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分布式能源的发电量和建筑用电量之间的平衡,分布式能源排热量和建筑采暖、制冷、生活热水用量之间的平衡是衡量分布式能源和建筑融合的标准.不同用途建筑物采用不同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和不同的排热回收装置;采用详细的、先进的负荷计算方法;充分采用各种节能措施降低建筑能耗量;电力负荷的合理取值和优化运行方式等是评价分布式能源系统与建筑融合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节能与环保》2012,(5):26-29
电网利益与分布式电源运行效率如何抉择 我国分布式能源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安装地点为医院、宾馆、写字楼和大学城等,主要采用孤岛(不并网或并网不上网)的方式运行。之所以采用孤岛的方式运行,是因为并网难,上网更难。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碳中和”目标下含氢能利用的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IES)中氢气来源方式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针对包含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制氢设备、冷热电能源转换和存储设备、碳捕集设备等多种类型能源利用设备的综合能源系统,考虑多种负荷平衡约束、设备运行约束和碳中和目标约束,以系统日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以仿真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为计算案例,分析了系统供能网络供应不同来源氢气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制氢方式对系统运行经济性和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以可再生能源制备的氢气为燃料时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成本最高,但CO2排放量最低;在碳中和前提下,将当地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中的98%用于供电、2%用于制氢比全制氢时该系统运行成本减少26.1%、碳排放量降低19.7%,比全供电时该系统碳排放量减少5%、运行成本增加2.85%;在碳中和前提下,当可再生能源制氢效率提升10%后,系统实现最低碳排放量时可将可再生能源制氢功率占比从原来的2%提升至5%;当碳捕集设备能耗减少10%后,系统实现最低碳排放量时可将可再生能源制氢功率占比从原来的2%提升...  相似文献   

4.
舟丹 《中外能源》2014,(1):10-10
<正>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是指利用天然气为燃料,通过冷热电三联供等方式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在70%以上,并在负荷中心就近实现能源供应的现代能源供应方式,是天然气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与传统集中式供能方式相比,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具有能效高、清洁环保、安全性好、削峰填谷、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在国际上发展迅速,但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推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布式能源的发电量和建筑用电量之间的平衡,分布式能源排热量和建筑采暖、制冷、生活热水用量之间的平衡是衡量分布式能源和建筑融合的标准.不同用途建筑物采用不同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和不同的排热回收装置;采用详细的、先进的负荷计算方法;充分采用各种节能措施降低建筑能耗量;电力负荷的合理取值和优化运行方式等是评价分布式能源系统与建筑融合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上海节能》2013,(8):1-3
发改能源[2013]138号2013年7月18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分布式发电发展,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高能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分布式发电,是指在用户所在场地或附近建设安装、运行方式以用户端自发自用为主、多余电量上网,且在配电网系统平衡调节为特征的发电设施或有电力输出的能量综合梯级利用多联供设施。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以下分布式发电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实现分布式能源系统经济、高效的为工业用户供能,基于工业园区电、热负荷的耦合特性,建立了分布式能源系统供能单元的性能模型,提出了优化运行策略。  [方法]  以广州某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负荷数据,合理确定优化参数,计算了年发电量、年耗气量和一次能源利用效率,并对负荷增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  结果表明:机组启动热负荷对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年发电量影响较大,采用优化运行策略,年发电量提升约18.7%,可以提高园区自供电比例,一次能源利用效率在85%以上。  [结论]  该优化运行策略是正确并有效的,可应用于热电耦合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优化,有效提升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供能,同时维持较高的一次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节能》2020,(3)
通过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二种运行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了最优的运行方式即燃机满发余热全利用的运行方式,即满足天然气一次能源高效利用的前提又能提高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效率,完全实现天然气的梯级利用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9.
天然气内燃发电机组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宁  李冰 《柴油机》2008,30(3):50-52
通过对某宾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成功应用案例,分析了该技术的工艺特点及运行方式等相关问题,以期促进我国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在各领域获得更广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丽丽  张钟平 《节能》2018,(3):79-81
文章主要介绍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该系统主要应用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设备状态监测、系统运行分析、对标管理、能效对比等方面,对于及时了解多个多能互补的分布式能源关键设备的状态、提高分布式能源整体运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往复式、螺杆式、离心式增压机组的技术对比分析,得出螺杆式增压机组在中小型燃气轮机分布式能源项目中应用较为合适。结合某工厂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具体情况,对螺杆式增压机组在项目设计及运行中所涉及的工艺流程、冷却方式、占地布置、流量调节、仪表控制、安全运行等方面的概述和分析,为项目在实际工程运用过程中增压机组的配套设计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发展分布式能源是转变能源利用方式的必然选择,是能源利用模式的革命。"中国城市燃气学会分布式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徐晓东如此评价如今气场如潮的分布式能源发展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可以达到很高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展分布式能源,要求到2015年建成1000个天然气分布式能在国外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在国内尚处于源项目,且市场前景看好、技术成熟及行业性机构崛起等为起步阶段,但建成的一批冷热电三联供项目已显示出强大生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带来契机。命力。国家推动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的决心明确,提出大力发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Navigant peseatch研究报告认为,2015~2024年全球对分布式能源投资总量有望达到1.9万亿美元。分布式能源是一种建在用户端的能源供应方式,可独立运行,也可并网运行,是从资源、环境效益最大化确定方式和容量的系统,分布式能源具有能效利用合理、损耗小,污染少、运行灵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介绍了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以及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以生物质能为原料的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供能方式,详细介绍了系统中各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分析了这种分布式供能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分布式能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形式,在能源安全、节能减排、电力用户服务方面作用显著。根据首都城市发展、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的新要求,聚焦北京分布式能源,归纳各类清洁能源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分布式能源项目建设现状,分析分布式天然气、分布式风光资源和其他分布式能源项目开发、建设和运行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从技术、政策、市场、能源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为北京分布式能源项目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节能》2015,(4)
针对夏季冷电负荷不匹配的供冷工况,以常规燃煤电厂分产系统为比较对象分析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节能率,理论导出节能率表达式和节能的条件。对分布式能源系统发电效率、余热利用率和吸收式制冷机性能系数等因素对节能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燃气机发电效率对节能率的影响最为敏感,同时节能率的高低与建筑负荷需求冷电比大小有关。以燃气轮机分布式能源系统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夏季运行条件下,燃气轮机进气冷却方案能进一步提高节能效益。  相似文献   

