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记录了在1200-1400℃熔池中饱和碳还原CaO-SiO2-FeO渣系中FeO的一些试验观测到的情况,用一套小型热解生日垭研究这些反应。结果显示,一级反应率与FeO浓度,渣子碱度及过程中气体产生的显著作用有关系。气体产生的体积率一渣子物理性质如:粘度和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已经用雷诺数和摩尔顿数表示。这些发现提出了一个操制反应过程的速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在一个小型热解重量天平系统中CaO-SiO2-FeO渣系中FeO被固定碳还原一和些试验中观测到的现象。结果表明与溶解碳还原FeO按一级动力学进行一样,固体碳还原FeO不是按照一级反应动力学与FeO浓度有关。反应速率是前程情况的1/10。然而,温度、FeO浓度和渣子碱度的作用与溶解碳还原时的趋势是相同的。气体产生的体积率和渣子的物性如粘度和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已经雷诺数和摩尔顿数给定。  相似文献   

3.
本次研究了含20%,CaF2,CaO/SiO2=4的CaO-SiO2-CaF28渣系脱磷和脱硫的能力,同时也确定了该脱硅量。本研究过程中用FeO(4-8%)和Na2O(1-6%)来改变铁水的氧化势。试验是在10kg敞口感应电上进行的,炉子为AI2O3耐火材料,温度为1350-1400℃。试验过程中用伽伐尼电池连续测定铁水的氧化势,共范围为10^13。4atm(试验前)至10^12.0atm(试验后  相似文献   

4.
在1714K-1757K温度范围内利用旋转圆柱法测试了CaO-“FeO”-SiO2-CaF2渣系粘度随着不同的Al2O3添加量的变化。第一步试验是对添加少量Al2O3达到平衡条件下进行的粘度测试。为了比较该结果采用一种工业用结晶器保护渣进行了类似的试验。对于这两种情况,发现在所有实验温度下粘度均随着Al2O3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增加的粘度与添加的Al2O3呈线性关系。对于工业用结晶器保护渣,添加2-6%Al2O3甚至会导致粘度大幅增加。采用上述系列熔渣在动态模型中也进行了等温试验。这里,熔渣粘度的变化用来监测连续不断地溶解在渣中的一种Al2O3圆盘与时间的函数关系。这样设计试验是为了溶解铝主要沿着垂直方向进行,按照试验后熔渣外形和粘度变化的速率讨论了Al2O3溶解的速率。Al2O3圆盘试验显示了渣的组分在固态Al2O3中的扩散及Al2O3的溶解是由熔渣中的固体物溶解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麻省理工学院材料工程系进行了该项研究。试验是在 172 3K温度下 ,用 Fe—C熔滴还原 Ca O— Si O2 —Al2 O3渣中的 Fe O,考察它的还原率。试验时 ,将 2 g重 Fe— C熔滴滴到数量比其大得多的上述熔融渣中 ,熔滴中碳与渣中的 Fe O发生还原反应 ,析出 CO气体 ,通过测定 CO的量来确定 Fe O的还原率。同时 ,还将少量的金属氧化物 (如 Ti O2 或 Nb2 O5 等 )加入渣中 ,生成 Ca O— Si O2 — Al2 O3— X渣 ,并把Fe— C熔滴与不活泼金属 (如钼 )接触 ,考察还原反应的情况。试验中 ,采用了 X射线对整个反应过程定时成象…  相似文献   

6.
用试验的方法测定了符合铅冶炼厂实际的人造熔渣中各组成含量变化时 ZnO 的活度系数,并得出回归方程。高 CaO 渣对脱锌有利,而 Na_2O 的烟化脱锌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朱荣  董履仁 《炼钢》1998,14(5):24-26
根据熔渣结构的共存理论,建立了CaO-SiO2-FeO-Fe2O3-MgO渣系作用浓度计算模型。分析了NCaO、NSiO2、NFeO等对MgO饱和溶解度的影响。在1500-1750℃温度范围内,MgO饱和溶解度的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一致。  相似文献   

