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玻璃纤维锚杆控制围岩变形的效果。玻璃纤维锚杆作为一种新型的掌子面加固技术,可以很好的控制围岩变形,提高围岩的稳定性。为了研究玻纤锚杆的作用效果,本文结合兰渝铁路桃树坪隧道,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掌子面不同加固方式对地层变形的影响进行模拟,并分析了玻纤锚杆不同参数对掌子面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玻纤锚杆可以提高掌子面前方围岩的物理力学参数,从而提高施工的安全性|(2)施做玻璃纤维锚杆可以减少40%以上的掌子面挤出变形|(3)玻纤锚杆的作用效果与设计参数密切相关,采用锚杆密度0.75根/m2,锚杆长度14m时,控制变形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野猪山隧道右线出口科研段按照软弱围岩变形控制工法进行施工,属于软弱围岩隧道进洞施工工法的新尝试。本文详细介绍了软弱围岩变形控制工法在野猪山隧道进洞施工中的应用情况,并从控制围岩变形与保证围岩稳定、施工进度、风险控制三个方面对软弱围岩变形控制工法的施工效果进行评价,其中,控制围岩变形、保证围岩稳定的评价基于三个指标,即拱顶沉降、钢支撑内力和玻璃纤维锚杆加固效果,另外,还进一步对玻璃纤维锚杆施工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为掌子面玻璃纤维锚杆施工的改进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部山区地形陡峻、地质条件复杂,尤其是软弱围岩隧道洞口段施工十分困难,易出现洞口边坡滑动失稳或者强度不足等问题,因此,对软弱围岩隧道进洞施工新技术开展研究对我国西部山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依托于昆明市某高速公路段隧道建设工程,基于软弱围岩变形控制技术提出采用全断面开挖配合玻璃纤维锚杆超前支护的隧道进洞新工法,并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 NX对该工法进行全过程模拟,研究玻璃纤维锚杆布设间距、锚杆长度、搭接长度对掌子面核心土加固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武广高速铁路浏阳河隧道围岩为具微膨胀性泥质粉砂岩,施工浅埋穿越敏感建筑群、机场高速、浏阳河河底等,为有效控制洞内位移及地表变形控制,采用玻璃纤维锚杆对特殊地段掌子面前方围岩进行预加固,以确保施工安全。为研究玻璃纤维锚杆加固作用效应,验证选取的施工参数的合理性及支护体系的可靠度,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室内模型试验等方法,获得了隧道掌子面玻璃纤维锚杆作用围岩应力、位移规律及地表沉降变形规律,为优选施工参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软岩小净距隧道中夹岩柱分区及加固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夹岩柱是软岩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控制的关键部位。结合具体工程,提出对中夹岩柱进行区域划分,针对软弱围岩,采用二维有限元计算方法,对中夹岩柱预应力锚杆及注浆加固、中岩墙预应力锚杆加固和中夹岩柱不同加固组合方式进行了研究。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中夹岩柱各区加固中,中岩墙加固是最重要的,对其进行加固,可以减小隧道变形,提高围岩稳定性,改善支护结构的力学状态;各种加固方法对于不同级别的围岩其加固效果不同,在软弱围岩中,注浆加固比对拉锚杆或预应力锚杆效果更显著;加固参数应根据围岩级别、净距大小、中夹岩柱加固组合方式等综合确定,围岩越差,净距越小,则注浆参数应提高越大。  相似文献   

6.
中夹岩的稳定是小净距隧道建设成功的关键。而小导管注浆、系统锚杆及水平贯通预应力锚杆是应用最为广泛的3种中夹岩加固技术,并在实践工程中得到有效验证。中夹岩加固技术主要通过提高围岩力学参数与改变力学状态等发挥加固作用。小导管注浆多适用于低类别围岩;高类别围岩中采用系统锚杆较为合理;水平贯通预应力锚杆及其组合加固方法适用于各类别围岩。  相似文献   

7.
揭海荣 《山西建筑》2010,36(10):315-316
运用有限元软件分别分析了传统的钢锚杆、玻璃纤维锚杆作为系统锚杆后的隧道初期支护的力学行为,得出了相关的力学参数,从而达到了两种不同锚杆进行力学对比的目的,并说明了玻璃纤维锚杆取代传统锚杆在力学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王之三 《山西建筑》2006,32(1):301-302
针对隧道设计时很难准确了解围岩力学特性这一问题,在对木冲隧道开挖后进行实时监测及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组合注浆锚杆对围岩进行预加固,确保了施工安全,总结了施工经验及重要设计参数的选取原则。  相似文献   

9.
传统收敛约束法中通常将锚杆作为支护结构求解独立的支护特征曲线,但是锚杆无法构成单独的支护体系,需和围岩共同作用形成承载体系。基于隧道开挖弹塑性力学解析解,考虑锚杆对围岩的加固效应,通过均匀化方法,推导了锚杆加固作用下的圆形隧道复合岩体围岩特征曲线解析解。将所推导的解析解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推导的锚杆加固作用下复合岩体围岩特征曲线解析解与FLAC~(3D)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说明将锚杆与围岩作为复合承载体系是合理的,同时说明该方法的准确性。通过对比有无锚杆支护状态下的围岩特征曲线,说明了锚杆对围岩变形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该解析解考虑锚杆的预应力和支护时机,为锚杆加固作用下的隧道稳定性分析提供了相对简单快速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软弱围岩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开挖过程稳定性问题,文中依托新疆上新光隧道工程,基于普氏平衡拱理论,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分析浅埋偏压隧道在CD法施工下围岩的力学特性,并提出采用注浆锚杆的中夹岩注浆加固技术。结果表明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CD法施工,围岩形变较小,拱腰处形变相对较大;中夹岩出现水平位移,左右线隧道在拱腰处水平位移较小,平均值为4.63 mm;对小净距隧道中夹岩柱采用9 m长锚杆和4 m长小导管注浆加固,有效提高围岩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