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煤矿安全》2019,(12):118-122
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对煤田小断层和隐蔽性地质体探测具有较高的精度,为煤田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可靠地的地质保障。为了将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煤田地质勘探,从影响地震原始数据品质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的观测系统设计方法。以淮北矿区的勘探实践为基础,详细论证了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覆盖次数、面元大小、偏移距,接收线距、炮检距等主要参数的选择依据和基本原则,从而建立了针对勘探目标体的观测系统。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观测系统进行评价,分析了覆盖次数、偏移距、方位角等面元属性对地震数据质量的影响,为煤田高密度地震勘探的观测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某煤矿采区二维地震勘探为实例,介绍了在南方地震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开展二维地震勘探的施工方法、资料处理方法和解释方法。根据该区二维地震勘探取得的成果,表明在复杂地震地质条件下,合理设置观测系统、注重地震激发和接收方法,运用二维地震勘探方法在查明含煤区的地质构造和煤系赋存形态等方面可以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3.
简述三维勘探技术意义,三维地震与二维地震的比较,从野外数据采集、室内地震资料处理、地震资料的解释、利用三维资料认识地下构造,阐述了三维地震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李玉辉 《中州煤炭》2018,(12):93-97
城市地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开始重视对城市活断层危险性的评价工作,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其中,浅层人工地震勘探工作的探测效果最好,在城市地震危险性评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鉴于城市背景环境干扰大的特点,为了准确识别活断层,就需要通过提高分辨率、提高信噪比、改进资料采集和处理手段等方法来解决。根据多个地区的实践经验可以得出,缩短道间距、选用合理的采集和处理方法都能提高地震反射的分辨率,从而识别出浅层活动断层。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与特点,列举了二维地震勘探的不足和三维地震勘探的优势,并阐述了三维地震勘探在解决采区构造方面的适用性和应用效果,能为矿井开采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6.
《煤炭技术》2017,(2):102-104
淮北某矿34采区构造极为复杂,小断层十分发育,且局部煤层倾角大,常规三维地震勘探已无法满足生产中对小断层解释精度的要求。在对该矿地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了观测系统,最后通过与该区常规三维地震勘探资料的对比,认为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在解释小构造上有较大优势,对指导煤矿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探测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葛店煤矿北翼深部采区的煤层赋存情况,介绍了如何运用三维地震勘探的探测方法,针对测区目的层深大、倾角大的特点,运用合理的资料采集观测系统和多次剩余静校正的资料处理的方法,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地震资料,为下一步矿井开拓和采区布置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复杂地质条件下主采煤层的赋存状况及采区内断层、褶曲、陷落柱的基本特征,以山西晋煤集团晋圣亿欣煤业为试验点,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试验区内地质构造进行探测,设计了可靠的数据采集参数及合理的观测系统。结果表明,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所获得的反射波效果较好,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煤层的起伏形态与地质构造。本次三维地震勘探为矿井实现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地质补充依据。  相似文献   

9.
三维地震在解决复杂地质问题及油气田开发上都能获得二维地震无法比拟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尤其是在地层倾角较大、构造较复杂的区域,三维偏移技术能实现反射界面的准确归位。本次研究区域为淮北童亭煤矿85采区,该区总体表现为——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大致为北东向和南北向,地层倾角一般在10°~30°,局部50°以上,倾角表现同时具有浅小深大的特征。采用何种观测系统,以及选取合理的系统参数是获取高质量地震数据体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三维地震勘探是一种面积勘探方法,观测系统形式很多,常用的线束型三维观测系统,由于其排列片狭长,存在方位角分布不均匀的弊端。宽方位观测系统采集技术较之常规束状采集技术在各个方位角上的炮检距和覆盖次数分布均匀、合理。将宽方位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应用于上海庙矿区,得到了品质较好的地震资料。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吴双红  白艳娟  夏媛媛  郭佳 《中州煤炭》2018,(4):73-77,82
近年来,城市活动断层的探测和研究工作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迅速发展。查明活动断层的空间分布,确定断层的位置和最新活动时代,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防震减灾措施,已成为减轻地震灾害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地震反射波勘探是进行断层探测的重要物探手段,而对于一些地质环境复杂的地区,单纯的反射波勘探效果欠佳,因此提出了将反射波方法与基于初至波走时的层析成像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地震资料,提高勘探的准确性。针对浅震在某工程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实例,归纳分析了该方法在本领域应用的技术特点、技术路线,探讨了该方法对于活动断层勘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五牧场矿区首采区进行三维地震勘探和对矿区断层的三维地震显现特征及其解释进行分析,认为全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在三维地震剖面上,断点显现有同相轴错断、同相轴能量(振幅)变化、同相轴分叉合并、同相轴扭曲等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13.
罗园井田位于阜凤逆冲断层巨厚推覆体下,区内构造极为复杂。由于推覆体的屏蔽和煤岩层受力后的物性和煤层厚度的横向变化,给地震勘探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介绍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震勘探方法。  相似文献   

