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拥塞控制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由器在处理拥塞时,通常把网络载荷分为正常、拥塞避免和拥塞三个阶段,并在拥塞避免阶段开始采取行动。由于各个阶段的描述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一些传统的方法很难取得更好的效果。论文则充分利用模糊理论在处理不确定性问题上的优越性,采取整体和局部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在保证各TCP连接吞吐量的公平性方面,取得了比传统的方法更好的效果。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模糊算法较传统方法更为合理,从而更好地改进了路由器的拥塞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2.
余晓永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9,(18)
由于网络的高速发展和各种业务类型的实施,使互联网不可避免的产生拥塞现象。作用于网络中间节点的主动队列管理策略(AQM)是目前解决网络拥塞问题和保证QoS的重要途径,对该领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糊自适应滑模控制提出了一种拥塞控制算法。该算法通过模糊调节滑模表面使队列跟踪性能得到改善,对于网络模型的不确定性、网络参数的时变性以及非TCP适应流所引起的网络抖动该算法具有很强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使队列长度快速收敛到设定值,同时使队列震荡最小,结果也表明在网络条件变化的情况下,该算法优于模糊控制和变结构控制。 相似文献
4.
黄培花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9,(14)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网络规模、用户数量及业务量呈现爆炸式增长,由此引发的网络拥塞已经成为制约网络发展和应用的瓶颈问题。有效解决拥塞对于提高网络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更好的预防和控制拥塞成为近年来网络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该文介绍了现有的拥塞控制算法,并分析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糊理论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FBLU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BLUE算法的队列长度增减迅猛、吞吐量波动大的缺陷,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FBLUE。该算法在原有BLUE算法的基础上增加了门限机制,根据模糊理论使用平均队列长度来动态地调整丢包概率的变化步长。ns2仿真实验结果表明,FBLUE算法保持了BLUE算法丢包率低的优点,并在队列长度、带宽利用率上明显优于BLUE算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网络拥塞控制系统中因网络时滞对主动队列管理算法产生的不利影响, 提出了一种基于Smith预估的自适应模糊主动队列管理算法。该算法将Smith预估控制与自适应模糊控制相结合, 利用Smith预估器补偿网络时滞, 同时运用模糊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Smith预估器对模型结构与参数的精确性过于敏感、鲁棒性差等缺点。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以使队列长度快速收敛到设定值, 同时维持较小的队列振荡, 尤其是在网络条件变化的情况下, 该算法优于传统PI控制、模糊控制和传统的滑模控制。 相似文献
7.
由于无线接入网络存在强非线性、大时延以及随机链路丢包等因素,导致经典主动队列管理(AQM)算法在实际控制时存在队列收敛速度慢、响应时间长等问题。通过分析随机指数标记(REM)算法在无线接入网中的特点,在原先REM价格模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进,以队列误差的平方项来克服价格对队列变化不敏感的缺陷,从而提出了一种基于队列敏感性的无线接入网络拥塞控制算法,并利用单神经网络对其参数进行了优化。最后,通过NS2仿真平台对所提算法与REM、PI算法进行对比,实验表明所提算法拥有队列收敛快、鲁棒性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9.
10.
基于强化学习算法的网络拥塞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将强化学习算法应用于网络的拥塞控制中,该网络拥塞控制器可以调节源端发送数据的速率,使网络中可能发生拥塞的节点的缓冲区队列长度逼近给定值,从而避免了拥塞的发生,保证了网络的稳定运行。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端到端的拥塞控制机制不适应主动网络,针对主动网络面临的拥塞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主动网络拥塞控制解决方案.在中间节点为转发到相邻节点的主动信包建立缓冲队列,以缓冲区中队列长度来表明节点的拥塞程度,通过对前向节点计算单元进行控制来改变当前节点拥塞状况,网络中相关节点通过协作对网络进行拥塞控制.理论分析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不管网络初始状态如何,该方案均能使各节点迅速达到动态平衡,快速消除主动网络拥塞. 相似文献
12.