8.
Moon  Kyung  CHO韩国 《冶金译丛》2012,(2):37-39
自从瓦格纳最初引人磷酸盐容量概念(方程式(2))作为测量炉渣吸收磷的能力以来,很多作者广泛研究了石灰基炉渣的磷酸盐容量。  相似文献   

9.
FeO—Fe2O3—P2O5渣系氧化能力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力军  张鉴 《化工冶金》1996,17(1):14-18
  相似文献   

10.
测量CaO-SiO2-FeO-Al2O3和CaO-SiO2-FeO-Al2O3MgO饱和-X(X=Al2O3,MnO,P2O5和CaF2)渣系的泡沫性能是为了了解其泡沫特性,CaO-SiO2-FeO-10Al2O3渣(C/S=0.93和1.2)渣系的泡沫化率随着FeO含量增加而减少,直到达20%为止。当FeO含量在20-40%时泡沫化率几乎恒定。熔渣粘度被认为是影响泡沫性能的主要因素,把Al2O3加入到硅酸盐熔渣中,因溶渣粘度增加,会造成泡沫化率增加;这可以用硅酸铝熔渣中Al2O3结构作用加以解释。在饱和MgO和Al2O3值渣系中,FeO相当于酸性氧化物,因为熔渣比饱和MgO和无Al2O3渣碱性更强。而这里FeO因为Al2O3提高了MgO在渣中溶解度而充当碱性氧化物。在饱和中加入MgO会减少泡沫化率,只是因为减少了熔渣粘度。但是,在熔渣中加入CaF2和P2O5会造成熔渣泡沫性能复杂;这可能是因为Marangoni效应。可以从如下的因次分析获得泡沫化率和熔渣的物理特性间的关系。∑=214μ/√ρσ(关于CaO基渣系)∑=999μ/√ρσ(关于饱和渣系MgO)泡沫高度可以认为是熔融铁脱碳率的函数,在电炉工艺中熔渣的泡沫作用可以作为脱碳率的函数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熔融还原过程中CaO-SiO2-Al2O3-MgO-TiO2-FeO系炉渣组成以及不同供碳对TiC生成的影响,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TiC的生成机理与工艺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郭兴敏  刘浏 《钢铁》1995,30(12):16-19
对1300℃和1350℃的铁水预处理温度下CaO-SiO2-FeO-P2O5-CaF2渣系中CaO饱和溶解量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对提高CaO饱和溶解量有利,渣中CaF2,FeO含量增加,CaO饱和溶解减少,当渣组成们于CaO+L和L交界上时,与其它区域相比,CaO达到饱和所需溶解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13.
14.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DSC实验对FeO与V2O5发生的反应进行测定,得到各相变温度,结合高温淬火实验,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淬火物质的物相组成,研究FeO和V2O5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FeO与V2O5反应的实质是V2O5分解出的V2O3与FeO发生反应生成FeV2O4;V2O5与FeO的氧化产物Fe2O3发生反应生成FeVO4;V2O3与FeO和Fe2O3发生反应生成Fe2VO4。当830℃T970℃且FeO的含量低于50%时,FeO与V2O5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产物为Fe2O3和V3O5;当970℃T1 270℃且FeO的含量高于50%低于70%时,FeO与V2O5的反应产物以FeVO4的形式存在;T1 270℃且FeO的含量高于35%时,FeO与V2O5的反应产物以Fe2VO4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5.
Russian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 - The effect of K2O on phase relation and viscosity of the CaO–SiO2–25 wt % “FeO”–12 wt % ZnO–3 wt % Al2O3 slags...  相似文献   

16.
本钢炼铁厂360m^2烧结机,年产烧结矿350万t,主要供给3号、5号高炉。因此,提高烧结矿产量和烧结矿强度成为主要任务。在保证烧结矿强度的同时,降低烧结矿FeO含量,为实现高炉增铁降焦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武钢烧结厂对烧结矿FeO量控制技术探讨的途径,即通过烧结矿FeO量与转鼓强度、低温还原粉化率、还原性及固体燃料配加量之间的关系,建立较为先进的控制系统,达到对烧结矿FeO量控制的目的,这对改善烧结矿冶金性能、降低固体燃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CaO-SiO2-Al2O3-MgO-FeO渣系FeO活度的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熔渣结构共存理论建立了CaO-SiO2-Al2O3-MgO-FeO渣系FeO活度的计算模型,并分析了1400℃时炉渣碱度、MgO和FeO含量对该渣系FeO活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CaO-SiO2-Al2O3-MgO-FeO渣系三元碱度为1.3,Al2O3含量为12wt%,FeO含量为2wt%条件下,随MgO含量的增加,炉渣FeO活度增大;当二元碱度为1.1,Al2O3含量为12wt%,MgO含量为10wt%时,FeO活度随随渣中FeO含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当渣中Al2O3、MgO和FeO含量分别为12wt%、10wt%和2wt%固定不变时,随着二元碱度的提高,炉渣FeO活度迅速增加。计算得到的上述规律和实测规律一致,说明了本模型用于分析FeO活度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烧结矿FeO含量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国内烧结厂的烧结矿FeO操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烧结厂的FeO操怍主要受原料中精矿比例、烧结料层厚度、烧结矿碱度和MgO、SiO2含量的制约.对一台已确定工艺的烧结机,片面追求低FeO操作是不现实的,应针对各自的烧结工艺特点,由试验确定适宜的FeO指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