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涤纶织带采用分散染料高温热融染色耗能较高的缺点,采用阳离子染料对改性涤纶织带进行常温轧染染色,探讨固色温度、固色时间、染液的pH值、匀染剂PE用量对改性涤纶织带染色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改性涤纶织带轧染染色时固色温度宜控制在100℃,固色时间为2.5 min,染液的pH值为4,匀染剂的质量浓度为20 g/L,织带的匀染性和色牢度等染色性能较好.与传统涤纶热熔染色工艺相比,该工艺可以明显节约水电成本,并大幅减少废水排放.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散黄E-3RL、分散红3B和分散蓝2BLN染料对涤纶染色,然后用酸性还原剂在不倾去染色残液的条件下对染色涤纶织物进行还原清洗。探讨了还原清洗温度、酸性还原剂和染料用量对涤纶织物分散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涤纶织物染色的K/S值、耐摩擦和耐洗色牢度。结果表明:当染料用量为2%(omf)时,涤纶分散染料不排液还原清洗最佳工艺为酸性还原剂5g/L,还原清洗温度90℃,还原清洗时间15 min,染色织物能获得优异的耐洗和耐摩擦色牢度。  相似文献   

3.
在涤棉混纺织物或纯涤织物染色加工过程中,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经济效果,必须选择合理的工艺条件及恰当的染料用量。而分散染料固色率的高低是衡量工艺条件是否合理、染料选择和用量是否恰当的重要依据。 所谓分散染料的固色率是指织物经浸轧、预烘、热熔、还原清洗后所含分散染料的量与同重量织物上经浸轧、预烘后所含分散染料量的百分比。目前,“分散染料统一检验方法”中所介绍的固色率测定方法只适用于单一染料,不适用于拼色织物上测定固色率。为此,摸索了拼色织物上测试固色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载体苯乙酮芳砜纶分散染料染色和中性浴固色活性染料粘胶染色工艺的基础上,确定了芳砜纶/粘胶混纺织物一浴一步法染色条件:载体苯乙酮10 g/L,硫酸钠25 g/L,染浴pH值为7,染色温度100 ℃,染色时间为90 min。染品匀染性较好,但分散染料对粘胶织物以及活性染料对芳砜纶织物均有一定程度的沾色,而硫酸钠的存在会降低载体苯乙酮分散染料染色的上染率,苯乙酮的存在也会降低粘胶中性浴固色活性染料的上染率。  相似文献   

5.
权格格  王雪燕 《印染》2023,(5):14-17
将自制的金属蛋白催化剂MPC应用于分散染料染色涤纶和涤棉混纺织物的还原清洗工艺。优化的还原清洗工艺为:保险粉10 g/L、MPC催化剂2 g/L,氢氧化钠4 g/L,一浸一轧,85℃汽蒸90 s。与传统还原清洗效果比较,MPC可以催化保险粉分解,有效去除染色织物上的浮色,减少保险粉及氢氧化钠的用量,降低处理温度。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涤纶纬弹织物染色时加入阻染剂和染色后进行还原清洗对沾色性能的影响。采用4 g/L芳香族磺酸衍生物阻染剂阻染,并加强还原清洗,可有效改善涤纶纬弹织物的耐洗沾色牢度。其还原清洗优化工艺为:强力还原剂GRE 1.5 g/L,温度90℃,时间25 min。在该条件下处理的涤纶纬弹织物耐洗沾色牢度可达4级,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还原清洗工艺。  相似文献   

7.
陈军 《针织工业》2018,(7):36-41
针对超细涤纶织物分散染料染色后高温模压易产生色变等问题,文中通过筛选染料类型,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分散染料对织物模压色变及耐升华色牢度的影响,优化了染色工艺、高温模压工艺、热定形工艺,并进行生产实践。结果表明,优选了S型分散染料用于超细涤纶织物的浅、中色染色,最优染色工艺为:匀染剂PRDN 2.0 g/L,膨胀剂DFM 1.0 g/L,染色温度为130℃,保温时间为15~25 min,p H值为4.0~5.5,浴比为1∶10;最优模压工艺为:模压温度为180~200℃,模压时间为180~220 s;最优热定形工艺为:柔软剂P 10.0 g/L,定形温度为130~150℃,车速为25 m/min。在最优工艺条件下生产实践,模压色变较小,匀染性和重现性较好,织物手感较好且色牢度达到4.0级以上。  相似文献   

8.
用活性翠蓝K-GL对经过前处理的纯棉织物进行染色实验,用单因素分析法研究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固色温度、固色时间、食盐用量、碱剂用量、浴比等因素对染料上染效果的影响,测定其上染率、K/S值及匀染性,得出的最优染色工艺条件为:染色温度60℃,染色时间40min,固色温度100℃,固色时间50min,食盐40g/L,碳酸钠15g/L,浴比1∶40。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活性染料的上染率可达到60%以上,有效减少了染料的浪费。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胶囊分散染料和中性固色活性染料一浴法对涤/棉模拟交织物染色,分析了微胶囊分散染料对棉织物、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对涤纶的沾色,探讨了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染色pH、氯化钠用量等对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色牢度.研究结果表明: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对涤纶织物的沾色以及微胶囊分散染料对棉织物的沾色均较少,随着氯化钠用量的增加,染色棉织物的表观色深逐渐增加,而涤纶织物的表观色深有所下降.中深色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入一定比例的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和微胶囊分散染料,染色pH=7,染色温度130℃,保温时间60 min,氯化钠用量40 g/L左右,涤/棉混纺织物用微胶囊分散染料/中性固色活性染料染色后,各项色牢度均满足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自制的低带液量免预烘、无逸散焙烘固色工艺装置,分别对涤、棉、涤棉混纺织物进行免预烘、无逸散连续轧焙蒸超短流程染色。结果表明,选择适宜的染化料和设备,在轧余率10%~20%、焙烘温度180~190℃、焙烘时间1.5~4 min的条件下,可实现涤纶织物免水洗、少水洗染色,棉及涤棉混纺织物免预烘、少水洗及低盐染色。与传统涤纶热溶轧染工艺相比,新工艺可提高染料上染率,染品质量达到传统工艺的水平,还能节水降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