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伏尔加—乌拉尔盆地是俄罗斯陆台向乌拉尔褶皱带过渡的前陆盆地。盆地内丰富的油气资源是广泛发育的优质烃源岩、良好的储盖组合和圈闭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二叠纪,随着乌拉尔山隆起,前陆盆地形成,烃源岩成熟并达到生烃高峰,大量油气运移至附近的构造高点,形成多个大规模油气田。盆地东部和南部的小构造、非构造圈闭以及深层,资源潜力很大,是未来勘探的重点和目标。  相似文献   

2.
伏尔加—乌拉尔盆地为东欧地台东部边缘一个典型的前陆盆地,发育前寒武里菲纪—新生代第四纪地层,其中上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形成了巨型富油气区,具有广阔的油气资源前景。其构造演化经历了陆内裂谷碎屑岩阶段、被动陆缘碳酸盐岩台地阶段、造山带前陆盆地形成阶段以及前陆盆地碎屑岩阶段。研究表明,该盆地经历了大陆开裂—大陆碰撞整个"威尔逊旋回"的构造运动,具有典型的大型前陆盆地形成与演化特征;被动陆缘阶段发育的生物碳酸盐岩为烃源岩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在前陆盆地形成时造山带强烈的区域构造运动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动力,使油气大规模聚集;盆地东部褶皱带为今后重要的勘探区。   相似文献   

3.
秘鲁Ucayali盆地是位于安第斯山山前的前陆盆地之一,盆地内发育多套储盖组合。盆地内主力烃源岩包括上三叠统—下侏罗统Pucara组和二叠系Ene组的泥岩;发育多套储层,包括白垩系Chonta,Vivian,Cushabatay,Agua Caliente和Raya组储层,以及下二叠统的Ene组砂岩层等;盖层条件良好。北部主要发育基底相关的逆冲断层,而在盆地的南部发育薄皮式的逆冲断层,盆地内已发现的油气田的圈闭类型主要是与逆冲断层相关的断背斜圈闭。北Ucayali次盆Pucara组生成的油气运移至该组地层的剥蚀面,充注至白垩系,但遭到后期造山运动的破坏,通过再次运移聚集成藏。南Ucayali次盆中处于高—过成熟阶段的二叠系Ene组泥岩生成的天然气运移至上覆的二叠系和白垩系储层中。北Ucayali次盆西部的逆冲—前渊带圈闭、Pucara组碳酸盐岩圈闭、二叠系圈闭,以及盆地东部白垩系中的地层岩性圈闭是该盆地4个重要的潜力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区域构造演化及地层沉积特征分析,揭示了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烃源岩和储层主要存在于裂后热沉降阶段发育的白垩系地层中,圈闭发育于白垩系末至新近纪前陆盆地阶段。烃源岩条件较好,两个生排烃灶区位于盆地西南和西北部,西北部灶区油气生成和运移时间早;从盆地西部到东部,储层发育的层位由老到新;生储盖组合有利。圈闭类型以4种背斜构造为主。根据油气地质条件和圈闭类型差异,盆地划分为西、中、东3个油气构造带,分别具有不同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中西部两期前陆盆地的形成及其控气作用   总被引:83,自引:14,他引:69  
前陆盆地是指呈线性收缩于造山带和克拉通之间、由造山带逆冲负荷引起挠曲并沉降成狭长的沉积单元。中国中西部中新生代前陆盆地都处于特提斯北缘盆地群东端,其形成主要受特提斯演化控制。中生代以来,中国中西部地区分别在中生代早期、新生代晚期发育两期前陆盆地,又被分为3类、4种相应的前陆盆地(前陆逆冲带),主要由前陆盆地早期拉张环境下的细粒沉积物或碳酸盐岩和前陆挤压期的粗粒沉积物叠置而成,成为前陆盆地特有的二元结构。发育了前陆盆地特有的天然气地质特征,即拉张构造背景下沉积有效的烃源岩层系、挤压背景下发育前陆逆冲带、喜山期形成成排成带的大型圈闭。早期前陆逆冲带被后期构造改造叠加,主体部位构造圈闭破坏严重,冲断带前锋、前渊、前缘斜坡和隆起部位圈闭保存较好;晚期前陆逆冲带与前缘隆起构造圈闭发育,成藏条件好,是近期勘探的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6.
