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不锈钢表面处理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概括介绍了不锈钢表面处理的现状及目前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分析了现有不锈钢表面处理技术的优点和缺点,指出着色不锈钢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提出了激光表面处理技术,离子注入技术将成为现代不锈钢表面处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不锈钢的表面着色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概述了彩色不锈钢的应用前景和不锈钢着色原理、着色工艺方法、着色法对材料的要求及着色膜的性能。阐述了着色颜色与着色时间、着色电位的关系以及封孔硬化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彩色不锈钢的应用前景和不锈钢着色原理、着色工艺方法、着色法对材料的要求及着色膜的性能。阐述了着色颜色与着色时间、着色电位的关系,以及封孔硬化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光电子谱(UPS)对块体纳米晶304不锈钢和铸态304不锈钢表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表面因暴露在空气中吸附了大量C、O元素,氧化深度大约为15nm.溅射时间为120s时,刻蚀深度大约为25nm,这两种不锈钢的各元素结合能出现明显差异.测得块体纳米晶304不锈钢和铸态304不锈钢的功函数分别为4.71eV和4.42eV,并通过量子力学理论计算得到块体纳米晶304不锈钢和铸态304不锈钢的表面势垒高度分别为19.44eV和19.35eV.在同种实验条件下,纳米晶304不锈钢的XPS谱峰明显低于铸态304不锈钢,表明纳米晶304不锈钢的表面势垒比铸态304不锈钢大0.09eV导致纳米晶304不锈钢的光电子产额降低  相似文献   

5.
首次采用重铬酸盐方法(简称DCR法)进行不锈钢的激光表面预处理,结果表明:DCR法具有处理效果稳定,不造成基材污染,能显著提高工件表面对激光能量的吸收率等优点,是一种适用于不锈钢的理想的预处理方法。对激光熔池中出现的组织结构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德国蒂森克虏伯尼罗斯塔公司(Thyssen Krupp Nirosta)开发出两种不锈钢覆层表面抛光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量试验,得出切削用量和刀具几何参数对奥氏体不锈钢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其中切削速度应避开驼峰区,合理造反刀尖圆弧半径,并且适当减小进给量,主偏角,副偏角等参数,可以降低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8.
用材料科学方法研究不锈钢板坯表面缺陷的形成机理,提出板坯生产中轧制变形不均匀对其表面缺陷的产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用材料科学方法研究不锈钢板坯表面缺陷的形成机理,提出板坯生产中轧制变形不均匀对其表面缺陷的产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阐述北仑不锈钢产业发展现状、优劣势,以及对全球不锈钢制品产业市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北仑发展该产业提出了若干建议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基础上得到了不锈钢、钛管和铜管三种材料的换热管的诱导期,并运用表面能理论分析了材料表面能和界面能对污垢诱导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材料表面能或系统界面能的增大,污垢诱导期缩短;不锈钢的污垢诱导期长于钛管和铜管。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A473M马氏体不锈钢表面的耐磨性能,采用滚压加工强化不锈钢表面,对其组织及性能进行研究,并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白光干涉仪、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实验机对不锈钢的硬化层组织、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滚压进给量由0.05 mm/r增加至0.15 mm/r时,不锈钢表面粗糙度变化趋势呈“∨”形,表面显微硬度和磨损性能的变化趋势呈“∧”形.当进给量为0.1 mm/r且表面粗糙度为62.7 nm时,不锈钢硬化层组织明显细化,滚压层表面显微硬度达到550 HV且为基材的2.2倍,硬化层深度达到200 μm,相对耐磨性为3.7.  相似文献   

13.
以具有双分形特性的不锈钢样本表面为例,提出改进的W-M表面函数对具有双分形特性的表面进行模拟,并用典型的维数计算方法计算模拟表面的维数.实验结果证明,模拟表面的统计特性接近于真实表面,为进一步研究多重分形表面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宁波市表面处理废物安全处置技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地区的电镀和不锈钢行业比较发达,产生了大量的表面处理废物。这些废物的安全规范处置是关系到城市环境管理水平和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处置技术的可行性、处置过程污染排放控制、经济性等方面对宁波市表面处理废物所采取的几种处置方式进行探析。通过针对不同废物采用相应的处置技术,在宁波,已探索出一条表面处理废物安全规范处置的技术路线,有效地解决了表面处理废物的处置难题。  相似文献   

15.
以C_(16~18)醇醚为活性组分经复配得工业设备清洗剂,该清洗剂用于去除乙醛精馏塔不锈钢填料上的沉积垢效果良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配方Ⅱ在温度70~80℃下,6~7h除垢率几乎可达100%。腐蚀性实验表明,本清洗剂对精馏塔不锈钢填料具有很弱的腐蚀性,低于国际腐蚀标准(10g/m~2·hr)。本项研究成果经进一步中试后,可实用于该填料的清洗除垢。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碳钢表面热喷涂层的通孔孔隙度的测量方法。通过“预示涂层”的显色反应成功地解决了碳钢不锈钢热喷涂体系的通孔孔隙度的测量。研究结果表明:热喷涂层存在着穿透型孔隙,为减少热喷涂层的穿透型孔隙、提高涂层的耐蚀性,应尽可能地增加涂层的厚度。  相似文献   

17.
电火花表面强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火花表面强化技术是通过火花放电的作用,把作为电极的导电材料熔渗进金属工件的表层,形成合金化的表面强化层,使工件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得到改善.主要介绍电火花表面强化技术的原理及发展概况,阐述了它作为一种表面处理工艺在模具、刀具和机器零件的强化和修复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作者借助x-衍射,能谱等分析手段对马氏体不锈钢表面激光熔化处理后的组织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激光照射后,熔化层近乎无扩散凝固,致使凝固成分均匀分布;凝固组织呈辐射状柱晶,但无晶全择优取向。还对激光加热及随后冷却期间进行了传热分析,并对上述结果及组织形成机制作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9.
SUS304钢的振动滚压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推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用振动滚压超精加工新工艺对 SUS304不锈钢零件表面进行精加工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振动滚压加工的力学-数学模型.依据该模型和大量试验数据推导出振动滚压加工后表面粗糙度的经验计算公式.还分析了加工参数(滚压力,进给量,振动颓率,振幅等)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用功函数和俄歇能谱方法研究了316不锈钢的不同表面状态对氢同位素透过行为的阻碍作用.俄歇能谱分析表明,在真空环境中(10-4Pa)于1273K加热1小时后不锈钢表面未发现有氧的存在,但有大量的硫偏聚,它对氢同位素的透过没有阻碍作用;对于真空退火后又在室温下暴露于空气中24小时的不锈钢表面则形成了双氧化层结构——外层为铁的氧化物而内层由铁、铬和镍的氧化物组成,该氧化层对氢同位素的透过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其实质是该氧化层所发生的还原反应,其中外层的氧化铁在高温下容易被氢气体还原,而内氧化层在本研究条件下只能够产生部分还原,其还原的程度可由功函数的测定结果明显地反映出来.结合气体氚扩散速度的实验结果,对其作用机理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