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阐述了炎帝文化与株洲的渊源关系,指明了炎帝文化的精神实质,提出了株洲地区继承和弘扬炎帝文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株洲文化产业的发展,应精心整合,打造炎帝品牌;努力构建,营造现代株洲文化群落;加大力度,营造株洲旅游氛围;立志创新,突显株洲饮食文化特色;继往开来,建设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现代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3.
根据湖南道县玉檐岩遗址出土10000年前的古栽培稻与江永野生稻的极近相似,彭头山、八十等遗址出土9000年前古栽培稻,结合历史语言学、古文字学、稻作生长的气象条件等分析,中国稻作农业很可能发祥于楚湘丘陵地区。炎帝文化即原始稻作文化。株洲在炎帝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株洲原始稻作与炎帝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10000年前的古栽培稻与江永野生稻的极近相似,鼓头山、八十当等遗址出土9000年前古栽培稻,结合历史语言学、古文字学、稻作生长的气象条件等分析,中国稻作农业分可能发祥于楚湘丘陵地区。炎帝文化即原始稻作文化。株洲在炎帝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炎帝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泉,经过历代提炼、重铸,贯穿于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之中.炎帝文化是时代精神形成的渊源和基础.炎帝首创农耕文化的实践,孕育了中华民族开拓创新精神;炎帝历经磨难的实绩,激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炎帝利民思想的升华,形成了中华民族为民奉献精神;炎帝子孙的血脉认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6.
《连山易》中所隐含的许多观点都体现了炎帝时代的和谐思想。如阴阳对立统一是炎帝时代和谐思想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体现了炎帝时代的整体思维;天下和平是炎帝时代和谐社会的理想;仁与义成为炎帝时代调节人际关系的中心环节;以人为本成为炎帝时代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炎帝时代的和谐思想对以后中国及世界文化,尤其是政治、伦理道德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南方炎帝为研究对象,对大量与炎帝有关的古籍、传说、遗迹和考古发现进行分析演绎,论证炎帝民族以"炎"为名的本意和深刻内涵。从而揭示出湖南炎帝传说的共性,一是以农耕文化起源为中心,二是以太阳与火的崇拜为主线,以此构成辉煌的炎帝文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考古学的角度出发,论述了茶陵野生稻的生存条件及其与独岭坳文化遗址,炎帝崩葬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稻作起源与起源地的新概念,为炎帝文化传播和稻作起源与发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茶陵野生稻与稻作起源发展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考古学的角度出发,论述了茶陵野生稻的生存条件及其与独岭坳文化遗址,炎帝崩葬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稻作起源与起源地的新概念,为炎帝文化传播和稻作起源与发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以南方炎帝为研究对象,对大量与炎帝有关的古籍、传说、遗迹和考古发现进行分析演绎,论证炎帝民族以“炎”为名的本意和深刻内涵。从而揭示出湖南炎帝传说的共性,一是以农耕文化起源为中心,二是以太阳与火的崇拜为主线,以此构成辉煌的火帝文化。  相似文献   

11.
根据现代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文物和汉文与古彝文古籍记载,以及民族古文字学、历史地名学、稻作和旱作农业起源、制陶和造船工艺史、原始夭文历法、原始宗教、血型遗传学等多学科最新研究成果来看,炎帝文化是炎帝氏族于约1万年前在洞庭湖畔与楚湘丘陵地区的石器时代晚期燧石文化基础上发群起来的新石器早期文化,是中华文明与世界远古文明的原胚,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农耕文明与世界农耕文明的诞生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洞庭湖是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湖”,也是世界文明的“母亲之湖”。  相似文献   

12.
茶陵是神农氏炎帝的安寝之地,其野生稻系我国现今分布在北纬26°线以北的普通野稻之一,此前尚未有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专门研究。本文通过对茶陵野生稻进行物理形态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初步揭示了其与现代栽培稻各品系、稻种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探索茶陵野生稻在稻作农业起源与炎帝文化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取得了具有深刻意义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神农是华夏文明史前期的一位半人半神始祖。神农氏以大德王,被后世尊号为炎帝,早于轩辕黄帝。神农时期在天文方面已奉祀大火。神农炎帝与大火,应为天文、人文始祖或文明萌始的标志。据今约在12000-25000年前。史前期的考古实践表明,学界对前人活动能量估计偏低,因而,对史前文化与文明突破性进展或发现,仍是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14.
神农是华夏文明史前期的一位半人半神始祖。神农氏以火德王,被后世尊号为炎帝,早于轩辕黄帝。神农时期在天文方面已奉祀大火。神农炎帝与大火,应为天文、人文始祖或文明萌始的标志。据今约在 12 000~25000年前。史前期的考古实践表明,学界对前人活动能量估计偏低,因而,对史前文化与文明突破性进展或发现,仍是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15.
以1993—2012年湖南省株洲市的常住人口数量为样本数据,对株洲市常住人口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分别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二次指数平滑法、GM(1,1)模型预测法,对2013—2020年株洲市的常住人口数据进行预测,得出了株洲市未来8年的常住人口增长预测数据。根据预测结果,为株洲市未来应对常住人口增长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各种主流通信方式的比较,结合株洲地区用电网的特点,选定了适合株洲地区配电自动化系统发展的通信方式,分析了建设区通信主干网、通信接入网的设计思路,提出了对通信骨干网络的改造方案以及基于无源光网络技术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八五"以来株洲市在公路建设上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株洲公路建设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并对这些问题和挑战作了简要分析,提出了应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长株潭两型社会构建为契机,从长株潭地区失地农民的现状出发,在充分调研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长株潭失地农民再就业工程的想法和建议,并从社会系统工程的角度进行了综合论证,阐述了再就业工程规划的原则、目的、思路、框架,探讨了再就业工程的目标、前提、设计方案,最后,对再就业工程实施进行了结构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