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唐传奇中的仙妓合流现象,表现了唐代文人对美满的爱情婚姻的追求.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当时社会、宗教、科举和婚姻制度方面的原因.唐传奇的这种模式,对明清时期的志怪小说和青楼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唐代宗教深入士人的思想,宗教形象转变为文艺形象,时代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共通之处使宗教更易为士人所接受。士人在创作侠义小说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表现出自己对宗教的观念:关注社会政治,提倡自由实用,反思宗教狂热。  相似文献   

3.
马体·刘易斯的创作的哥特式小说<僧侣>描写了一个恐怖的故事,其背后隐藏了一种严肃的宗教主题.作者通过描写修道院的故事而直接对宗教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另外,通过对反面人物形象安布罗西奥的否定,和对许多正面人物的肯定.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宗教观点.  相似文献   

4.
马休·刘易斯的创作的哥特式小说《僧侣》描写了一个恐怖的故事,其背后隐藏了一种严肃的宗教主题。作者通过描写修道院的故事而直接对宗教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另外,通过对反面人物形象安布罗西奥的否定,和对许多正面人物的肯定,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宗教观点。  相似文献   

5.
《小鲍庄》不仅充实而且拓展了寻根文学的发展,同时也将王安忆推至了文学中耀眼的位置。重读《小鲍庄》,笔者认为小说具有明显的寓言化特征,王安忆通过"捞渣"这一抽象符码,以寓言的方式揭示了我们民族"仁义"文化走向消亡的历史命运。同时将虚幻的宗教故事重叠在现实世界中,在苦难的基础上建立起"救赎"的美学体系,来达到对现实世界的反讽。  相似文献   

6.
古小说源流     
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体裁,为文学的一大类别.以对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绘来反映社会生活为其基本特征,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小说出现较晚,在诗歌和散文之后.古代所谓小说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内容以异闻、琐语、杂事为主的文言小说,另一种是演述史事以及灵怪、烟粉、传奇、公案故事的白话小说.文言小说定型于六朝,白话小说盛行于宋代.小说作为独立文学类别,自有其源流.在文学发展史上,古小说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古神话传说阶段、志怪与志人小说阶段、传奇小说阶段、话本小说阶段、章回小说阶段.简言之,古代神话和传说是小说的雏形和源  相似文献   

7.
西施、貂蝉是中国文学中的美人形象,她们美人计的故事在文人创作和民间传说中,有着重要地位,又略有不同。西施是先有美人之名,她的故事,随美人声名的流传逐步形成和发展。貂蝉则是先有故事,其形象在故事中不断演变、完形。比较两者的美人计故事,可以窥见中国文化对美人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8.
谈《红字》     
<红字>是霍桑的佳作.海丝特·普琳是美国文学中罕见的坚强妇女形象.小说通过三次"刑台会"将故事逐步推向高潮.主要人物的名字也有一定意义.故事的主题是罪恶和惩罚.小说中有很多模糊之处.依笔者看来,狄姆斯台尔是小说中的头号罪人.  相似文献   

9.
由唐至元西厢故事有着小说、诗词、戏曲等复杂的文本序列。文学和文化的互动是研究西厢故事流变史的独特视角。社会转型之于文体转换、社会矛盾之于主题嬗变、社会风尚之于文本传播的推动造就了西厢故事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青精饭是我国古代一种富有营养、极具食疗价值的饭食。它初为道家求长生不死的养生食物,而成为道家斋日的饵食。但在唐代,特别是中、晚唐时期,青精饭又成了热衷于学道文人的家常便饭。这折射出了几多唐代文人无法掌握自己命运时的无奈心态。  相似文献   

