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阿尔金杂岩变质基性火山岩主要分布于阿尔金构造带西段的中阿尔金地块中,主要由斜长角闪岩类、(含)石榴黑云斜长辉石角闪岩、榴闪岩、石榴斜长辉石岩类等岩石组成.通过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中阿尔金地块北部和中南部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存在明显差异:地块北部变质基性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具大洋(洋脊)和大陆岛弧两种,其实质上为构造蛇绿混杂岩带(英格里克构造蛇绿混杂岩带)的组成部分,而地块中南部变质基性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大陆岛弧环境.由此表明,在中元古代以前中阿尔金地块可能是一个古岛弧,在古岛弧的北侧还存在有一个古大洋盆地(或古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云南个旧锡铜多金属矿集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玄武岩、花岗岩以及不同类型的矿石、围岩的研究,并进行了有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的计算,对原始测试数据进行球粒陨石标准化后,分别建立了各种岩石、矿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并对印支期的玄武岩、燕山中晚期含锡花岗岩和围岩等进行稀土元素特征分析与研究,认为个旧不同类型矿体稀土元素分配特征与其相关的围岩之间具有一定的继承性,矿集区的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多元和多期叠加的成矿特点。  相似文献   

3.
长城系巴什库尔干群斜长角闪岩主要分布于阿尔金构造带西段北缘,一般呈似层状、透镜体状夹于云母 石英片岩、变粒岩、石英岩、黑云二长片麻岩、大理岩等中。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 学研究表明,该斜长角闪岩的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类,并形成于两种构造环境:一种斜长角闪岩的球粒陨石标 准化配分曲线显示出LREE明显富集,具有类似大陆(板内)裂谷火山岩特有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另一种斜长角 闪岩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略富集(近平坦)型,与洋中脊玄武岩类非常相似。表明在长城纪时期,阿尔金 构造带西段北缘主要处于板内大陆裂谷环境,随着大陆裂谷的进一步扩张,局部地区已形成初始洋盆环境。  相似文献   

4.
通过系统研究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莲花山花岗岩以及钨矿脉、云英岩和旁侧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粤北石人嶂钨矿床的成矿环境与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面型云英岩与脉侧云英岩以及相关的两类花岗岩的稀土元素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具有不同的物质来源,显示两期岩浆侵入与热液活动叠加特点;深部3种花岗岩及其脉侧云英岩的稀土配分模式很相似,表明具有相同的物质与热液来源;隐伏花岗岩体从浅部到深部,稀土总量、δEu值逐渐变小,显示岩浆岩结晶分异程度逐渐增强,为钨矿床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云英岩与花岗岩的稀土配分模式具有一定相似性,都是轻稀土富集,强烈铕亏损,而石英脉大多呈铕富集,相对富集轻稀土;随着成矿时间的推移,成矿环境由还原到相对氧化。因此,石人嶂钨矿床成矿热液与晚期岩浆热液具有相似性和继承性,成矿物质来源除了深部的白云母花岗岩,部分可能来自上部地壳。  相似文献   

5.
新路锡矿田岩石、矿石及锡石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燕山晚期花岗岩的稀土配分模式与陆壳改造型花岗岩一致;中酸性脉岩类的稀土配分模式与地壳同熔性花岗岩类相当;白面山矿床与中酸性岩类具密切的成因联系;石门矿床成矿物质与中酸性岩类只有空间伴生关系,没有成因联系;六合坳锡矿床中锡石的稀土配分模式除继承了簸箕岭岩体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外,还有Er负异常出现。  相似文献   

