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2023,(2):128-129
一、技术内容装配式纵肋叠合剪力墙结构体系是指全部或部分采用基于“竖向受力钢筋在空腔内环锚搭接连接技术”研发的新型空心预制墙板(纵肋空心墙板和夹心保温纵肋空心墙板),与各种水平预制构件(叠合板或预应力叠合板、阳台板、空调板、楼梯等)通过钢筋连接、后浇混凝土叠合形成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相似文献   

2.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势日益突出,其中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范围得到不断拓宽,能够实现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化,能够有效缩短施工工期和降低施工成本,能够确保施工质量和降低建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纵肋叠合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装配式的建筑施工,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施的丁各庄公租房项目中的15栋公租房就采用了该类结构型式施工,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丁雨鸿 《砖瓦》2023,(3):64-66+69
为实现对叠合板施工后翘曲变形值的控制,并确保施工后混凝土的强度,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为依托,开展对其施工技术的研究。通过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关键节点连接设计、安装叠合板、预制墙体与预制楼梯、套筒灌浆施工、钢筋混凝土施工与养护,提出一种新的施工技术。通过实例分析证明,新施工技术的应用可将叠合板施工后的翘曲变形值控制在3mm以内,施工后混凝土强度也大大提升。  相似文献   

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装配式建筑中主要的一种结构形式。介绍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较重要的10项技术,包括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技术、夹心保温墙板技术、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技术、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和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加工技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灌浆套筒的施工质量是保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质量安全的关键点之一。对套筒施工质量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的检测原理。设计制作了一个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试件,试件内埋了3个全灌浆套筒和3个半灌浆套筒,并人工设置了灌浆的饱满度,分别为全满、半空和全空,采用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无损现场检测剪力墙试件内灌浆套筒施工质量;通过增加两片厚度为70mm的钢筋混凝土墙板,分析了钢筋混凝土厚度对于检测结果的影响。通过对比试验验证了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的准确性。基于试验结果,采用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对实际工程中的200mm厚钢筋混凝土内部的灌浆套筒进行检测,结果证明此技术为更好地控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提供了一种便捷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PC构件现场吊装和连接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最关键的施工工序。以某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项目为依托,基于其预制率高、预制构件类型多的特点,针对框架柱、叠合梁、叠合板等多种PC构件,对其现场检验、吊装技术以及套筒灌浆连接、后浇混凝土连接等节点连接技术进行研究,有效控制PC构件现场施工质量,为类似高预制率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作为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目前大量应用于国内装配式建筑施工。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从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及验收等各个阶段,总结了叠合板的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措施,为叠合板及装配式建筑施工提供相应的借鉴及指导。  相似文献   

8.
纵肋叠合剪力墙是一种免套筒连接的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本文结合北京市丁各庄公租房项目,详细论述了该体系结构设计、瓷板饰面墙板生产、成品保护、施工安装等关键技术,以期为该体系的规模化应用和技术升级提供支撑依据.  相似文献   

9.
城市建设促进了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装配式建筑得到行业人士的广泛关注。叠合板是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主要施工技术之一。以提高结构施工质量为目标,分析叠合板施工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介绍该项技术的优势,了解叠合板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价值,从叠合板制作与设计、叠合板运输、叠合板现场吊装、叠合板立杆支撑、现浇混凝土5个方面探讨叠合板的应用方法,提出质量控制建议,以期能够充分发挥叠合板施工技术作用,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0.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Ca结构)是建筑工业化的一种重要结构形式。PCa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即采用竖向预制构件剪力墙、水平预制构件叠合梁板、竖向构件连接节点采用混凝土及套筒浆锚连接、水平构件连接节点采用预留钢筋叠合现浇连接等,形成整体结构体系。以广东省深圳市监狱保障性住房项目为例,重点介绍基于PCa技术的工业化住宅体系、施工模式及其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张丽华  刘洋  朱清华 《混凝土》2020,(4):141-144,147
套筒灌浆连接作为装配式建筑中钢筋的主要连接方式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半套筒灌浆连接采用螺纹连接与灌浆连接共同作用的方法,能够有效减少灌浆料用量并加快施工速度。通过对GT4型钢筋半套筒灌浆接头进行单向拉伸试验、高应力反复拉压试验、大变形反复拉压试验,证明该型套筒灌浆接头能够满足相关标准中I级接头所规定的强度及变形性能要求,可用于装配式建筑施工。同时对半套筒灌浆连接施工工艺及灌浆饱满度检查方法进行要点总结,对于该技术能够安全有效应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何志鹏 《江西建材》2023,(11):261-263
文中以福州市晋安区东浦路南侧琴亭村工程为例,依据施工方案选择施工设备,制备灌浆料并检验其相关性能,按照施工工艺的关键施工步骤完成剪力墙结构套筒灌浆施工。实践证明,套筒灌浆施工技术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装配连接中的施工质量较好,和理想结果的拟合优度较高,满足施工标准。  相似文献   

