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家居生活智能化需求日渐升温,智能家居互联网服务与运营无疑成为了一个新热点。国脉物联网技术研究中心发布的《2010~2015中国智能家居产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预测,2015年智能家居市场的规模将达1240亿元,而这一数据在2014年仅约为300亿元。长江证券分析师雷玉认为,虽然目前互联网及智能家居仍存在标准缺失、创新不足等问题,但未来智能家居的趋势不可阻挡,智能家居领域的布局将推动智能家  相似文献   

2.
<正>智能锁现在是家电、家居和智能家居领域的一个新增长点。同时服务也是未来的趋势。所以,智能门锁是将服务和智能家居两个蓝海市场结合起来的一个风口型产品。居然管家看到的是整个智能锁的一个趋势。为什么做家电品牌、互联网企业、家居建材品牌、做装修的都来进入到智能锁行业,是因为大家把智能门锁当作了一个新的入口,来切入市场,希望能够打造一个生态体  相似文献   

3.
智能家居是未来的一个大风口行业,可以说,谁在智能家居市场获得一席之地,谁就可以从头到脚用产品和服务武装这部分消费者。家电品牌,互联网企业,手机品牌,安防企业,甚至低压电器品牌,都在蜂拥而至。每个品牌都有进入智能家居的野心,更有理由和实力。然而,智能家居的概念已经持续造势有三四年的时间,既没有大品牌公布自己的规模,或者成为行业领导品牌的事件,也没有具体的数据证明智能家居的风口地位。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速度飞速发展,“互联网+”不断被推动智能家居的发展和创新,一键启动、远程操控、智能场景被推到新的热点。本文以5G时代的全屋智能家居设为研究对象,概述智能家居的起源和智能家居的发展以及5G时代的来临对我们生活发生的改变;阐述了智能家居在我国的现状以及5G时代下的智能家居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分析了5G时代即将来临,智能家居发展的优势;浅谈了智能家居对室内设计带来的影响和智能家居的在室内实际中发展的优势,以此为基础来研究5G时代智能家居带来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正>智能家居在我国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最近两年有爆发之势。家电智能化除了对生活和生产方式产生影响之外,目前更重要的是解决前端入口的实用性和后端落地的适用性问题。抢占前端统一标准统一连接入口2017年,智能家居的发展进入新阶段,伴随系统可靠性和实用性的进一步完善,在入口和标准化上有了新的突破。过去,各品牌使用各自的系统,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对用户在使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核心是服务,互联网除了带来产品的技术变革外,更重要的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的变革。在传统市场,因为信息不对称,产品与服务相互割裂,统一性不够。而进入互联网+时代,产品的智能化、高端化固然重要,而服务高水准化也与产品融为一体。在互联网入口及智能家居市场的竞争中,服务也是悬在上面的双刃剑,决定了企业的整体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7.
<正>跨行业间的相互渗透,正在加速智能家居从1到0的进化今年1月份,小米CEO雷军曾在CSMIC2015移动互联网两岸年会上表示,年轻创业者需要关注移动互联网与近两年比较热的智能家居领域。智能家居领域有多热?据《2010-2015中国智能家居产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预测,2015年智能  相似文献   

8.
遇上智能     
正智能家居新产品跌出,但专利之争是商家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家居"快捷键"提及智能家居,当下所谓的智能家居产品均采用"手机+产品"的控制方式,即所有的产品均需要通过用户的手机APP进行操控,使用上存有一些不便,如开关灯泡还要打开手机。  相似文献   

9.
《广西轻工业》2018,(5):86-88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和家居智能化需求的增长,利用智能手机作为智能家居系统的控制中心成为了最优选项。利用手机的蓝牙通信功能结合单片机控制,设计实现手机控制的智能家居系统。在设计制作的系统中,通过手机就可以操作和控制家庭中的灯、电风扇等电器,并且可以感知家庭环境的参数。经过实际的制作和调试,证实手机蓝牙通信功能在智能家居系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设备变得越来越普及且强大,智能家居控制设备是最常见的智能设备之一,对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产生重要的影响。该文基于Wi-Fi控制设计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提出一种基于STM32芯片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该方法采用Wi-Fi和智能手机相连,并将数据传送给云平台,进而对数据进行智能处理。在具体设计中,该文首先对系统总体方案进行明确,其次根据总体方案设计芯片、各功能模块等硬件系统,随后设计所需系统平台,开发手机APP,利用Wi-Fi将数据传递到云服务器上,最后利用手机APP进行远程监控,从而实现温度湿度监控、灯光自动控制、火灾报警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居家服务。  相似文献   