6.
柏林坪石墨矿床是川北米仓山南缘石墨矿带新发现的晶质石墨矿床, 该矿床主要赋存在晋宁澄江期岩浆岩体接触外带中的中-上元古界火地垭群麻窝子组中, 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产出于硅质板岩、 大理岩中; 矿石平均固定碳含量5. 81%, 石墨多呈鳞片状, 多数片径大于1 μm。对该矿床矿石和围岩的主量、 微量元素及C-O 同位素研究表明: 石墨矿石和大理岩的稀土总量较低, 在(45. 03~79. 28)×10-6,其与太古宙后澳大利亚平均页岩(PAAS)具有一致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 大理岩的δ13CPDB 值为+3. 1‰~+3. 9‰, δ18OV-SMOW 在17. 17‰~19. 53‰, 指示成矿原岩为近海的含陆源碎屑的碳酸盐岩; 矿石的有机碳δ13CPDB 值为-5. 2 ‰~-5. 6 ‰, 显示碳质来源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 可能混染了其他碳源; 石墨方解石同位素温度计显示其形成温度在420~456 ℃。该矿床成因类型为区域变质型, 海相碳酸盐环境是该类型矿床形成的物质基础, 区域变质作用是其形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苏纳克花岗岩位于西昆仑造山带库尔良裂谷带内,岩体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中侵入有花岗闪长岩脉。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脉的结晶年龄分别为(477.0±2.1)Ma和(466.7±2.0)Ma,为早—中奥陶世岩浆活动的产物。苏纳克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量元素组成具有高硅(SiO2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72.75%~76.44%)、富碱(Na2O+K2O值为8.58%~9.12%)的特征,A/CNK值为1.02~1.11,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平缓的右倾型特征,并呈“V”字型,且具有显著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组成明显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Th、U等高场强元素,强烈亏损Ba、Sr、Eu、P、Ti等。整体上,苏纳克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是西昆仑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俯冲过程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华北板块东南缘五河杂岩属于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出露于蚌埠及相邻地区,主要由变质的镁铁质和长英质火成岩以及表壳岩系组成,并伴生有古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和中生代花岗岩类,构成了“蚌埠隆起”。五河杂岩中主要有石榴斜长角闪岩/榴闪岩、石榴麻粒岩、异剥钙榴岩、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花岗片麻岩、云母片岩、大理岩和变质砂岩等岩石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变质岩具有类似的峰期变质矿物,如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长石、金红石和石英等;结合其锆石U-Pb年龄,表明它们共同经历了古元古代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石榴斜长角闪岩的石榴子石包体中存在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矿物交生体,指示早期花岗质熔体的存在,证明五河杂岩在古元代变质过程中发生了部分熔融作用。此外,部分变基性岩中存在方解石、绿帘石和绿泥石等蚀变矿物,沿石榴子石的裂隙中分布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等矿物,表明它们经历了含碳酸盐的熔/流体交代作用以及绿帘石化和绿泥石化作用等。遭受过古元古代含碳酸盐的熔/流体交代作用的变基性岩表现为高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而未遭受含碳酸盐的熔/流体交代作用的变基性岩则表现为典型华北板块前寒武纪麻粒岩地体和下地壳包体岩石的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  相似文献   

9.
牛塘界钨矿产于桂北越城岭加里东期花岗岩体西南外接触带,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赋存于寒武系清溪组第二段中。矿石类型以矽卡岩型为主,次为石英脉型和花岗岩型,矿石品位以石英脉型较高(w(WO)>8%);矿石以交代结构和稀疏浸染状构造为主,矿石矿物有白钨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矿石主要矿物形成阶段为区域变质和热变质阶段、矽卡岩阶段、氧化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及碳酸盐阶段。电子探针显微分析表明:白钨矿的主要组分WO、CaO含量分别为75.29% ~80.04%、18.91% ~19.49%;Mo、Cu含量与南岭及邻区白钨矿相比偏低(MoO 含量低于检测限,CuO 0~0.03%),因此本矿床的白钨矿纯度更高。研究认为,牛塘界钨矿成矿物质与花岗岩关系最为密切,矿石铅同位素显示,方铅矿模式年龄为 516~ 608Ma,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上地壳,矿区矽卡岩为热液蚀变作用的产物,矿石中含有大量热液石英,且白钨矿常与石英、萤石伴生,推测钨的搬运形式为含 F、Cl等阴离子的络合物。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霍各乞铜矿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矿床不同岩、矿石中稀土元素含量相对富集.裂谷系表生沉积作用过程中,稀土总量及轻、重稀土元素发生分异,远离物源的沉积岩中ΣREE减少,轻稀土所占比例相对增加,重稀土比例相对减少;岩石变质过程中,稀土元素发生分离,其中,La,Eu亏损最明显,含铜石英岩的稀土地球化学特征与碳质泥岩相近,而与岩浆岩明显不同,矿床属沉积变质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1.
铜绿山矽卡岩型铜铁金矿床处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最西部的鄂东南矿集区,主矿体分布于燕山期闪长岩与下三叠统大冶群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接触断裂复合带上,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和脉状产出。在详细研究铜绿山矿床成矿地质背景以及野外系统采样的基础上,通过对石英二长闪长岩和不同成矿阶段(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氧化物阶段、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样品分别进行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分析,从元素地球化学角度讨论成矿流体的地质特征。结果表明:在接触交代过程中,Fe、Mn等元素逐渐被成矿流体从岩体中带出,在构造的有利位置发生沉淀并富集; 当矿化强烈时,MgO含量急剧增高,CaO含量急剧降低,说明矿化可能与镁矽卡岩有关; Hf/Sm值从早期蚀变阶段普遍小于1变为晚期蚀变阶段普遍大于1,说明到了晚期蚀变阶段,成矿流体可能以富氟流体为主,野外观察到黄铜矿矿石往往产于透辉石矽卡岩以及晚期萤石脉切穿早期磁铁矿矿石现象也佐证了这一认识; 从石英二长闪长岩到不同成矿阶段样品,稀土元素总含量总体上呈逐渐降低的演化趋势,而退化蚀变阶段样品的稀土元素总含量普遍较高,不排除可能发生稀土元素矿化。  相似文献   

