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冯维波 《华中建筑》2014,(1):150-153
该文在分析探讨渝东南土家族山地传统民居聚落营建理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聚落的空间特征:民居平面型制的多样化特征、依山傍水的山地特征、耕地至上的环农特征、群—序—拓扑结构的形态特征,主要存在自由散点式布局和集中簇群式布局两种聚落空间形态。最后分析了聚落空间的成因,认为渝东南土家族山地传统民居聚落的空间特征只是在汉族传统院落民居的基础上,由于受到当地特殊地形条件的限制而进行的修正。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土家族传统聚落——劳庄为例,通过分析与论述道家思想对湘西土家族聚落选址与格局、整体功能布局、建筑环境和建筑空间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的影响;阐述了在道家思想下的湘西土家族传统聚落格局特征,进而为当代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空间建设、建筑节能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李军环 《城市建筑》2011,(10):36-39
本文以嘉绒藏族传统民居聚落整体空间与形态特征为研究对象,在对嘉绒藏族传统聚落自然环境与人文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嘉绒藏族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特征及其深层的各种影响因素与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4.
翟静 《城市建筑》2014,(12):32-32
本文首先界定了聚落空间和聚落形态的概念,对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特定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北京川底下古村为例,从聚落选址环境、聚落整体空间环境和单体建筑空间形态三个层面,探讨了沟谷型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5.
以永顺县双凤村为例,对湘西境内土家族传统聚落空间进行探析,通过实地调研,并结合建筑学、文献学、历史学、认知心理学等诸多学科,从面(环境)、线(街巷)、点(节点)逐级深入,分析了聚落生态环境空间和非自然空间的特征与演变,解析了聚落街巷空间的系统构成,研究了聚落节点空间的属性,系统地揭示了湘西土家族传统聚落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侗族传统聚落整体空间形态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自然环境与人文背景的基础上,探讨和挖掘聚落空间形态特征及其深层的文化内涵,为更新与提高传统聚落民居及营造新型山地聚落提供广阔的意蕴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吊脚楼作为苗族和土家族聚居区典型的传统建筑形式,在地形、气候、文化等多元因素影响下,形成突出的特征。这一建筑形态不仅体现了广域意义上西南地区的民族文化,也揭示着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本源之一的干栏式建筑及其聚落的发展演变。文章着重研究苗族、土家族吊脚楼聚落及建筑形态在中原文化影响下的异同,着眼其共同特征,进而对建筑单体、聚落组团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展开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在发展的过程中基于中原文化的影响,两者既存在相似的内容,也存在聚落空间分布格局、建筑形态布局形式、建筑空间使用形式、建筑构件使用形式等诸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院宅空间是组成传统聚落空间肌理的基本结构单元,且其空间形态的演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聚落整体空间形态。文章以泰宁尚书第历史街区为例,在时空维度下,以院宅空间作为基本研究单元,首先对院宅单元演变的阶段性特征进行梳理总结,再以典型院宅的发展演变过程为线索解析院宅空间形态变化对聚落整体空间形态的影响,从而探究院宅空间形态演化的内在规律及其演变对聚落整体空间的影响,以期为传统院宅的保护与再生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街巷空间作为传统聚落风貌的核心要素,最能体现出传统聚落的发展脉络和特色.以青海省同仁县郭麻日村为研究对象,整体把握郭麻日村整体聚落空间形态及其演变,通过调研实地情况和查阅相关历史数据,分析研究传统村落街巷空间要素的构成特征与道路布局特征,重点分析街巷空间界面、比例尺度、节点空间等特征,探寻传统聚落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提出了保护与延续村落街巷空间有益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柳婕  陈曦 《华中建筑》2024,(2):153-157
传统仪俗在长期发展中承载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是土家族人在顺应自然过程中形成的智慧结晶,它以一种无形的方式释放魅力,影响着传统聚落空间的发展。该文以鄂西土家族传统仪俗为分析对象,分别从其民俗化境、民俗灵境、民俗生境特点,了解到他们对神灵的尊重,对天象、地象的崇信;从风水观念、宗族礼制、顺应自然视角下阐述聚落空间形态,进一步了解到他们对自然、对神灵的崇敬。深入分析土家族聚落中仪俗表征与空间特性的关联,以期为保护传统聚落,传承创新民族文化遗产提供理论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渝东南土家族民居之基本形制及其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重庆市域东南部的山水深处,"隐居"着质朴而优雅的土家族民居——吊脚楼。在对该区域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土家族民居的基本形制有一字型、曲尺型、凵字型、口字型以及其他变形如山字型等,并结合测绘实例展现了各型特征。接着,从历史渊源角度阐明了它含藏古老的居住智慧;从地形与气候、技术与经济、生活的实用性角度证明了它的当代适宜性智慧;以及从整体风水环境与景观意象、建筑形象和细部装饰角度表明了它独特的美学智慧。  相似文献   

12.
曹萌萌 《城市建筑》2014,(12):250-250
传统聚落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进化中,形成了很多气候适应性的经验、方法和智慧。本文从传统聚落的选址环境、群组空间形态和单体建筑空间形态三方面,分析了同一地形条件下传统聚落适应气候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梁健 《城市建筑》2014,(14):285-285
本文的研究主体是聚落,并通过小气候的影响范围确定了坡地型的产生。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具体分析实例--浙江东弄村,来阐述小气候影响下地选址环境形态,聚落空间环境形态,以及单体民居形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白涛 《城市建筑》2014,(11):268-268
本文所研究的嘉绒藏族地区传统“聚落”是特指的嘉绒藏族地区的嘉绒藏寨这一独特的聚落形态。其聚落形态拥有独特的地域性特征,对于传统聚落的形态研究具有极强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彭家寨乡土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盛建荣  章玲 《华中建筑》2006,24(11):142-143
旖旎的田园风光、享誉中外的吊脚楼群、淳朴的民风民俗,极具特色的土家文化,构成了彭家察独具特色的;土旅游资源该文对彭家寨的乡土旅游资源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地乡土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总结酉阳龙潭古镇人居环境的构成特点入手,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建筑环境等方面,结合山地地域特色与土家族、苗族民族文化特色,提出了古镇保护与发展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贵州土家族传统村落是我国传统民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和了解土家族的重要途径。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不断的汉化,有的已经完全汉化,传统村落的内涵正在慢慢消失。研究显示,我国的传统村落正以1.6个/天的速度消失。本文以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官舟镇木梓岭土家传统村落的保护为例,笔者通过调查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借此改善土家族传统建筑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推动土家族传统村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姚沛霈 《城市建筑》2014,(11):114-114
近年来,大量城中村回迁住区投入使用,暴露出城中村改造以及回迁住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使用者与使用需求为切入点,从城市、社会层面与改造、建设层面探讨城中村回迁住区建筑空间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