+砂滤和混凝气浮+砂滤+超滤等不同处理工艺下的卤水处理效果及膜CEB清洗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砂滤预处理后,膜系统的运行稳定性略有提高,混凝气浮+砂滤预处理后,膜系统运行稳定性有很大的提高,20L/㎡·h下连续运行一周TMP未见明显增长;混凝气浮+砂滤对卤水TOC、浊度SS等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去除率依次为35.6%~38.9%、38.8%~54.7%和68.7%~73.4%,混凝气浮+砂滤+超滤对TOC和浊度去除率提高为38.6%~44.2%和96.3%~97.6%;0.1%的Na Cl O的CEB清洗效果良好纯水20L/㎡·h下TMP恢复率高达80.6%,说明造成膜污染的物质主要为有机物。  相似文献   

4.
针对低温低浊水给水厂运行带来的困难,采用气浮单元与水厂各常规工艺联用,以得到最佳联用方案。利用萧山南部某水厂冬季低温低浊水,在水厂配水井、反应池末端、沉淀池中段、沉淀池末段以及砂滤池后端串联中试气浮单元,比较分析水厂各常规工艺与气浮单元联用后对低温低浊原水的处理效果,讨论气浮工艺替代水厂常规工艺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气浮直接处理预氧化后的原水,浑浊度平均去除率高达约76.9%;混凝气浮后,聚合氯化铝投加量为5~10 mg/L时,浑浊度平均去除率均在95.0%以上,对金属指标也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但对有机物指标去除效率较低。这说明气浮单元的微气泡工艺对于黏度大、颗粒物稳定的低温低浊原水或常规工艺过程水处理有独特的优势。水厂应根据原水特点,将气浮装置设置于不同位置,保证气浮工艺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赛  张岚  陈永艳  邢方潇 《净水技术》2021,40(10):20-25,61
微塑料在海洋、湖泊等水体中频繁检出,但在饮用水中有关微塑料的研究甚少,其在饮用水中的存在现况和健康效应仍难以确定.文中阐述了近年来微塑料在饮用水中的存在现况、健康效应,分析了混凝沉淀、砂滤、臭氧氧化-活性炭过滤工艺对于微塑料的去除效率,并展望了微塑料在饮用水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对当前饮用水中微塑料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孙永超  解利昕  高婷婷  周晓凯 《化工进展》2016,35(11):3658-3662
对不同海水预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工艺产水浊度、化学需氧量(CODMn)、污染密度指数(SDI15)等参数及不同预处理工艺对超滤膜膜比通量的影响。混凝-沉淀或气浮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海水浊度,配合砂滤或纤维过滤,浊度可以降低到0.3NTU左右。当超滤处理海水时,无论采用何种预处理方法,其产水浊度和SDI15都可以满足反渗透进水要求。直接超滤时,CODMn去除效果较差,超滤结合混凝-沉淀或气浮处理时,CODMn去除率有了较大的提高。预处理方法对超滤膜膜比通量影响较大,直接采用超滤进行处理时,超滤膜膜比通量衰减较快,经混凝-沉淀或气浮处理后,膜比通量衰减有所减缓,进一步经砂滤或纤维过滤后,膜比通量的衰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采用混凝-沉淀/纤维过滤预处理工艺时超滤膜膜比通量衰减最低。  相似文献   

