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岩溶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同时多伴随岩溶涌水,高水压、突泥给隧道施工带来诸多困难,目前解决这一难题,通常采用注浆技术加固地层,但是注浆技术工序复杂,稍有不慎难以保证注浆质量,导致施工失败.文章结合国内具有"隧道设计、施工禁区"之称的圆梁山隧道某一标段正洞导坑出现的突泥突水现象,对注浆技术加固地层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依托深圳地铁16号线盾构隧道穿越岩溶溶洞工程,采用数值计算分析方法,建立溶洞注浆加固对地铁盾构隧道建设安全影响的力学计算模型,综合考虑岩溶溶洞注浆加固的空间属性,重点研究不同大小的溶洞注浆加固前后对地铁盾构隧道稳定性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溶洞高度的增加,盾构隧道开挖受未注浆加固溶洞的影响越来越大;相比于对溶洞不进行处理的盾构隧道开挖,溶洞的注浆加固处理能有效限制盾构隧道在穿越较大直径溶洞时的地表沉降和隧道围岩变形;相比于对溶洞不进行处理的盾构隧道开挖支护,溶洞的注浆加固在改善了围岩塑性区的分布及其受力状态,尤其对于直径较大的溶洞,注浆加固提高了盾构隧道在穿越大型溶洞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压旋喷注浆工艺对软土地区的基坑底部土体进行加固是保证深基坑施工安全与工程稳定常采用的方法。基于某地铁站监测数据,利用PLAXIS 2D软件建立了其数值计算模型并进行模型校核,对加固和未加固两种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地连墙的位移和弯矩、地表沉降等开挖响应。研究表明,对软土地区基坑进行基底注浆加固,能有效减小地连墙的侧向变形和地表沉降。并针对加固区厚度、地连墙嵌入深度及刚度、软土层厚度4个参数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优化了加固区的合理厚度、地连墙的合理嵌入深度,研究了基坑变形受地连墙刚度和软土层厚度影响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大断层区隧洞TBM施工超前注浆加固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计算研究大型断层区超前注浆加固后在TBM开挖过程中隧洞变形稳定情况.通过一系列算例计算,分别考察了隧洞埋深、注浆加固环力学特性和厚度、断层材料的力学特性等对隧洞变形稳定的影响情况,从而加深了对大断层区注浆加固规律性的认识,得出的结论可用于指导大断层区隧洞TBM施工超前注浆加固工作以及今后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当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时,采用不同注浆加固材料、不同注浆加固圈厚度对隧道围岩及初期支护受力和变形影响.得出:围岩未采取注浆加固时,塑性破坏主要集中在正常围岩与断层破碎带的过渡段;采取注浆加固措施后,破坏除发生在正常围岩与断层破碎带过渡段外还发生在各注浆加固段间的衔接处;对围岩进行注浆加固后,隧道拱顶最大沉降减小了一半多.同时,随着注浆加固圈厚度或刚度的增大,隧道拱顶位移、塑性变形的大小和分布区域、初期支护内的最大主应力都会相应的减小;通过改变注浆加固范围和注浆加固参数都可以实现对隧道的变形和受力的有效控制,两者在加固隧道围岩方面具有等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流变围岩泵房注浆加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相似理论,对万年矿-440泵房高流变围岩注浆加固前后变形特性进行相似材料模拟研究,得出了其变形规律:高流变围岩变形可以分为扩帮整修加速阶段、相对稳定阶段和动压阶段等三个阶段;注浆加固使泵房围岩岩体变形由结构高流变特性转为线弹性或是弹塑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注浆加固高流变围岩的方法是可行的,对工程实践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地铁盾构隧道近接高铁桥桩施工的影响问题,以郑州西区地铁隧道侧穿高铁桥桩为工程背景,对周围土层和桥墩位移进行现场实测,并采用ABAQUS数值模拟软件,对盾构侧穿施工全过程进行动态模拟,研究了土层注浆加固措施对于土层位移及桥桩位移和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盾构侧穿高铁桥桩会使桥桩在盾构隧道埋深处的桩身产生最大水平位移、弯矩和侧摩阻力;对穿越区域土层先行注浆加固后再进行穿越,可大幅降低盾构施工桥桩的扰动,桥墩最大沉降量降低约72.6%,桩体水平位移、弯矩及侧摩阻力最大值分别降低58.3%、37.6%和23.7%;土层注浆加固施工工艺对桥墩的保护作用明显,说明加固方案可行。现场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规律一致,验证了使用ABAQUS模拟盾构施工对高铁桥桩的影响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WSS双重管无收缩注浆工艺在盾构端头井加固中的应用,以无锡地铁1号线火车站站南盾构端头井加固工程为背景,对WSS双重管无收缩注浆工艺在软土地层超前加固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WSS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工艺,能有效地控制了端头井处的地表沉降,保证了既有结构的安全,适合于地铁施工中特级风险源区域的地层加固.采用WSS双重管无收缩注浆工艺是保证盾构能够成功通过沪宁城际铁路正线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特殊地层条件下井壁破裂机理与防治技术的研究(之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井壁破裂后抢险加固技术措施及治理已破裂井壁的开卸压槽技术和井内破壁注浆加固地层技术进行了综述.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注浆加固地层法防治井壁破裂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大大减小井壁竖直附加力,从而可根治井壁破裂.