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有关饮用水消毒技术资料,较全面的分析,总结了现在国内外有关饮用水领域的研究工作方向和正在研究的问题,主要从几个方面:饮用水生物控制发展方向、消毒前水质体物特性的研究、消毒剂和消毒工艺的研究、利用各种检测方法对消毒副产物进行鉴别分析的研究、控制去除消毒副产物的研究和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研究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DBPs)是消毒剂和一些天然有机物(NOM)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主要包括三卤甲烷(THMs)、卤代乙酸(HAAs)、卤代乙腈(HANs)和致诱变化合物(MX)等,文章介绍了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研究状况,对DBPs的种类与分布状况、生成影响因素、毒性与健康效应、饮水DBPs控制方法的研究概况及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张卉 《中国科技博览》2010,(31):614-614
本文浅析二氧化氯(CLO2)在居民生活饮用水消毒的应用情况、在饮用水中的消毒效果、当作饮水消毒剂的特点、毒性作用、用于饮用水消毒的效果评价指标与标准。  相似文献   

4.
某企业生活区及周边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由企业自建自来水厂提供,由于该水厂消毒系统存在缺陷,如早期工艺设计考虑不足,运行过程中对消毒剂余量的认识不足、检测方法选择不当,消毒副产物检测环节缺失等原因对出厂水水质造成一定影响,分析该企业水厂消毒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并提出初步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氯作为一种新型消毒剂,由于消毒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的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消毒,但其消毒后产生的无机消毒副产物也不容忽视,本文主要运用离子色谱对亚氯酸盐和氯酸盐测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取样通氮气、加固定剂、静态及动态下接触时间、输水距离及试验环境对亚氯酸盐和氯酸盐的生成变化规律,以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消毒通常是传统饮用水处理工艺关键一步,从而保证了水质的安全可靠.加入到水中消毒剂可从根本上消除或抑制传播水生疾病的病菌,氯气(ClO2)以及次氯酸盐(ClO-)是当前给水处理工业中最常见的消毒剂.由于认识到加氯消毒副产品的危害,现在研究人员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投向了其它替代消毒剂.主要从水处理替代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的制造、氯化方式、消毒效率以及副产物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丁宁 《中国科技博览》2011,(15):115-115
消毒通常是传统饮用水处理工艺关键一步,从而保证了水质的安全可靠。加入到水中消毒剂可从根本上消除或抑制传播水生疾病的病菌,氯气(CIO2)以及次氯酸盐(CIO^-)是当前给水处理工业中最常见的消毒剂。由于认识到加氯消毒副产品的危害,现在研究人员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投向了其它替代消毒剂。主要从事处理替代消费剂二氧化氯(CIO2)的制造、氯化方式、消毒效率以及副产物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4月18日,山西省质监局召开第二次新闻通报会,向社会公布2012年2月4日至8日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9个批次产品的检测结果。参照GB/T5750.11-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消毒剂指标》检验游离余氯项目,实测值均小于GB17324—2003《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的限量值0.005mg/L;参照GB/T5750.1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消毒副产物指标》检验亚氯酸盐、氯酸盐,结果均未检出。专家组认为,该9批次产品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9.
