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引言 在某型声呐海上拖曳试验中,拖体中的姿态报警器经常报警,表明拖体总倾斜已超过7°,对目标的探测和定位已有影响。拖体的恣态需通过调整拖体的水平舵和垂直舵达到平稳,为此需测量拖体在拖曳状态下的纵倾角及横摇角,为水平舵和垂直舵的调整提供依据。 本文简要介绍为此目的而设计的拖体倾斜测量装置。  相似文献   

2.
为抑制拖曳系统中振动沿缆传递对搭载探测设备的影响,建立了多段式的拖曳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拖曳系统阻尼成分的分类结合振动传递的衰减定性模型的定性分析。依据成因将缆阻尼分为张拉结构阻尼、水流阻尼和空间扭转阻尼;改变低张力缆与拖曳体组合的设计变量,采用强迫振动的方法,计算振动传递响应特性。设计变量驱动阻尼成分变化,造成了性质不同的响应系统,考察阻尼器设计安装的隔振效应,发现了共振激励现象。  相似文献   

3.
拖曳缆是水下拖体与拖曳平台之间的连接体,为水下拖曳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电力传输、信号通信以及水下拖体布放、拖曳和回收时拉力的任务。拖曳缆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水下拖曳系统是否能正常工作,更关系到水下拖体能否顺利回收的问题。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拖曳缆的检验方法及注意事项,希冀对于控制拖曳缆的产品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中国测试》2013,(3):108-112
为进一步提高海洋拖曳系统的定深性能,以满足部分拖曳系统的高拖曳速度、大工作深度的需求,针对常规海洋拖曳体存在的控制机构复杂、体积大、定深特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定深特性好的双三角翼型拖曳体设计思想,并在拖曳水池完成这一新型拖曳体定深特性的水动力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调整次缆长度比例关系、改变水翼张角等方式可以改变拖曳体的定深性能,且相对而言,调整次缆长度比例关系对于拖曳体定深特性的影响更为明显。实验结论不仅证明了双三角翼型拖曳体良好的定深特性,并可为双三角翼型拖曳体结构优化以及控制方法设计等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潜用拖曳线列阵声呐在拖曳过程中,随着潜艇的运动状态变化,其线阵阵形会产生一定的畸变。速度越慢,其畸变幅度越大。阵形畸变,将影响声呐的探测性能。为有效提高拖曳声呐的探测能力,需对阵段不同拖曳状态进行阵形变化研究。基于以上研究需求的基础上,使用随机共振技术和阵元多普勒频移特性,在实验室或湖上构建了阵形估计系统,该系统可对不同拖曳状态的测试阵段实时地精确估计阵形,满足拖曳线列阵声呐阵形估计技术研究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介绍深海海底剖面仪对拖曳系统的功能需求,建立拖曳数学模型,并依据工程实践.对模型作出台理简化.分析比较了单拖体和双拖体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双拖体系统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拖曳声纳及拖曳勘察机器人的广泛使用,人们越来越频繁地遇到承力传输缆(即能传输信号,又能承受强大拉力的拖缆)与被拖负载(如拖体、线阵、水下机器人等)的承力连接问题.缆端部承力件设计是否有效、可靠,关系到能否充分利用拖缆强度及拖曳系统的安全性,因而我们有必要对缆端部承力件设计作些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两种不同铠装形式缆端部承力件的设计、受力分析、制造工艺及试验验证情况.  相似文献   

8.
拖曳流噪声主要由流激缆阵振动和湍流边界层起伏压力引起的两大类噪声组成。已有研究表明当拖曳线列阵声纳达到一定拖速后,流噪声是限制低频拖曳线列阵声纳探测性能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流噪声抑制方法对提高低频拖曳线列阵声纳探测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设计不同测量阵段构建流噪声测量系统,利用实验测量数据研究流噪声空间相关性和流噪声抑制方法。通过研究表明,利用4~20个密排水听器构成水听器组较单个水听器在500Hz以下可提高8 dB~15 dB左右的流噪声抑制能力,同时也可通过柔性的水听器安装结构达到抑制流激振动流噪声效果。  相似文献   

