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石屑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石屑取代细骨料的量和石屑中石粉含量对C30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水灰比不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会随着石屑取代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当采用不同种类石屑作为细骨料时,混凝土抗压强度增长幅度不同;掺石屑的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增长较快;对于不同石屑而言,石粉的限量值也应不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了颚式和反击式两种破碎方式所得的石屑对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石屑取代率的增大,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高于普通砂混凝土,且采用鄂式破碎石屑配制的混凝土力学性能优于反击式破碎石屑所配制的混凝土。  相似文献   

3.
白云石石屑混凝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试验 ,研究了石屑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结果表明 :石屑混凝土的强度比普通混凝土高 ,弹性模量略大于普通混凝土 ;石屑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明显要好于普通混凝土 ,碳化和钢筋锈蚀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相当。通过SEM分析认为 ,主要原因是石屑改善了混凝土的界面和孔结构 ,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性 ,且碳酸钙细颗粒的晶核效应加速了C3S水化并避免了晶体的定向生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比研究了普通砂浆和石屑砂浆的性能,研究表明,石屑砂浆具有较好的和易性,较高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抗体性,但收缩比普通砂浆大。最后,本文给出了石屑砂浆28天强度(R28)与灰/石屑(C/S)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5.
文中将石屑分别取代C30混凝土中10%、20%、30%、40%、50%的机制砂进行试验,研究不同石屑掺量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及抗压强度的影响;利用不同MB值的机制砂与40%石屑混合试验,研究不同MB值对石屑混凝土黏聚性、保水性、1 h经时损失及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掺量的优质石屑有助于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机制砂MB值的增大会使混凝土工作性能及抗压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6.
方明 《广东建材》2011,27(10):36-37
利用碎石屑取代C30混凝土中部分碎石及砂进行相关试验,并比较了未掺入石屑的混凝土与掺入石屑的混凝土的部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碎石屑合理取代部分砂石,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能,其28天抗压强度甚至超过基准混凝土。  相似文献   

7.
根据石屑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回弹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特点,经过大量试验,较好地建立了由回弹值推定石屑混凝土强度的公式.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9)
本文根据石屑棱角多、0.315mm以下颗粒少、含粉量较大、配制的混凝土流动性差,不利于泵送的特点,设计和研究了石屑和细砂复合配制泵送混凝土的优化方案,以及复合砂混凝土和易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泥掺量一定且石屑和细砂的比例为1∶1时,混凝土的和易性良好、抗压强度最高,坍落度经时损失小,适用于商品混凝土生产。  相似文献   

9.
石屑代砂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建  谢友均  刘宝举  胡纯祥 《混凝土》2001,(7):23-25,11
本文研究了常用强度等级的石灰石石屑代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并对各项力学性能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石灰石石屑代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相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河砂混凝土性能相当,其各项力学性能指标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GBJ10-89取值是偏于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按ASTM C1202测试了粉煤灰、矿渣、硅灰等掺合料以及石粉和石屑掺量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矿物掺合料可显著改善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尤其粉煤灰和硅灰复掺能改善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随着石粉掺量的增大,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逐渐降低,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先增强后减弱,表明适量的石粉能在不影响强度的情况下,显著改善其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石粉的最佳掺量为水泥质量的5%;石屑取代率增加虽然能改善混凝土的强度,但过量的石屑会降低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表明,石屑取代率不宜超过20%。  相似文献   

