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四川类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期的研究成果表明,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类型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主要有3种观点:①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湖泊三角洲、湖泊-沼泽等沉积体系的多类型;②湖泊滩坝沉积相;③浅海潮汐砂坝沉积相。为此,根据多年野外地质调查、室内研究成果,再次坚持和论证了须家河组为多类型陆相沉积体系复合体的传统认识。具体证据如下:在对地表剖面和钻井岩心精细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粒度分析和测井资料,可从四川类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中识别出冲积扇、河流、扇三角洲、湖泊三角洲、湖泊-沼泽等沉积体系。在川西坳陷、川东北坳陷和川东南坳陷围限川中前陆隆起的“三坳围一隆”构造-沉积格局中,各沉积体系展布各具特色,规律为:沿龙门山和米仓山-大巴山造山带前缘为冲积扇或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带;围绕川西、川东北和川东南坳陷带为湖泊-沼泽沉积体系发育带;盆地中心的川中前陆隆起为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发育带。结论认为:受“三坳围一隆”构造-沉积格局控制的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湖泊三角洲和湖泊-沼泽等多元相沉积体系在时空中有规律的组合、展布和演化,应该是解释须家河组沉积相特征更可靠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苏北-南黄海南部叠合盆地构造演化与海相油气勘探潜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板块作用机制入手,基于构造应力场、构造形迹和沉积建造等综合分析,把晚三叠世华南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以来苏北-南黄海南部叠合盆地的构造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1)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古特提斯洋关闭机制下的前陆盆地发育阶段;2)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伊佐奈歧板块斜向俯冲机制下的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发育阶段;3)晚白垩世-古近纪太平洋板块俯冲机制下的伸展盆地发育阶段,包括晚白垩世坳陷盆地发育阶段和古近纪断陷盆地发育阶段;4)新近纪喜马拉雅造山作用机制下的坳陷盆地发育阶段。关于古近纪箕状断陷(群)的发育过程,强调了NWW向基底断裂左行走滑拉分和NE向逆冲推覆体系分别对盆地形成和箕状断陷发育的控制作用,从建造-改造-保存的角度指出了海相油气系统赋存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南华纪—震旦纪构造-沉积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南华纪—震旦纪构造-沉积格局的深入研究是认识该期盆地构造属性、大陆裂谷形成演化及沉积充填过程的关键。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周缘南华系-震旦系露头、盆地内部钻井及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结合前人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塔里木盆地南华纪—震旦纪构造-沉积格局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经历了前南华纪南、北地块的拼合,形成统一的塔里木板块。南华纪—震旦纪,伴随着Rodinia超大陆的解体,塔里木盆地处于拉张构造背景,为大陆裂谷发育时期,并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①南华纪早期裂陷发育阶段(760~700 Ma),在盆地西部形成阿瓦提裂陷,东部形成满加尔南、北两支裂陷,南部在麦盖提地区形成NW-SE向裂陷;②南华纪晚期—震旦纪早期“裂-拗”体系的转变阶段(660~600 Ma);③震旦纪晚期拗陷演化阶段(580~540 Ma)。盆地构造格局控制了古地理特征及沉积组合,南华纪以裂陷沉积为主,在强烈拉张作用下形成了碎屑岩-火山岩沉积组合。震旦纪以拗陷沉积为主,塔里木盆地具有“南隆北坳”的古地理特征,发育碎屑岩沉积、碎屑岩-碳酸盐岩混合沉积和碳酸盐岩沉积3种类型沉积组合。  相似文献   

4.