13.
某物流基地项目属于大开间仓储工程,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独立柱+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梁板的结构形式.为满足预制结构吊装施工质量要求,在预制异形梁加腋区钢筋锚固时,通过技术创新,进行加腋区灌浆套筒锚固设计,取代传统钢筋锚固留置法.同时,在该锚固结构中灌浆套筒连接部位留置了注浆孔,便于安装后注浆,加腋区的注浆排气孔采用软管延伸到梁...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装配式剪力墙灌浆套筒构造施工难、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提出一种竖向分布钢筋不连续并加粗两侧现浇区纵筋直径的装配式剪力墙体系。提出了该剪力墙的承载力计算式,并建立了30个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采用正截面承载力设计值对承载力的估计较为准确,且初始刚度与现浇剪力墙一致。为便于实际工程设计,提出了间接设计方法,即将现浇剪力墙按压弯等强和抗剪等强的配筋原则等效为装配式剪力墙,设计过程中,所有标准层剪力均按底层标准层进行等效配筋。通过对间接设计方法合理性分析,发现虽然按照“偏心受压等强替换”原则配筋的装配式剪力墙在低轴压比条件下承载力低于现浇剪力墙,但由于层间剪力较低,结构仍满足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5.
赵雷  赵广军  王晓锋  祝磊 《建筑结构》2021,51(24):84-91
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板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和经济优势,是一种常见的装配式叠合楼板.预应力带肋叠合底板由于板肋的存在给施工阶段管线的布置造成了困难,通过肋部开槽可以解决此问题,但肋部开槽位置的不合理会造成底板的刚度及承载能力不满足施工阶段的受力要求.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对预应力带肋叠合底板肋部开槽进行抗弯性能研究,给出预应力带肋叠合底板肋部开槽的合理条件、开槽后挠度计算公式、跨间无支撑施工开槽的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16.
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施工技术在现代化建筑施工中备受欢迎,从设计、生产、安装等方面深入分析了装配式建筑支撑体系所采用的预制带肋叠合板设计及相关技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各类新型施工工艺的出现,BIM技术的深化发展为提高建筑施工水平,保障施工质量带来极大帮助.结合工程建设实际需求,提出了预制带肋叠合板的优化设计方案,为后续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安装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掌握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特有的施工工艺技术特征,对装配式建筑在我国推广普及具有重要意义。以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项目为实例,归纳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流程,分析了装配式特有的竖向节点、水平节点、叠合板与现浇连接节点、外墙接缝节点防水、灌浆连接、钢筋绑扎及预埋钢筋定位等关键施工工艺,总结了各施工过程的施工要点,对同类结构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马驹桥公租房项目施工中,针对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工程特点,在预制构件吊装、现浇混凝土连接节点、转换层做法、钢筋连接套筒灌浆、预制墙板及叠合板支撑体系、塔式起重机与墙体锚固等工序,采用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及措施,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王帆  韦宏  罗志锋  黎协升 《建筑结构》2019,49(11):56-61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一期工程中有8栋多层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采用了装配式技术,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柱、预制主梁、预制次梁、预制叠合板、预制卫生间沉箱、预制楼梯、预制阳台、预制非承重围护墙、预制内隔墙、预制梁墙一体构件以及局部预制剪力墙,装配率均达到A级装配式评价标准。以此工程为例阐述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包括拆分设计、构造设计、BIM应用、施工中的优化设计等,并介绍了本工程应用的预制混凝土新型干法连接技术以及再生块体混凝土预制构件。  相似文献   

20.
以内蒙古集宁宜和小区为工程背景,研究出一种新型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由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板剪力墙、U型梁、叠合板和装配式自锁连接整浇外墙组成,对其进行了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并与常规结构方案进行了对比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且具有装配率高、重量轻、含钢量少、节点安装方便以及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