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现有地铁列车在电-空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中没有充分考虑各轴应施加制动力存在差异的问题,对制动力再分配优化控制算法进行了研究。在对电制动优先的电-空制动力协调分配算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北京某地铁列车中2动1拖基本制动单元为研究对象,基于轴重转移原则,提出了根据各轮对所承受压力的大小按比例再分配空气制动力的优化控制算法,并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对地铁列车处于不同制动工况下制动力的再分配情况进行了仿真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轴重转移的各轴空气制动力再分配优化控制策略有助于改善列车防滑性能、提高列车平稳制动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行有效的制动操作和提高乘坐平稳性,TMS负责整个空电联合制动的控制.主要阐述了列车的制动系统设计方案,介绍了列车制动系统的主要框架,说明了空电联合制动技术的原理,概述了制动系统中制动力的计算流程及关键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研究电动汽车电机制动+EHB复合制动系统性能优化问题,提出理想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分析制动时各环节的约束条件:制动法规的约束、电机特性的约束、制动稳定性的约束以及制动舒适性的约束条件,然后运用ISIGHT软件进行优化设计。再运用SIMLINK软件建立动力学和控制模型,选取上海典型城市公交循环工况,进行仿真。与并行制动控制策略比较,优化后的理想制动力分配策略不仅很大程度上提高制动能量回收效率,而且大大提高制动效能和制动平顺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车轮制动系统优化问题,针对传统的液压制动系统在设计制动力的分配时存在不足,使得各车轮的附着条件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不能有效的缩短制动距离.线控制动系统是由电机提供制动力,使得制动压力可以在各个车轮之间进行灵活的分配.为了使各个车轮的附着条件均得到充分的利用,提出了基于各车轮垂直载荷的线控制动系统制动力分配策略,并分别在直道与弯道制动的情况下对线控制动车辆与液压制动车辆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线控制动车辆的四个车轮几乎同时发生抱死,且缩短了制动距离,优化效果明显,为线控制动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电动汽车机电复合制动力分配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再生制动力与机械制动力在驱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优化分配,在保证车辆制动安全的同时提高能量回收效率,将汽车理想制动力分配I曲线与模糊算法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电动汽车机电复合制动力分配策略。设计了电动汽车再生制动力分配模糊控制器,根据车辆工况与理想制动力分配I曲线,计算前后轮上分别应加载的机电复合制动力大小。建立了电动汽车制动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分析。最后利用Advisor仿真软件对该分配策略进行回收能量效率测试。结果表明,该分配策略既能保证汽车前后轮的制动力分配按照理想制动力I曲线分布,确保汽车的制动安全;又能有效地实现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提高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  相似文献   

6.
基于分布式模型的动车组预测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动车组由若干动车/拖车组成的动力单元固定编组耦 合构成,难以用集中式模型进行有效描述的问题,提出一种动车组运 行过程的分布式描述与建模方法. 基于动车组牵引/制动特性曲线和实际运 行数据,采用子空间模型辨识方法建立了动车组各动力单元的分布式状态空间模型;提出基于分布式模型的动车组预测控制方法,给出了各动力单元牵引/制动力和运 行速度同步跟踪控制算法.基于CRH380AL型动车组运行过程数据的对比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分析现阶段地铁在运行的过程中自身制动系统存在的主要故障,在此基础上明确地铁动车制动系统改进和优化的重点内容,从而提出相应的优化和改进策略,以此来提高地铁列车制动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保证地铁列车的正常稳定运行,保证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履带车辆电传动系统电气机械联合制动优化控制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电传动研究情况,提出了电传动电气机械联合制动优化控制目标;在这个目标下,完成了电气制动控制策略优化,进行了原车机械制动系统在联合制动中制动力的分配,通过试验和仿真说明它的合理性;最后给出联合制动的仿真结果,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依据汽车制动过程的受力理论,在制动强度z在0.2-0.8内,附着系数φ越靠近z时,地面的附着条件利用越充分,汽车轴间制动力分配越合理。由此据ECE制动法规优化建模后最终确定最佳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进而选定制动阀。本文还通过一台客车实例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制动过程能量回馈效率不足进行分析.以ISG技术的中度混合动力汽车为平台,通过分析混合动力汽车前、后轮制动力分配以及摩擦制动力和再生制动力的合理分配,建立了基于制动安全性和高效制动能量回收的动态协调再生制动控制策略模型,并在不同的路况下进行仿真分析和修正.仿真结果表明,制动力动态协调控制策略与原有传...  相似文献   

