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应用弹塑性大变形理论及有限差分理论,对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与地下连续墙加锚杆两种支护形式下基坑开挖引起的近邻建筑物沉降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表明:内支撑与土层预应力锚杆可有效减小基坑支护结构及近邻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而内支撑在控制基坑变形方面的作用要远大于土层预应力锚杆。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广州地铁一号线长寿路站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连续墙的受力状况,对以减少地下连续墙墙体内力为主要目的的基坑内加固方案的选用进行了讲座与分析,并将支撑计算轴力与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3.
代亮  王兴 《工程勘察》2022,50(4):25-30+66
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应用到基坑支护墙体的变形监测中可弥补传统监测方式实时性差、智能化程度低等缺点。本文介绍了基于BOTDR的光纤感测技术对基坑支护体系地下连续墙的变形监测的传感光缆布设方法、变形计算原理,并对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误差大小与支护墙体的深度、变形大小成正比,与两测线间的距离呈反比。研发了新型高强度应变传感光缆并将其应用于苏州地铁车站的基坑开挖过程引起的支护墙体变形监测中。监测结果表明:三级钢支撑可有效控制变形,该围护结构设计可行,地下连续墙变形在合理范围内;光纤数据与测斜管数据对比基本一致,说明了该计算方法的可行性。研究成果表明该方法可大规模应用于基坑开挖引起的地下连续墙变形实时预警监测。  相似文献   

4.
深基坑圆形支护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凡 《岩土工程学报》2006,28(Z1):1522-1524
某热轧带钢工程旋流沉淀池基坑深39.3 m,采用圆形地下连续墙作为支护结构,介绍了该地下连续墙设计方案,利用三维有限元对其受力和变形进行了分析。计算表明:分层逆作法施工内衬墙对地下连续墙的变形影响很大,没有内衬墙时地下连续墙变形增加一倍。分析表明:双向承压加直线段成承弯假设计算环向压力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5.
王林  谢亮  杨文琦  薛尚铃 《建筑结构》2011,(3):88-91,109
介绍了国内外现有的地下连续墙的设计情况.重点阐述了上海地区某钢铁企业热轧漩流池圆形深基坑支护二维、三维均匀开挖、非均匀开挖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过程,以及在不同受力情况下支护墙体的应力、侧向变形、基坑土体的稳定性等.并将二维、三维分析结果与原位测试结果进行对比,提出了圆形地下连续墙的受力模型及变形、配筋等的计算方法,供类似工...  相似文献   

6.
通过7片体外预应力粗料石砌体墙的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体外预应力水平、预应力筋布置形式、窗洞口等不同参数对体外预应力粗料石砌体墙的受力过程、破坏形态、受剪承载力、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变形能力、耗能能力以及刚度退化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体外预应力粗料石砌体墙的受力与破坏过程可近似划分为弹性工作阶段、弹塑性工作阶段和摩擦耗能阶段;体外预应力不仅大大提高了墙体的开裂荷载和峰值荷载,同时显著改善墙体的变形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墙体开裂荷载和峰值荷载随着预应力水平的提高而增大;墙体滞回性能和耗能能力都随着预应力水平的提高先逐渐增强后逐渐降低,当体外预应力作用为0.3 MPa时达到最大;相比在墙体两端和中间同时布置体外预应力筋,预应力筋全部布置在墙体两端可以提高墙体的开裂荷载,但会降低墙体的峰值荷载,以及其滞回性能、能量耗散系数、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开设窗洞口对墙体整体性能和抗震性能削弱明显,在实际结构中应尽量避免开过大的门窗洞口。根据试验及理论分析,提出了体外预应力粗料石砌体墙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常州地铁2号线怀德站基坑工程地下连续墙的设计,利用ABAQUS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不同接头型式作用下的地下连续墙接头位置的水平位移变化以及接头型式对地下连续墙、支护体系受力变形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接头处的最大水平位移多发生在基坑开挖的上部,据此可以指导工程设计与安全防控,避免接头位置的位移变形过大及大面积渗漏水情况的发生;较柔性接头而言,刚性接头与地下连续墙整体性更好,可以增强围护结构抵抗侧向变形的能力,降低支护体系受力,提升围护结构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常州地铁车站基坑工程设计中接头型式的选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天津南港某泵站地下进水池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支撑改为钢支撑结构,另外将内衬墙板钢筋拉钩与地下连续墙主筋焊接改为植筋,并对成槽和混凝土浇筑制定科学的施工技术,缩短了工期,降低了工作量,并有效解决了地下连续墙施工中常见的成槽过程中坍槽、基坑开挖后墙体渗水等现象。  相似文献   

9.
根据上海置地广场三层地下室以深幅地下连续墙作围护结构的设计、施工实践以及现场监测数据,探讨了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规律与受力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前常规地下连续墙的技术运用越来越成熟,但仍存在较多问题。而预制预应力地连墙具有常规地连墙所没有的很多优势,且符合未来绿色施工的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选取上海地区典型地质,对常规地连墙、先张法预制预应力地连墙及后张法预制预应力地连墙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在围护墙体自身变形、受力及周边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后张法对控制变形有着较好的效果,且在相同地连墙自身变形及周边环境影响下,后张法预应力地下连续墙的墙身厚度可以更薄,支撑数量可以更少,可有效减小混凝土用量,这都有利于将来预制预应力地连墙的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地下连续墙作为深基坑围护结构已经用于多种地质情况,但圆砾地层中地下连续墙的变形特性研究甚少。本文依托南宁轨道交通2号线苏卢站基坑工程,采用Midas/GTS对圆砾地层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标准段和盾构收发井段的地下连续墙的变形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结合现场监测结果对圆砾地层基坑变形情况进行理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圆砾地层基坑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效果良好,侧向位移值较小,整体变形呈“弓”字形。盾构收发井段由于基坑宽度大,地下连续墙侧向位移比标准段侧向位移大。因此在圆砾地层基坑开挖应控制基坑开挖宽度。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均表明侧向位移在0.7H处地下连续墙变形增长最快,因此圆砾地层深基坑开挖采用地下连续墙支护应在0.7H处设置横向支撑。  相似文献   