一种基于组合型模糊控制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网络具有的复杂性和动态特性使传统控制理论难以进行主动队列管理(Active Queue Management, AQM)算法的设计和分析.本文在模糊集合和模糊系统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主动队列管理算法CF(Combination Fuzzy control).其中模糊控制器I根据瞬时队列的长度和变化值计算控制量;模糊控制器II根据系统负载因子计算控制增益.通过选择模糊控制器参数,模糊控制系统与使用PI(Proportional Integral)控制器的系统具有相同的局部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对CF、PI和单模糊控制器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基于无线通信网的运行机制和实时性、非实时性混合业务对无线通信网络的不同服务质量(QoS)要求,设计了有限缓存下实时性业务优先接入控制策略,并建立了无线通信网络在有限缓存下混合业务带有优先接入控制的多服务台离散时间排队模型Geom1±Geom2/Geom1, Geom2/s, s(PP)/n+s, s.精确划分了系统的状态组成,分析了系统性能和状态转移概率,获得了系统的稳态分布、平均队长、损失率、以及信道的平均利用率.最后,对所建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各业务到达率、服务率、信道个数、缓冲器容量与各业务损失率的关系.针对网络拥塞控制,本文提出通过增加信道个数、提高优先级业务的服务率能有效地降低两类业务的损失率. 相似文献
14.
在UDP业务流逐步占据大部分网络带宽的情况下,如何在网络层对UDP包进行拥塞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拥塞时,由于UDP包本身缺乏反馈机制,将会产生严重的丢包或者UDP抢占TCP带宽的现象。文中提出了基于网络层的发送端缓冲队列管理的拥塞控制机制,可以均衡TCP和UDP的带宽使用,同时通过对路由器ICMP网络拥塞报文的处理,建立了高效的流量调节策略,并进行了网络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该机制的拥塞控制可以有效改善网络不同业务流带宽使用的不公平性。 相似文献
15.
优先级队列的缓存管理机制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好计算机网络中的多媒体通信以及对服务质量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先级队列的缓存管理机制。详细研究了该机制的实现原理和方法,并给出了相关的性能分析,并建立端对端多媒体通信系统环境,进行了实验,证明了该缓存管理机制能很好地解决多媒体通信的拥塞控制,满足多媒体通信服务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Internet网络这种大延迟,变化复杂,存在严重干扰的系统,基于约束模型预测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DMAQM算法).首先根据预测模型和状态估计器,预测瓶颈链路队列的未来动态特性,它是确定丢包率的基础;然后将拥塞控制的控制要求转化为优化目标函数,在线求解优化问题得到丢包率.DMAQM算法通过滚动优化来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提高了算法鲁棒性;同时在求取丢包率时显式地考虑了网络中存在的约束.仿真结果显示DMAQM算法控制性能优于RED算法,在满足约束的前提下,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同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于召霞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9,28(5):31-34
针对网络拥寒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滑模控制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能得到快速反应能力和良好的鲁棒性。模糊滑模控制算法用队列长度和微分作为主动队列的输入,通过动态测量包丢失率来调整模糊规则。与一些典型的主动队列算法相比,模糊滑模控制算法用较少的队列延迟交换吞吐量,而且能达到一个更高的吞吐量。并且,本算法可以在最少的模糊规则下被执行。 相似文献
18.
主动队列管理算法(RED)存在很多问题,如参数难以配置、对负载变化敏感等,为此采用控制理论的方法改进RED算法,提出一种基于比例控制的自适应RED算法,PRED。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稳定性好,队列的稳态值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与已有的几种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的性能比较表明,PRED算法的性能明显优于ARED,PI控制,DRED,SRED和REM几种算法。 相似文献
19.
作为端到端拥塞控制机制的有效补充,主动队列管理旨在保证高链路利用率的同时维持较低的排队延迟.FIPD(fuzzy intelligent packet dropping)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机制,为主动队列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方法,但是,FIPD也有其本身固有的缺点,比如居高不下的分组丢失率.旨在克服FIPD这些固有缺点的同时,提出一种新的主动队列管理方案FIPE(FIPD with ECN).首先对FIPD算法进行了总结,并对其本身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针对FIPD算法分组丢失率高居不下等缺点,引进了众所周知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