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提升IT服务管理水平,公司设立的IT服务台为实现业务目标提供了高质量的支持服务,降低了提供和使用IT服务的总成本,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优化支持服务的投资和管理,为业务及流程的技术变革提供了支持;服务台的管理方法,是客户端事件处理外包给专业化服务公司,使公司的工程师更专注于公司的核心业务;开发的IT服务管理系统,对事件故障、IT设备台账、知识库管理、问题管理、发布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进行了信息化管理,确保了IT服务的稳定性与灵活性;IT服务台设立后,提高了服务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业务用户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New IT)在制造领域的渗透应用和融合发展,一系列面向服务的制造系统/平台相继被提出,它们都旨在通过制造服务实现分布式制造资源的跨企业按需共享和协作使用。制造服务管理,是应用推广这些系统/平台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鉴于此,分析了New IT对制造协作及其相应制造服务管理模式发展的影响;阐述了基于平台的制造服务管理当前研究进展;考虑New IT的作用与影响,总结了制造服务管理相关未来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3.
"云计算"时代的到来,给IT服务管理提供了有更广阔的平台.随着服务外包的条件逐渐成熟,将信息化工作作为服务管理起来,可以尽早领略IT服务管理的"精妙",是企业发场竞争的迫切需要. IT服务管理,信息化的ERP IT服务管理(ITSM)是一套帮助企业对IT系统的规划、研发、实施和运营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是组织如何运营IT的一种方法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IT服务管理就是把IT当成一种服务来管理.企业或者社会本身,是IT服务的用户或客户而IT服务的提供方既可以来自企业内部,也可以来自企业外部.  相似文献   

4.
<正>"云计算"时代的到来,给IT服务管理提供了有更广阔的平台。随着服务外包的条件逐渐成熟,将信息化工作作为服务管理起来,可以尽早领略IT服务管理的"精妙",是企业发展也是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IT服务管理,信息化的ERPIT服务管理(ITSM)是一套帮助企业对IT系统的规划、研发、实施和运营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是组织如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针对SGMW当前IT系统实验与验证存在的问题,探讨了IT系统实验与验证的规划及实现过程。通过对IT服务管理、计算系统的验证管理、IT治理等关联性的调查分析,对IT系统实验与验证的管理逻辑、技术标准及绩效评估规则进行规划和规范。在当前企业IT环境下,规划和实施IT系统测试与发布的管理解决了原来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当前供应链管理系统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管理策略,详细阐述系统的网络组建方案、数据集成方法和体系结构。以震雄机械作为实施对象将其划分为系统管理、客户服务管理、计划执行管理、动态联盟管理、技术支持与服务等五大模块。  相似文献   

7.
基于工作流的殡葬服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了国内殡葬服务公司在服务管理系统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对工作流技术在殡葬服务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对殡葬服务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8.
为帮助企业构建IT基础设施能力,从结构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对能力进行分解的方式。按照IT基础设施的技术、服务和应用三个层次结构,提炼出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IT基础设施的共享能力、服务能力和柔性能力,以及区域、范围、数量、深度、接口的标准化和应用逻辑的组件化等六个要素,着重描述了电子商务模式与服务能力之间的关系、电子商务世界中IT基础设施应用柔性与业务流程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改善柔性的途径。最后,运用实际案例验证了该分析框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今年,惠普和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一份从2006年至2009年为期三年的战略性IT外包服务合同。根据合同,HP将为国开行提供全面、长期的一系列IT外包服务,包括现场支持、一站式热线电话服务、设备管理与委托采购服务、客户培训、新技术咨询、外包服务管理、设备外包服务等共七大类型的IT服务。易观国际在分析中指出,IT战略外包的破冰之旅已在国内率先从金融业开始,与此同时,易观认为,制造业将成为继金融行业之后的IT外包重点领域。由于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目前的外包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的IT外包范畴,不仅限于代购设备、日常维护这么简单,而…  相似文献   

10.
面向服务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降低系统内部的耦合度,依据工作流管理联盟提出的参考模型,结合面向服务的思想,提出了面向服务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详细设计了数据层中的流程定义工具,以及服务层中的工作流引擎、服务代理中间件和管理监控工具.将服务引入到工作流管理系统中,实现系统内部协作,给出了服务代理中间件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的作用及应用过程.开发的原型系统成功应用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办公自动化系统中,通过门诊患者诊断实例的分析,证明了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了企业信息共享和信息技术(IT)应用及其交互作用、配送服务和售后支持服务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基于中国制造企业的调查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了假设模型。研究发现高水平的信息共享可以显著促进售中配送和售后支持服务;高水平的IT应用只能促进售中配送服务,对售后支持服务的影响不显著;信息共享和IT应用的交互作用能显著促进售中配送服务。在实践中制造企业应重视信息共享和IT应用的交互作用,并合理配置资源以促进信息共享和IT应用的交互作用,从而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企业财务绩效。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趋势出发,概括了现代制造服务业出现的背景、内涵和特征,分析了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互融合对制造业信息化和IT服务需求的影响,在建立的IT服务创新发展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面向现代制造服务业的IT服务体系,提出了IT服务演变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业务级流程调整到IT层执行语言的平滑映射,提出了一个基于业务级抽象的、面向服务的集成框架。该框架在服务总线和元数据的支持下。实现对遗留系统接口资产的统一管理和业务级抽象,并提供基于模板的流程创建和配置工具,允许业务人员在业务模式知识支持的范围内快速构造或者调整流程。该框架在纺织服装业企业中的应用表明,利用企业在生产管理中应用的业务模式,可以简化流程的创建和调整工作,提高系统的可配置性。  相似文献   