11.
正"其实小米的目标并不是成为一家优秀的手机厂商,而是希望搭建宏大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尽管我不是小米手机和miui的拥趸,但为了记录我每天的运动步伐,从一个99元的小米手环开始,我开始使用上了小米,首先借助App使得手机作为终端来完成一些自动操作,来电提醒、定时闹钟……的确是很棒的体验。然后我就买了小米空气净化器、小米的互联网音箱、小米的扫地机器人……非  相似文献   

12.
<正>自2012年,智能家居被国家列入《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计划》后,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会提及智能家居、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相关内容,国家的政策支持,是智能家居产业重要的推动力。2019年,继"互联网+"之后,"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国智能家居行业目前已经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相似文献   

13.
正智能家居的火热,使众多传统家电和互联网新兴品牌都赶来分一杯羹,传统家电企业急于转型触网,互联网企业图谋控制客厅,智能家居成为双方跨界合作的切入点,巨头们的联姻也使得本已就十分火热的智能家居市场再度升温。然而,不争的事实是,这样的温度并没能有效传递到市场中,企业的热情以及资本的兴奋遭遇到智能家居产品落地难的市场尴尬。毋容置疑,智能家居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当下,智能家居行业快速升温,国内外互联网巨头、家电企业、运营商企业以及初创团队都纷纷加入进  相似文献   

14.
<正>在"互联网+"时代,智能家居俨然成了一个重要风口。地产大军、家电大鳄、互联网巨头(包括电商平台以及具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与传统智能家居企业形成四大阵营,在这片被称为千亿甚至万亿的蓝海市场中上演着激烈的抢夺战。不管是地产商还是家电企业抑或是互联网企业,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即传统业务增长乏力,毛利率甚至降至个位数,因此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但过往  相似文献   

15.
<正>伴随着"互联网+"的热潮,智能家居迅速在多个行业火了起来,互联网企业、生产企业、研发机构接踵而至,声称要让每个人都享受到比尔盖茨豪宅中的智能和舒适。罗莱家纺向智能家居转型,斥巨资投资并购,打造"智能卧室生态系统";梦洁家纺成立了"智能卧室实  相似文献   

16.
未来,家电、家居以及智能家居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居然管家作为居然之家与无忧服务携手共同打造的智能家居服务平台,目前已经把净水C端用户的运营移植到其它品类的服务上。现在,居然管家APP正在通过居然所有门店进行线下推广,从门店到定单均在抢用户的入口,引导用户下载居然管家的APP,统一做服务的派单。入口上还有微信和支付宝小程序等。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线上流量红利已经结束,正在进入互联网全面拥抱线下的时代,也就是物联网时代。智能家居是物联网的典型应用,传统硬件企业、互联网企业、房地产家装企业等各路行业巨头,几年前就纷纷战略布局智能家居领域,以各种方式在推动整个产业快速发展。而由于家居生活中各种场景的智能化应用方面具无限可想象空间,一些创业型企业,从进一步挖掘消费者所需的智能家庭应用体验方面展开积极探索,并开发相关智能场景产品,成为推动智能家居落地领域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物联网智能家居数据和设备编码》、《物联网智能家居设备描述方法》和《智能家居自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要求》3项智能家居系列国家标准,重点在文本图形标识、数据和设备编码、设备描述、用户界面、设计内容等五大方面对物联网智能家居进行了详细定义和规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物联网技术的普及,物联网智能家居逐渐被人们了解和接受,智能家居正以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19.
智能家居是在时代发展进步下出现的一种新型家居系统,是对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充分利用。智能家居的实现和发展将人们简单、单一的生活变得更加多样。但是受计算机系统的影响,智能家居在具体应用中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制约了其功用的发挥。文章在阐述智能家居内涵、特点和系统结构的基础上,结合智能家居应用安全隐患问题,应用最新技术手段为如何解决智能家居应用安全隐患问题进行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20.
零售商学院     
<正>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成熟,推动了物联网在家居生活领域的应用,不论是传统的建筑电器厂家、照明厂家、安防厂家、家电厂家、智能楼宇厂家,还是互联网企业,如腾讯、阿里、小米等,更或者是实体零售企业都在布局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国内智能家居市场也从概念营销阶段向应用落地阶段发展。由于智能家居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指家电、家具的智能化,而是智能的场景化体验。因而,场景化的智能家居体验零售店开始在各地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