7.
在饮用水处理中,考察工艺对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特性是目前的热点,且当水源水呈现高藻性状时,饮用水的有机物问题更加突出。试验以高藻水源水为处理对象,就两工艺流程(溶气气浮+砂滤+活性碳过滤)对高藻原水中微量有机物的去除特性进行了考察。试验采用了强化混凝、气浮单元对有机物有一定去除效果,对DOC的去除率高于其它处理单元,而对于BDOC、AOC、HAAsFP,气浮单元的去除效果均弱于两流程的炭滤柱。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淡水系统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系统地综述了不同水处理技术(混凝、吸附、浮选、膜分离、高级氧化以及微生物降解)对微塑料的去除效果;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效率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今后可行的研究方向,为如何有效去除淡水中微塑料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同时去除某油田三元采出液中的浊度和油分,采用混凝-微气泡气浮工艺进行预处理。拟从常用的混凝剂中确定经济高效的混凝剂和适宜的混凝条件。结果表明,聚氯化铝(PAC)混凝剂在碱性条件下,对油田采出废液的处理效果较好。通过探讨混凝剂添加量、气浮处理时间和微气泡发生器工作压力对混凝-微气泡气浮效果影响,获得了较适宜的工艺条件,即PAC添加量50 mg/L,混凝气浮处理15 min,工作压力0.4 MPa,此时浊度去除率和油分去除率分别为46.1%和82.2%。混凝-微气泡气浮的油分去除率比单独混凝沉降和单独微气泡气浮处理的油分去除率之和高出27.7个百分点,说明混凝和微气泡气浮2者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可减少混凝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高藻水源水为处理对象,就两工艺流程(溶气气浮 活性炭过滤,溶气气浮 砂滤 活性炭过滤)对高藻原水中微量有机物的去除特性进行了考察。试验采用了强化混凝,气浮单元对有机物有一定去除效果,对DOC的去除率高于其它处理单元,而对于BDOC、AOC、HAAsFP,气浮单元的去除效果均弱于两流程的炭滤柱。流程2砂滤柱对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差。对于试验考察的微量有机物,流程1的去除效果优于流程2,并且起主导作用的处理单元均为炭滤柱,而流程1炭滤柱的去除效果优于流程2炭滤柱。  相似文献   

11.
超滤在给水处理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其在水厂中的连接位置及净水效果值得关注.以水厂不同工艺节点(即单项工艺设备)出水作为超滤进水研究其膜污染行为,结果表明,造成的膜污染程度为原水>沉淀池出水>砂滤池出水;水质分析可知,常规工艺(混凝沉淀及砂滤)能够一定程度地降低污染物负荷,能够不同程度降低膜污染,而多糖类物质为主要的膜污染物.继而将超滤和生物活性炭滤池(BAC)连接于砂滤之后,比较两种深度处理工艺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浑浊度去除方面,超滤优于BAC;在CODMn去除方面,超滤去除效果欠佳,而BAC具有较为明显的去除效果;在微生物去除方面,超滤能够完全截留剑水蚤、红虫、水螨等微生物,而BAC对这些微生物没有明显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内分泌干扰物(EDCs)的分类、特点及其作用机理,分析了膜技术去除水体中EDCs的影响因素,阐述了膜生物反应器的应用近况。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随着其工艺技术日趋成熟、运行成本逐步降低,必将广泛应用于水体中EDCs的去除。  相似文献   

13.
钟高辉  陆少鸣 《水处理技术》2012,38(2):91-93,97
采用浸没式超滤系统取代传统工艺中的砂滤系统处理西江原水,对比了新工艺(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工艺)与传统工艺(混凝沉淀+砂滤工艺)的出水水质,考察了浸没式超滤系统的对COD、氨氮、浊度和颗粒物的去除,研究了试验期间系统跨膜压力(TMP)变化,最后考察了化学清洗对膜污染的控制。结果表明,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工艺出水CODMn和氨氮含量略高于混凝沉淀+砂滤工艺,但均达到了GB 5749-2006和CJ 94-2005要求;对浊度处理效果优于混凝沉淀+砂滤工艺;系统运行48 d,TMP从16 kPa升高到34.5 kPa;采用HCl和NaClO进行化学清洗,可有效控制膜污染。  相似文献   

14.
生物稳定性是评价饮用水水质的重要指标。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去除AOC和BDOC,加氯消毒甚至会使AOC值升高,以太湖、黄浦江和长江为水源的常规处理工艺水厂的出厂水均不能满足生物稳定性的要求。曝气生物滤池和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单元可以有效去除AOC和BDOC,曝气生物滤池+混凝气浮+臭氧生物活性炭+砂滤组合工艺出水经过消毒后能够满足生物稳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应用化工》2019,(12):2990-2993
对我国常规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技术去除微塑料的效能进行了文献研究,结果表明常规预处理+二级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对城市污水中微塑料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而脱除的微塑料进入污泥中得到稳定。膜处理技术及混凝过滤技术去除微塑料效果最佳,可达99%以上,但因为缺乏经济性,不适合在国内城市污水厂进行推广。因此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型微塑料脱除组合工艺开发值得关注。另外,污泥的有效处置技术革新,避免其二次污染也是重要的方向之一。同时对微塑料源头的管控也是今后环境管理的重要方向和任务。  相似文献   