11.
石屑代砂在混凝土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阐述了石屑代砂的目的及意义的基础上,综述了石屑混凝土在我国的研究概况及其主要性能,指出了目前在石屑混凝土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14个钢管超高强石渣混凝土短柱试件的轴压试验,考察其破坏形态,分析混凝土强度、试件的直径、径厚比等参数对其力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较低的水泥消耗量配制的超高强石渣混凝土填充至钢管内,钢管与核心混凝土界面密实,没有脱空的现象;在试验参数范围内,试件的套箍指标和混凝土强度是影响其静力特性的主要因素,试件的峰值荷载、低谷荷载及二次峰值荷载与核心混凝土的名义承载力(fcAc)之比基本与套箍指标成线性关系,但变化规律有别;试件的荷载-轴向平均应变曲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荷载下降阶段和荷载回升阶段;套箍指标较小时,弹塑性段较短,下降段陡峭,峰值荷载后荷载下降幅值较大;套箍指标较大时,弹塑性上升段和荷载下降变形曲线较平缓,峰值荷载后荷载下降幅值较小;所有试件都呈剪切型的破坏特征,有较高的残余承载力和良好的延性;最后,给出了经回归分析得到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的钢管超高强石渣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
抛填集料工艺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抛填集料工艺制备了一种粗集料能充分接触并有效嵌锁的混凝土,从而使集料能在混凝土中充分发挥强度骨架的作用.采用这种方法制备集料嵌锁混凝土不仅保证了原混凝土的良好工作性,而且抛入碎石后混凝土的强度不但没有降低,反而随着集料对混凝土的置换率从10%~30%(体积分数)的增加而有一定增加.粗集料在这种混凝土中有很高的体积分数.SEM观察表明:抛填集料与水泥石的界面粘结比普通混凝土中的集料/水泥石界面粘结要紧密.  相似文献   

14.
高贝利特水泥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采用普通水泥和高贝利特水泥(HBC)配制的混凝土及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能及抗裂性能。采用高贝利特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远小于普通水泥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较普通水泥混凝土偏低,但后期强度增幅较大;28d龄期抗拉强度均略高于普通水泥混凝土;并具有更好的抗裂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混凝土材料的动态抗压强度应变率效应,试验分别制作了水灰比为0.4的普通混凝土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50%的再生混凝土试件,并分别做立方体静态抗压试验和霍普金森杆(SHPB)动态冲击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0%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的静力强度高于普通混凝土,在动态冲击下,两种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均随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效应;普通混凝土在高应变率下抗压强度增幅及DIF增幅分别为34.4%和34.1%,均高于再生混凝土,说明普通混凝土的应变率敏感性要高于再生混凝土。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吸水率、不同预湿程度的轻骨料对不同水胶比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并与普通骨料混凝土、混合骨料混凝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水胶比时轻骨料混凝土的收缩大于普通骨料混凝土,在高水胶比时,早龄期轻骨料混凝土的收缩小于普通骨料混凝土,而后期大于普通骨料混凝土;随着骨料预湿含水率的提高,轻骨料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减小,在早期尤为显著,通过预湿处理提高轻骨料预饱水程度可以显著降低轻骨料混凝土的收缩  相似文献   

17.
再生混凝土内部湿度场的变化会对结构的耐久性造成影响。文章基于再生粗骨料界面的多孔特性,对比研究100%取代率下再生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在不同温度、距离表层不同深度及有、无荷载作用下的内部相对湿度的响应规律及响应机理。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内部的相对湿度响应速率快于普通混凝土,距离再生混凝土表层越近,相对湿度响应速率越快,且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弯曲荷载作用对再生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相对湿度响应速率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对再生混凝土的影响更为显著;对于再生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滞后上升现象,提出“再生粗骨料分区 界面热湿传递模型”,分析相对湿度滞后上升的机理;采用多元非线性曲线分段拟合的方法,建立再生混凝土内外环境相对湿度响应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8.
掺粉煤灰和引气剂混凝土渗透性与强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与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相比,掺粉煤灰混凝土的28d渗透系数较高,而90d渗透系数较低;混凝土引气后其抗渗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分析了各种类型混凝土的渗透系数与抗压强度之间的相关性后发现: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渗透系数的线性相关性较好,而粉煤灰混凝土、引气混凝土及粉煤灰引气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渗透系数的线性相关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9.
采用纳米增强骨料裹浆技术制备了纳米SiO2增强骨料裹浆混凝土,并测试了其浆体流变性、抗压强度、质量损失和动弹性模量.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压汞仪(MIP)研究了纳米SiO2增强骨料裹浆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微观结构和浆体孔结构.结果表明:纳米SiO2显著增加了浆体黏度,增强了骨料裹浆能力;纳米SiO2增强骨料裹浆混凝土的力学和抗冻性能得以提升,强度损失和质量损失均低于普通纳米改性混凝土;纳米SiO2增强骨料裹浆混凝土界面过渡区更加致密,有害孔比普通纳米改性混凝土减少了10.1%,无害孔增加了1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