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程序化操作是无人值班变电站发展的必然。阐述了程序化操作变电站中程序化操作实现的方式和目标、全方位的程序化操作发展方向、程序化操作的通信协议的选择、操作票的模式、程序化操作方案的选择、程序化操作在调度端的实现、保证程序化操作正确性的措施、程序化操作变电站的扩建以及对运行管理的要求等几个关键问题,在技术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2.
程序化操作变电站在扩建后新增操作票往往会涉及已经运行的间隔,由于扩建变电站不具备对这些操作票进行实际传动的条件,因而程序化操作过程的正确性得不到保证。从程序化操作方案角度出发,以间隔测控装置作为程序化操作服务器,操作票以间隔为单位进行分解,间隔测控装置负责本间隔操作票的存放及执行,跨间隔的操作由相关间隔的操作票组合管理和执行,可将变电站扩建后对程序化操作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基于IEC 61850标准实施变电站程序化操作的优势,总结了程序化操作对站内设备的技术要求,分析了程序化操作实现的2种典型方案: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后台机实现和SCADA后台机与间隔层装置共同实现。分析可知后者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基于该方案提出了变电站程序化操作的3种操作票概念和相关的操作执行流程与步骤。国内多个IEC 61850变电站程序化操作系统的成功运行证明了在IEC 61850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实施程序化操作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集中式和分布式变电站程序化控制实现方案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不依赖于站级网络通信协议、以间隔层智能电子设备(IED)为核心的分布式变电站程序化控制实现方案,操作票的存储、执行及操作逻辑的判断均在IED中实现,程序化控制过程中需要操作其他IED则请求站控层设备执行。该程序化控制方案已在CSC-2000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实现。该方案既适用于站级网络协议为IEC 61850等国际标准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也适用于站级网络协议为以太网IEC 60870-5-103协议、 CSC-2000协议等企业标准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尤其适合在IEC 61850标准还没有完全普及的过渡时期采用。  相似文献   

5.
李启飞 《给水排水》2001,27(5):91-93
针对我国城市泵站设备普遍偏旧 ,自动化、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有待实现泵站远程集中监控等问题 ,提出城市泵站远程监控系统开发参考模型 ,阐述了城市泵站远程监控系统的结构体系、开发思路、泵站现场控制对象及设计、监控中心设计、监控中心和各泵站通信、开发工具及监控软件设计等技术及要求。并扼要分析建立泵站远程监控系统产生的效益。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污水处理厂分散生产运行管理 ,污水处理厂自动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偏低 ,有待采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等新技术改进提高 ,实现污水处理厂远程集中监测、监控问题 ,提出污水处理厂远程监测、监控系统开发参考模型。阐述了污水处理厂远程监控系统的结构体系、开发思路、污水处理厂现场控制对象及设计、监控中心设计、监控中心和各污水处理厂通信设计、开发工具及监控软件设计等技术及要求。并扼要分析建立污水处理厂远程监控系统产生的效益。  相似文献   

7.
在Catia软件中进行水工建筑物边坡开挖设计,步骤繁琐、容易出错且工作量大,后续修改麻烦,凹点处开挖面处理更是开挖设计的难点。文章对凹点部位的开挖面处理的一般思路进行了总结,并进行了拓展性研究,提出了复杂情况下凹点处开挖面设计及曲面倒角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模板化、程序化解决开挖问题提供了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坝安全监测要求,设计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硬件模块和服务器软件系统。分析ZigBee无线通信的原理,给出从大坝监控中心到底层的通讯方式,说明结构、功能,重点阐述大坝数据采集后的通讯情况及在监控中心对底层模块的控制,并对关键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9.
汤河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灌溉、养鱼、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文章对水库库区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进行了设想,依据设计原则阐述了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对各节点视频发射端设备连接方式、监控中心设备连接方式及网络拓扑等方面进行了说明,并对工程所能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一般水电站与电网变电站距离较远,它们的主接线各自独立,水电站出线通过输电线路接入电网变电站。当水电站与电网变电站距离较近时,在满足电站与变电站运行管理的前提下,可将主接线设计优化,以节省项目的建设成本,简化运行操作。本文以格鲁吉亚KHELVACHAUR-I水电项目的施工设计为案例,通过对相关设备的选型、计算校验及分析,并在满足相关标准规范和当地运行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取消了输电线路两侧的开关及保护,仅保留电站厂房内36 k V开关及保护设备,以"站变合一"的方式优化了变电站主接线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十堰市中心城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地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地区现状供用水情况调查评价、需水预测的基础上,利用VBA语言编程,建立了十堰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模型,对地区现状基准年和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并拟定了堵河潘口水库引水工程与本地水库工程联合调度供水的水资源配置方案。本文对十堰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方案、配置模型的建立过程以及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介绍,并重点分析了水资源配置方案中以马家河水库、茅塔河水库作为充蓄调节水库,在减少潘口引水工程设计规模、提供潘口引水工程检修期供水两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广西桂江下福水电站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通信为例,介绍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通信方式的功能、特点及使用效果。通信是变电站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关键,变电站自动化要借助可靠的通信手段,将控制中心的控制命令发到各执行机构或远方终端,同时将各远方监控单元所采集的各种信息上传至控制中心。  相似文献   