9.
官晟  张杰  王岩峰  易杏甫  曹海林  周凯 《高技术通讯》2006,16(10):1087-1091
通过建立拖曳系统的运动方程和利用流体动力试验确定参数等步骤,获得了精确的拖曳系统运动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PID控制器的波浪运动控制方法,实现了对拖曳式多参数剖面测量系统波浪式运动的控制,并通过计算仿真和湖试验证了控制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在该方法控制下,波浪式拖曳系统运动性能达到了预定设计要求.在拖曳速度为6~9节的情况下,能够控制拖曳系统按预定轨迹进行波浪运动,同时保持较稳定的姿态.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多段式拖曳系统的隔振与频谱传递特征,建立了用于模拟随机振动的多段式拖曳集中参数法,在数值验证的基础上,利用波谱产生了母船拖曳端的随机振动,计算比较了多段式拖曳系统的运动响应频谱特征,结果显示增加缆段中拖曳体的附加质量系数可起到降低频谱能量起到更好的隔振效应,在传统二段式基础上继续增加缆段和拖曳体的数量同样可起到更好的隔振效应,降低高频振动传递,但仍存在长周期的运动传递效应。  相似文献   

11.
新型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具有不切光单光束结构的新型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该传感器基于朗伯-比尔吸收定律,采用光源稳流,附加误差补偿与单片机数据处理及选用高性能红外探测器等技术,能够对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准确有效的探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四分之一波长间距阵抗拖船干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改善拖曳线列阵声呐的尾向探测能力,降低拖船噪声对半波长间距阵尾向探测性能的制约,本文关注四分之一波长间距阵对连续波信号和带限噪声的响应。研究表明,四分之一波长间距阵具有非对称的端向指向性,与半波长间距阵相比有约20 d B的空间抑制能力,能有效抑制拖船辐射噪声干扰。本文还提出用零陷权组合传感器构成四分之一波长间距阵,理论上其抗拖船噪声干扰的效果比四分之一波长间距阵更好。  相似文献   

13.
海底掩埋铁磁物磁探测中的精确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使用GB-5 氦光泵磁探仪和信标机对埋入海水泥底的铁磁性物体进行探测与定位 的实例。通过正确使用船载拖曳式磁探仪以及根据现场情况对数据处理软件不断改进完善,可使 定位精度优于2米。  相似文献   

14.
介绍使用GB-5氦光泵磁探仪和信标机对埋入海水泥底的铁磁性物体进行探测与定位的实例。通过正确使用船载拖曳式磁探仪以及根据现场情况对数据处理软件不断改进完善,可使定位精度优于2米。  相似文献   

15.
1引言 随着低噪声潜艇和隐身技术的发展,潜艇水下辐射噪声和目标强度进一步下降,声纳探测更加困难.水面舰艇用的主/被动拖线阵声纳,具有较大的空间增益,可以利用传播损失相对较小、目标反射本领较大的低频信号,已被证明是拖线阵声纳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基阵信号的远距离传输是拖曳式线列阵声纳的关键技术之一.数据传输技术应用于拖曳式线列阵多传感器信号的实时数字传输,与传统的拖曳式线列阵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传感器信号的远距离传输采用数字信号,而不是模拟信号,这样可以克服模拟信号传输衰减、干扰大等问题.早期限制数字拖曳式线列阵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数字信号传输问题,然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光纤技术的突飞猛进,设计小型化、高速率的新型拖曳式线列阵声纳数字传输系统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红外光电设备需用高性能的光电型红外探测器。光电型红外探测器的探测率随着工作温度的降低而提高,从而需要备有稳定可靠的制冷器,为高性能的红外器件HgCdTe、InSb提供所需约77K的工作温度。用低温杜瓦容器灌注液氮就可为红外光电器件提供稳定且无振动的这一深低温工作条件。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包装》2008,(1):41-41
近日,意大利邦德拉公司向市场推出了具有生产高性能多层阻隔性薄膜的共挤出设备,加工的薄膜具有良好的柔软性。  相似文献   

18.
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是由各种高性能纤维作为增强体置于基体材料复合而成。高性能纤维是近年来纤维高分子材料领域中发展迅速的一类特种纤维。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是发展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新能源及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同时在建筑、通信、机械、环保、海洋开发、体育休闲等国民经济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19.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异常条件探测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863计划海底热液活动探测技术研究课题的开展情况,综述了现代海底热液活动调查和研究依赖的主要探测技术--深海拖曳式走航连续探测技术、海底原位探测技术、长期定点连续探测技术、深潜技术及深海钻探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介绍了我国深海探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21世纪海底热液活动研究的发展趋势,指出调查发现新的热液硫化物分布区、研究热液活动的生命现象、建立海底热液活动现场长期监测体系将会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显微术的空间分辨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吕强  汪国平 《光电工程》2002,29(4):32-34
对基于相位托探测的干涉型表面等离子体显微术(SPIM)和基于强度探测的常规表面等离子体显微术(SPM)的空间分辨力进行了较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SPIM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在给定的条件下,SPIM的最大纵向分辨力为0.212pm,是SPM的2.15倍。而在纵向分辨力都为2pm的条件下,SPIM的横向分辨力为2.17μm,是SPM的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