阿根廷油气资源丰富,自北向南发育库约、内乌肯、圣豪尔赫和奥斯特勒尔4个含油气盆地,其构造演化可分为裂谷前基底、裂谷期、后裂谷沉降期和安第斯前陆期。圣豪尔赫盆地受安第斯造山运动影响较小,构造受控于断陷期和坳陷期形成的各类圈闭,其余三个盆地构成次安第斯弧后前陆盆地群南段,受安第斯造山运动影响较大。库约盆地以裂谷期烃源岩为主,其余3个盆地以热沉降期海相泥岩和碳酸盐岩为主,同期沉积地层为主要成藏组合。储层以碎屑岩为主,内乌肯盆地发育少量碳酸盐岩储层;四个盆地陆上油气发现程度均较高,圣豪尔赫盆地海域和深层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内乌肯盆地页岩油气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将成为未来的勘探热点。  相似文献   

7.
东西准噶尔火山岩成因类型与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东西准噶尔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火山岩已成为现实的油气勘探接替层系。勘探实践证实,石炭系—下二叠统火山岩油气成藏多遵循"源控论";区域构造演化是通过控制石炭系生烃凹陷发育、烃源岩展布,进而控制油气成藏与分布。西准噶尔石炭系火山岩为一套海陆交互的中基性火山岩组合,具汇聚岛弧过渡壳火山岩的特点。东准噶尔石炭系火山岩为一套基性、中酸性岩石组合,具早期岛弧挤压、晚期板内伸展环境特征。二叠系火山岩均为碰撞期后板内伸展构造环境。石炭纪生烃凹陷与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东准噶尔克拉美丽岛弧带前后缘,形成自生自储;二叠纪生烃凹陷与烃源岩主要发育于西北缘断裂带、东缘三塘湖弧后伸展盆地,分割性强,形成多套自生自储生储盖组合。围绕有效生烃灶继承性构造发育带—西准噶尔西北缘断裂带(克—百断裂带、红—车断裂带)、东准噶尔克拉美丽造山带(库普—三塘湖盆地、北三台凸起—吉木萨尔凹陷、大井—石钱滩地区)、北准噶尔(覆盖区)陆东—五彩湾地区与莫北凸起,是石炭—二叠系火山岩油气藏勘探方向及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8.
库车前陆盆地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广泛分布,是充足的油气来源;巨厚的第三系膏盐岩广泛发育,形成了良好的保存条件;第三系—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优质储层发育,大型圈闭成排成带分布;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地质条件。新一轮的资源评价加强了对影响资源评价的烃产率、烃源岩分层系分岩性的重新厘定、原型盆地地质史的恢复以及克拉苏刻度区等研究工作,为库车前陆盆地资源潜力的再认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利用盆地模拟法、区带评价、层系评价以及统计法等多种方法计算的资源量及采用特尔菲法综合评价求取库车前陆盆地的资源量,表明库车前陆盆地是一个以气为主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的盆地,为勘探决策和部署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准噶尔盆地是在拼合增生的微陆块和古生代岛弧带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大型复合叠合盆地,受控于古亚洲洋和周边造山带的演化,显生宙以来盆地经历了五大构造演化旋回,即寒武纪—中志留世的北准噶尔洋伸展—消减旋回、晚志留世—早石炭世的克拉美丽有限洋盆拉张聚敛旋回、晚石炭世—三叠纪的古亚洲洋全面消亡、早侏罗世—古近纪的陆内断坳旋回和新近纪—第四纪的压扭强挤压聚敛造山旋回。伸展期原盆的稳定地层层序往往发育良好的烃源岩,聚敛期原盆受到改造,成为构造圈闭发育或油气聚集的时期;此外,通过恢复盆地的演化过程指出泥盆—石炭系是未来准噶尔盆地寻找油气勘探大场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浅谈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天然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塔里木盆地是一个由古生代克拉通盆地与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叠合而成的大型叠合盆地。克拉通盆地天然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巨厚的烃源岩、长期的低地温背景是长期生烃、多期成藏的重要条件;古隆起、古斜坡控制了古生界海相油气的运移、聚集与成藏;古岩溶储集体为古生界碳酸盐岩大型油气田的形成提供储集空间;古生界非构造圈闭是大型油气田的主要圈闭类型;油气成藏封闭系统的演化控制了盆地古生界油气资源及勘探方向。