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西安工程技术学院新校区已经建成的一期建设工程的地热源供暖系统的设计方案和流程及其运行情况。对新校区今后还将建设的6万m~2建筑供暖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探讨,方案准备采用在原有的地热井基础上加新地热井和在原有的地热井基础上增加水源热泵的两种地热源供暖,在与燃用天然气热水锅炉和集中供热方案进行经济性比较后发现,增加新地热井方案的经济性最好,结合水源热泵方案经济性也较好。最后进一步提出了两种地热源供暖系统方案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深层地热井换热原理,数值分析不同地质参数下中深层地热井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单井取热量、能效系数、热泵机组COP以及岩土温度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岩土导热系数对长期运行期间的单井取热量、能效系数的下降比例影响较大,且岩土导热系数越小其下降比例越大.岩土导热系数为2.0 W/(m·K)时,第30年的单井取热量、能效系...  相似文献   

3.
取热不取水井筒闭循环采热工艺是开采地热水低产区、地热尾水回灌难地区地热资源的有效方式。为了研究U型井式闭循环地热系统对中低温砂岩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采能力,文章以河北任县已有的地热地质数据和短期供暖数据为基础,使用井-储耦合模拟程序T2WELL对U型井采热能力进行数值分析,探究U型井式闭循环地热系统对该研究区地热供暖的可持续潜力。此外,定量分析了不同关键工程参数对U型井提热能力的影响,以指导设计合理的U型井取热不取水地热开采方案。结果表明:U型井地热开采系统的产流温度和提热功率在同一个供暖季内随时间降低,在连续多个供暖季内也随时间降低,其变化趋势为先快后慢。基于文章模型研究,确定U型井式闭循环地热系统最适合的注采流量、回灌温度、水平井长度分别为60 m3/h,10℃和400 m。  相似文献   

4.
孔隙型地热采灌开发方案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海燕  朱家玲 《太阳能学报》2010,31(12):1633-1638
建立以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地区馆陶组孔隙性地热热储为研究区域的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利用TOUGH2软件对533km~2区域内的20眼地热井的开采历史数据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对单井开采模式下馆陶组热储层未来5年内温度场和压力场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并针对下降趋势制定了回灌方案,分析不同回灌量对热储层温度场和压力场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单井开采模式下,未来5年内研究区水位年平均下降3.4m;当回灌率分别为60%和100%时,研究区年均水位相应下降1.3m和0.2m,有效缓解了单采模式下研究区内的水位下降速率。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地区实际井参数刻画的单井地下水源热泵为研究对象,利用T2Well模拟器对单井系统地源热泵运行过程进行全面模拟,并对主要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探究对单井系统生产井温度、热突破时间的影响。距离井筒相同位置不同深度的点,埋深越大受回灌水温度的影响越小。每个运行周期结束时,温度场分布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同一周期内初始温度场相比)。水平方向渗透率同垂向渗透率的比值越大,越有利于回灌水在含水层中的运移,可有效保证热泵系统的取热温差。初步预计一个单井水源热泵系统能满足北京地区约1.5万m2面积建筑的供暖需求,约1.6万m2面积建筑制冷需求。  相似文献   

6.
分析山东青岛某办公建筑采暖工程改造情况,对改造前与改造后的系统进行技术与经济性评估.利用DeST软件对采暖期的逐时热负荷进行模拟计算,并提出四套供暖方案,以7 d为一个运行周期,记录机组运行工况,计算其初投资与运行年费,从不同角度分析对比.研究表明:采用空气源热泵方案的运行年费相较于传统集中供热有明显优势,虽然初投资较...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沼气内燃机-ORC(有机朗肯循环)联合循环系统的性能,研究了过量空气系数的影响。建立了内燃机-ORC联合循环系统数值模型,在理论空燃比和过量空气系数分别为1.1、1.2、1.3、1.4、1.5、1.6下用不同甲烷体积分数的沼气进行了模拟计算。通过模拟分析得出:在一定范围内,增大过量空气系数能够提高联合循环系统的热效率,但随着沼气中甲烷体积分数的增大,有利于提高联合循环系统热效率的过量空气系数的范围越小;当过量空气系数相同时,联合循环系统热效率随甲烷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地热井下换热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着重阐述了地热井下换热器研究与设计的难点问题,包括地热井下换热器回水管散热损失、井管直径的影响、对流增速管的作用以及进水温度对总提取热量的影响.指出井下换热器与地面热泵系统的结合,降低了井下换热器的进水温度,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从地下提取的总热量,而且可以降低对地下热储层温度上限的要求.另外,分析了在我国应用地热井下换热器的可行性与主要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电力供暖的经济性,本文设计了一种河水源热泵和蓄热电锅炉联合供暖系统.并根据某10万m2小镇的供暖需求进行了方案设计.通过采用不同输出功率分配的热泵和蓄热电锅炉组合方案,对各方案的运行费用、初投资费用和污染物排放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泵供暖负荷的增加,设备的初投资随之增加,而运行费用和污染物排放随之减少.根据三个指标综合判断,方案2的8台热泵和1.4 MW的蓄热电锅炉为最优方案,运行费用为39.6元/m2接近燃煤采暖的费用,且污染物排放相比于燃煤供暖每年可减少30 t.  相似文献   