前人由于资料有限,一般认为塔里木盆地内部南华纪—寒武纪是继承性的伸展构造背景,南华—震旦系与寒武系连续沉积。但近期新的资料表明塔里木盆地周边广泛发育与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相关的裂解事件,揭示南华纪大型断陷发育,且寒武系/震旦系发育广泛的不整合。塔里木盆地大约在900 Ma盆地内部微地块进入拼合的主要时期,塔里木古大陆全面聚合;南华纪初期,Rodinia超大陆开始裂解,塔里木板块周缘也随之裂陷,发育巨厚大陆裂谷沉积;南华纪晚期库鲁克塔格裂谷范围向东西两侧扩展,西北部裂陷作用较弱,形成伸展型古隆起;震旦纪,塔里木板块构造格局逐渐由大陆边缘裂陷向陆内坳陷发展,海侵范围扩大;震旦纪末期,塔里木板块发生隆升,剥蚀强烈,呈现南高北低地貌。由此可见,新元古代发育完整的伸展-挤压构造旋回,经历大陆裂谷期-断陷期-坳陷期-挤压抬升期等四期构造演变。新元古代形成一套良好生、储、盖组合,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5.
新疆侏罗纪,三叠纪淡水鲎虫化石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新疆三大盆地的侏罗系、三叠系中已发现的鲎虫化石进行分析对比认为:在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和吐鲁番-哈密盆地的中上三叠统中发现的鲎虫化石,以及在准噶尔盆地南缘托斯台地区,三塘湖盆地,焉耆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中下侏罗统中发现的鲎虫化石,均属克拉玛依鲎虫化石群,其地质时代为中三叠世晚期-中株罗世早中期。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若参1井岩心、录井、测井资料,结合新的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对塔东南坳陷侏罗系各组沉积特征及其沉积相展布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探讨了沉积相变化与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认为若羌凹陷早-中侏罗世是断陷盆地,早侏罗世发育冲积扇和辫状河三角洲,中侏罗世以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为主;晚侏罗世演变为坳陷盆地,以河流沉积为主.若羌构造带和民南构造带是较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若参 1 井岩心、录井、测井资料,结合新的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对塔东南坳陷侏罗系各组沉积特征及其沉积相展布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探讨了沉积相变化与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认为若羌凹陷早-中侏罗世是断陷盆地,早侏罗世发育冲积扇和辫状河三角洲,中侏罗世以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为主;晚侏罗世演变为坳陷盆地,以河流沉积为主。若羌构造带和民南构造带是较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8.
黄骅坳陷是渤海湾盆地内重要的含油气坳陷之一。综合运用岩心、岩性组合、沉积构造、古生物、地震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沙河街组一段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将黄骅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分为沙一下(Es1(1))、沙一中(Es1(2))和沙一上(Es1(3))3个三级层序、9个体系域。研究认为,沙河街组一段碎屑岩沉积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近岸水下扇、重力流和湖泊5种沉积相类型。同时研究了各沉积相类型的沉积特征和空间展布特征。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发育在板桥凹陷、北塘凹陷和歧口凹陷西南部,曲流河三角洲主要发育在黄骅坳陷南区和埕宁隆起东南部,近岸水下扇主要发育在陡坡大断层沧县隆起的根部,重力流主要发育在歧北凹陷深湖区。最后指出,构造演化、断层陡缓和古地貌是控制黄骅坳陷沙河街组一段碎屑岩沉积体系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9.
库车坳陷早三叠世三角洲相及伴生沉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库车坳陷下三叠统为三角洲、湖泊沉积。北缘发育的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是本区主要的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沉积以突发的灾变事件产生的重力流与牵引流沉积共存为特点。前者以碎屑流成因的块状砾岩为主占主导地位,后者为扇面河道砂体,多呈透镜状分布于重力流沉积物中;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以正常牵引流尤以河道沉积为主,砂体呈层状,侧积交错层发育。二者自成体系却又相互联系,构成两个密切相关的演化阶段,受控于坳陆边缘断裂活动的强度和延续时间。  相似文献   

10.
“九五”期间塔里木盆地构造研究成果概述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0  
“九五”期间对塔里木盆地构造问题的攻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为油气勘探提供了盆地结构和构造演化史方面的依据。扼要介绍其中的关键性研究结论,包括深部构造、古地磁、盆地内部构造、盆地南缘板块构造、盆地南部构造、库车坳陷结构以及塔里木盆地基本构造特征和古隆起构造、特提斯造山系演化与特提斯北缘盆地群油气富集关系。  相似文献   

11.
