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协整与波动分析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运用协整理论研究了1978~2003年间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利用在此期间各产业产值与其用电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结果验证了中国电力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短期内则存在着从电力消费到GDP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最后采用H-P滤波技术分离了GDP与电力消费的趋势成分和周期成分,检验结果表明趋势成分之间及周期成分之间均存在着协整关系,这说明了电力经济的协整关系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有关。  相似文献   

2.
文章定量分析了湖北省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了全社会用电量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关系模型,对分产业用电量和经济增加值增长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传统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仅反映全社会用电量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增速的关系,未区分全社会用电量和地区GDP的组成。针对这一不足,提出产业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概念,通过选定基期分别折算各产业用电量与GDP增速,克服了传统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在历史区间内不具可比性的缺陷。以芜湖市为例,通过历史数据构建了定基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与各产业定基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关联模型。对关联模型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芜湖市定基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与各产业定基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呈正相关关系,第二、第三产业的产业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对芜湖市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影响较大。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是对芜湖市第二、第三产业建立产业用电量与产业GDP关联模型。  相似文献   

4.
全社会用电量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对于电力受入型城市(受入电量占用电量60%以上),在关注本地发电装机、利用小时数等指标的同时,更应关注代表需求侧情况的用电用户数量和用户装接容量等指标。选择广州市为例,对2014年—2017年全社会用电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用户数量和装接容量的分析方法,利用行业用户繁荣程度以及用电量与用户装接容量间波动幅度的拟合关系,对未来一段时期的全社会用电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电力消费与地区经济关系,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与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以1997年至2016年间江苏省全社会用电量与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为基础,对两组数据间关系进行了数理性探究。研究表明,电力消费会刺激地区经济的增长;在特定条件下,电力消费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还会发生背离现象。  相似文献   

6.
对北京市电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为其电力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北京市1978-2012年电力需求与经济增长指标的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出北京市电力需求增长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协整理论,构建出北京市电力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模型与短期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地区生产总值增加1%,全社会用电量增加0.28%;三产占比增加1%,全社会用电量增加0.12%;电力消费强度增加1个单位,全社会用电量增加3.91%;城镇化率增加1%,全社会用电量增加3.15%,城镇化进程促进其电力需求增长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十二五"期间东北区域各省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用电量预测与实际发展情况的对比分析,表明受东北区域经济下滑、产业结构调整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各省区国民经济总量、用电量增长均较原规划水平存在一定偏差,个别地区增速下降明显。受此影响,各省区机组利用时间也出现了明显下滑,区域性装机盈余情况较为突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东北区域经济与电力规划的几点建议,包括:关注宏观经济发展模式对电力规划影响,重视电力需求预测,加快电力市场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正影响评级的主要趋势2014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宽松,受气温及经济稳中趋缓等因素影响,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有所放缓;2015年前三季度,受工业用电量下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气温降水等因素影响,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同比继续有所放缓,预计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仍将保持低速增长。电力行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走势息息相关。近十年来中国经济以出口及投资为引擎快速发展,工业增加值尤其是重工业保持较快增长,从而造就了旺盛的电力需  相似文献   