最后,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及方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埋置有元件的灌注桩的现场试验,来研究福州及周边地区钻孔灌注桩桩端注浆后单桩的承载特性以及荷载传递特性,结果显示桩端后压力注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本地区钻孔灌注桩承载力,提高幅度从26.7%到56.9%不等,实际工程中个别单桩极限承载力增幅甚至达到了155%,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了该地区桩端后压力注浆的灌注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埋置有元件的灌注桩的现场试验,来研究福州及周边地区钻孔灌注桩桩端注浆后单桩的承载特性以及荷载传递特性,结果显示桩端后压力注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本地区钻孔灌注桩承载力,提高幅度从26.7%到56.9%不等,实际工程中个别单桩极限承载力增幅甚至达到了155%,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了该地区桩端后压力注浆的灌注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原状黄土具有大孔隙的特点,对水玻璃自渗注浆加固原状黄土的可行性及加固效果进行研究.通过现场注浆试验,探究了水玻璃自渗注浆加固原状黄土的可行性并初步确定了加固影响范围.通过强度及水稳性试验,发现经自渗注浆加固后的原状黄土强度高、水稳性好.通过室内自渗注浆模型试验,发现自渗注浆半径随土体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随土体孔隙比的增大而增大.对密度、含水量相同的原状黄土和重塑黄土分别进行水玻璃自渗注浆加固,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后原状黄土强度远大于重塑土,说明原状土原有的结构及贯通的大孔隙有利于提高自渗注浆效果.室内外试验结果表明,原状黄土经水玻璃自渗注浆加固后其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均大幅提高.运用渗流力学推导出自渗注浆柱形扩散公式,在可接受范围内,注浆半径和注浆量其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异分别约为25%和40%.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云南某挡土墙后填土工程研究,认为该工程是由于雨水渗入造成填土湿陷、地面下沉,引起附近铁路路基下沉,严重影响铁路的正常使用.该填土的成分为粉质粘土和泥质粉砂岩岩块,颗粒大小相差较大,分层填夯,为了减小填土沉陷,保证铁路正常运行,决定采用注浆加固.注浆材料采用纯水泥浆、红粘土水泥浆、水泥砂浆,施工按照材料特性不同采用间隔跳注方式,先低压后高压进行.注浆后检测效果良好.该施工方案对混合填土注浆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广州地铁双线交汇段放坡支护方案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FLAC程序,对广州地铁体育西路站双线交汇处暗挖段放坡支护引起的稳定性问题进行模拟计算,采用多方案对比淘汰逐步优化的方法进行最佳放坡支护方案选择,并对按最佳放坡支护方案施工引起的力学行为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土层注浆、管棚超前支护和喷锚对交汇段岩土体和一号线车站结构的稳定性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盾构隧道施工中,临近隧道部分土体因应力扰动产生变形,土体变形大小与注浆参数密切相关。为分析盾构施工对临近土层强度破坏和变形的影响,根据土体的强度破坏准则,研究了注浆压力的合理取值范围,并从施工安全的角度提出了最优注浆压力的确定方法;然后,采用镜像法分析了注浆量和地表沉降的关系,并通过和工程现场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地表位移和注浆量基本呈线性关系这一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控制沉降为目标来确定最佳注浆量的一种简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由山东大学与沈局科研所共同研发的马丽散注浆防水封堵加固技术在锦州南站既有人行通道工程中的应用为例,研究了防水封堵加固技术的处理方法,验证了马丽散注浆防水封堵加固技术处理地下工程渗漏安全且封堵效果好,对处理地下工程渗漏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晓峰 《商品与质量》2022,(27):109-111
浅埋段是公路隧道项目中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地质结构,其直接关系到隧道项目施工安全与质量,所以应结合隧道项目实际合理采用浅埋段处治技术,以确保隧道的安全施工.文章以公路工程隧道项目为例,首先分析了隧道浅埋段的围岩加固与支护方案,然后从钻孔施工、注浆施工方面重点研究了洞身浅埋段地表注浆加固处治技术.实践表明,此项目采用地表注浆...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破裂围岩带山岭公路隧道施工技术,以广西某高速公路项目为例,运用FLAC3D软件对超前注浆在破裂围岩带隧道施工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就模拟结果与无超前支护工况下的位移与应力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超前注浆对竖向位移加固效果较为明显,对水平位移加固效果并不理想;由于承载拱效应,在注浆区底部形成了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试验的场地条件、试验桩的设计、桩底注浆参数及其检测。研究了持力层为砂卵石层单钻孔灌注桩桩底注浆承载性状,并且综合对比分析了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的特性。通过对比试验,发现注浆后单桩极限承载力显著提高,平均增幅大约为27%,沉降量显著减少,平均减幅大约为66%,但回弹率呈上升趋势,平均增幅大约为42%。另外,桩端阻力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桩身上部侧阻力影响不明显,而对桩身下部特别在桩端周围侧阻力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阳极-中间孔联合注浆时,不同注浆时序注入CaCl2溶液对电化学加固效果的影响,开展了阳极-中间孔同时注入(S1)、间隔5 h注入(S2)和间隔12.5 h注入CaCl2溶液(S3)的三组试验。通过监测排水量、电流、土体沉降和处理后土体的贯入阻力等指标,对三组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阳极-中间孔联合注浆可以促进上、下半区域处理效果的均一性,推迟中间孔注浆的时间有利于提高总排水量;不同时段在中间孔注浆促进了下半区域的固结沉降,三组试验中,S2试验各点最终沉降相较于S1、S3试验更均匀。试验结束后,S2和S3组上、下半区域的贯入阻力分布范围明显大于S1组,较早在中间孔注浆,不利于上、下半区域的加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