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分布式电源及其并网时对电网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为研究分布式电源(DG)及其并网的影响,简要介绍了分布式电源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并从配电网规划、电能质量、网络损耗、系统保护、电网可靠性、短路容量、实时调度、电力市场、发电机组无功出力及并网变压器等方面分析讨论了并网分布式电源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分析表明:妥善解决好并网影响将有利于DG的更大发展,DG不仅可作为传统供电模式的一种重要补充,还将在能源综合利用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将成为未来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突破,但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选取了其中一个方面即分布式电源并网对电压影响的问题做出了概述,介绍了分布式电源并网的要求和DG并网对电压波动、电压偏差和电压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分布式电源(DG)并网对配网线损会造成重要影响,但目前仍缺乏成熟的量化分析指标。开展了比较系统的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线损指标体系研究,梳理了配网线损的内部影响因素,将其分为线路基本属性、运行参数及管理因素等三大类;分析了DG对配网内部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建立包含DG负荷需求、并网特点、运行方式及机组配置等四方面的外部影响指标体系,以指标高贡献率与计算分析方便为原则从中筛选得到实用影响指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影响模式的具体理论分析;以某典型10 kV配网模型为例,定量地分析DG在不同并网容量、并网位置和并网运行方式下对配网各部分线损的影响,所得结论可为DG的电网规划及电网的降损规划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生物质能发电、风电、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电源并网将改变地区原有电力系统的特性。文章就分布式电源并网对地区电网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贵州电网为例,从配电网节点电压分布、网损影响、暂态稳定性等方面研究了DG接入贵州地区电网的影响;同时探讨了DG在提升电网冰灾支撑能力方面的作用,为DG接入后电网抗击冰灾措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电流保护原理的DG准入容量与并网位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顺  郭静  肖湘宁 《电网技术》2012,36(1):265-270
随着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接入,配电网由单电源转化为多电源网络,原有的某些继电保护系统会受到很大影响。在介绍传统配电网电流保护整定原则的基础上,以包含分布式电源的35 kV配电系统为模型,详细讨论了DG容量和并网位置这2个因素对传统三段式电流保护整定的关键变量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固定并网位置时DG功率变化和固定DG容量时并网位置变化2种情况下的保护整定条件的适应性,从而定量讨论了配电网馈线在某一并网位置下的准入容量,以及一定DG容量下的并网位置选择方案,旨在为DG并网及配电网继电保护算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系统分析分布式电源(DG)多点、高渗透并网给配电网设备带来的影响,量化评估配电网现有设备对分布式电源的接纳能力,本文基于分布式电源并网影响建立了针对配电网设备运行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3个方面的设备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参照现行国标规定及专家经验给出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及评分曲线,并利用层次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为指标赋权,计算得到考虑分布式电源并网的配电网设备适应性综合评价结果。利用本文提出的评价体系和评估方法对我国某地区实际配电网进行评价,对比分析了DG接入前后、DG集中接入以及DG分散接入3种情况下配电网设备的适应情况,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配电网设备适应性改造实施方案。算例结果表明,所提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能够直接量化评估配电网设备对分布式电源的整体适应能力;同时,各分指标评分可准确定位配电网接纳分布式电源设备运行薄弱环节,从而为配电网的建设改造和优化运行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降低系统网络损耗和提高电压质量为出发点,研究了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布局优化问题。通过实例来验证分布式电源并网的影响,理论分析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系统电压的影响。提出基于遗传算法(GA)进行DG的布局优化,建立了配电网络损耗最小、节点电压偏移最小的分布式电源多目标优化函数。对遗传算法每代产生各种DG配置方案进行潮流计算,并利用多目标优化函数进行方案的优劣评估,通过遗传算法中的选择、交叉、变异等操作进行DG配置方案的优化,若不满足终止条件将会继续进行潮流计算,直到满足终止条件后输出最优的DG配置。  相似文献   

8.
