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1 毫秒
1.
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进程与制度安排密切相关,有效的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能够加速城市化进程;反之,则会滞阻城市化甚至引起城市的异常发展。我国城市化滞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户籍管理、劳动就业等一系列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痕迹的制度安排。因此,加速城市化,必须要求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制度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蔡军 《城市规划》2006,30(1):67-72
分析了我国当前的城市建设监管、政绩考核、城市财政、土地使用制度对城市政府执政行为的影响。这种影响使城市政府的执政行为与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借助城市化扩大内需、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市集约化发展的初衷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背离,使城市倾向于集聚生产,城市的人口集聚功能相对弱化,从而在制度层面上造成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建议通过科学的政绩考核以及合理的城市规划监管、城市用地、财政收支制度使政府平等对待城市的生产与生活功能,使城市政府有动力、有能力、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这样才能合理降低城市化门槛,从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城市的集约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鹏  谢天成 《规划师》2008,24(3):5-8
土地制度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性因素.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加大了农民向城市迁移的意愿与在城市定居能力之间的差距,这也是导致我国城市化失衡的根源.只有进一步改革土地制度,以土地配置市场化和产权明晰化为目标,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打破土地制度的约束并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的结果之一是完成了土地外在空间形态的改造,而其内在属性的改变则滞后的多,要满足城市对土地一体化管理的要求,就必然要求在两种土地所有制结构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土地转化制度--集体土地国有化制度,作者探讨了集体土地国有化制度的产生、特征、概念内涵、政策法律化等问题,并以深圳市两次城市化为例对集体土地国有化的相关政策进行了反思,分析了集体土地国有化的实质、启动条件、集体土地国有化的意义、集体土地国有化尚需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健康城市化、和谐城市与城市规划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小培  魏立华 《规划师》2008,24(5):46-51
城市化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与核心,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侧重于"短期内的经济绩效",城市社会、经济、生态及城市安全等日趋"脆弱"、这种基于"脆弱性"的城市化模式亟待转型,走向健康城市化;和谐城市是中国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核心,制度尤其是城市规划制度的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城市的重要举措.原本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存在的城市规划长期偏重于物质工程技术,追求经济效率和工具理性,漠视社会和谐和价值理性,应通过培育市民社会、建立政府财政预算质询与监管机制,强化社区规划及实施区域规划的财政税收保障制度等新举措促进城市规划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
中部地区的城市化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目前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但面临着城市等级结构不合理、城市经济规模较小、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等现实问题。加快中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策略包括:走多元化的城市发展道路,建立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等级规模有序的城镇体系;重视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性;以市场化推动城市化,坚持城市化与工业化、全球化的有机统一;通过城市群战略拓展城市化的深度与广度;在行政区划调整、城建投融资体制和户籍制度改革方面着力完善城市化的制度和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喜忧参半的土地城市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88年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建立以来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土地城市化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方面,它为拓宽政府财政收入来源,改善城市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过于依赖土地财政导致的房价飞涨和城市蔓延,已引发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本文探讨了土地城市化这柄双刃剑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得与失,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土地城市化转型的方向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前浙江省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造成"村村象城镇、镇镇象农村"的不合理现象,它是原有经济、社会体制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要加快推进城市化,不仅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更重要的是要突破原有体制的阻碍,进行制度创新.本文从城市要素的空间集聚、城市建设的资金与土地指标、城市管理体制和区域发展协调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制度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二元土地制度与双轨城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代开始,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990年的26.41%增长到2016年的57.35%,年均增长3.03%.在二元土地制度下,中国的城市化呈现明显的双轨特征:一条轨道是政府依靠强制低价征收和土地一级市场垄断主导的城市化,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本来源和公共品提供,也导致城市蔓延、效率低下、结构失衡、政府财政和银行金融风险;另一轨道是农民自发在“城乡结合部”或“城中村”聚集的城市化,农民集体组织提供公共服务,也造成法外之地蔓延、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能力不足、外地人与本地人的权利不平等、以及治安事件集中发生等城市治理问题.分析了中国二元制度导致双轨城市化的机制,政府主导城市化和农民自发城市化的特征和问题,提出了改革土地制度实现城市化并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与城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马克思指出“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而不是象古代那样是城市乡村化”,这是马克思对城市化的科学论断。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各国城市发展的共同规律,中国也不例外。但城市化途径则国各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历史、地理、环境条件不同而异,又各具特色,中国走的应该是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城市化道路。 我们知道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化初期,受剩余价值规律和自由竞争  相似文献   