14.
槽波超前勘探技术能够探测出巷道正前方存在的隐伏地质构造,利用此技术对金源煤矿边界断层进行探测,采用偏移成像技术进行分析,并结合钻探技术对超前探测结果进行钻探验证。结果表明槽波超前探测对断层较敏感,为地质构造的超前探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预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卢韶帅  李杰 《中州煤炭》2016,(12):163-167
矿井安全生产受前方采空区、断层破碎带等复杂地质因素制约,现有高精度地面地震勘探及矿井地球物理探测精度均难以满足安全生产的地质需求,为保障复杂地质条件下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开展槽波反射波法超前探测研究十分必要。深入研究了地震波在“岩—煤—岩”这一特殊结构中的传播特性,通过研究SH型槽波的波动特征,对其相对稳定的波动特征给予了定量表示;通过波场正演模拟研究发现,煤层厚度、激发点位置、反射界面倾角等因素改变时,SH型槽波波动特征相对稳定,这一特征的发现对槽波超前探测的推广及应用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该文通过山东省莱州市望儿山金矿深部开采中竖井工程的地下构造探查实例,分析了利用地震勘探浅层反射等偏移多次覆盖技术寻找地下复杂构造的效果。并提出了野外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陈冰  王辉  杨景超 《中州煤炭》2022,(4):141-146
F10大断层(落差10~110 m)为矿井的中部大断层,为了解决邻近该断层巷道施工期间的断层水害问题,通过在26煤巷进行槽波地震探测对F10大断层的赋存情况进行探查,然后在26岩石集中巷施工探查云盖山断层钻孔进行钻探验证,对槽波物探结果进行检验,通过采取这种探控技术,来分析该断层的赋存情况,留设相应的断层保护煤柱,以防...  相似文献   

18.
地质构造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为提前探明其赋存特征,避免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无计划揭露构造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针对典型矿井的构造复杂工作面,利用槽波地震勘探和无线电波透视展开综合探测。结果表明: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对陷落柱、断层的反应效果良好,但纵向分辨率不高;槽波地震勘探技术,对主要地质异常(包括陷落柱、断层、煤体破碎区、应力集中区等)有明显反应,且横向和纵向分辨率均较高,但难以辨别异常性质;结合槽波地震勘探和无线电波透视,再综合地质资料分析,可对构造复杂工作面的不同地质异常进行合理的推断和解释,能够有效指导矿井的安全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9.
P波各向异性检测在采空区导水裂隙带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工作面导水裂隙带发育情况,在陕北某煤矿进行了宽方位角、小面元、高覆盖的三维地震勘探。受地震勘探精度限制,传统方法很难对裂隙发育情况进行描述。引入P波各向异性检测技术对导水裂隙带进行研究。首先,将不同方位角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偏移处理;之后在不同方位角偏移数据上进行蚂蚁追踪,利用蚂蚁追踪数据进行各向异性检测。经各向异性检测认为裂隙发育强度与距煤层顶板距离成反比,裂隙最大发育高度为118 m。通过各向异性数据与地震振幅数据结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导水裂隙尚未发育到风化基岩面,未导通萨拉乌苏组含水层。应用实践表明,P波方位各向异性裂隙检测方法能够准确预测导水裂隙带的裂隙分布特征及发育高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利用地震槽波勘探技术准确探测断层,根据断层位置和产状的不同,分工作面内部断层探测、外部断层探测和其他情况等概化建立了10种典型观测系统模型;其中,工作面内部断层探测中又按断层在工作面内部位置、断层走向与测线夹角大小和断层落差大小细分为7种类型;分模型阐述了探测方法、炮检点布置和对应的数据解译方法等。以2个典型断层探测工程为例,分析了工作面巷道布置、煤厚、煤层赋存和构造发育情况等测区条件,根据拟探测断层的位置和产状等,对照观测系统模型开展了观测系统设计,在云顶煤矿11160工作面开展了反射法勘探,在观音堂煤矿25050工作面开展了透、反射法联合勘探,经数据解译和成果验证,实揭情况与勘探预测成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