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34CrNiMo6风电主轴采用改进后的降温淬火工艺,将淬火温度从860℃降至800℃,冷却方式由单纯油冷改为水冷+空冷+水冷+油冷,并适当提高回火温度,产品的综合力学性能得到较大改善,低温冲击吸收能量完全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950~1130 ℃淬火及不同冷却方式对6Cr13马氏体不锈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残留碳化物含量逐步减少,在1050 ℃以上碳化物固溶速度加快,晶粒开始快速长大,残留奥氏体含量增大,导致在1050 ℃淬火硬度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降低,在1150 ℃降低最为明显;950 ℃淬火时该钢种的水冷硬度高于空冷的硬度,而在950 ℃以上空冷硬度高于水冷的硬度;1050 ℃空冷可以获得较高的淬火硬度和较低的残留奥氏体含量,同时具有8%的碳化物含量,具有获得较好的耐磨性和较高的锋利度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具有良好热成形性能的高强度铬一锰钢试样,其化学成分为0. 5%C、1.26%Cr、1.66%Mn、0.24%Si(质量分数)。对试样分别进行了不同工艺的热处理:950~1 100℃油冷,从两相区温度淬火,以及奥氏体化后空冷、风冷和油冷。随后检测了试样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钢的奥氏体化温度不应高于950℃两相区淬火的温度,应以780~810℃为宜。此外,与空冷和油冷淬火的钢相比,风冷淬火即以约15℃/s冷速淬火的钢组织为马氏体和少量贝氏体,力学性能最好,抗拉强度达1 570 MPa,屈服强度达1 100 MPa,断后伸长率13.5%,强塑积21.2 GPa·%。  相似文献   

4.
《铸造》2017,(6)
研制一种中铬合金钢衬板,并探索热处理工艺对中铬合金钢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在奥氏体化温度为920~1 000℃区间内,分别进行油冷、空冷淬火热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奥氏体化温度升高,试验材料的硬度与抗拉强度均呈增大趋势,冲击韧性则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空冷淬火温度为960℃时,材质强韧性达到最佳匹配。当淬火温度低于960℃时,奥氏体均匀化不充分,合金强化作用不明显,强度和硬度偏低;当奥氏体化温度高于960℃时,晶粒长大粗化,冲击韧性降低。  相似文献   

5.
对高碳马氏体不锈钢J50Cr13进行不同淬火温度、不同冷却方式的热处理,通过光学显微镜(OM)观察、X射线衍射(XRD)分析及硬度试验对试验钢进行组织和硬质分析。结果表明,随淬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组织变粗大,残留奥氏体含量增加,碳化物逐渐溶解入基体;淬火温度为990~1080 ℃时,水冷和空冷试验钢的硬度值均随淬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淬火温度由1080 ℃升高至1110 ℃时,试验钢的硬度值降低。990 ℃淬火时,水冷处理和空冷处理的硬度值相差最大,达3 HRC;淬火温度升高,两种冷却方式对试验钢的硬度影响变小;淬火温度为1110 ℃时,两种冷却方式的硬度值几乎相同。J50Cr13高碳马氏体不锈钢的最优淬火温度为1080 ℃,冷却方式为水冷。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不同冷却方式对新型D2钢硬度及组织的影响。讨论了不同淬火温度下新型D2钢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在水冷、油冷、雾冷、风冷等冷却方式下,试样的硬度值都大致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同时试样的硬度峰值出现在不同的淬火温度,水冷的硬度峰值在980 ℃。油冷的硬度峰值出现在980 ℃和1020 ℃。而雾冷和风冷,获得硬度峰值的淬火温度出现在980 ℃和1040 ℃左右,在1040 ℃淬火其峰值硬度达到61 HRC。  相似文献   