12.
李志义 《中国市政工程》2023,(2):83-87+90+112
以上海北横通道某超深基坑工程为例,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对比分析基坑内超前疏干降水与分步降水对超深基坑地下连续墙受力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软土深基坑内一次性超前疏干降水产生大幅降水卸荷作用,使地下连续墙净荷载产生复杂变化并伴随较大的先期变形,导致基坑变形增大为分步降水的1.3倍;此外,地下连续墙最大变形的位置受超前降水深度的控制,而非位于常规的开挖面位置。建议在超深基坑的施工中,应充分考虑基坑内超前疏干降水卸荷产生的不利影响,尽量采用基坑内分步按需疏干降水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深基坑变形与受力特点,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对杭州紫之隧道深基坑进行实测,并探讨了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支撑轴力、地表沉降、建筑物沉降及坑外水位的变化规律。实测分析得出:当基坑的开挖深度增大时,地下连续墙的变形由原先向坑内的前倾型曲线慢慢变成折线型;钢筋混凝土和钢支撑轴力的实测值小于报警值,说明当基坑开挖深度增加时,地下连续墙的结构设计比较保守,而提高轴力的监测频率是加强基坑安全施工的可行手段;地表沉降大小与墙体深层水平位移有较大关系;建筑物的沉降值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沉降值随时间增长呈线性分布;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大,地下水位也相应下降。  相似文献   

14.
结合上海硬X射线项目一号工作井超深开挖、超长降水周期的工程实践,通过对围护结构变形、支护体系受力等全面的信息化监测,研究探讨了超深基坑施工围护结构的变形规律和支撑体系的受力状态,提出了基坑施工的变形控制建议,以保证基坑围护体系安全运行,同时为软土地区同类超深基坑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根据实测分析发现:1200mm厚超深地下连续墙自身刚度较大,抗变形能力较强,开挖阶段地下连续墙变形只发生在应力释放初期;砼支撑对地下连续墙和立柱的隆起约束较大,立柱的隆起量比地下连续墙隆起量大2~2.8倍;与设计轴力相比,斜撑实测轴力增长要小于对撑。  相似文献   

15.
地铁车站深基坑地下连续墙变形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软土地区地铁车站深基坑多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通过对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同济大学站基坑地下连续墙现场监测结果的分析,研究了基坑开挖深度与地下连续墙侧移及最大相对侧移的关系,同时给出了地下连续墙最大侧移及最大侧移位置随开挖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不同测点的侧移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长条形地铁车站深基坑虽然是对称结构,但是对基坑外侧土体进行加固一侧的地下连续墙的变形远远小于未经加固一侧的变形,所以,在对基坑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土体加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陈希  徐伟  左玉柱 《工业建筑》2013,43(2):67-71
运用离心试验来模拟格型地下连续墙在砂土及黏土中的受力性状。在试验中,主要对墙体变形、墙体应力、土压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质对于格型地下连续墙的受力变形性状影响很大,在黏土中试验的土压力、墙体弯矩、墙体变形都大于在砂土中的试验结果;由于有隔墙的存在,格型地下连续墙的整体位移模式类似于重力坝式的整体前倾;无论在黏土还是砂土中,在格型地下连续墙相同位置的内侧土压力基本都比外侧土压力大,前墙弯矩都较后墙要大,证实了前墙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比后墙厚具有合理性;改变土体(由砂土改为饱和黏土)使得前、后墙的最大弯矩增加了近3倍。  相似文献   

17.
地下连续墙在软土层基坑支护工程中已越来越广泛应用。以珠海横琴总部大厦一期深基坑支护工程为例,采取地下连续墙与圆环支撑联合支护体系,经过对支护结构内力、变形等结果分析,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密监测,结果表明该联合支护型式结构受力合理,基坑变形较小,止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某超深基坑开挖深度达到25m,基坑围护体系采用"两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基坑工程地处高水位、深厚砂土地层,且周边环境条件复杂。分析了地下连续墙作为主体结构的设计方法,包括地下连续墙作为主体结构的布置方式、地下连续墙的接头及防水设计、地下连续墙与主体结构构件的连接及防水设计等,并对地下连续墙的内力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工程实施的结果表明"两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9.
武汉市天悦星辰深基坑工程紧临长江,基坑周边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以此为背景,利用基坑设计软件、三维有限元软件以及现场基坑监测,分析研究并得出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连续墙受力变形规律,以期为类似的临江深基坑工程地下连续墙设计与施工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地下连续墙深基坑开挖综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及笔者近年来工作的基础上,对软土地基地下连续墙作挡墙的深开挖理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包括基坑周围地层变位机理研究、地表沉降与墙体侧移的预估、稳定性与地表沉降的关系、支撑轴力的预测、改善基坑受力及变形特性的具体施工措施和现场实测结论等等。本成果可供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的性态分析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