12.
西藏蒙亚啊铅锌矿床位于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念青唐古拉(弧背断隆)成矿亚带,是本区较为重要和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在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矿石金属硫化物的稀土总量较低(ΣREE平均为31.03×10^-6),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LREE/HREE为8.07~16.14;δCe值为0.94~1.19(平均为1.06);δEu为0.45~0.76(平均为0.56)。矿石金属硫化物与来姑组岩石具有相近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为明显的右倾型,同时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和Ce平坦型等特征,表明本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来姑组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来姑组岩石可能为该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3.
李梅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克拉通东南缘花垣矿集区北段,预测铅锌储量为300×104 t,是该区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该矿床铅锌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受地层与构造的控制,主要赋存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下段第三亚段地层藻灰岩中。为获得该矿床的成矿年龄,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采用闪锌矿Rb-Sr定年方法,对主成矿期形成的闪锌矿单矿物进行Rb-Sr同位素组成测定,获得的等时线年龄为(464±12)Ma(平均标准权重偏差为0.97),成矿时代为中奥陶世,成矿早于花垣矿集区南段的狮子山铅锌矿床(成矿时间为(410±12)Ma)和柔先山铅锌矿床((412±6)Ma),推断在花垣矿集区范围内发生了郁南运动和广西运动导致的两期成矿事件,整个矿集区成矿时限跨度大约为70 Ma。李梅铅锌矿床成矿时代明显晚于赋矿地层时代,该矿床的形成可能与郁南运动形成伸展构造引起的构造热液活动有关。闪锌矿的87Sr/86Sr值为0.709 56~0.711 14,(87Sr/86Sr)i值为0.709 380±0.000 018,成矿流体具有高于赋矿围岩的高Sr同位素比值,推断成矿物质应主要源自具有高87Sr/86Sr值和高Pb、Zn丰度的下伏寒武系石牌组和牛蹄塘组。  相似文献   

14.
东塘子铅锌矿床位于南秦岭凤太矿集区南部,铅锌矿体产于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灰岩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千枚岩接触界面,受背斜构造与硅钙岩性界面控制。热液成矿作用过程可划分为脉状硫化物-铁碳酸盐-石英(Ⅰ)、块状硫化物-碳酸盐(Ⅱ)、方解石石英脉-贫硫化物(Ⅲ)、厚大石英碳酸盐脉-贫硫化物(Ⅳ)4个阶段,其中,Ⅰ、Ⅱ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东塘子乃至整个凤太矿集区内铅锌矿床成因认识的分歧主要集中在沉积成因和热液成因之争,进一步研究矿床成因是凤太矿集区深部找矿预测的基础。通过矿石的结构构造、黄铁矿成分、H-O同位素组成、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对东塘子铅锌矿床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东塘子铅锌矿床脉状与块状矿石中的黄铁矿w(Co)/w(Ni)平均值分别为18.70与8.56,为热液成因;矿石δDV-SMOW值为-94.9‰~-83.3‰,平均值为-87.0‰,δ18OH2O值为8.0‰~11.1‰,平均值为9.8‰,成矿流体早期主要来源于岩浆水,晚期有地层水与大气降水混入。综合矿床地质、地球化学、H-O同位素等特征,认为东塘子铅锌矿床属于受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灰岩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千枚岩之间“硅钙面”控制的岩浆热液型矿床,矿床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岩体与成矿作用中心,深部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5.
Jingshan superlarge gold deposit is a typical deposi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uctile shear zone, developing the economic enrichment during the transition form the ductile deformation to the brittle deformation. The ore-forming process of Jingshan Au deposit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volcanic-turbidity current Au-bearing initial sedimentation → regional metamorphism and the first enrichment → strong transformation of dynamic metamorphism and deformation→ore-controlling and ore-holding of ductile shear structure→supperimposed transformation and enrichment of magma-hydrothermal solution. This process can be summarized as the “source-migration-accumulation” metallogenic-geochemical process of Au. The proved Au reserve of this deposit has exceeded 100 t and its prospect of searching for ore is considerable. So it is called the only super-large gold deposit in the south of the lower reach of the Yangtze River, China.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Key Program of the 8th Five-Year Plan of China Synopsis of the first author Li Peizheng, associate professor, born in Dec. 1948, majoring in Geotectonic and Metallogent Gold Deposits Geochemistry.  相似文献   