7.
X22CrMoV12-1属于马氏体不锈钢,常用于制作透平叶片。对尺寸为φ25 mm×65 mm的X22CrMoV12-1钢试块进行了不同工艺的热处理:(1)从1 000~1 090℃油冷,680℃回火空冷;(2)从1 030℃炉冷、空冷、风冷、油冷和水冷;(3)从1 030℃油冷,650~710℃回火空冷;(4)从1 030℃油冷,680℃回火,随后炉冷、空冷、风冷、油冷和水冷;(5)从1 030℃油冷,680℃空冷和640~680℃空冷两次回火。检测了热处理后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为:淬火温度对钢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淬火速率增大,钢的冲击韧度提高,韧-脆转变温度(FATT50)下降,但对强度的影响不明显;回火温度提高,钢的强度、FATT50下降,冲击韧度提高;回火后的冷却速度增大,钢的冲击韧度提高,FATT50下降,但对强度影响不大;在比第一次回火温度低(a)0~10℃和(b)20~30℃的温度第二次回火对钢的力学性能影响(a)较大和(b)较小。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SCM415钢渗碳淬火操作和渗碳淬火件所需碳浓度、残余奥氏体和碳化物判定资料及标准显微组织。SCM415钢化学成分:Co.17%,Si 0.24%,Mn 0.78%,Cr 0.87%,Mo 0.14%。热处理条件:真空渗碳,温度1040℃,压力300Torr,气氛甲烷,渗层深度1.5mm;淬火温度770℃、820℃和880℃,保持1h后油冷,回火温度180℃,保持1h后空冷。碳浓度根据渗  相似文献   

9.
热处理工艺对高锰可锻铸铁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600℃高温熔炼炉和金属型铸造方法制备了三种不同成分的高锰白口铸铁试样,经过高温石墨化退火后分别进行炉冷、空冷和水淬处理。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不同成分的高锰可锻铸铁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炉冷处理后的试样由珠光体和少量的铁素体组成,高锰可锻铸铁空冷与淬火处理后的显微组织相近,都是由马氏体加少量残余奥氏体组成;可锻铸铁空冷处理后的硬度比淬火处理后所得的硬度略低。对于淬火试样,回火温度越高,试样硬度越低;合金元素总量越多,试样的硬度值越高。  相似文献   

10.
热处理工艺对20CrMn2Si2Mo耐磨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20CrMn2Si2Mo耐磨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材料经轧制 300℃回火和轧制 920℃空冷 300℃回火态的组织由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属新型贝氏体组织;轧制 920℃油冷(或水冷) 300℃回火后的组织由板条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与轧制态相比,轧制 300℃回火可显著提高材料的韧性,轧制及920℃奥氏体化后,分别采用不同介质冷却的试验结果表明,材料在轧制 920℃空冷 300℃回火后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1.
等温淬火的等温过程是:在900℃左右使零件奥氏体化,并将它们淬火至较低温度(250~450℃),在该温度上保持0.5~3小时。在保温时奥氏体等温转变成为贝氏体,对绝大多数的转变是不完全的,因此在空冷到室温以后,残留有不同含量的奥氏体及马氏  相似文献   

12.
赵建伟  张威  邹德宁 《铸造技术》2005,26(10):859-860,875
通过改变淬火温度和冷却方式,测定了高速钢轧辊的硬度,并测定了相应条件下对应的残留奥氏体数量;比较了油冷、雾冷和空冷条件下高速钢淬透性的大小;研究分析了不同淬火温度、不同红硬性试验温度对高速钢轧辊红硬性的影响.实验表明,选取合适的淬火温度和冷却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高速钢轧辊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淬火工艺对Fe-V-W-Mo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测试了Fe-5%V-5%W-5%Mo-5%Cr-3%Nb-2%Co-2%c(Fe-V-W-Mo)合金的临界点和CCT曲线基础上,研究了淬火温度、淬火冷却方式对该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e-V-W-Mo合金油冷淬火温度低于1025℃。随淬火温度升高硬度升高,超过1050℃,硬度反而降低。雾冷和空冷淬火时,淬火温度对硬度影响结果相似,获得最高硬度的淬火温度高于油冷时的淬火温度。Fe-V-W-Mo合金油冷淬火淬透性最好,雾冷次之,空冷最差,但是油冷和雾冷差别不大。Fe-V-W-Mo合金红硬性和韧性随淬火温度升高而提高,超过1150℃时,韧性反而降低。最后讨论了Fe-V—W—Mo合金在不同淬火冷却条件下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选取连续辊式淬火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钢板淬火冷却过程传热机理,建立钢板热传导数学模型。以Q690中厚板为计算对象,模拟了不同厚板钢板在空冷阶段的降温过程及不同水冷条件下Ar_1点和M_s点温度区间钢板的实际冷却速率,获得钢板在空冷过程和水冷过程中的淬火冷却特性。研究结果可用于连续辊式淬火机的设备选型、方案设计和淬火参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淬火终冷温度对直接淬火配分超高强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淬火终冷温度升高,抗拉强度快速降低,屈服强度缓慢下降,冲击吸收能量先增加后降低,伸长率明显增加。直接淬火到马氏体相变区后空冷的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的复相组织。提高淬火终冷温度,马氏体板条粗化,残留奥氏体的含量增加,导致强度降低而塑韧性提高。淬火终冷温度为360℃时残留奥氏体的含量最高,为8.8%,但由于组织粗化,出现粗大板条马氏体,韧性降低。综合考虑,淬火终冷温度为320℃时具有最好的强度和塑韧性能的匹配,抗拉强度为1632 MPa,冲击吸收能量和伸长率分别为20 J和14.1%。  相似文献   