饮用“纯净水”是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水源,采用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去除水中的矿物质、有机成分、有害物质及微生物等加工制成的瓶或桶装水。这种水不含任何有害杂质,品质纯净,无毒无菌,可直接饮用,也可煮沸饮用。专家们公认,纯净水的最大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去除了原水中的细菌、病毒、重金属,特别是有机污染物,这是常规自来水处理工艺所达不到的。有专家研究认为,自来水中若残留有机污染物,经氯气消毒后能生成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可能对健康构成威胁的副产物,而喝纯净水可避免这一隐患…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分析了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照射消毒及膜法消毒技术的机理及消毒副产物的产生,并对各种消毒技术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最后提出了当前研究者在饮用水消毒方面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参考了国内外许多臭氧消毒水处理方面的相关资料,对臭氧消毒法正负两方面进行了综合系统的理论分析。主要从臭氧对源水的消毒杀菌功能、对无机物、有机物的氧化及副产物的危害与去除、对藻类等颗粒物的去除、臭氧消毒工艺有待完善的问题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溴酸盐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B/T5750.1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消毒副产物指标>建立了离子色谱色谱法测定水中溴酸盐的不确定度数学模型,从测定程序分析了不确定度的来源.并计算各不确定度分量,得出合成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为该检验方法的不确定度评定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参考了国内外许多臭氧消毒水处理方面的相关资料,对臭氧消毒法正负两方面进行了综合系统的理论分析。主要从臭氧对源水的消毒杀菌功能、对无机物、有机物的氧化及副产物的危害与去除、对藻类等颗粒物的去除、臭氧消毒工艺有待完善的问题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多篇有关膜处理技术在饮用水处理方面的试验研究资料进行综合系统的理论分析,论述了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方面优于普通过滤法,主要从浊度物质、细菌总数和大肠菌、贾第虫和隐孢子虫、病毒、色度、异味物质、有机物、消毒副产物、生物可同化有机物、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砷(As)11个饮用水水质指标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膜处理技术在饮用水处理方面应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以美国环保署(USEPA)推荐的致癌风险评价模型为理论基础,针对对江南某市配水管网中的消毒副产物(DBPs)的致癌性进行了风险评估。笔者将存在致癌风险的三卤甲烷和二卤乙酸作为研究重点并进行致癌风险研究。通过监测管网沿线三卤甲烷和二卤乙酸的变化情况,探究不同区域上的致癌风险情况。结果表明:消毒副产物在管网沿线有升高的趋势,且致癌风险值随之升高,经计算得出管网供水区域内的致癌风险最大值为RTmax=4.72e-5,小于USEPA规定的极限值RT=5.10×10-5。说明区域内的消毒副产物未对人体健康造成致癌威胁,不存在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6.
叶芳 《标准生活》2015,(6):42-45
<正>刘文君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饮用水研究所原所长、教授全国紫外线消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国际紫外线协会(IUVA)常务理事按照标准中的定义,生活饮用水指供人生活的饮水和生活用水,包装饮用水指密封于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相关规定的包装容器中,可供直接饮用的水。简单来说,生活饮用水大多指自来水,不可直接饮用,包装饮用水代表瓶装水中的矿泉水、纯净水等,属于饮料的范畴。不管是生活饮用水还是包装饮用水,它们都是用于补充人体不可或缺的成分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地表水的污染及生活饮用水加氯消毒处理导致了饮用水卤代物含量升高,主要成分是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及少量的其他卤代物,自来水中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含量高于水源水,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对人体有较大的伤害,所以在我国卫生部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中对多种卤代烃的含量规定了一定的限值。  相似文献   

18.
活性炭技术是净化微污染源水的有效手段,但其化学安全性值得关注。研究发现,活性炭出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仍有一定含量,AOC浓度仍达211 μg/L,并可检测到新的有机化合物,去除效果受炭种、源水水质和工艺运行等因素影响;活性炭对消毒副产物的去除效果不稳定,生物活性炭对卤乙酸前质(HAAs)表现出较好去除效果,但对三卤甲烷前质(THMs)的去除效果有限,去除效果与活性炭类型和工艺运行参数等因素有关;活性炭技术可以去除大部分臭氧化副产物的溴酸盐和甲醛,但水厂用纯氧生产臭氧时,活性炭的处理情况有所不同。活性炭易于吸附微囊藻毒素,微生物对藻毒素也有降解作用,仍应注意源水水质情况。另外,活性炭能有效去除致突变活性物质,即使在活性炭吸附TOC饱和后,仍能显著地去除致突变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气体熏蒸消毒法在我国和世界各国的应用现状,对目前在用的熏蒸消毒剂及其毒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内外熏蒸消毒标准物质进行了调研,得出:为了更好地保证我国的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我国急需建立熏蒸消毒气体量值溯源体系,对熏蒸过程、残留和排放检测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实现熏蒸法安全、经济、有效的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20.
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检测是《消毒技术规范》中要求的衡量消毒剂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立足于消毒技术规范,并引用与借鉴了消毒剂检测过程中有关的国家标准,对规范中涉及的所有理化检测方法与实验中的质量要求进行全面的概括与归纳总结,从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数据修约与计算、实验结果判定等方面进行全程质量控制。归纳并对规范中所包涵的所有检测方法进行了分类,检验人员通过本文能对消毒产品检测有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