9.
较为准确的中短期用电量预测是制定科学合理电网运行计划的前提。利用2004-2014年上海市各月全社会用电量、气温、历年GDP、人口和单位GDP能耗等数据,采用年际同比变率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月用电量的主要因子,建立了上海市逐月用电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年际同比变率分析方法能有效剔除气温、用电量等年际变化趋势对相关关系分析结果的影响,所得结论物理意义更为清晰;上海市月用电量呈现冬季和夏季双峰型特征,受经济总量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各月用电量都呈现出增加趋势;冬季和夏季的月用电量同比变化率与气温变化相关最为密切,春季和秋季的用电量同比变化率主要与经济总量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相关;综合考虑各影响因子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实现对各月用电量较精确的预测,也可用来研判经济走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Granger因果关系及误差修正模型,对山西省电力与总量经济增长的关系及三产业用电量与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的因果互动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电力与经济增长存在总用电量到总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果关系;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长到增加值增长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第三产业用电量到增加值增长的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从长期均衡来看,山西省总用电量每增加1%,GDP增加1.36%;第一产业用电量增长1%,其增加值增长0.74%;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长1%,其增加值增长1.57%;其用电量每增加1%,增加值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加1%,其用电量增加0.95%。山西省经济增长尤其是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增长主要以高耗能工业发展作支撑,山西省在加快电力工业建设与发展的同时,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应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做好节能与技术改造工作,促进山西省电力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长期电力消费需求与市场发展密切相关,目前的电力需求预测方法对市场的关注度远远不够。文中从市场着眼,建立基于宏观经济、产业结构和终端能源结构等市场因素的电力消费需求预测模型。将经济增长构成要素分为投资、消费、出口3个方面,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表征电力消费的时间序列与经济指标时间序列的关系。采用灰色理论常见模型GM(1,1)的精确形式DGM(1,1)模型对分产业用电量进行预测。根据马尔可夫预测无后效性的特点,建立最优化模型求取预测年份的终端能源概率。采用残差均方根来反映预测模型对历史数据的拟合程度,确定各预测方法权重,进行组合预测。文中以某省电力消费数据为实例,预测该省中长期电力需求,并通过校验证明了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对浙江省电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为浙江省经济决策与电力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提出了电力与经济的关系研究,应同时考虑电力(装机容量)、电量与经济的关系,基于1978-2003年浙江省GDP、省总用电量及装机容量等统计数据,利用格氏因果关系及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浙江省电力与经济的关系,结果显示为从用电量到GDP的单向因果关系、装机容量到GDP的单向因果关系,电力与电量的短缺会严重制约GDP的增长;用电量每增加1%,GDP增长0.940%,装机容量每增加1%,GDP增长0.958%,装机容量对浙江经济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3.
2012年以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用电需求有所放缓,下半年用电增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形势发展趋势,准确把握用电市场走势,通过对吉林省电力市场调研,分析预测2012年下半年,重点是四季度吉林省经济发展趋势及本地区电力需求变化状况。分析指出,由于2012年上半年没有新增大型用电项目,以钢铁、汽车等为代表的大型工业企业生产下滑,导致吉林省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趋慢。综合各方面因素,预计2012年下半年全省用电量将略有回升,用电量将逐步恢复至4%左右。同时指出,由于吉林省近年来装机容量增长较快,大量机组停备,供大于求的局面进一步加剧。同时,由于供热机组较多,以及风电机组容量不断扩大,电网调峰形势不容乐观。针对以上分析提出加强全省经济形势分析预测,密切关注相邻省份用电需求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开拓电力市场,通过联络线最大可能的实现电力外送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金融危机对山东省宏观经济走势的影响;研究了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用电量和用电结构的变化、电网负荷及负荷特性的变化;研究了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与经济周期的关系以及用电单耗的走势;最后分析了山东省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电力需求恢复较快增长的原因。为把握山东省明年至"十二五"期间的电力需求走势提供理论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5.
1-5月份,全国电力供需平衡。5月份,在国家微刺激政策以及下旬气温偏高等因素带动下,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略有回升;轻、重工业用电量增长相对均衡,制造业日均用电量比上月略有减少,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增速略有回升,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缓慢。全国水电发电量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量主要集中在云南、四川两省。5月份,火电生产形势略有好转,云南火电发电量增速大幅提高,全国风电发电量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城镇化进程对电力需求的作用机制,研究了国内外主要国家城镇化率与用电量之间发展规律,总结出城镇化进程中电力需求增长的阶段性特征,认为城镇化与电力需求增长呈现高度正相关关系。分析了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与电力需求的相关性,认为城镇化与电力需求相关性最高。构建了中国城镇化与电力需求增长的关系模型,提出中国城镇化率从50%提升到75%的未来进程中每提高1%,全社会用电量平均增长4.6%;当城镇化率超过75%,电力需求的增长将放缓。构建了天津地区城镇化与电力需求增长的关系模型,提出天津地区城镇化率从80%提升到90%的未来进程中每提高1%,全社会用电量平均增长8.8%,最高用电负荷增加89万kW。建议随着中国城镇化新一轮稳妥推进,要相应地加强发电和电网设施的匹配规划和建设;在地区电力负荷预测和饱和负荷分析工作中,要关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而引起空间负荷变化等情况,科学进行中长期负荷预测。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协办的“培育电力支柱产业”征文活动,得到了各电力企业和广大读(作)者的关注和支持。征文活动对全面宣传云南电力、凝聚力量培育云南电力支柱产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3年8月至2004年7月“培育电力支柱产业”栏目共刊登文章26篇,特评出优秀文章12篇。  相似文献   

18.
<正>1~5月份,全国电力供需平衡。5月份,在国家微刺激政策以及下旬气温偏高等因素带动下,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略有回升;轻、重工业用电量增长相对均衡,制造业日均用电量比上月略有减少,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增速略有回升,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缓慢。全国水电发电量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量主要集中在云南、四川两省。5月份,火电生产形势略有好转,云南火电发电量增速大幅提高,全国风电发电量高速增长。1~5月份,发电装机容量快  相似文献   

19.
电力作为主要的基础能源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电力弹性消费系数作为衡量电力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一项重要指标长期被人关注,电力供需及产业发展形势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本文拟从我国电力产业发展洞悉国家宏观经济形势。  相似文献   

20.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中长期电力需求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投入产出法能很好地研究经济系统中各行业之间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利用投入产出法模拟中长期电力需求,可以反映电力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模拟结果具有很好的解释性。提出了模拟中长期电力需求的思路及模型并详细介绍了具体步骤;根据我国政府在党的"十七"大所提的人均GDP翻两番的目标,设置了GDP增长的高、中、低方案,综合考虑三大需求的变化情况,以2005年投入产出表为基准,模拟了2020年全国电力需求,包括全社会用电量、各行业用电量、居民生活用电量。到2020年,全国电力需求在6.7万亿~7.7万亿kW·h;如果到2020年刚好实现人均GDP翻两番的目标,则全国电力需求约为7.2万亿kW·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