16.
Locatedinthemid-westoflimerMongolia.Daqingshandistricthasmanygolddepositsoccurringalongaeast-weststrikingductileshearzonewithinagreelt,whichismainlycomposedoftheArcheanWulashangroup.Thehydrothermalmineralizationcanbedividedintofourstages:(1)pyrite-quartz,(2)quartz-Pyrite,(3)polymetallicsulfidesand(4)carbonates-quartz.Themajormetalylicmineralsintheoreofgold-bearingveinsarenativegold,electrum,pyrite,chalcopyriteandgalena,buttheganguemineralsaremainlyquartz,secondarilysericite,ankeriteandexcite.Prinipalalterationpatternsinthegolddepositsaresericithation,silicification,pyritizationcarbonatizationandchlorization.Aninvestigationonfluindinclusionsshowsthattheore-formingfluidswerelowinsalinitieandhighinCO2content,MeasuredδDoffluidinclusionsinquartzfromtheoreveinsrangesfrom-65‰to-104‰,butδ18Oquartzfrom10.0‰to12.8‰.Thesedatashowthatthewaterinhydrothermalfluidprecipitatingtheorebodiescouldhavebeenmainlymagmaticwaterandmetamorphicwaterbutlocalmeteoricwatermighttakepartinthelatemineralization.δ13Cfromfl  相似文献   

17.
河南内乡—淅川地区具有一完整的边缘成矿体系。应用边缘成矿理论,通过野外对该区控矿要素的实际 调研和室内对比分析,提出了豫西南内乡—淅川地区边缘成矿体系的新认识。一级成矿边缘为华北板块与扬子 板块边缘对接处(山阳—西峡断裂带两侧),控制了两个跨省大型成矿带的形成;二级成矿边缘为区域深大断裂 边缘,控制区域成矿带形成;三级成矿带边缘为岩体边缘、次级断裂带边缘和地层交界面等,控制矿田、矿床的形 成;四级成矿边缘为岩体边缘不同岩相分界面、不同岩性层间面和构造形态、产状变化处。不同边缘交叉、叠合 地段是成矿最有利地段。研究表明,边缘成矿体系的形成与地质异常事件密切相关,板块活动、区域构造、火山、 岩浆侵入、沉积环境演化是边缘成矿体系形成的主导因素。根据边缘成矿规律进行了成矿预测,指出主要找矿 方向和有利找矿区段(靶区)。  相似文献   

18.
会泽铅锌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会泽麒麟厂矿床是赋存于早石炭世摆佐组碳酸盐岩中的层控富铅锌矿床。研究表明,早石炭世摆佐组地层及其有利岩性和北东向断层与成矿关系密切。在分析地层、岩相古地理、构造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找矿标志,指出了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9.
留龙金矿产于赣南震旦系上施组变沉凝灰岩中,含金毒砂石英脉和含金铅锌硫化物石英脉均沿近南北向断裂产出。前者形成于低温条件,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铅同位素组成与变沉凝灰岩一致;后者形成于中一高温条件,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铅同位素组成与加里东期花岗岩接近。含金毒砂石英脉与变沉凝灰岩具有相同的稀土参数和稀土模式,二者的微量元素呈现同步变化关系。含金铅锌硫化物石英脉与加里东期花岗岩稀土元素组成非常相似,微量元素曲线形态非常接近。表明矿石与所对应的岩石之间存在一定的成因联系。以上结论与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