塔河油田T区三叠纪沉积体系认识不足,在层序地层划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及地震标准化波形属性,分析沉积体系与前陆盆地构造运动的关系,建立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T区三叠纪沉积模式。研究表明:塔河油田T区三叠系划分为6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在旋回内部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河流及湖泊沉积相;地震标准化波形属性分析显示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沉积体系呈现由近北东方向向正北方向迁移的演化特征,而河流相沉积呈近东西方向展布。逆冲活动期,盆地近源区构造沉降,大量粗粒沉积物在盆地近源区快速堆积,形成近似垂直于造山带沉积搬运的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沉积体系;逆冲活动平静期,盆地近源区构造抬升,地势平缓,河流搬运作用弱,较细粒的沉积物在逆冲活动期形成的近东西向的断裂带中沉积下来,形成近似平行于造山带沉积搬运的河流相沉积。因此塔河油田T区三叠纪沉积时期受前陆盆地逆冲构造运动影响形成近似垂直于造山带和平行于造山带沉积搬运的两种沉积模式,该沉积模式为塔里木盆地三叠系碎屑岩储层勘探开发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2.
塔北-塔中地区三叠纪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塔北-塔中地区钻井、测井资料综合分析及岩心观察,结合测井相和地震相特征,识别出三叠系发育扇三角洲、辩状河三角洲及湖泊3种沉积类型.沉积相带的展布格局总体表现为从湖盆边缘向中心依次为:扇三角洲、辩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沼泽-半深湖及深湖相.在研究和地层对比的基础上,对塔北-塔中地区三叠系岩相古地理时空演化进...  相似文献   

13.
前人对塔里木盆地于奇地区三叠系-侏罗系地层沉积相类型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在野外剖面观测及钻井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岩石颜色、沉积构造、剖面结构、测井相和地震响应等沉积相识别标志认为,该区三叠系-侏罗系地层发育湿地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对该体系进一步作时空演化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于奇地区三叠纪-侏罗纪古气候湿润,物源主要来自沙雅隆起剥蚀区南缘:三叠系-侏罗系地层可识别出湿地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相:由于印支运动构造抬升,导致该区缺失三叠系上统地层的顶部、侏罗系中统和上统地层,仅侏罗系下统地层发育湿地扇三角洲平原相。通过此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于奇地区三叠纪-侏罗纪地层的沉积环境,为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4.
许璟  蒲仁海  郭倩 《特种油气藏》2012,19(4):51-55,153
综合大量岩心分析,多口井的测井、录井岩性及野外露头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进行了地层对比及地层接触关系的研究,并对该段的沉积相类型及其平面展布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在盆地大部分地区发育砂泥岩沉积,塔东南地区沉积物较粗,塔西南地区砂泥岩中含有膏盐岩,并且该段与上覆含灰岩段地层为不整合接触关系;该段在盆地大部分地区应是以河流—三角洲的陆相沉积为主,向西南方向直到巴楚及其以西地区才开始发育潮坪、潟湖—开阔台地的海相沉积。塔里木盆地在该时期总体为东高西低的古地貌格局,其物源来自盆地东侧方向。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重点区域,为了查明该地区延长期沉积相、岩相古地理的特征及演化规律,在大量钻井、测井、野外露头及岩心资料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研究区延长期沉积相在平面及纵向上的分布特征和规律。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期的沉积代表着一个完整的陆相湖盆发育过程,研究区延长组发育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两种沉积相,以浅湖和三角洲前缘为主,物源主要有东北和南部两个方向,并总结出各沉积期的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特征,对有利区判断及下一步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侏罗系层序地层与沉积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将侏罗系划分出8个沉积层序,层序界面以I型层序界面为主,沉积相类型主要为曲流河,辫状河、辫状三角洲,湖泊,沼泽化湖泊等5种,自晚三叠世塔里奇克期至白晋纪末,早三叠世形成的南天山褶皱隆起带开始遭受剥蚀,盆地基底反弹,盆地格局表现为宽缓,伸展的特点,沉积模式表现为潮湿气候下的冲积补偿和干旱气候下的冲积补偿2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北部宋站地区属于小型断陷湖盆沉积区。