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队5号钻机于九月份以0.94台月钻进了3176.7公尺,达到了台月效率3379.49公尺,钻探成本预计4元,创地质系统钻探效率最高纪录。这是继我队16青年号钻机在8月份放出月进2413.37公尺“卫星”之后放出的又一颗钻探大卫星,是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总路线的又一个光辉胜利,亦是整风运动后我队全体钻探人员政治觉悟提高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对美帝国主义军事挑(?)的一个有力的反击。  相似文献   

2.
56年来;3号钻机重点试用了钢粒与铁砂混合钻进,在39,86,98,128孔等钻进8—10级坚硬岩层,均提高了效率。根据4月份统计在8—9级火成岩中钻进,单位小时效率达到0.355公尺,比队部定额0.24公尺的小时效率提高48%。以后又进一步的改进钢粒淬火质量,经过多次试验结果,用0.5%的碱的水溶液淬火,比用清水、废油等淬火质量高,将钢粒用小锤打击时,不易打偏或打得粉碎。  相似文献   

3.
大会发言     
湖南省地质局姜世昌处长发言摘要我们湖南省1959年的钻探任务比去年将近翻了一番,我们完全有信心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我们保证要大搞群众运动,使全省台月效率跃进为370公尺,省地质局为385公尺,实现年进万米钻机19台,年进5000米钻机20台,机掘队月效率达到240公尺;我们决心突破无岩心、复杂地层、硬岩层钻进三大关,30-35%的进尺用无岩心钻进,在漏水地区重点试用空气钻进,积极从钻头水口形状、研磨材料、钻进规范及采用连续投砂法等方面着手提高坚硬岩层钻进效率,59年我们要大(?)技术革命,坚决实  相似文献   

4.
我队在某煤田进行钻探,因该煤田含煤地层厚达一百多公尺,且为极端破碎松软之炭质页岩,煤层最厚达二十多公尺。在这样地层进行钻探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成了一个严重问题。使用单岩心管钻进效率虽高,但取心率很低,使用双层煤心管钻进,每个回次最多钻进0.8公尺便堵死了,每个小班只能钻进2—3公尺。使用阿列克辛科式取煤管钻进  相似文献   

5.
铁砂钻进中岩心堵塞是常有的现象,比较完整的岩层一个回次干的好,可以钻进2-3小时,进尺达1-2公尺,若中途因某种缘故岩心堵塞了,轻则降低回次进尺,重则被迫提钻,严重的影响了台班进尺,特别是深孔,显著的加长了上下钻具的时间,增加工人的体力劳动,并且要多消耗研磨材料和岩心,因而在铁砂钻进中,防止岩心堵塞和岩心堵塞后及时消除,对提高钻进效率和岩心采取率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连续投砂法在钻探工作中并不是一种新的方法,差不多与开始采用铁砂钻进的同时,就采用了小份量定期向孔内连续补投铁砂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也设计出了一系列的投砂器,但这种方法必竟不是真正的连续不断的向孔内供给铁砂,而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一旦供砂时间掌握不好,即影响效率或造成岩心堵塞,结果逐渐被一次投砂法代替,而放弃了这种钻进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全党全民大办地质勘探事业的今天,钻探生产有了很大的跃进。57年全国平均台月效率为174公尺,而今年1~10月份平均都已超过270公尺,净增100公尺左右。若按岩石可钻性的情况来看,软岩层的钻进效率比硬岩层提高要快,六级以内使用硬合金钻进的地层主要是由于多种型式钻头的采用,效率有了成倍的增加,特别是煤田队,在保证满足地质耍求的前提下,配合电测井工作,采用了不取岩心的刮刀钻头钻进,提高了几十倍,并出现了9台月进3000公尺以  相似文献   

8.
江西煤田普查勘探大队徐府岭矿区北部煤系地层上面掩盖着一层较厚的长兴灰岩,硬度大都为6—7级,部分为8级矽质灰岩,底部夹有11级燧石,裂隙空洞发育,一般钻孔都漏水。历年来,我们都是采用钻粒钻进,最高台月效率仅达300—340米,为了提高效率,加快勘探速度,采用了几种合金钻头试验钻进,其中以福建第五地质大队设计的飞机式合金钻头效果最好,钻进效率比钢粒铁砂混合钻进提高2.3—3.2倍(见表1),使台月效率达540米,岩心采取率达95%以上。现将3号机6/CK22孔的使用情况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634队一年来所钻矿体看,其可钻性一般在9—10级,亦有部分矿体为11级,其级别高的原因是在矿体中夹杂着碧玉条带,夹碧玉条带越多,其级别愈高,因此在坚硬矿体钻进每班只进尺500—600公厘,有的钻机台月进尺只达到54公尺,在坚硬矿体中钻进效率低,主要是在矿体中夹碧玉条带,级别高,同时颗粒致密而均匀,光滑而摩擦阻力小钻进中产生打滑现象,所以矿体不能够因钻头压力对铁砂强行挤压而变形唯一  相似文献   

10.
钻探台月效率是钻探工作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技术指标,一般情况下台效愈高则经济效益愈好。因此,钻探工作的着眼点应当是努力提高台月效率。本文从施工技术管理的角度,讨论了提高台效的途经。  相似文献   