18.
潘军松 《上海节能》2023,(9):1356-1363
天然气是我国碳中和行动中与零碳能源相伴的重要低碳能源,而燃气分布式能源是最高效的天然气应用技术,在碳达峰阶段有着重要的减碳作用。对基于区域能源中心的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运行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与传统能源系统相比的节能减碳效果。结论表明,在区域能源冷热电运行中年度节能率可达14%,按上海电网电力排放因子测算年度减排CO2 7%以上。研究认为在区域能源中心,分布式能源系统通过运行优化可进一步提高节能减碳的能力,主要措施为加强运行管理,降低系统自耗电、调整供热模式并采取储热系统实现夏季供热负荷平衡和转移以提高供热占比。为此,提出运行优化和控制策略,为今后同类型项目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摘要: 含分布式能源的大规模接入,通常依靠灵活的网络结构和较大的容量裕度来应对配电网的不确定性,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采用传统方法对配电网可接入容量估算时,难以处理各类不确定因素,存在估算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含分布式能源的含分布式能源的配电网极端可接入容量估算方法。该方法先结合增量法对含分布式能源的配电网极端可接入容量估算进行评价,对影响可接入容量估算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组建含分布式能源的配电网分析模型和配电网最大准入容量模型,并依据其物理意义组建概率分布函数,求解不确定性因素的期望值和方差,在此基础上组建配电网极端可接入容量估算的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与灰色理论构造含分布式能源的配电网极端可接入容量估算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含分布式能源的配电网极端可接入容量估算精度,且估算效率较优。  相似文献   

20.
《节能》2015,(9):36-39
医院的负荷种类多,冷热电负荷波动大,对供能的可靠性要求高,适合采用分布式供能系统。为医院设计分布式供能系统时需根据医院的负荷选择合理的机组容量和运行方式。以广州某新建医院为例,设计了一套分布式能源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在合理的机组运行模式下,分布式供能系统可以降低医院的用能成本,具有一定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