11.
对当前中国城市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茂林 《规划师》2002,18(7):73-7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虽然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处于较低的水平(36%①),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来源由一元向多元转化,沿海地区外资导向型城市化不断发展。在以集中型城市化为主的阶段,主要应依托城乡经济的发展来推进城市化。在肯定大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要全面认识大城市,城市建设要以紧凑城市为目标。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世界发展新趋势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建设混合社区和多中心城市,取得发展的主动权,实现城市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运新 《中外建筑》2014,(8):122-124
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出台,将对城镇化的发展方式和城市规划的发展思路产生转折性的变化。城市发展必须由原来扩张性的外延增长为主向内涵式的存量改造为主的方向转变。文章以郑州市内环地区城市设计为例,探讨了当下特大城市的旧城改造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迎合新型城镇化的国家战略,从而更有效的解决我国大城市发展过程中一系列的城市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城市经营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热门话题。无可否认,城市经营的理念和思想对于当前的城市化有着很大的推进作用,但是当前在我国的"城市经营热"的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众多的城市经营行为背离其"以最小的市民负担获取最大的市民福祉"的实质和宗旨的现象,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异化了的政府行为。这种现象的出现和滋生的根源在于我国城市的制度性缺陷,尤其是激励一约束机制的严重缺失。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对中国城市规划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文奇 《规划师》2000,16(4):72-74
加入WTO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也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影响。在研究确定城市性质时要重新进行认真的分析;加强对推进城市化发展因素的分析;重视环境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强规划的编制、实施和城市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为了科学地分析滇中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性发展问题,应增强交通基础设施的适应性,更好地支撑和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构建了滇中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度测度模型,并使用 2014~2016 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滇中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内部差异较大,呈现出高首位空间特征,昆明市远高于其他州市;滇中城市群的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但处于“初级协调”水平,总体上交通基础设施滞后于新型城镇化。应根据滇中城市群内部的协调情况制定合理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化水平统计数据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一种没有特征尺度的现象,故其只能主观定义,而不能客观界定。城市化水平统计难题因此而生。中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各地测量标准不一,二是统计上的不适当高估,三是建设中的想当然拔高。由于城市形态和城市规模分布都具有无标度性特征,一个城市的边界和一个区域的城市数目都无法客观确定。这种现象为城市化水平统计过程中的主观操作留下了理论上的漏洞。可是,国内至今没有统一、科学的城市定义,城市化水平统计各地标准参差不齐,水分明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至少要开展下述基础性工作:基于统计学知识规范城市定义,合理制定城市人口规模门槛,细化城市人口普查单元,在大众中普及正确的城市化概念。  相似文献   

17.
二元规制环境中城中村发展及其意义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张京祥  赵伟 《城市规划》2007,31(1):63-67
城中村是中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由于二元规制环境作用而产生的一类独特的地域空间。本文对以往许多研究中将城中村简单地视为“毒瘤”并进行过多指责的认识进行了反思,分别从土地、住房、市政管理等各种城市制度环境的二元性方面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指出城中村形成与发展的原因与动力并不能全部归因于原住民主动、非法获取城市发展的“外溢效应”,而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地方城市政府现行政策的“趋利性”、“二元性”而造成的。城中村在支撑中国快速而“粗放”的城市化过程中承担了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因此,相应对城中村的有效改造必须摈弃简单的“推土机”方式,而是要从制度层面上进行深刻变革,从根本上消除城市政府的“趋利性”和“二元政策”。  相似文献   

18.
张世栋  孙维 《华中建筑》2007,25(1):109-111
该文从"城中村"现象入手,探讨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特色之间的关系和它们的相互作用,以及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为了加速发展而对当地历史的扬弃和城市个性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空间的跨越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建华 《规划师》2003,19(5):77-79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用地大规模扩张。应通过有效的规划应对和政策手段支持和引领城市发展,实现城市新旧功能结构的转换,整合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结构。行政区划调整与组合城区机制为城市空间拓展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也为城市功能空间结构的完善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