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波形分类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上古天然气勘探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采用自组织的神经网络技术对地震波形进行准确的自动识别和划分-地震相自动分析,克服了波形分类方法中的不利因素。利用这种方法对陕231井块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地震相分析,得出与地质相对应的地震相图,并可与井曲线对比,从而更详细地解释地震资料的地质内容。  相似文献   

2.
川东南地区下古生界地震相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越来越多的地震方法被引入用来解决地质问题,却忽略了传统地震相分析这一与地质因素联系最为直接的方法。通过川东南地区下古生界地震相研究,在该地区识别了前积地震相、丘状地震相、透镜状、梭状、波状及弱变振幅、眉状等典型地震体,平面上进行地震相组合之后,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单井沉积相分析,可以指导沉积相精细研究,预测有利储集体分布区带,指导储集层预测研究,该方法对于那些勘探程度不高的地区意义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地震相技术应用实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通过实例介绍地震相分析技术在渤海湾地区识别三角洲、浊积体、曲流河等方面的应用效果。实际应用中,针对渤海湾地区的勘探开发目标,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和主组分分析(PCA)等技术和方法,对研究区的地震道波形变化特征及其反映的地质特征进行识别和分类,得到地震相图,并结合已钻井资料和地质资料进行对比和综合分析,得到地震相对应的沉积相,进而划分有利储集相带,为研究区实施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震相波形分类技术在川东北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的生物礁、潮道及河流和岩溶相等特殊地质体皆是含油气的有利区域,如何识别出这些特殊地质体成为能够找到油气资源的一种有力手段。采用钻井资料中所包含的沉积学信息可以进行非常详细的沉积研究,只是这种点上的沉积相研究成果还不能满足面(区域)上研究的需要;利用该区现有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地震相波形分类,就能得到特殊地质体在平面上的展布,并结合钻井资料,得出地震相划分的合理性。钻井资料和地震相波形分类的结果吻合很好,表明地震相波形分类技术能够对生物礁、潮道及河流和岩溶等进行有效的识别,但该方法也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需要把沉积和断层区分开,往往在沉积较简单的地区地震相波形分类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断层的发育会破坏地震相波形分类的基础(地层沉积的原生信息),使地震相波形分类的解释变得异常复杂。  相似文献   

5.
胜利油田钱官屯地区隐蔽油气藏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胜利油田钱官屯地区的地质特征与地震资料相对应的分析,总结出该区多种地震相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地震资料进行测井约束积分震道反演;然后综合运用地质、地震相特征分析手段,解释出砂体,地对其进行时频分析,以及内部结构、性质分析,判定是否是有利的隐蔽油气藏。实际工作中用此方法进行了大量的隐蔽油气藏的预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井间地震资料与测井资料进行储层精细解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井间地震资料与测井资料进行储层精细解释,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储层形态和储层物性资料,进而提高油藏描述的整体精度。其思路为:①收集和综合分析钻井、地质、测井、构造、油藏动态等资料,通过三维地震数据体(地质体)特征和地震相研究,建立井间地震资料数据库;②地质人员根据两口井的井柱资料进行地质分层,按照对比原则和常规作图方法,绘制地质剖面;⑧开发地震研究人员在地质研究基础上,利用两口井的井柱资料,在井间地震剖面上进行详细解释,以获取相应的解释图件。本文根据上述思路,通过实例对井间小断层、河道砂体内幕结构进行了精细解释,很好地解决了生产中的疑难问题,为地面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震地层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根据地质环境识别和分析地震相。首先是要确定哪些地震参数可以用来判别相的特征,从而对它们一齐予以考虑。第二个问题是要弄清在地震参数和我们致力研究的地震相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本文提出一种自动相识别方法。分两步:第一步(或学习步),从确定我们期望识别的每一个相的供学习的地震道开始。供学习的地震道可以根据井资料来选择,也可以依据地震地层学的解释结果来选择。然后对这些学习道计算大量的地震参数。用多元分析来核实学习道选择的正确性,并从所有的参数中选出判别作用最好的参数。在这一步,为了把地震参数和地质特征联系起来,可能要做模型计算。第二步是预测步,进行相的自动识别。对未知地震道计算上一步选择的判别参数,对照学习道来划分未知道。  相似文献   