何昌奇  邵龙  高杨  卢佳 《中国电力》2014,47(5):88-91
分布式电源(DG)接入电网后会对电网的电压分布产生很大影响。如何减少分布式电源并网后给配电网电压带来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用IEEE33节点配电网络作为算例,应用Simulink软件搭建了仿真模型,通过改变分布式电源的容量以及接入位置来分析其对配电网电压分布的影响。在大量仿真算例与数据的基础上,并经过充分研究,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将分布式电源并网的方案,以及并网应该遵循的一些准则,使配电网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得到提高,对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接入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分布式电源(DG)作为一种新型的、环保的、高效的发电形式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重点分析研究了分布式电源并网对传统配电网电流保护的影响,利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验证了分布式电源不同容量,不同接入位置对配电网各段电流保护的不同影响,提出了一种对配电网特定区段产生最小短路电流的接入方法。在分析DG并网对短路电流产生助增及汲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对特定段电流保护无影响的最优接入方式,并通过理论分析跟建模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对DG接入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新的并网原则,对DG并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宏翔 《大众用电》2010,(12):26-27
<正>1分布式电源并网产生的问题分布式电源(简称DG)并网会产生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并网系统本身的结构和性能;另一个是分布式电源并网后对配电网运行、控制、保护等各方面产生的影响。除了在偏远或特殊地区只有分布式电源作为唯一的供电电源外,大部分选择分布式电源的用户都希望分布式电源和外部电网互为备用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而配电网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希望可以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分布式发电(DG)作为一种经济、环保的发电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DG的接入将对电网带来多方面的严重影响,分析了DG的接入在配电网电压调节、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电网规划及运行管理等方面造成的影响,提出消除负面影响的措施,对于电网经营企业应对DG的接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微网技术解决了分布式发电大规模并网的问题,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效能,是分布式发电的高级利用形式。介绍了微网和并网开关的基本结构,分析了微网的运行模式,包括并网运行时微网的并网标准、微网与大电网的相互作用、孤岛运行时孤岛检测与孤岛划分。针对微网在不同运行模式下,其内部分布式电源运行特性不同的特点,对微网的控制策略展开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分布式电源并网中电能质量相关规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民晓  刘迅 《电力设备》2007,8(1):57-60
在介绍典型分布式电源并网方式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分布式电源的发展状况,结合分布式电源发达国家的经验,对基于电能质量问题考虑的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的相关规范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包括电压偏差、电压波动、功率因数、负荷控制、解列方式、逆潮流、直流偏磁、谐波等问题应当在建立分布式电源并网电能质量相关指南中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4.
李泓泽  王宝  郭森 《中国电力》2012,45(3):33-37
借助于回归分析方法将配电网和主网联系起来,基于实时电价理论构建了DG接入配电网的经济效益及配电网电压稳定性分析模型。以IEEE30系统节点8下属配电网接入4个DG为例,定量分析了6个典型日内DG接入前后主配网经济效益及配电网电压稳定性。结果表明:DG合理接入后,终端电力用户的支付电价下降,能够有效消除可能出现的输电阻塞;主配网网损率明显下降,提高了电力输送效率;主配网购电成本显著下降,提高了市场运行效率;高峰时段DG因相对低成本而全额发电,能获得较高的利润;配电网电压稳定性明显增强。随着分布式发电技术的成熟,其成本将会不断下降,DG会因具有成本优势和地理位置优势而成为传统电网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5.
分布式发电技术及其并网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式发电因其投资省、发电方式灵活、与环境兼容等特点,日益普遍地与大电网联合运行,给现代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带来巨大的变化。大力发展分布式发电技术将是电力系统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研究分布式发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应用价值。概述了国内外分布式发电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简要介绍了分布式发电的概念及几种新型分布式发电技术,分析了分布式发电并网系统及分布式发电并网对电力系统规划、电能质量、继电保护、可靠性等方面的影响,最后对分布式发电的未来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基于NI-PXI的分布式发电数模混合仿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简称DG)技术是解决未来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这里提出一种分布式发电数模混合仿真系统的设计方案,用于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简称DERs)并网相关技术的研究。该方案采用NI-PXI为实时数字仿真平台完成分布式电源数字模型部分的实时计算,通过基于双PWM换流器的可控功率源模拟分布式电源的功率输出,作为混合仿真接口实现数字部分和物理部分之间信息交互,从而实现数/模混合实时仿真的目的。此处以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为例,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为研究分布式发电并网运行控制提供了良好、通用且便捷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7.
With the increasing penetration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s(DGs)into power grids,the fault ride-through ability of DG is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Recent grid codes require a DG to maintain its connection with the grid during grid faults and to play an active role in the recovery of grid voltage.This paper chooses the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as the typical wind turbine for study.Firstly,a dynamic reactive power control strategy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fault ride-through characteristic of a DFIG.The contributions of a DFIG to the fault current under the dynamic reactive power control and the Crowbar control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ased on the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and control behaviors.The impacts of a DFIG under two control strategies on distribution protections are discussed.Studies show that although a DFIG under the dynamic reactive power control provides more fault current component than one under the Crowbar control,its impacts on distribution protections are acceptable.Finally,a 10kV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a DFIG is simulated in PowerFactory DIgSILENT.The simulation results prove the correctness of above theoretic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18.
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线路保护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孙鸣  余娟  邓博 《电网技术》2009,33(8):104-107
为了分析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接入线路对重合闸和配电网线路保护的影响,以DG通过10kV线路并入配电网为例,考虑到DG接入容量较小、在配电网中接入位置不确定以及一次重合闸与DG的配合等问题,结合DG并网时电网拓扑,利用短路电流计算公式计算了电流的流向和大小,分析了DG在线路不同位置接入对配电网线路保护和重合闸的影响,指出在线路或系统出现任何形式的故障均快速无选择地切除DG的前提下,DG不会对原线路保护产生负面影响,无需更改原有线路保护的整定值。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分布式发电的概念与意义,概述了几种主要的分布式发电技术,分析了分布式发电并网后对电能质量、继电保护、配电网可靠性、配电网规划、实时监控和电网调度、孤岛运行问题等方面的影响,最后指出分布式发电的研发重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