16.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研究了1Cr12Ni3Mo2VN耐热钢的淬火工艺对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1 030℃以上时,奥氏体晶粒显著长大,淬火后获得粗大的马氏体,抗拉强度和冲击韧度都显著降低;残余奥氏体发生热失稳分解是引起试验钢淬火缓冷后冲击韧度显著降低的主要原因。最佳淬火工艺为(1 010~1 030℃)×1 h油冷,试样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了X12CrMoWVNbN10-1-1耐热钢的显微组织和高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钢经1075℃#1 h油冷淬火+570℃×4 h,空冷一次回火+720℃×2 h,空冷二次回火后的显微组织为典型的回火板条状马氏体组织,在原奥氏体晶界和板条界分布M23C6型碳化物,在马氏体板条内分布有纳米尺寸的MX相,此外还有少量在淬火加热时未溶解的尺寸达到0.6μm的残余MX相;在500~650℃范围内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随试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随试验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持久强度与Larson-Miller参数P=T(25+lg(tf))/1000之间符合抛物线关系。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低温回火温度范围内,不同回火温度对新型高强韧微变形钢(GDL-1)断裂性能的影响,分析了7种不同热处理状态的断裂性能。结果表明,空冷状态的断裂韧度、冲击韧度要高于油淬状态,空冷后的残余奥氏体量高于油淬后的残留奥氏体量,此外低温回火改善钢的韧性,并使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提高,从而使该钢在空冷250-300℃回火后具有良好的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19.
对新型V-Cr-Mo-Nb-W复合轧辊用高速钢空冷淬火、回火后的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低于800℃空冷淬火时,随着温度的升高,V-Cr-Mo-Nb-W复合轧辊用高速钢的硬度值不断降低;当温度为800℃时,硬度值最低;处理温度为800~1050℃时,随温度的提高硬度不断提高,在1000~1050℃内硬度达到最高值。该钢具有良好的回火抗力,经1050℃×1 h空冷淬火、600℃回火后硬度>58HRC。不同的铸造条件对材料硬度的影响不大。高速钢材料在800℃空冷淬火处理后软化性能最好,便于加工。  相似文献   

20.
70.残余奥氏体的功过淬火时不能完全转变为马氏体而被保留下来的奥氏体叫做残余奥氏体(γ_R)。钢的M_s点出现在常温以下时,γ_R的数量随着钢含C的百分比、淬火温度,冷却速度等而变化。含C的百分比越高、淬火温度越高,γ_R量就越多。此外、油冷与水冷相比,γ_R量增多。残余奥氏体数量大致为10~30%。实际上,γ_R中包括不稳定的残余奥氏体和稳定的残余奥氏体。不稳定的残余奥氏体具有因外力作用而易于转变为马氏体的性质;但是,稳定的残余奥氏体是非常稳固的,不发生丝毫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