8.
不规则地质体隐蔽性强、识别难度大,用常规的理论与技术难以对其进行有效预测.地震沉积学的引入和地球物理技术的应用,为有效识别不规则地质体隐蔽圈闭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指导和有力的技术支撑.建立地震属性、沉积微相和隐蔽圈闭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对隐蔽圈闭进行有效识别的基础,地震相分析、小波分频特殊处理和相控随机非线性高精度储层反演等技术则是不规则地质体隐蔽圈闭识别的关键技术.对济阳坳陷车镇凹陷车15井区沙三下亚段各种扇体隐蔽圈闭的预测和勘探效果表明,“地震-地质一体化、理论-技术一体化”的不规则地质体隐蔽圈闭识别的研究思路与技术模式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孤南洼陷馆上段河道砂体地震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济阳坳陷馆陶组上段岩性油气藏隐蔽性较强,直接的地震识别有因难。在研究孤南洼陷馆陶组上段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曲流河砂体的地震识别方法,运用地震相分析初步确定了砂体发育区域。根据地震相干分析显值低、累计振幅值强的特点,划分了砂体有利区带和分布范围,在地震反演剖面上落实了砂体位置,再作综合解释确定砂体几何形态。该方法经实践证明,砂体识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地震资料解释研究与实践,对侏罗系火山岩体地震勘探的识别技术及其应用民政部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当前有效进行火山岩体地震解释的多种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在南沙中部海域所采集的大量地震反射资料及围区地质、钻井资料 ,对南薇西、南薇东和永暑盆地的地震反射剖面进行了地震界面及地震层序划分 ,对其反射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 ,并对各地震层序的地质时代进行了探讨。在进行地震相划分和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 ,对各层序的沉积特征和沉积发育史进行了分析 ,这为研究该区沉积盆地的油气生储盖特征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针对珠江口盆地文昌13-1油田井网稀疏,不同微相砂体厚度及组合特征差异等制约井间砂岩分布及沉积微相刻画的难题,从井点出发通过岩心资料确定了井点沉积微相类型;利用地震属性和地震相分析方法对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进行了刻画。通过构建“地震基准弧长对数”属性,并利用该属性进行砂岩厚度定量预测,从而建立了研究区砂坪主体和砂坪侧缘的地震相模式;利用砂岩厚度分布和地震相落实了沉积微相边界。研究结果揭示,该区ZJ2-1U砂组沉积期经历了“泥坪-混合坪-砂坪”的沉积演化,砂坪主体呈北东向条带状展布,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西部,砂坪侧缘面积大,呈互层状在全区分布。上述认识为油藏开发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三维地震相干体技术在目标区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孙夕平  杨国权 《石油物探》2004,43(6):591-594
用于检测地震波同相轴不连续性的相干体技术可以用来识别断层、特殊岩性体、河道等,它提供了丰富的构造和岩性方面的信息,是三维地震资料地质解释的一个有效工具。在相干体切片上除了能够识别出地质上的不连续特征外,还可以根据相干性的级别进行目标区的沉积相研究。根据相干体切片上给出的构造框架和岩性信息,可以进行沉积相划分,弄清沉积相平面分布情况,分析和探讨研究区的物源方向。为了使相干体数据提供岩性解释和沉积特征描述方面的信息,需要对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保持边缘滤波技术和高分辨率处理技术,使相干体成像细致,级别信息丰富,反映的岩性和沉积的层次细节清楚。  相似文献   

