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回收低温余热的优势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冯驯  徐建  王墨南  于立军 《节能技术》2010,28(5):387-391
当前国内传统余热发电系统都是利用水蒸气的朗肯循环。举例分析了目前我国低温余热回收状况,进而通过和传统水蒸气余热发电系统的对比,阐述了有机朗肯循环(ORC)在回收低温余热领域的优势以及国内外实际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对于国内发展ORC余热发电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再压缩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发电循环(S-CO_2),将有机朗肯循环(ORC)作为底循环用于回收系统余热,建立了S-CO_2/ORC联合循环。采用Aspen Plus建立分析模型,根据顶循环余热温度范围和安全环保要求,选取R245fa作为ORC系统工质,分析透平进口温度、透平进口压力及分流比对循环效率的影响,并通过分析耗能设备的功率变化找到影响系统效率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通过顶循环低温余热的回收利用,系统热效率提高4%以上;增大透平进口温度可提高顶循环的热效率,但对底循环热效率的影响较小;随着顶循环透平进口压力的增大,顶循环热效率增加而底循环热效率下降;在透平入口温度680℃、入口压力280 MPa的条件下,存在最优的再压缩循环分流比0.66使得联合循环热效率最高;使用ORC底循环回收顶循环余热,最高可以将系统热效率从50.3%提高到53.7%,联合系统可以获得6.7%的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3.
采用.用分析的方法,分析计算了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入口余热的粗(火用)流分布,指出减少出口余热(火用)损和内部换热损是提高余热锅炉(火用)回收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蒸汽压力参数与余热锅炉最大回收炯及发电系统最大做功的关系,分析论证其进行优化的原因和必要性,为进一步研究提高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炯回收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燃煤电厂烟气低温余热资源,采用ORC(有机朗肯循环)设计发电系统,选择3种有机工质(R245fa、R600a和R601a),分析了该系统的热力学性能及技术经济性,并计算了该系统的节能减排效益。结果表明:工质的临界温度越低,系统的净输出功率越大;在计算排烟温度范围内(60~110℃),系统净输出功率先增大后减小,而发电效率随排烟温度升高而增大;采用ORC发电技术回收低温余热,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研究结果对ORC发电技术的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中余热锅炉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能量平衡模型和能量平衡方程为依据,对某水泥厂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中的余热锅炉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同时分析了各种参数变化对余热锅炉(火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余热锅炉的主要外部损失为排烟(火用)损失,占锅炉总(火用)损失的45.72%;主要内部损失为传热(火用)损失,占锅炉总(火用)损失的11.28%.确定了余热锅炉耗能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了降低余热锅炉(火用)损和提高余热锅炉(火用)效率的途径和改进措施,为水泥厂进一步展开节能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9 MW双压系统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在水泥厂的工程应用,探讨了双压系统的节能和环境保护意义。通过对双压系统技术特点的分析表明:双压系统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能提高余热发电量,可适用于中、低温余热发电,具有利废、环保、节能三重效果。  相似文献   

7.
《节能》2019,(6):67-68
数据中心能耗大且耗能稳定,是优质的热源,利用制冷机组进行余热回收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及节能意义。以北京某已运行的数据机房为例,对其余热回收方案进行分析。提出了4种余热回收方案:(1)多微通道蒸发换热器热回收系统;(2)在精密空调回风口处设置回收装置(表冷器);(3)在冷冻水侧设置余热回收系统;(4)在冷却水侧设置余热回收系统。同时,分析4种方案的优缺点。根据设计要求:保证原有数据机房安全运行,选定在冷却水侧设置余热回收系统,初步估算初投资。为运行的数据机房进行余热回收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8.
胡海艳  乔宇  刘龙 《节能》2019,(8):1-2
通过对电厂发电过程中能量利用及损失分析,发现在发电过程中全年有大量低品位能量,通过冷却塔散发到环境中。现提出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系统余热回收利用的方式,将循环水中低品位余热回收用于供暖。同时,介绍了溴化锂吸收式热泵余热利用系统,计算余热回收系统的经济效益,并对节能效果进行了分析,最终通过实践证明改造后的系统运行稳定,节能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巨大。  相似文献   