塔河油田9区凝析气藏和和田河气田是克拉通盆地天然气成藏的两个实例。主力烃源岩的生烃期特征决定着克拉通周缘的隆起带具有较好的天然气聚集成藏条件,下古生界烃源岩相邻的层位和地区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应加强对巴楚-麦盖提地区、满加尔坳陷周边地区高成熟-过成熟海相天然气的勘探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前陆盆地结构单元与油气成藏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成藏研究中, 前陆盆地可以划分为前陆褶皱冲断带、前渊坳陷带、斜坡带和前缘隆起带等4个结构单元。为揭示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和不同结构单元之间油气聚集的差异性, 通过对烃源岩、储集岩、生储盖组合和油气运移等主要成藏要素的分析, 从前陆盆地系统各结构单元讨论油气分布规律和成藏模式, 认为前陆盆地的油气分布受控于盆地结构、油气成藏与盆地结构单元相响应。在前陆盆地系统结构单元正确划分的基础之上, 综合分析不同结构单元成盆期前和成盆期沉积体系的成藏特征, 是前陆盆地油气成藏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而对于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的油气勘探还必须重点考虑后期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但是资源探明率仅为9.3%,有必要开展油气成藏条件的系统分析,以指导勘探。在综合分析和对比库车、准南、柴北缘和川西等具有代表性的前陆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的基础上指出,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以煤系为主的多套源岩,发育非均质储集层,多套多封闭性的盖层,以背斜为主要圈闭;断裂、不整合和高渗透砂体组成良好输导体系,保存条件较差等特点。依据理论分析及勘探实践,优选出4个有利的勘探区带,它们是:①库车前陆冲断带古近系、新近系膏盐岩、膏泥岩之下的完整背斜圈闭;②准南前陆冲断带第二、第三排构造带;③川西北部及南部燕山运动期古隆起、川中平缓褶皱构造带以及深坳陷内部的非常规天然气;④柴北缘冷湖-南八仙构造带。  相似文献   

13.
中国3类前陆盆地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23,自引:11,他引:12  
中国中西部发育3种不同的前陆盆地系统组合类型.即叠加型前陆盆地(冲断带)、早期型前陆盆地和晚期型前陆盆地(冲断带),它们的生储盖组合、成藏时期、成藏后的改造作用以及油气有利勘探部位均有不同。叠加型前陆盆地主要发育早期前陆盆地和两期前陆盆地之间的拗(断)陷湖盆两大套烃源岩.多期成藏,以晚期成藏为主;早期型前陆盆地主要烃源岩发育与前陆同期,油气成藏时期相对较早;晚期型前陆盆地只发育再生前陆期之前的拗(断)陷湖相和湖沼相烃源岩,以晚期成藏为特征。前陆冲断带油气勘探潜力取决于冲断带与烃源灶的匹配关系和冲断带上覆盖层的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14.
前陆盆地勘探领域三个潜在的油气接替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中西部地区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加强前陆盆地新勘探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前陆盆地油气勘探多集中在挤压背斜构造、岩性圈闭、生物礁、披覆背斜、地层圈闭和断块圈闭6类勘探区,其中以挤压背斜构造为主,但其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参考近年来全球前陆盆地领域油气勘探重大成果的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前陆盆地领域油气勘探新突破的趋势,提出了造山带变质岩推覆体之下的"隐伏层序"、前陆冲断构造的"下盘冲断夹片构造"、前陆坳陷部位深层等三个潜在油气接替区,并预测此三个接替区与前陆坳陷层序具有相同的油气地质条件,有着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造山带变质岩推覆体之下的"隐伏层序"发育有成盆期沉积层序;前陆冲断带"下盘冲断夹片构造"上覆地层封盖性能好、断层涂抹系数高,具有良好的储盖条件;前陆坳陷深层领域提供了优质的储集层、有利烃源岩以及晚期发育的膏岩层或致密泥岩封盖层。勘探实践证实此三个接替区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5.
