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城郊农业用地面临着被蚕食的巨大威胁。城郊农业用地一直处于被动适应的状态,如何将被动引向主动对自然环境保护与城市用地控制十分重要。主动性战略是促进城郊农业自我维护的基本思想战略,通过对主动性战略方针的解析,结合宝鸡市渭河南部台塬区生态建设规划实践,提出了农业用地主动性规划的思路与方法:构建生态网络空间结构;协调发展城乡用地布局;发展多元绿色产业。同时,在管理控制上,将生态原则纳入法律体系,强调城乡各部门的协作管理。  相似文献   

2.
生态网络在城市非建设用地评价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强  宋军  王天青 《规划师》2012,28(12):91-96
生态网络在非建设用地评价中具有划定非建设用地保护边界、评价非建设用地中生态类用地斑块、协调非建设用地保护与建设用地开发三大作用。针对当前非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研究提出基于生态网络对非建设用地进行评价,以缓解非建设用地保护与城市建设用地发展的矛盾,并以青岛市为例,提出了生态网络构建流程,基于该流程构建生态网络并划定网络等级;在市域层面分析现状建设用地对生态网络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补偿措施;以东部城区和西部城区为重点,划定非建设用地的各类边界,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导则。  相似文献   

3.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施.其中,新增的“城乡用地分类”是本次修订的一大显著变化,引人注目.基于此,本文从新旧两版《标准》的比较入手,分析得到城乡发展关系的转变和城市区域化发展的外部条件,及城乡统筹规划的构建探索和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发展的内部动力,促成了新版《标准》由旧版《标准》“以城市建设为核心”到“以城乡协调为目标”的分层次控制的城乡用地分类体系的转变.这一变化适应了我国现阶段城乡用地规划的发展趋势.但深入分析发现,其作为规划的技术基础还有需要不断探讨与改进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程磊  朱查松  罗震东 《规划师》2009,25(4):63-66,94
在<城乡规划法>推行规划全覆盖和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保护备受关注,对城市非建设用地的规划研究得以开展.针对城市非建设用地保护中存在的非建设用地数量不断减少.功能异化、管理失控等问题,寻求用地保护与发展需求的结合,遵从生态优先理念,采用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平衡城市非建设用地的保护与发展方是解决问题之策.  相似文献   

5.
“非城市建设用地”的概念辨析及其规划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非城市建设用地"是保障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该命题引起了规划业界和学界的较多关注。然而,就目前的研究来看,还存在概念界定模糊、研究规范性差、规划成果实效性差等问题。有鉴于此,本文首先整理"非城市建设用地"的相关概念及其演变过程,梳理相关规划研究成果,从而对有关研究中的"非城市建设用地"的实质内涵有所把握。进而,通过借鉴若干国外非建设用地分类与规划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即将实施的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提出重新界定"非城市建设用地"的思路,指出应将其理解为具有某些共同属性"用地分类",用于有关的规划编制。最后,基于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试对这类用地的规划控制方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规划师》2016,(10)
在存量规划背景下,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是遏制城市蔓延、引导城市有序发展、缓解耕地与生态保护压力的重要手段。文章以存量规划为视角,厘清传统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的方法与问题,尝试构建基于存量优化提升与增量智慧增长的双轨目标导向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法体系,并以哈尔滨为例,从城市规模预测、建设用地(存量)开发潜力评价、非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和综合开发边界划定四方面划定城市开发控制的刚性边界与弹性边界,以期为城市建设用地调整与管控提供理论借鉴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城乡非建设用地是保障城市健康,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基于推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结合新的城市用地分类标准,来探索更有效的城乡非建设用地的保护与控制方法已成为当前城市规划管理、研究与设计工作者的重要方向。该文分析重庆主城区城乡非建设用地的现状情况,剖析其存在问题及原因,从保护策略、控制方法、法律保障三方面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结合黑龙江煤炭城市用地发展的实际,采用现场调研和文献收集等方法,剖析了煤炭城市用地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黑龙江煤炭城市用地调整的三种模式,即用地空间布局模式、城市塌陷区用地控制模式、煤炭城市用地协调模式,得出煤炭城市用地调整的规划对策,初步构建了黑龙江煤炭城市用地生态调整战略的框架。  相似文献   

9.
在快速城市化和经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城市边缘地区(城乡结合部)的生态型新区成为拉开城市空间架构、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发展转型的重要手段。本文以西安浐灞生态区为案例,研究城市边缘地区生态型新区的规划和开发建设模式,重点关注复合型产业、生态化空间、循环可持续的开发模式三个方面:复合型产业方面,应当从城市发展战略层面谋划产业,加强生态导向和产业发展的耦合分析;生态化空间方面,构建"斑块跳板结构"的生态网络、大开大合的网络式空间形态,通过生态网络有机组织城市功能;开发模式方面,需要构建"生态治理-新区开发-生态提升"的循环推进路径,以优质生态环境促进新区开发,以新区开发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推进生态保护,形成可持续的生态-经济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10.
反思与展望:浅议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认识、技术和管理三个层面对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进行反思,分析了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存在的不足,强调以统筹发展观为认识基点,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策划,从宏观引导到规划控制,从技术导向到政策导向,探索新时期更为有效的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编制与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