最新钻井资料显示,该类型断陷盆地也具有较好的天然气勘探潜力,可作为大庆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以徐家围子北部宋站地区沙河子组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对比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岩心、录井、常规测井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强烈断陷期小型湖盆的层序地层、沉积体系以及盆地充填演化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认为,宋站地区沙河子组可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4个三级层序。三级层序内部根据湖泛面又可分为低位体系域(LST)、湖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在沉积过程中,沙河子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以及火山碎屑岩沉积等4种沉积相类型。研究区的沉积充填演化规律与大型的断陷盆地相比有所不同,表现为在强烈断陷早期,无论是在陡坡带还是在缓坡带,均以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为主;随着盆地范围的扩张,不同构造部位上的沉积相带的分异特征才逐渐显现。但湖泊相带受短轴物源供给的影响分布较为局限,常被分割成若干个小型滨浅湖沉积区,形成多个沉积中心,从而也导致了盆地不同区域沉积地层厚度差异极大的特征。据此,深入探讨了宋站地区沙河子组的沉积充填演化过程,提出了陆相小型窄断陷湖盆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8.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在塔北—塔中地区三叠系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将三叠系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塔北—塔中地区三叠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并对地层格架中的沉积充填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三叠系属于内陆坳陷盆地在聚敛期沉积的一套地层,发育3类沉积体系,从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部依次为(扇)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深湖相。研究区发育4种储集砂体,单独或配合发育可形成砂体上倾尖灭、砂岩透镜体、(水下)分流河道等多种圈闭,是寻找三叠系岩性油气藏的理想目标区。  相似文献   

19.
为了查明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登娄库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开展了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演化研究。研究表明,登娄库组物源具有四周向中央汇聚的继承性特征,沉积相分布受盆地构造演化控制明显,主要发育了5种沉积相--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层序Ⅳ-d1为断-坳转换期的早期,沉积受断陷控制明显,致使沉积物快速卸载,各沉积体系向盆地内部进积的距离受到了限制,共发育了5个规模较大的分割式断陷和2个小型断陷。断陷周缘古凸起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的主要发育区,扇三角洲沉积分布于断陷的四周,扇三角洲前缘延伸到入湖处。沉积相主要以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相为主;层序Ⅳ-d2为断坳转换期的末期,研究区基本上形成了统一沉积物卸载区域,湖泊范围扩大,主要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沉积。以泛滥平原与滨浅湖的接触带为界,该界限以西主要发育来自西部和北部物源高地的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体系,该界限以东湖泊相大面积发育,伴随高地物源区碎屑沉积物陆续注入湖盆,构成了规模不等的退积式扇三角洲。其中,扇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带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是今后该区登娄库组油气勘探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20.
利用古生物、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了苏丹穆格莱德盆地X区西斜坡AG组—Tendi组的沉积体系类型及其演化.结果表明:受西部马特里格隆起南段物源的影响,苏丹穆格莱德盆地X区西斜坡早白垩世早期、晚白垩世和始新世表现为断陷湖盆沉积特征,自西向东依次发育三角洲与湖泊相沉积,早白垩世早期该区东部发育半深湖—深湖亚相沉积;早白垩世晚期、古新世和渐新世—上新世表现为坳陷湖盆沉积特征,河流沉积体系推进至该区西部,形成三角洲沉积体系,东部为滨浅湖亚相沉积.总之,穆格莱德盆地X区西斜坡沉积充填受区域构造活动影响,沉积演化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