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减振问题一直是困扰双驱、双振铰接式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的主要问题之一.现有的分析方法忽略两个钢轮振源的相互影响.采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一级减振中,两个振源的相互影响及机架自身的摆振问题.工业样机的试验结果表明:双钢轮振动压路机机架的振动是复杂的振动合成,包含前、后振动源相互影响、车架摆振、减振器造成的振动滞后等;其中,前、后钢轮两个振源相互影响及机架本身的摆振对机架的振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根据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的整机结构特点和双激振工作特性,充分考虑前后随振土对压实系统的非线性振动耦合,建立了7自由度动力学跳振模型,基于周期内连耦—脱耦—再连耦的分解思路,以YZC12型压路机为算例,分析在平稳接触、轻微碰撞和强烈碰撞3种不同压实工况下系统的非线性振动响应.结果表明,前后轮跳振产生的运动偏移量是产生传动干扰的主要原因,随着代表不同密实度的压实进程土壤参数变化,系统时域波形出现简谐波式畸变,一阶、二阶和四阶频谱出现分数倍亚谐波和高次超谐波非线性响应直至进入混沌,同时行驶速度主要影响前后随振土的力学参数,进而影响前后轮的运动差异.通过主动控制机架与振动轮的一级减振系统参数可以明显弱化系统的非线性振动响应和前后轮的压实传动干扰.  相似文献   

3.
考虑土体表面的不平顺,针对压实过程末期的振动压路机,建立了压路机-土系统的二维线性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机架与振动轮的响应,针对某型压路机讨论了系统参数对压路机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为了在保证驾驶舒适度的前提下产生更好的压实效果,应选择接近二阶固有频率的激振力;在一定条件下,地表激励有可能对系统响应产生显著影响,应将地表激励的频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对于未发生跳振的常规工况,可以忽略地表激励对压路机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齿面承载接触分析方法,建立了修形斜齿轮时变啮合刚度、静态传递误差和综合啮合误差计算模型。以系统振动激振力波动量最小为目标,确定了设计负载扭矩和理想啮合状况下3种修形方式的最佳修形参数,并分析了3种修形方式对斜齿轮时变啮合刚度、静态传递误差以及综合啮合误差的影响。通过考察宽范围负载扭矩和啮合错位影响下的修形斜齿轮系统振动激振力和动态传递误差,分析了3种修形方式对负载扭矩和啮合错位的敏感性。研究表明:采用不同修形方式的斜齿轮时变啮合刚度、静态传递误差以及综合啮合误差差别较大,然而系统振动激振力波动量均得到了显著降低。当负载扭矩大于设计扭矩时,3种修形方式仍有较好减振效果。当负载扭矩过小时,3种修形方式的齿轮系统振动将大于未修形齿轮系统,且共振转速略有降低。随着啮合错位量的增加,系统共振转速逐步降低,且3种修形方式的减振效果均逐渐降低,直至不再具有减振效果。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建立齿面修形稳健设计方法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弹性支承下刚体振动特性分析,确定了振动流化干燥器在以箱体质心为激振中心的平面旋转激振力作用下实现平面振动的前提条件.分析了双电机激振时,两电机转轴相位角对干燥器振动轨迹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保证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压实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匹配整机功率,根据压路机循环作业的负荷特性,提出了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的并联混合动力系统方案及控制策略。以某双钢轮振动压路机混合动力行走系统为例,采用AMESim和ADAMS联合仿真方法分析了从高速起步到停车制动的一个载荷循环过程。仿真结果表明:起步和制动过程发动机转速波动范围比原系统减小一半以上;稳定压实过程行走速度稳定;发动机的输出转矩被限制在150N.m以内,制动能量得到有效回收;循环过程实现了电池荷电的维持。与原系统相比,本文并联混合动力系统在保证压实质量的前提下,整机功率匹配更合理,功率利用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海底管道流固耦合振动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海底管道简化为圆柱体,管道刚度简化为弹簧,结合在壁面附近进行低雷诺数修正的k-ω流体分析模型,采用Newmark-β法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海底管道二维流固耦合振动计算模型.对静止圆柱体在不同间隙比情况的激振力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发现间隙比为0.4时易引起顺流向共振,间隙比为0.8时易引起横流向共振.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探讨流固耦合状态下涡激振动特点,提出了流固耦合时涡激振动激振基频的修正计算方法,结构振动各参量在横向共振响应频率为流固耦合激振力基频,而顺流向为基频的两倍.  相似文献   

8.
室内振动压实机械参数对道路材料压实效果有直接影响,开展压实能量与室内振动压实机械参数关系研究对制定合理压实方法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水泥稳定碎石进行了室内压实试验,结合机械—土弹跳模型计算振动压实能量,阐明了机械参数变化过程中振动压实能量和激振力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压实密度与压实机能量的关系以及机械参数对压实能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能量可以较好的反映压实能力,振动压实能量宜大于30 J;压实能量随振动频率和激振力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偏心角增大导致最大振动压实能量降低而最佳激振力不变,偏心块夹角应小于90°,当偏心块夹角增大时,需提高振动频率和减少配重,振动频率范围为24~32 Hz;压实机械的激振力随频率的提高而增大,激振力5000~7000 N为最佳范围。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振动过程中矩形空心截面简支梁残余应力的数值分析,得出激振力力幅、频率及阻尼等因素对残余应力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直线电动压缩机的振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减振固定式直线电动压缩机机体上的激振力,推导了机体的振动微分方程式,重点讨论了理想情况下机体振动微分方程式的具体表达式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求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