16.
《应用化工》2022,(12):2990-2993
对我国常规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技术去除微塑料的效能进行了文献研究,结果表明常规预处理+二级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对城市污水中微塑料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而脱除的微塑料进入污泥中得到稳定。膜处理技术及混凝过滤技术去除微塑料效果最佳,可达99%以上,但因为缺乏经济性,不适合在国内城市污水厂进行推广。因此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型微塑料脱除组合工艺开发值得关注。另外,污泥的有效处置技术革新,避免其二次污染也是重要的方向之一。同时对微塑料源头的管控也是今后环境管理的重要方向和任务。  相似文献   

17.
微塑料是直径5 mm的塑料碎片或塑料颗粒,作为一种新兴的持久性污染物,严重影响水生态健康及供水安全。而现有的处理技术尚无法完全去除水中的微塑料。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有关微塑料的来源、特性、迁移转化规律等研究备受关注。对微塑料的来源及在水环境中分布情况进行介绍,综述了微塑料在污水和给水处理厂中的迁移规律和去除特性,分析不同工艺对微塑料去除效能的差异,探讨了常规混凝技术、溶胶-凝胶技术、电絮凝技术、膜技术和磁分离技术等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微塑料污染水体净化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赵海洋  倪士英  张林 《化工进展》2020,39(3):1057-1069
放射性污染会引起生态环境问题,安全高效地处理放射性废水是我国应对环境安全的迫切需求,因此,研发高效的放射性处理技术和材料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化性质受到广泛关注,被尝试用于放射性废水处理,并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者利用纳米材料处理放射性废水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纳米材料作为吸附剂和膜材料对水体放射性核素的处理性能和应用情况:一方面,高比表面积的纳米材料作为新型吸附剂,经适当化学处理后具有大量活性位点和纳米孔,可高效吸附处理放射性废水;另一方面,种类丰富的纳米材料可作为制膜材料和添加剂,增加膜材料种类和制备调控维度,改善传统膜对水体放射性核素的去除效果。最后,总结了处理放射性废水的纳米材料选择依据,并讨论了纳米材料在放射性废水处理中需要引起重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超滤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广泛采用,然而天然水体中有机物会造成严重的膜污染。以东江水为超滤原水,首先对原水中有机特性成分变化规律进行调研,然后通过中试试验研究超滤衔接位置、预处理工艺、不同膜材质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江水中腐殖类、蛋白类、多糖类在冬春季节含量较低,在夏秋季节含量较高,8月达到最高峰。水厂常规工艺能一定程度降低污染物负荷,砂滤池出水腐殖质、蛋白质、多糖在冬春季分别低于0.8、0.5、1.0mg/L;在夏秋季分别低于1.5、1.0、3.6 mg/L。对于超滤在水厂的衔接,相比衔接在沉淀池后,额外的砂滤工艺并不能更为有效地控制膜污染。相比水厂单一的混凝(聚铝),组合预处理(聚铝+粉末炭)更能有效的控制跨膜压差,且能够将腐殖酸、多糖、蛋白质去除率提高10~40个百分点。针对东江水,内压式聚醚砜(PES)膜比外压式聚偏氟乙烯(PVDF)膜具有更好的抗污染能力。研究成果对超滤在东江水处理中的应用、原水预处理工艺以及超滤膜材料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微塑料的来源、分布以及迁移转化过程,分析评价了微塑料的毒性效应,探讨了混凝、高级氧化及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去除微塑料的研究进展。通过论述,揭示水环境中微塑料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潜在风险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提出目前微塑料去除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为今后微塑料的研究做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