10.
高原地区空气源热泵系统供暖时应考虑设置辅助热源进行补充,常用的辅助热源包括太阳能集热器、电加热器、燃气锅炉供暖等。文章采用负荷频率法,对高原地区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及采用不同辅助热源供暖的复合式系统等4种供暖方案的能耗和热源利用效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空气源热泵+太阳能集热器供暖能耗明显小于其他方案,又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为最优化运行方案;采用单纯空气源热泵机组供暖受到室外低温的影响,设备性能显著下降;采用空气源热泵+燃气锅炉供暖,节电但不节能,一次能源利用率较低,节能效益亦低;采用空气源热泵+电加热器供暖,二次能源利用率低,节能效益亦低。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具有开式结构的深井换热器(Open-loop Borehole Heat Exchanger,OBHE)建立了数值模型,研究了其在建筑供暖利用方面的性能表现。将OBHE与闭环结构的深井换热器(Deep Borehole Heat Exchanger,DBHE)进行了对比。分析了OBHE在单个以及多个供暖季的性能表现,研究了包括井径、含水层渗透率、岩石导热系数在内的因素对OBHE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形式的地热单井的运行特性相似,单井的换热功率以及出口水温都随着时间逐渐下降;OBHE在第1和第10个供暖季的平均换热功率分别为485.2 kW和451.3 k W,而DBHE则分别为431.2 kW和391.1 kW,OBHE的换热能力比DBHE更好;OBHE的换热功率和出口温度随着孔径、岩石导热系数、含水层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以太阳能为热源,建立超临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模型,选取7种有机工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膨胀机进气温度和压力对系统的单位净输出功、不可逆损失和热效率等参数的影响,并用模糊数学模型筛选出最佳的工质。结果表明:工质R152a的综合性能更好,合适的进气温度和压力区域能够使系统保持在较高的热效率中运行,超临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相比于亚临界系统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张铁兵 《节能》2012,31(11)
针对混水加热低真空供暖系统供暖管网失水率过高、热网经济性差的问题,采用实验的方法模拟研究了实际的供暖循环系统,比较分析了丙基硫醇与乙烯丙基硫醚两种抗失水剂在供暖循环系统中的抗失水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丙基硫醇不与管网内物质发生反应、对系统无影响、抗失水性好,可应用于实际供暖循环系统中来降低供暖管网失水率。  相似文献   

14.
赵福生 《节能》1991,(10):39-40
<正> 提高供暖锅炉热效率是节煤的重要途径。但是,在锅炉运行中,由于管理和操作水平较低,锅炉热效率往往达不到设计标准,不但浪费了大量能源,而且采暖效果也不尽人意。锅炉运行的热效率与煤在炉膛中的燃烧状况关系很大,如果燃烧状况好,能充分燃烧,锅炉的热效率就可以提高。实际运行中,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海洋温差能发电循环效率,提出一种带有2条回热支路的新型高效海洋温差能热力循环系统,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建立新循环系统数值计算模型对其进行理论数值研究.研究分析工质浓度、透平进口压力和海水温度对循环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工质浓度的增加,循环系统热效率和系统净输出功均先增大后减小;随透平进口压力的增加,循环热效率...  相似文献   

16.
随着油气田开发进入中后期,低渗透甚至特低渗油藏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辽河油田大民屯沙四段致密砂砾岩储层物性较差,平均孔隙度为9.8%、平均渗透率仅0.5m D。储层微观孔隙以粒间孔、溶蚀孔为主,且孔隙结构以细—微细喉道不均匀为主,易受钻井泥浆污染堵塞孔喉,同时存在储层改造破裂压力梯度高、有效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单井产能。结合区域储层特性,引进了径向钻孔技术。通过建立该地区油藏数值模拟地质模型,研究分析不同钻孔角度以及钻孔长度下对储层渗流场、压裂人工裂缝、油水驱替等的影响。研究发现,在180°钻孔角度和一定钻孔长度下,储层改造可形成多条裂缝,改善地层渗流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人工裂缝的控制范围和泄油面积。该技术在本区块共实施3井次,对比常规射孔压裂,单井产能提高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7.
对海洋温差发电朗肯循环系统进行分析,分别研究蒸发压力、氨水浓度、冷热海水温度等参数对系统热效率和?效率的影响,对比分析纯氨和二氟一氯甲烷工质系统热效率和?效率,为海洋温差能开发及商业级发电系统研建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系统热效率和?效率与密切相关,氨水浓度的影响较小;纯氨质量流量远小于二氟一氯甲烷,且其热效率和?效率均大于二氟一氯甲烷系统,是海洋温差发电系统较为理想的循环工质。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低温地热资源和工业余热资源,提出了一种以氨水混合溶液作为工质的动力循环系统。该系统可利用300~500 K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基础循环工质为50%和60%的氨水溶液。模拟计算表明,该循环系统的理论热效率为10.4%,热力学完善度为73.4%。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汽轮机背压和热源温度对循环系统热效率的影响。该研究为有效利用中低温余热资源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南宁市九曲湾深层地热井成井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宁市九曲湾地热井是广西首眼深层地热井,也是广西第一眼以深部下第三系细砂岩为主要取水段的地热探采结合井,该井的实施填补了广西在无地热异常显示尤其是热储层分布不连续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开发的空白。本文着重介绍了该井的施工和成井工艺。  相似文献   

20.
在北方地区,由于建筑物的冬季热负荷大于夏季冷负荷,单独采用地源热泵对建筑物供暖、制冷,长期运行会造成土壤的温度逐年下降,最终导致地源热泵机组COP越来越低,严重时会影响机组的正常运行。夏季采用太阳能对土壤补热,解决地源热泵机组单独运行时冷热不平衡问题,有效提高机组热效率,达到综合节能的目的。通过对太阳能-地源热泵复合空调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利用TRNSYS软件进行分析模拟,从而得出太阳能-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最佳匹配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