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大化瑶族自治县弄立村的村落概况、村落格局、历史沿革与民居建筑特点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大化瑶族自治县弄立村的主要特征,对研究大化瑶族自治县弄立村以及桂西村落特点、民俗文化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灵川县青狮潭镇老寨村的村落概况、村落格局、历史沿革与民居建筑特点等方面,介绍了灵川县青狮潭镇老寨村的主要特征,对研究灵川县青狮潭镇老寨村瑶族村落以及吊脚楼建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刘美  陈蔚 《重庆建筑》2016,(5):13-16
重庆传统村落是重庆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反映了重庆地区在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人文背景方面的鲜明特色。进行建筑与环境特色的研究,对于村落发展、建筑设计和学术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从重庆石柱传统村落出发,结合实地调研分析,梳理石柱县传统村落形态,分析重庆传统村落的基本特点,从建筑格局、结构形式、色彩材质等方面来剖析重庆土家族吊脚楼民居建筑特色,阐述对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汤移平  陈洋  万人选 《华中建筑》2005,23(3):139-141
地处陕西韩城的党家村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民居村落,该文在对党家村考察的基础上,从村落选址,历史沿革,街巷院落,公共设施以及治安防御等方面出发,对其村落形态,建筑特点以及民俗风情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析,展现了党家村及其民居建筑的精良,院落丰富的文化内涵,雕饰的精美以及安全防卫的坚固牢靠。  相似文献   

5.
宁德市传统村落数量多、分布广,部分传统村落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建筑、民俗等方面的积淀,内涵丰富,极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保护、挖掘、传承和发扬。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宁德市传统村落的总体特征,阐述传统村落保护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原因,根据村落建筑、文化等特点分出历史人文、商贾贸易、山水宜居、海防文化、畲族文化、民俗传承等村落类别,并给出不同的保护与发展思路,为宁德市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现场调查和查阅相关史料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地分析中国传统村落北京门头沟灵水村的历史沿革、空间格局、公共空间、典型建筑、装饰艺术等方面,该文揭示了该村深受风水观念影响的选址特点、典型的山地村落格局,充分体现"举人村"特点的深宅大院和极具传统文化底蕴的建筑装饰艺术等主要特色,集中展示了其村落建设成就和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杨定海 《华中建筑》2010,28(4):114-116
该文从村落选址、布局、道路系统、建筑、植被等方面对海南石头古村落——儒豪村进行了调查研究,解析了儒豪村的传统人居环境特点:遵循"风水"选址的传统村落布局中隐含着防卫的智慧,质朴的建筑技术中透露着的生态的光芒。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洋坑埠头村的历史文化特色,总结了村落风貌、居住条件、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村落环境、村落格局、民俗文化及传统建筑等方面,提出了该村落的保护对策及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论文研究对象是江苏省镇江市东乡地区保存较好的古村落,通过实地调研测绘以及相关文献查阅等方法,从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村落选址、聚落空间特点及村落历史建筑等方面深入的分析,以葛村的保护为案例,展现东乡地区古村落独特的历史、村落形态和乡土文化,分析古村落在保护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对其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行了探索,以期延续东乡地区古村落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详细分析了大量传统村落消逝的原因,结合传统村落的特点,从发展定位、产业规划、环境规划等角度出发,提出了有利于传统村落发展的策略,对我国民族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壁村张壁村位于山西省介休县龙凤镇,村面积不大,四周围有土墙,南、北各有城门,南、北城门之间是一条大街,长约240余米,在南北大街的东西两侧各有四条巷子,它们与大街组成形如龙的骨髂,故称大街为龙脊街。村里建筑布局很清晰,寺庙集中建在南、北两城门地区,住宅分布在龙脊街两侧的巷子两边,原有几家商铺开设在大街上,村落自东至西约长370余米。张壁村特点之一是寺庙多而集中。北门城头上有真武庙、空王庙、三大士殿三座寺庙,北门门北有二郎庙,北门里有龙兴寺。南门城门上有西方圣境殿,门北有关帝庙,门内有可罕庙。其中只有龙兴寺被毁。村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纪堂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实施效果调查,发现规划实施效果不佳,分析了规划编制科学性弱、村庄空心化、规划实施保障缺位等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规划如何应对空心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丽君  肖哲涛 《山西建筑》2007,33(32):44-45
通过分析空心村的形成原因和具体危害,研究在新农村规划中对于空心村问题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以期通过合理的新农村规划设计,改造空心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14.
目前,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各地迅速推进,在这一背景的影响下,古村落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村落形态的城市化现象也日趋普遍,破坏了传统的乡土风貌。因此,从整体上研究村落形态及其更新问题,避免建设性破坏,并引导其健康发展是一个意义深远、迫在眉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横樟古村落     
王永球 《山西建筑》2010,36(16):28-29
简要介绍了横樟古村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及历史沿革,分别对该村的空间形态、建筑格局、传统文化与工艺等进行了具体阐述,并做出了价值评价,以期为研究古村落发展变迁提供例证。  相似文献   

16.
孙大章 《小城镇建设》2006,(9):28-28,27
碛口镇山西省临县碛口镇是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古镇之一。首先,该镇是以黄河水运为契机成长起来的货运码头型的商业集镇,是东货西运及西货东运的交汇点,晋、冀、鲁、豫与陕、蒙、宁、甘之间的物资交流的桥梁。它集中了各类货栈及商号建筑、以及与其相应的服务建筑,如票号、镖局、饮食、百货、杂货、旅店、大车店…等。反映出明清时期运输型集镇的典型面貌。在目前情况下是难得的保存下来的实例。其二,围绕着碛口镇形成了镇村共生互补的分工式的聚落群的布局。碛口镇以商贸运输为主业;周围的西湾村、侯台村等为商人居住型的村落;西山上村村…  相似文献   

17.
古村落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极富魅力的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信息和历史演变的踪迹,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空间模式。古村落的传统"空间观",无论是从物质形态上所表现出的建筑特征、规划布局,还是融于其中的非物质形态的传统文化、民俗及风水观念,与当代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生态和谐等新农村规划建设要求相适应。笔者认为研究和吸收借用古村落的空间布局手法,并在新农村的规划建设中加以灵活应用,不仅是对地域文化的延续传承,也是解决目前村庄空间乏味、建筑形式单调,千村一面等新村普遍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笔者通过对我国古村落空间布局研究,对淮河之滨的涟水县韩陈村进行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传统空间观的村庄空间布局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8.
张大勇 《山西建筑》2009,35(25):57-58
指出发展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最佳契合点和最佳突破口,探讨了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挑战,提出了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的策略,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古村渼陂     
陂古村坐落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整个村庄山环水绕、风景优美、民风纯朴、天然形胜。陂古村以明清建筑为基础,融书院文化、祠堂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和明清雕刻艺术为一体,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目前,陂古村已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成为全国受此殊荣的三十六个古村之一,此外还荣获了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科普示范村、省级卫生村等五个省级荣誉称号。在陂村内,古建筑数量众多、类型齐全、规模宏大,有许多文物古迹和革命遗址。现有367栋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     
山东农村住宅建设出现新趋势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山东省建设厅根据中央精神对农村住宅做了调研,结果发现当今农村住宅建设出现了新趋势。首先是人口向镇区集中的态势明显加快,农村建房增量减少。山东省共有1533个乡镇,其中有1237个镇,296个乡,94146个村,居住人口7243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