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项目灵活用运了"针灸式"更新的理念,选取村内核心公共区域作为设计重点,以点带面,并激发村民直接参与改造,产生多重联动,使琴泉村的更新形成系统性效应.利用3万块亚克力片构成的村委会新立面,通过现代传媒在虚拟社群中成为新地标,村民们带着久违的自豪感称之为"大鱼".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0)
全面依法治国不仅仅是城市的依法治国,缺少乡村的法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法治乡村的建设意义重大,然而中国的乡村法治现状并不容乐观,通过实际考察发现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法治体系不完善,面临"无法可依"困境;法治运行不规范,存在"执法不公"问题;法治服务不到位,导致"有法难用"困局;法治基础薄弱,面临"有法不用"难题。究其根源在于:法律意识淡薄,村民依法维权无"意";法律信任感弱,村民依法维权无"助";法律程序繁杂,村民依法维权无"路";法律成本较高,村民依法维权无"钱"。最后笔者针对性以上的困局和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新时代法治乡村建设的化解之道。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6)
加强新农村法治文化建设能够助力乡村整体进步、凝聚乡村社会共识、强化村民秩序意识。建设新农村法治文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坚持以村民"全参与"制定村规民约;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做"以党风带民风;着眼宣传效果,增强村民法治文化底气;借力互联网,建立法治资源共享平台等方面为着力点,强化新农村法治建设工作,建设法治乡村。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1)
布依族"三月三"节日历史悠久,本文经田野调查与文献整理发现安龙布依族节日民间传说多样,总科村"三月三"村寨活动主要经过寨民集资,祭祀人员准备祭祀物品;寨民躲寨,祭祀人员祭祀神灵;村寨解封,寨民聚餐庆祝三个环节。节日活动的开展也发挥了教育村民心存感恩、提升布依村民修养、教育村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老达保村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酒井镇。近年来,澜沧县立足实际,创新"传统民族音乐演唱+周边旅游产品推介"模式,使老达保村走上特色脱贫之路,因此也有了"云南魅力音乐乡村"的称号,2012年,老达保村荣获"全国十佳魅力新农村",并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为守护这片静谧祥和的村落,防止村寨"因灾返贫",火灾防控也成为了村民们的生活"主旋律"。因势利导,"一委一办三员"填补消防盲点"我们寨子是拉祜族村寨,有120户村民,离县城太远,长期以  相似文献   

6.
93年大年二十九、荣成市宁津镇卢家庄村,全村村民正喜气洋洋,沐浴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18时许,正值全村村民聚集在一起用燃放烟火的形式庆祝春节之际,一场大火烧得全村村民目瞪口呆。起火地点是该村的再生胶厂,刹那间,该厂成了一片火海,水火无情,大火过后剩下的是一片废虚。经济损失达十万余元。事  相似文献   

7.
<正>东梓关村民活动中心位于富阳东梓关回迁农居以北,新老村落交接处。项目作为东梓关村民活动的公共场所,以本土地域为独有文化背景,努力构筑村民共建共享的"村庄活力源"。活动中心共有两层,一层对外开放,二层局部连通,兼具村民自发活动和红白宴会的双重属性。开放的空间特质满足不同时态下的功能需求,连同连续起伏的屋面与村民生活化的场景,共同构筑"大屋檐下的微型小世界"。  相似文献   

8.
试从兰寨和下坝这类乡村改造的非典型案例和"三师下乡"志愿者活动的实践出发,探析乡村复兴的多种可能性;提出修正自上而下的视角;关怀作为乡村主体的村民的意愿;唤醒村民的文化自觉,重构乡村精神;以修补式、渐进式的最小干预,疏通遗产保护与展示利用的脉络,激发乡村自身活力。  相似文献   

9.
乡村公共空间既是村民开展公共生活的物质基础,又承载着乡村社会演进的记忆,其营建模式能否满足该地区村民的需求,关系村民的生活质量和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以西安白鹿原地区乡村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将"扎根理论"引入该研究领域,对村民关于公共空间的需求展开质性分析,旨在构建村民主观"无意识"的需求理论模型。根据"扎根理论"的整体流程,笔者对该地区村民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三级编码分析,从而构建村民公共空间需求的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可以作为西安白鹿原地区现代乡村公共空间营建的必要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14)
<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村民自治的核心要素,村民自治的成果直接有治理方式的好坏决定。在近些年来,农村的集体产权治理并没有取到预期的成果,村民自治的效果也不显著,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没有规范化管理。我国国家对于集体产权制度的保障过于缺失,应该使村民明确集体产权制的作用,并且通过一系列的"确定产权"、"划分产权"、"赋予村民的产权""灵活运用产权",坚持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的村民更多的权利明确产权的分层,建立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