11.
边塞诗作为唐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题材、立意、手法、风格,均有不少精彩之作。从内容上分析唐代边塞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唐代的诗歌创作,并深刻理解唐代的社会生活和盛唐精神。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文化背景的变化,中唐诗歌的创作意境较盛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盛唐诗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盛唐诗歌阔大、外展,中唐诗歌气象内敛、意境狭窄;盛唐诗歌呈现清水出芙蓉的自然之美,中唐诗人或雕琢炼饰、追求丽藻与远韵的统一,或崇奇尚怪、追求“笔补造化”的人工之美;盛唐诗歌慷慨激扬,中唐诗歌低沉惆怅。  相似文献   

13.
中唐诗人柳宗元继承盛唐诗歌创作的巨大成就,而且能够有所创新。从诗歌意脉的角度来看,柳诗意脉看似清晰顺畅但又不失精巧变化。这一特征反映出诗人针对唐诗原有题材与体裁进行了新的探索。柳诗的创新折射出中唐诗人面对盛唐诗歌巨大成就所能做出的积极努力,同时也必须面对的巨大困惑。  相似文献   

14.
清代词学家谢章铤在其词论中对辛稼轩极为推崇,其词论中对稼轩词的内容与创作技法、艺术风格等方面有诸多阐述与评价。具体归纳为:一、立足忠君观念,高扬爱国精神;二、深入社会生活,展现现实主题;三、注重词人学养,追求多样风格。通过谢章铤对稼轩词的解读,一方面使我们对其创作主张有更为客观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使我们对辛稼轩的创作风格有更加透彻的感悟与体认。  相似文献   

15.
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创作的大量绝句是在模仿李白、王昌龄等盛唐名家诗作的基础上完成的。本文试图从艺术手法方面考察盛唐时期绝句的风格与特点,探讨其对李梦阳绝句体裁诗歌创作的影响,并试图寻找李梦阳以盛唐诗歌作为模仿对象的动机。  相似文献   

16.
沈佺期和宋之问除了在诗歌格律方面的贡献外,对初唐诗歌的创作技巧也多有发展。沈、宋摒弃齐梁以来堆砌浮艳的风气,注重语言锤炼,以精炼朴素的诗作给初唐诗坛带来清新之风,并在立意取境、谋篇布局、意象选择等方面也颇具巧思,加之充盈的情感内蕴,使诗歌达到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表现出对律体创作技巧的全面掌握,为唐诗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梅尧臣诗歌早期以模拟唐诗为主,呈现出"喜为清丽,间肆平淡"的特色。景祐元年后,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梅尧臣的诗歌创作在题材、手法和风格等方面逐步发生转变,渐渐走出了早期模拟的苑囿,对同时代及后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久远的影响,为宋调的开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南朝梁文学创作兴盛,作为帝王的萧氏父子起了相当作用。本文从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方面分析了梁武帝、简文帝、元帝诗等作品,指出:萧氏父子诗作,讲究对偶、声调、语言词汇色彩,及模状物色的写作技巧等等,对唐诗的发展有借鉴意义,对律诗的出现与定型做了准备,其在艺术实践方面的积累,对后世也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宁波的诗社     
诗社,是诗歌刨作高度繁荣之后出现的诗人创作组织。宁波的诗社是晚唐时国宁寺住持宗亮开创的。宁波的诗社至宋代进入第一高蜂期,名家章出,名作丰硕,流派纷呈,泽被深远。明清之际,宁波诗社开始进入鼎盛期。清初,宁波诗人结社之风特盛,形成宁波诗社的第二个高蜂,当时宁波的月湖,简直成了诗人之家,充满民族悲愤和个体幽恨的爱国诗篇大量涌现是这一时期宁波诗社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关于王士禛对西昆体的接受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西昆体源流问题的界定;对西昆体诗歌的批评及态度;诗歌创作与西昆体的相似性。王士禛从宗唐的立场出发,认为西昆体当是从李义山开始,并将"李商隐体"和"西昆体"视为一体。对西昆体的诗歌特点,评之以"工丽",肯定了西昆诗人用典广博和对仗精确的特点。在具体诗歌创作中,喜用僻事新字,主修饰,重用典,且好模拟,与西昆体的风格更为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