9.
钢铁企业属于高耗能行业,其中铁前系统耗能约占企业总耗能量的70%左右。在铁前的烧结、球团、焦化、炼铁4个工序中,炼铁和烧结工序已有若干节能技术,但我国炼焦生产仍存在耗能大、利用率低的问题,为此节能技术应用于焦化工序(焦化厂)则更具有节能发展空间。一般情况下就焦炉产物带出的热量而言,焦炭显热约占40%;荒煤气显热约占30%;废气带走的热量约占20%;三项总和占90%左右,余热可利用空间非常大。目前焦炭的显热可以被干熄焦回收利用,而后两者在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低温余热蒸汽资源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单循环与双循环相结合的发电系统来解决余热资源高效利用问题,并设计出了一种基于螺杆膨胀机的新型高效余热资源回收利用发电系统.通过实例计算研究了该新型余热回收技术,说明了它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余热回收和利用是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分析了钢铁企业余热蒸汽回收利用系统的特点,研究表明,做好余热蒸汽的回收和科学利用可以使钢铁企业对一次能源的需求量减少约8%。余热蒸汽利用系统要根据"按质用能,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热和能尽其利用"的原则进行统一的规划。开发先进的余热蒸汽调控和利用技术,是目前余热蒸汽回收利用的关键,随着钢铁企业余热蒸汽回收量的增加,应该大力发展蒸汽制冷、余热蒸汽发电等技术。  相似文献   

12.
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有机工质循环技术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福滨 《节能技术》2003,21(4):23-25
针对目前水泥工艺的余热情况及我国水泥窑余热发电的技术现状,提出了采用以有机烷类和有机热载体为循环工质的纯低温发电系统进行纯低温余热回收的方案,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有机朗肯循环(ORC)技术回收燃气轮机排烟余热进行发电,是回收低温余热资源的一种非常适合的方案。拟基于ORC系统对某电厂的燃气轮机余热发电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引入准三角循环系统,并对两种系统进行计算、分析和比较。综合热效率、炯效率和排烟温度等指标分析,准三角循环系统的整体性能优于ORC系统。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在我国能源消耗中,据1990年统计,工业耗能占68.9%,总耗能约为6.8亿吨标煤.工业余热资源量很大,回收利用工业余热是一项重要的节能及环境保护措施.但对于温度较低范围的等热回收则显得非常困难.如化学工业和石化工业中,温度在120℃左右的余热;在钢铁工业中低于150℃左右的余热.如何充分地回收  相似文献   

15.
《节能》2015,(9):77-78
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节能减排是我国工业化的必经之路。我国工业生产产生的中高温余热发电技术较为成熟,而低品位余热发电尚在发展。以低沸点有机物为工质的朗肯循环低温发电技术是回收中低品位热能的有效手段,不仅节能降耗,还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文中从技术原理、循环工质、关键设备等方面介绍有机工质朗肯循环低温发电技术,并对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用低沸点工质的朗肯循环(ORC)方法回收低位工业余热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红 《节能》2004,(11):22-24
我国的中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尚不很成熟。本文介绍以低沸点的有机物 (正戊烷N - pantane)作为工质来回收废气余热、汽化进入汽轮机膨胀作功 ,带动发电机发电的有机朗肯循环 (ORC)余热发电技术 ,对于低位工业余热及地热能的开发 ,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节能》2015,(12)
针对目前加热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2种热源,提出了3种余热回收发电系统,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基于能量梯级利用方式的组合式余热回收双压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最高,是非常理想的一种利用加热炉低温余热的方法,并分析该系统的高压段压力和低压段压力变化对于发电效率的影响,得出最佳的高压和低压参数。  相似文献   

18.
日本新日铁和三菱重工两家公司,将原来在钢铁厂中放入大气的300~500℃中低温余热节约回收发电,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热水发电装置(功率5700千瓦),在新日铁八幡钢铁厂已开始试运转。它解决了原来认为在技术上不可能实现的用热水运转汽轮发电机这一难题,成为划时代的节能装置。钢铁厂中在500℃以上的高温余热,历来回收用作发电或空气预热之用。余热中有四分之一是300~500℃的中低温余热,因为发生源分散,而且发生量也经常变动,以往在技术上难以经济地回收利用,只能放到大气中浪费掉。该装置是把中低温余热用热水形式回收,用热水直…  相似文献   

19.
水热媒技术在分散式余热回收系统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热媒技术及其在分散式余热回收系统上的应用原理和方式,通过两个工程实例(分散回收烟气余热并分散利用水热媒技术应用实例与集中回收烟气余热并分散利用水热媒技术应用实例)说明了水热媒技术在分散式余热回收系统中具有高效可靠、调节性好、能有效防止低温露点腐蚀、设备使用寿命长、节能效果明显、使用灵活、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采用[火用]分析的方法,分析计算了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入口余热的[火用]流分布,指出减少出口余热[火用]损和内部换热炯损是提高余热锅炉[火用]回收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蒸汽压力参数与余热锅炉最大回收[火用]及发电系统最大做功的关系,分析论证其进行优化的原因和必要性,为进一步研究提高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火用]回收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