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新型农村社区是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形式和重要载体.近年来,河南把新型农村社区纳入全省城镇体系和城镇化战略,开辟了以底层突破、就地转移为特征的农民"既不离土也不离乡"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找准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农村发展的增长点,建构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基点. 一、新型农村社区的基本做法 近年来,尤其是国务院批准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以来,河南把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基点和"三化"协调发展的突破点,确定了"政策引领、规划先行、突出主体、保障权益、规范有序、拓展创新、互动联动、一体推进"的指导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先行先试,形成了"城中村改造型、旧村完善型、村庄合并型、服务共享型、整体搬迁型"等多种空间整合模式和"农民自建、集体代建、招商建设、社会援建"等多种融资模式,取得了改善生活环境、节约土地资源、促进农村发展等多重效果.  相似文献   

2.
冯国芳  马方 《城乡建设》2014,(11):50-51
正新型城镇化强调可持续化发展,摈弃曾经片面追求地"去农村化"和"去农民化"。本文基于"两区共建"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结合武汉长轩岭街道新型农村社区实践,借助农村居住区与生产区的融合统一,使社区建设与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阐述建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模式,希望能为农村新社区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一、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难点(一)行政干预扰乱了常态规划很多农村地方政府为求政绩,盲目地推进与其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模式成为推进"三化"协调、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杨楼村以农村社区为主体,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解决村民劳动就业,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基本实现了由"乡"到"城"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宋歌 《城乡建设》2012,(5):64-66
2006年以来,新乡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决策部署,确立以中心城市为主体,以新型农村社区和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的理念,坚持新型农村社区集聚式发展的方向,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环境为代价的、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是"三化"协调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规划设计中体现"三化"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合理化,发展的生态可持续化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本文以河南省荥阳市高村乡为例,在剖析"三化"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研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作用以及规划应对,通过高村社区规划设计的实践项目加以说明,探讨适宜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三化"协调发展的规划策略和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6.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对于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完善乡村公共服务、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各地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尊重农民意愿、不考虑后续保障,盲目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象,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本文在回顾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历程、梳理现状问题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重构"新型农村社区"概念,建议以"农村社区"引领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以"农村住区"引领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因户施策统筹推进农村社区和农村住区建设,同步实现乡村治理和人居环境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和尝试阶段,面临着农村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转型的困境。为了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迫切需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提升,本文通过对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模式进行概括总结,以期对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借。  相似文献   

8.
朱一荣  王雪 《规划师》2015,(1):136-140
青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两区共建、三个集中、四个融合"。其中,"两区共建",即将集聚型农村居住社区和集约化的特色产业园区共同规划建设,在解决好农民居住问题的同时,解决好其就业问题。在平度市蓼兰镇许家社区规划中,利用"两区共建"的规划理念,试图探索一种符合农村发展和整合空间资源的开发建设模式,为农民营造一种安全、舒适与便捷的生产与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9.
成都作为全国首个获批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城市,近年来以城乡统筹为发展理念,为解决城乡差异和"三农"问题,统一规划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农村新型社区空间发展形成了新的特征和模式。从成都农村新型社区发展的总体情况入手,重点针对成都郫县农村新型社区案例,从社区经济空间、形态空间和社会空间的不同视角详细分析了社区空间的现状特征,并延续前文3个层次空间分析的线索,提出社区空间发展的模式:产业集群发展、集中紧凑布局;社区布局"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1+21"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与布局;社会空间多元化、集中化和开放化。  相似文献   

10.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因此,它是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引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我省各地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积极探索,涌现出不少先进典型和经验。本刊记者深入西辛庄、竹林镇、七里营等河南明星村镇进行了采访,报道他们在先行先试、科学规划、产业支撑、改善民生、加速城镇化发展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以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规划师》2015,(Z1)
青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两区共建、三个集中、四个融合"。其中,"两区共建",即将集聚型农村居住社区和集约化的特色产业园区共同规划建设,在解决好农民居住问题的同时,解决好其就业问题。在平度市蓼兰镇许家社区规划中,利用"两区共建"的规划理念,试图探索一种符合农村发展和整合空间资源的开发建设模式,为农民营造一种安全、舒适与便捷的生产与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村社区是指在农村一定地域范围内聚居的,从事现代农业生产、享受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社会服务的,实行城镇社区管理模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西香卡村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被确定为2012年青海省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工程之一,其规划与其他新农村建设规划相比,在现状SWOT分析、社区人口构成及产业发展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方面做了较多探索,旨在为后续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1)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之一,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十分重要。农村社区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产品的网络供给模式,对农村社区公共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白廷斌 《中州建设》2012,(11):26-29
新型农村社区,是指以城市化理念改造农村、以公共服务社会化措施覆盖农村、以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农村,把若干个自然或行政村通过统一规划整合建立起来的新的农村居住点。  相似文献   

15.
"两会"前夕,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指出:与传统"城镇化"所不同,"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面积的扩大,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  相似文献   

16.
地处中原的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农村劳动力和农业大省,所讨论的某地级市政区的农村地区则是河南省在这些方面的缩影。一方面,该地区的乡村建设用地不集约现象突出,有推进居民点调整及新型社区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城乡产业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较低。难以支撑新型社区的大范围推广。所以,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际条件出发,分区域、分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并讨论了具体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甘肃三个特有少数民族之一的保安族为研究对象,基于对保安族人口最为聚居的"保安三庄"之大墩村的认知分析,提出构建保安族新型农村社区的重要意义和建设思路。对保安族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的出行特征展开了深入地分析,并对保安居民出行和社区空间布局之间的关联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此着重从社区整体空间布局、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民族特色产业空间等方面,对保安族新型农村社区公共空间展开优化设计分析,最后提出了保安族新型农村社区公共空间建设发展的关键问题、有效对策及其理论原则。  相似文献   

18.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今天,小城镇建设是连接城市和乡镇的桥梁和纽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便是城镇化的助推剂,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新泰市以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扎实开展农村住房建设,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张俊卫 《规划师》2015,(3):106-110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河南省解决"三农"问题、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决策之一,被寄予厚望,一度被作为各地的重点工作。实施3年以来,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争议不断,其问题究竟在哪,是错在模式,还是内涵?还要不要或能不能继续建设?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质是农村地区的类城镇化,是应对农村衰落的大势所趋,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继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应去模式化,因地制宜地有序推进;应对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进行修正,避免负面惯性误读。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20)
"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是农村社区治理发展的方向和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之一。与相对完善的城市社区相比,农村社区治理过程还存在规划不合理、配套不完善、管理服务不规范等问题,因此如何根据农村社区的特点和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总结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经验,实现农村社区建设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成为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