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邓清源 《四川烹饪》2001,(11):37-38
血酱鸭虽然客居蓉城多年,但每次跟朋友们一块吃张鸭子、施鸭子、何鸭子或魔芋烧鸭时,都忍不住要向朋友们谈起老家的血酱鸭。我的老家在湖南新宁,每年端午节前后,新宁农家喂养的第一批鸭子刚长得羽毛丰满,这便是做血酱鸭的最佳时候。端午节这天,家乡人除了吃粽子外,几乎家家都要做血酱鸭。小孩们看到大人在鸭群中挑选肥大的鸭子时,便会欢呼雀跃起来,然后主动地帮着大人抱柴烧火。这种景象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尤甚,可以说是湘南农村的一幅民俗风情画。因为平日里难得吃上一顿荤腥的小孩们,此时便可品尝到节日的美味了。另外,每年…  相似文献   

2.
“端午节”吃棕子是我国传统的习俗.但粽子并非是我国的“专利”,国外也有粽子。而且有些国家的吃粽子风远胜于我国。如太洋彼岸的南美洲.尤其是墨西哥,不但常年爱吃粽子,而且每年还要举办全球惟一的“粽子节”,还设有金、银、铜等奖章和奖状.以鼓励那些创新粽子的有功之臣。  相似文献   

3.
吃棕包米     
二月底、三月初,正是棕树长包的时候,掰下棕包,撕开棕包皮,便露出无数金黄色的棕包米。在滇西用棕包米做出的菜,还是招待远方宾客的佳肴呢。初春的滇西,每到棕树的开花期,街上最好卖的就是棕包了。棕包当地人称棕色米。人们把买来的棕包去壳,洗净,按纹路掰下粒,便露出了粉黄色的扁形花杆,如果要吃原汁原味把花杆切成丝就可以直接做菜了。如嫌苦和涩,可以把切好的花杆丝放进清水里漂一下,然后把水控干,配以酸腌菜、肉片炒了吃。其味稍苦、香、酸带涩,涩中回甜,入口顿觉口中生津,咽清喉爽,余味悠长。棕包米除了炒吃,还可以…  相似文献   

4.
张梅 《烹调知识》2004,(5):10-11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由端午节吃粽子,这里有一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5.
按传统的说法,端午节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习俗,但如今,粽子并非端午节的“专利”,一年四季都可以买到粽子吃,已成为平常事。  相似文献   

6.
高琼 《中国食品》2006,(10):8-49
众所周知,每年我国的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是端午节。端午节最初被称为端五节,又叫重五节、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等。端有“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又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五月初五就叫做端午或端五。由于端午节的日子为五月五日,其中有两个五,所以又有将其称为重五节的。到了唐代,因唐玄宗八月五日生,为了避椅逵字的讳,将叶宋逵正式改为叶宋缬。  相似文献   

7.
子瑞 《饮食科学》2007,(6):62-63
每到端午时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尽管现在商品供应充足,超市里一年四季都有棕子卖,但在端午节这几天,亲手包一个粽子,那里面就不单单是糯滑香美的滋味,更有一颗拳拳的中国心啊。[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我家在东北,因为粽子是细粮做的,吃一次粽子很不容易。每到端午节就是孩子们的节日.孩子们可不管什么端午节的来历.也不管屈原投江的爱国主义意义,只知道这一天有好吃的。记得那时候.不论物资供应多么紧张.每到端午节之前.妈妈都要想方设法把定量供应的糯米或者大黄米,  相似文献   

9.
马雪君 《印刷工业》2013,(10):70-71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很多传统节日和节气亦有“指定”的食物进行点缀,春节要吃饺子、汤圆,端午节要吃粽子,立春要吃春饼……刚刚过去的中秋节更是让月饼市场“红火”了一把,掀起了一年一度的小高潮。  相似文献   

10.
敬畏之心     
以前只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吃粽子,后来才知道端午节起源于敬畏之心。据查,吴越时,人们把自己当作龙的子孙,端午那天划龙舟、包粽子,是和祖宗交流的一种仪式,粽子是给蛟龙吃的。传统的节日,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有不同的仪式和祭物去敬拜天赐恩典,既娱神也乐人。中国的春节、清明、端午、重阳、中秋等都不例外。然而,越是走向现代,传统越遭冷落,  相似文献   