11.
在热烈庆祝我国建国40周年之际,回顾冶金地质钻探发展的历程,我们已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凡的道路。人们不会忘记,广大冶金地质钻探工作者为探明冶金地质矿产资源和促进行业技术进步,作出了应有而重大的贡献。冶金地质钻探40年,是不断推进技术进步,以求得自身发展的40年。它先后经历了铁砂、钢粒和人造金刚石钻探三大发展阶段,使钻探生产水平不断向着新的台阶迈进。在铁砂钻探时期,冶金地质系统的钻探台月效率仅为100—150m。在钢粒钻探时期,钻探台月效率提高到300—350m。  相似文献   

12.
YS—74型无簧式双作用液动冲击器是勘探技术研究所研制的一种新型冲击器。84年和85年先后有四台冲击器在湖北省第一探矿大队3个矿区、12个钻孔进行了钻进,并取得了明显的技术经济效果,到85年9月使用冲击器钻进了1103.55米,最大孔深327.21米。冲击回转钻进最高台月效率达1380米,最高台班进尺37.63米,最高时效12.12米,最大回次长度5.44米,另外施工钻孔质量好,材料成本低,钻头平均寿命提高,事故少,纯钻进时间利用率高,受到了工人们的欢迎。  相似文献   

13.
我队在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光辉照耀下,于58年12月钻粒定向钻进突破了千米关,实现了千米队。全队全月开动2.95台月,完成3044.72公尺,效率一号机1022公尺,二号机1028公尺,五号机1058公尺。  相似文献   

14.
水城队钻探技术员寒冰同志利用废岩心管改制双唇钢砂钻头,在钻进Ⅶ级以上硬脆岩层,与普通钻头比较,进尺效率提高11%-70%,平均提高21%,铁砂消耗量平均减少了30%,试验结果如下表:  相似文献   

15.
新技术的推行和管理工作的改进,是提高效率的关键。我队21号钻机,就是由于抓住了这个关键。而从五七年开始几乎日日完成和超额完成钻探任务,很少出事故。最近又创造了10天钻进316公尺和14台班钻进202公尺的新纪录(其中0—80公尺为黄土流砂粘土夹砾石层,80—110公尺为风化砂质页岩。以下均为砂岩页岩互层)。  相似文献   

16.
我队一号钻机在兄弟队的先进经验启发下,于去年元月份首创我队最高台月效率纪录——640公尺,从而提出了向千米进军的口号,三月份二号钻机提高到881公尺,进一步掀起了我队空前的生产热潮,五月份一号钻机又提高到930公尺,更加强了信心,铺平向千米进军的道路,六月份由于党政的正确领导,工团的支持,各有关部门的配合,以及该机同志们的艰苦努力,终于以1003公尺的成绩突破了千米记录。  相似文献   

17.
“快钻勤提”即是在钻进过程中,适当地缩短钻进时间,合理地增加提钻次数,充分发挥和利用切削工具在井底工作的最大效能,尽量获得最高的钻进速度。经验证明,“快钻勤提”,在合金钻进中,尤其是在煤田300公尺左右的中浅孔钻进,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东北煤田勘探局104队耿孝金钻机,五六年即在平均孔深300公尺的孔,创造了1600公尺以上的台月效率,而轰动全国。五七年七月赴该队观摩学习,知道他们在150—200公尺深的孔,一个小班(八小时)内,钻进回次最高达12次之多,一般每一回次钻进时间均不超过一个小时,但平均单位小时进尺却达4.4公尺以上,煤层及共他质量也全面满足了地质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进钻粒质量来提高硬岩层的钻进效率,我队58年冬终于进行了钻粒的研究试制工作,意欲铸造出理想的钻粒以代替铁砂和剪切加工而成的钢粒。一冬来从小型的试验直到较大型的试制,共试制出3000余公斤,由于我们采用的铁水的原料是钻探上用的各种废钻头和废岩心管,而在熔化的过程中又加入了铝  相似文献   

19.
我队于1955年10月间,接受为某厂勘探铸型砂——石英砂的任务。由于对松散的石英砂缺乏勘探经验,在钻探工作上,开始时走了一段弯路。准备用3ИB-150型钻机和国产50公尺手搖钻钻进,在钻探开工前,由于考虑到降低成本,节约资金,决定暂时不使用钻机,只用套管、岩心管和改制的泵球钻头等,用人力拉绳冲击钻进。这种方法在地下水面以上进尺效率很高,一、二分钟就可进尺一公尺;但在水  相似文献   

20.
(一)1958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飞跃前进的一年,也是我国地质勘探工作大丰收的一年,作为地质勘探重要手段的钻探和坑探工作,获得了巨大成就。全年钻探工作量完成6,615,801公尺,超额22%完成了国家计划。和57年比较,翻了一番,相当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60%。平均台月生产效率为266公尺,比57年176公尺提高90公尺,千米以上的钻机全年共出现359台次,其中月进两千米以上的20台次,三千米以上的九台,四千米以上的二台,以及五千米以上的五台,并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