14.
The lack of empirical support for the positive economic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has been called the IT productivity paradox. Even though output measurement problems have often been held responsible for the paradox, we conjecture that modeling limitations in production-economics-based studies and input measurement also might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paucity of systematic evidence regarding the impact of IT. We take the position that output measurement is slightly less problematic in manufacturing than in the service sector and that there is sound a priori rationale to expect substantial productivity gains from IT investments in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We revisit the IT productivity paradox to highlight some potential limitations of earlier research and obtain empirical support for these conjectures. We apply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involving explicit modeling of a strategic business unit's (SBU)1 input choices to a secondary data set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A widely cited study by Loveman (1994) with the same dataset showed that the marginal contribution of IT to productivity was negative. However, our analysis reveal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f IT investment on SBU output. We show that Loveman's negative result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deflator used for the IT capital. Further, modeling issues such as a firm's choice of inputs like IT, non-IT, and labor lead to major differences in the IT productivity estimates. The question as to whether firms actually achieved economic benefits from IT investments in the past decade has been raised in the literature, and our results provide evidence of sizable productivity gains by large successful corporations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during the same time period.  相似文献   

15.
制造业中的物联网(IoT)被定义为未来每天车间里的实物、人和系统通过互联网连接,构建制造业的服务系统。智能工厂是构建物联网工厂的前提,它与物联网非常一致。物联网不仅处理物理对象之间的智能连接,还处理与数字工厂内使用的不同IT工具间的交互。由于数据和信息来自异构IT系统,存在领域、视点、粒度级别和生命周期阶段的不一致性,从而导致数据共享时无法进行互操作。因此,基于异构IT环境中集成数字工厂、IT工具和物联网的方法和原则,对不一致性进行研究。首先,提出一种基于识别信息集成内容、时间及方式的方法。其次,提出基于语义Web技术和生命周期协作开放服务(OSLC)工具互操作方法,将物联网和生命周期管理(PLM)平台进行集成。  相似文献   

16.
企业导入信息系统失败或未能实现信息系统应用价值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不能与企业的其他资源很好地匹配.基于互补性理论,以某寿险公司客服流程为例,深入探讨了信息技术与其他资源的互补性,建立了一个多层次商业价值模型和变量之间的超模/子模函数.通过引入超模函数,建立了信息技术资源及各类互补资源从投入到业务流程绩效实现多阶段的过程函数,从而对信息技术商业价值实现过程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区域网络化制造ASP服务平台资源集成框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区域网络化制造ASP服务平台资源集成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Web服务技术的区域制造资源集成框架,分析了适用于ASP服务平台与Web站点间集成的分布式资源管理与集成方案,以及适用于ASP服务平台与企业资源集成的企业资源管理与资源集成方案。开发了基于统一接口形式的Web服务发布向导及企业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在平台建立私有UDDI注册中心动态调用资源,形成分布式资源集成与资源管理框架,此集成框架已在成都—德阳—绵阳区域网络化制造平台中得到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制造业企业发展信息化时,通常会选择外包这个模式,为减少企业外包决策的潜在风险因素,外包服务商的选择与评价问题是首要问题,且需要综合考虑其长期业绩和未来发展前景等因素.根据外包服务商运行过程具有显著的马尔科夫性,以马尔科夫链理论为基础,在对信息技术(IT)外包服务商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的过程中,利用马尔科夫链的预测性,提出一种动态评价其潜力的模型,最后以某企业为案例进行分析,论证该模型的可操作性及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一般IS/IT项目关键成功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多主体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特点,提出项目管理、知识管理、项目环境是多主体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关键成功因素.通过对238份有效问卷的实证研究发现,项目管理有项目控制和项目协调两个维度,知识管理有知识共享与扩散、知识重用两个维度,项目环境有IT规划、管理基础和IT技术三个维度.路径分析结果表明,知识管理对系统集成项目的时间、费用和质量目标的实现均有显著影响;项目管理对时间、费用目标的实现也有显著影响,但对质量目标的实现影响不显著;项目环境对质量目标的实现影响显著,但对时间、费用目标的实现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