11.
李果  王辉 《信息与控制》2012,41(2):256-260,272
针对汽车转向系统和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协调控制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非线性鲁棒协调控制系统.该控制结构由转向控制器和制动控制器组成.为了改善整个系统的鲁棒性和协调性,根据汽车转向和制动非线性综合模型,基于Hamilton函数方法设计了汽车非线性鲁棒协调控制器.该控制器通过预置状态反馈完成系统的耗散Hamilton函数实现.设计了适用于复杂工况的制动力分配策略.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设计控制算法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汽车转向/防抱死制动协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果  刘华伟  王旭 《控制理论与应用》2010,27(12):1699-1704
为了解决汽车转向过程中防抱死制动稳定性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协同控制系统.该协同控制结构由转向控制器和制动控制器组成.在转向控制中设计滑模鲁棒自适应控制器和横摆力矩控制器力求改善汽车动态响应,鲁棒自适应性和稳定性.此外定义协同误差,建立汽车协同误差模型并设计汽车防抱死制动鲁棒自适应控制系统.为了减少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之间的补偿控制律难以确定的困难,提出耦合误差补偿原理与同一给定控制相结合的新的耦合控制策略.最后用仿真结果验证所设计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the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braking process is researched, by using variables consists of HEV speed, motor speed, and state of charge established, fimctions of mechanical braking force, regenerative braking force and efficiency of energy recovery are constructed, and the control goal is to maximization the energy recovery efficiency. Under the feedback control strategy, with the constrain condition of braking strength and braking stability, combining experiments in ADVISOR, in different experiments of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we can see that in UDDS Cycle, the regenerative braking efficiency is the best. What's more, compared with strategies in ADVISOR, strategy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s obviously better.  相似文献   

14.
赛车性能应满足FSAE有关制动规定,ECE制动法规以及GB12676-1999给出的汽车制动要求。为提高整车制动性能,增加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对大学生FSAE赛车在制动时的受力分析,首先结合经验确定了制动力分配比初值。明确制动力分配比的约束条件,建立了最佳制动力分配比优化数学模型,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对其进行优化仿真。得到大学生FSAE赛车最佳制动力分配比为0.61及相应的制动性能指标。可直接判断赛车制动性能能否满足制动法规要求。仿真结果证明,满足系统要求,对赛车制动系统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电机的电气制动机理与电动负载模拟系统中负载转矩模拟机理,揭示了加载电机运行状态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针对三相异步交流电机,分析和论证了能耗制动与反接制动的原理及实现模拟承载系统负荷力矩的可行性;设计了三相异步电机的制动电路,完成电机及制动电路的数学建模;结合自动控制原理,完成对系统的校正;最后通过在Matlab中进行仿真及得到的实验波形,证明了文中方法的可行性,扩展了电动负载模拟系统的加载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郑太雄  熊壮  姜新杜 《电子技术应用》2012,38(3):127-129,133
为了解决车辆在低附着弯道路面制动中载荷转移造成的汽车失稳问题,建立7自由度整车模型。通过分析整车弯道制动过程的动态特性,推导出制动力与滑移率的关系,提出了纠正转向中车辆失稳的措施,设计了以滑移率为主的门限值控制方法。仿真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制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鲁玺  孙延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21,40(1):137-140,145
本文基于PID控制设计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首先设计系统总框架,其次进行系统硬件与软件设计,最后通过系统动态化测试验证系统可行性与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此系统可实现常规制动与电子驻车制动多元化功能,运行稳定性与可靠性良好。制动距离与减速度时,可基于负载与电机功率增加,满足汽车行车制动与驻车制动指标,且与四轮新型电制动系统试验台有机配合,可为四轮防抱死制动系统与车辆控制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