11.
婺源人过端午节不是吃粽子,而是吃具有地方特色的蒸汽糕。相传元朝末年,朱元璋在鄱阳湖一带与陈友亮大战。有一天,朱元璋经过婺源,正当饥饿难耐之时,婺源的一个老妇人给他送上了一碗类似发糕的食品,朱元璋先尝了尝,味道成香,口感软糯,接着便把它吃了个精光。朱元璋问老妇人,刚才吃的东西叫什么。  相似文献   

12.
端午话粽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梁朝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于五月五日投汩罗而死,楚人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尽管各地过节风俗不同,也有“端午”、“端阳”、“重五”、“重午”等不同名称,但都有吃棕子的习俗,而且食踪之俗又都与屈原的传说有关.  相似文献   

13.
绿豆糕     
记忆中一年有两个节日,母亲是要忙上一阵的。一个是春节。另一个是端午节。春节时难免慌张一些,一家老小吃的喝的要备齐,总让母亲费神费力。而到了端午节.母亲就从容多了。收收割割.油菜下来了,小麦归仓了.家里的坛坛罐罐该满的都满了.屋子里到处飘着清香。这时找个理由过个节.让肚子尽情地享受一下也就理所当然.翻了翻日历,就端午节挨着近,于是大张旗鼓、理直气壮地忙碌起来。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年节,总有些特定的食品,如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这些是大家熟知的,但清明节吃什么,就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15.
纳西族食趣     
华扬 《烹调知识》2007,(12):35-35
每年农历的九月,在秋谷登场之后,居住在山村的纳西族群众喜气洋洋欢度“吃新米节”。过节的具体日期,按传统的风俗习惯,由各户自己择定,最好是选择月中鼠日的那一天。因为属鼠在纳西族称为“富库”。“富”与汉族的“富”字同音,所以纳西族人视这天为吉日。在富库这天欢度吃新米节,来年一定会丰衣足食,  相似文献   

16.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是古老的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我国古代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菖蒲酒、术艾酒,烹野鸭、吃枭羹、粉团、枣糕……多达数十种;而且各个朝代,各个地区的饮食都不尽相同,风格别具。  相似文献   

17.
粽子,人们都知道它是端午节的节令食品,以往在节日前几天,好多家庭就会兴致盎然的包裹它,而且样式之多,可谓琳琅满目,常见的有:三角棕、枕头棕、小脚棕以至于“迷你”型的。据称古代还有“将粽凑成楼阁、亭子、车儿诸般巧样”的,现今倒是尚未见到过如此壮观的样式。 如今,特别是像上海这般的大城市,双职工家庭居多,再加上工作忙,自己包裹粽子的已经是不多了,好在名牌如:乔家栅、五芳斋等除了在节日大量售卖外,还长年供应,稍具规模的食品店中都能买到;一般的嘉兴  相似文献   

18.
狮子头,作为我国流行的传统名菜,各地制作方法大同小异,变化不大,一般是在原料、配料、调味上进行变化。但是从味道上看,大多数狮子头以咸鲜味为主,不可避免地感到有些单调。笔者近日受到端午节吃糯米肉棕子的启发,对狮子头的制作进行了创新,即在狮子头制作中加入去核大蜜枣为主要配料,成品在口感上体现了既咸鲜又微甜,荤素结合,软糯滋润,汁香浓郁的特点,可以作为中高档宴会之大菜。此款蜜枣狮子头菜推出后,在我所在的餐馆中很受欢迎,成为独具风味的“招牌菜”,尤其得到许多老人、妇女的青睐与喜爱。现介绍如下,供参考。一、原料准备去皮猪…  相似文献   

19.
六月六,吃焦屑,吃口焦屑长块肉。 在盐城农家,有“瘦夏”的说法.意思是酷暑时节,不思饮食,人会瘦上一圈。于是到了农历六月初六这天.出嫁的女儿都要回娘家.吃娘家的焦屑,以滋养身体。  相似文献   

20.
贝太资讯     
《中外食品工业》2009,(5):110-111
粽惰粽义在易果健康美味齐享端午节 端午佳节将至,吃粽子、划龙舟,这些传统习俗一个都少不了。粽子虽香糯可口但不建议多吃,因为多食糯米类食物易引起消化不良及腹胀等不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