秘鲁乌卡亚利盆地是油气资源丰富的南美安第斯前陆盆地的子盆地之一。该盆地油气潜力巨大,勘探程度低,已发现12个油气田,可采储量约6×108t。根据大量物探、钻井和实验分析资料,系统分析乌卡亚利盆地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及圈闭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并提出勘探有利区域和潜力。研究表明,乌卡亚利盆地自奥陶纪形成以来,长期沉降接受沉积。从古生代到中生代沉积3套主要烃源岩,即三叠系-侏罗系Pucara组烃源岩、二叠系Ene组烃源岩和石炭系Ambo群烃源岩,这些烃源岩有机质含量高,处于成熟阶段,分别向盆地的北部、中部和南部运移供油;盆地内有多套储盖组合,主要储集层为白垩系Cushabatay组和Vivian组;晚二叠世以来的多次构造运动特别是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运动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圈闭类型主要为挤压背景下形成的推覆背斜、断背斜和断块等构造圈闭,也存在大量地层和岩性隐蔽圈闭。盆地勘探前景广阔,最有利的勘探区域是盆地东南部的Urubamba次盆和构造发育的西部褶皱逆冲带。已经发现的油气藏全部是构造油气藏而且多数位于逆冲断层的上盘,对下盘圈闭的勘探很少。勘探潜力包括2个方面:一是要继续寻找构造圈闭,特别要加强对逆冲断裂下降盘的勘探力度; 二是要重视隐蔽油气圈闭勘探,特别是要加大二叠系Ene组古潜山圈闭、三叠系-侏罗系Pucara组生物礁圈闭和白垩系岩性(河道砂体)圈闭的勘探。  相似文献   

16.
前陆盆地掩伏构造区油气成藏与勘探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掩伏构造是指位于掩覆断层之下,即发育于掩覆体下盘的各种圈闭构造,由掩覆断层、上覆岩系和下伏岩系3部分构成,既可以是挤压作用下的推覆成因,也可以是伸展作用下的滑覆成因。掩伏构造广泛发育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其中以前陆盆地为代表的掩伏构造区具有良好的烃源、储盖、圈闭等成藏条件,优越的构造演化、圈闭形成、源岩生排烃、圈闭配置、储盖组合、油气保存等成藏作用,以及明显的油气运聚成藏规律,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分析了制约掩伏构造区油气勘探的关键性问题,主要包括基础石油地质条件的认识程度、构造解析的客观符合率、地震资料的品质、构造成图的精度和钻井测井工艺措施的有效性,并讨论了掩伏构造区油气勘探的思路与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7.
East Venezuela盆地是一个大型的不对称前陆盆地,具有丰富油气资源。古生代以来,经历了晚三叠世—侏罗纪裂谷、白垩纪—始新世被动边缘和渐新世至今前陆盆地3个演化阶段。纵向上沉积地层可划分为前白垩系、白垩系和后白垩系3套巨层序。East Venezuela盆地最主要的烃源岩是Guayuta群和Tigre组海相泥页岩和碳酸盐岩。生油岩成熟度由北往南递减。北部烃源灶油气经断层、砂体长距离阶梯式向南部斜坡边缘运移。盆地最主要圈闭类型为背斜、断块、地层和岩性圈闭。Oficina组构造、构造—地层、地层圈闭组合和Naricual组构造圈闭组合是盆地内最主要的两套成藏组合。有潜力的勘探领域包括白垩系—下中新统被动边缘沉积层序、盆地中部前渊区、南部重油带和东部海域。  相似文献   

18.
孔雀河斜坡含油气系统及有利区带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根据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斜坡现有勘探成果,结合石油地质条件,对有效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含油气系统进行了划分,提出古生界海西-印支运动期破坏型含油气系统和中生界燕山-喜马拉雅运动期再生型含油气系统,据烃源岩条件、构造演化与烃源岩演化的关系、油气藏的圈闭及保存状况,对油气勘探有利区带进行了分析,指出维马克-开屏构造带和龙口构造带是该区开展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9.
拉美地区在世界油气资源中所处地位不断提高,奥连特盆地属于该地区勘探与开发程度较高的重要含油气盆地。为加深对奥连特盆地构造演化及其控藏规律的认识,将奥连特盆地构造演化史大体划分为古生代被动陆缘、中生代弧后裂谷及新生代弧后前陆3 个阶段。根据断裂发育及沉降–沉积特征,将奥连特盆地划分为西部次安第斯构造带、中部构造带及东部前陆斜坡构造带3 个构造单元。构造演化对该盆地油气成藏具有控制作用,中部构造带西(早)安第斯阶段多形成低幅背斜圈闭,西部、东部构造带东(晚)安第斯阶段分别以形成逆冲断背斜型圈闭和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