14.
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研究舞阳凹陷地震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为基础,从地震层序划分、地震相类型及特征分析入手,对舞阳凹陷地震相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了凹陷内主要发育与冲积扇、扇三角洲和三角洲沉积相对应的地震相类型,剖面上具体表现为九种类型。展示了各层序地震相平面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泛开江-梁平海槽及勘探有利相带地震预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的预测工作,在20世纪80~90年代主要以地质研究为主,研究初期常有生物礁目标井打不到生物礁,而非目标井又时而钻遇生物礁的现象。近年来,结合地质、钻测井资料,利用区域大剖面地震相预测技术,建立了一套识别晚二叠世末期台地-海槽沉积相带的方法,首次分别在川北、川中及川东地区地震大剖面发现了台地-海槽地震相形迹。在此基础上,对上述地区生物岩隆(礁、滩)有利相带进行了重点识别,总结了台地边缘生物岩隆的地震相预测方法,并编制了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末期泛开江-梁平海槽古地貌及沉积相预测图,表明环海槽周缘生物岩隆具有延伸远、勘探潜力大的基本态势。通过川东五百梯、川中LG等区块的钻井表明,所应用的技术是预测二叠系碳酸盐岩礁、滩有利区带及勘探部署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微地震相自动化解释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3,28(3):354-361,324
微地震相分析着眼于地震反射波形,目的是确定地下储层的横向岩性变化。该方法基于这样的假设,当沉积单元发生变化时.其地震反射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必定有所变化,即不同成因的地质体,必定有相应的地震反射波形特征。据此.本文应用模糊动态聚类和模式识别相结合的方法,在人机交互解释系统上自动实现微地震相分析。  相似文献   

17.
对 H盆地 L 区块下白垩统常规地震剖面进行了地震相分析 ,根据地震相单元的内部反射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 ,划分出 7种主要的地震相。依据陆相断陷盆地地震相模式、沉积体系分布模式以及钻井资料 ,将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 ,预测了下白垩统沉积体系的分布 ,指出主力生储盖组合位于 A层序上段  相似文献   

18.
地震沉积学 ——地震解释的新思路及沉积研究的新工具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地震沉积学是继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之后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地震沉积学利用地震振幅信息和属性分析技术研究沉积岩石学、古地貌学、沉积结构以及沉积演化历史等。地震沉积学充分利用了三维地震数据的横向分辨力,其关键技术是层序地层框架的建立和地层切片体(等时地质切片)的生成。结合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的发展历程对地震沉积学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探讨,认为90°相位转换和分频解释仅仅是地震沉积学研究的技术手段,而不是其关键技术;对于地震同相轴的穿时性问题,也仅存在于3级或4级层中,并且这种穿时性与“沉积物体分配空间”和“相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火山岩储层受岩相控制作用明显,因此,进行岩相识别可以有效降低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风险。以渤海海域为例,首先利用地质及钻井(岩心)资料落实区内发育的主要火山岩岩相类型,再通过测井相识别、地震相识别及地震属性分析等手段,对渤海海域中生界火山岩的岩相特征进行系统总结,探索不同岩相的识别方法。结果表明:渤海海域以中基性火山喷发为主,主要发育爆发相、溢流相、火山通道相及火山沉积相等火山岩岩相,其中溢流相在区内发育最广。溢流相具有高电阻率、低声波时差的测井特征,基性溢流相的自然伽马低于中性溢流相;爆发相具有高声波时差、低电阻率的测井特征,火山角砾岩密度大于凝灰岩。三维地震资料上,爆发相与火山通道相均以杂乱反射为主,具有低频中等振幅的反射特征;溢流相具有连续的低频强振幅反射特征;火山沉积相为连续的中频弱振幅反射特征。爆发相与中性溢流相均为渤海海域优质储集岩相。  相似文献   

20.
地震平面沉积相解释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在构造油气藏的勘探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于岩性油气藏的 勘探研究则缺乏有效的手段。针对这个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地震平面沉积 相解释方法,它是在地震切片解释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多属性融合成像、切片沉积相投影、平面沉积相 智能追踪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充分利用了地震资料横向密集连续的特性,提高了地震-地质解释的效率 和精度,对地下规模较小的地质体具有很好的识别能力,对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和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