13.
新疆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管理自动化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管理自动化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调度中心局域网络设计以及大坝安全监测、水情测报、闸门监控、水电厂监控、图像监控、办公自动化等子系统,简述了项目实施的过程及系统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4.
杨定华  黄斌  周超 《人民长江》2015,46(6):52-55
丹江口大坝加高是在初期工程基础上进行的改扩建工程,初期工程坝体内虽埋设有安全监测设施,但老坝体已运行40多年,加之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有些仪器设施己无法使用。根据大坝加高工程实际,设计提出安全监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尽量利用大坝加高前仍然完好的监测设施,但要在此基础上补充和完善;大坝加高前已有的监测项目,大坝加高后原则上均予以保留;外部观测与内部观测和渗流监测等仪器尽量结合布置,以便使几个方面的观测成果能相互验证和补充;各类监测仪器布置应突出重点,兼顾整体,力求少而精;运用当今网络、通讯技术,实现安全监测的自动化和可视化。详细介绍了监测系统的总体架构、监测断面选择和仪器设施的具体布置状况。  相似文献   

15.
利用计算机监控技术、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合理地确定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监控方案和继电保护方案。工程总调中心设置电力调度监控主站,供电专网的每个中心开关站设置监控子站,专网的每座降压变电站设置监控终端,35kV长距离链式供电线路设置分段光纤纵差保护,并通过光纤双环网通信,构成整个工程的配网自动化和继电保护方案。同时还提出了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是水利系统加强水量、水质监测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此,在长江流域片开展了水环境监测实验室共建工作,这也是实现流域片省(国)界及重要水功能区监测和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从长江流域片共建实验室的遴选、建设、运行管理、信息管理以及潜在问题及其解决思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当前的环境下开展实验室共建工作,能够实现社会、流域和地方的多赢结果,是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机制创新上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农村供用水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极端气候变化对未来农村供用水工程建设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干旱地区应急农村供用水工程建设的趋势,即建设标准规范化,建设规模扩大化;预防为主,制定应急预案;资金筹措平台日趋多元化;水质监测与水源地保护加强化;农村供用水工程水价精确化,从而实现工程的建管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小浪底水利枢纽投运初期的水沙情况、孔板洞原型观测试验、调水调沙试验和枢纽的安全监测情况,介绍了大坝防渗、转轮裂纹问题的处理方案,总结了枢纽在防洪、防凌、减淤、供水和发电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试验和对监测资料的分析表明,枢纽运行稳定,孔板洞设计合理、消能效果显著,各部位建筑物性态稳定,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江都站微机监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都站是一座以灌溉、防洪、供水、排涝、发电、通航、改善生态环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由4座泵站、12座节制闸、2座船闸、1座变电所及配套组成。采用先进的环网技术、冗余技术、PLC技术和组态技术,对泵站监控、闸门监控、变电所监控各子系统进行有机集成,成功解决了江都站微机监控系统多站点衔接、系统可靠运行的问题。该文叙述了系统的软硬件构成和功能。并着重说明了系统的优点。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右岸35kV施工变电所担负着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的供电任务,该变电所的初步设计着重考虑其供电可靠性,应相关方要求,水电公司在实现供电可靠性的同时兼顾经济性,对其方案进行了合理的调整,使调整后的实施方案简化而不简陋,最终工程按照预定的进度如期竣工,并实现通电运行一次成功。在变电所投运后,水电公司严格运行管理,在发生6kV母线电压互感器烧毁故障后,及时研究、分析,并制定出有效地解决办法,确保该施工变电所连续、稳定、安全地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