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驱油效果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贾忠伟  杨清彦  袁敏  侯战捷  张乐 《石油学报》2006,27(Z1):101-105
通过岩心物理模拟实验及微观驱油实验,分析了界面张力、三元体系粘度、乳化油滴产生及岩石润湿性对三元复合驱驱油效果的影响规律和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油水间平衡、动态界面张力大幅度降低可有效提高三元复合驱驱油效率,进行三元复合驱时,油水界面张力须降到10-3mN/m数量级;增加体系粘度能够扩大三元复合驱的波及体积,水油粘度比大于2是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幅度达到20%的必要条件;乳化的油滴产生是三元复合驱提高驱油效率的主要形式,油水界面张力越低、驱替体系粘度越大,乳化油滴的产生能力越强,驱油效果越好;三元复合驱能够驱替亲油岩石表面的油膜,促进岩心润湿性由亲油向亲水转化。  相似文献   

2.
复合驱界面张力与驱油效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针对大庆油田油层的具体情况,实验采用3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配制了三元复合驱油体系,并在3组不同渗透率人造均质岩心上进行了微观驱油实验,研究了不同体系的界面张力与驱油效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渗透率相同的条件下,驱油体系与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越低,驱油效率越高;在驱油体系相同的条件下,具有中等渗透率岩心的驱油效率更高一些。超低界面张力并不是绝对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三元复合驱是一项可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技术,其体系由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三相组成,驱油机理相对复杂,影响因素也相对较多。为此,通过开展物理模拟驱油实验,对三元复合驱实验过程中的驱替速度参数进行了深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三元复合驱最佳驱替速度与岩心渗透率正相关,天然岩心最佳驱替速度为0.10~0.20 mL/min、人造岩心最佳驱替速度为0.30~0.60 mL/min;不同复合体系达到最低界面张力值的时间不同,且在不同驱替速度下对采收率的影响程度也不同,驱替速度的变化对小尺寸的天然岩心、界面张力下降慢的复合体系驱油效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化学驱中动态界面张力现象对驱油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本文测定了两种原油在不同化学驱配方下的油/水动态界面张力变化。通过一系列驱油效率实验,研究了动态界面张力最低值,稳态值,油、水相粘度的变化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动态界面张力平衡值的大小控制岩心驱替过程化学驱段塞提高采收率的能力。如果仅仅动态界面张力最低值达到超低,将难以获得高的采收率。在含有聚合物的复合驱中,由于协同效应的存在,启动残余油所需的界面张力值不必要达到10^-3mN/m。聚合  相似文献   

5.
界面张力特征对三元复合驱油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分别采用了油水平衡界面张力和瞬时动态界面张力为1mN/m、0.1mN/m、0.01mN/m和0.001mN/m的4种体系进行了岩心驱油试验.结果表明,在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中,油水动态界面张力最低值是影响驱油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平衡界面张力.动态界面张力最低值达到0.01mN/m时,体系的驱油效果与界面张力平衡值达到0.001mN/m时基本相同.因此,可以大幅度降低三元复合体系中碱的用量,甚至可以不用碱.此外,还可以降低对表面活性剂的苛刻要求,扩大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范围.  相似文献   

6.
三元复合体系的粘弹效应对驱油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针对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矿场因高浓度碱剂而赞成的井筒结垢,卡泵等问题,系统地研究了复合体系的流变行为, 碱剂对三元复合体系粘弹性的影响,并在宏观非均质模型,天然岩心以及微观物理模型上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作为影响驱油效率的因素,粘弹效应比超低界面张力更有意义;适当降低复合体系的碱剂用量(界面张力应降至10^-2mN/m数量级),并未明显影响驱油效率,文章首次提出了低碱复合驱的概念,否定了超低界面张力在复合驱中的必要性,炮一元复合驱中的碱垢问题探讨了新思路,探讨了毛管准数理论在复合驱中应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原有复合体系评价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如评价方法未定量、不准确、不全面等问题。应系统地提出一套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建立评价体系,有效地判别评价方法的可靠性,以便找出提高复合体系驱油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而提高石油采收率。针对大庆油田油层具体情况,研制出相同类型、相同用量、不同分子排布的表面活性剂,实现相同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用量时,复合体系油水界面张力特征不同。通过岩心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具有不同界面张力特征体系驱油效果,确定界面张力与驱油效率的关系。结合驱油实验结果,得出复合体系界面张力的评价标准,指导复合体系室内配方筛选及注入体系性能优化工作。  相似文献   

8.
低碱三元复合驱油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针对三元复合驱体系在表面活性剂浓度一定的情况下,碱和聚合物浓度变化对体系粘度、界面张力有一定的影响,根据驱油效率实验,优选出三元复合驱体系中碱的最佳浓度范围。结果表明,就该实验所采用的三元复合体系。在考虑超低界面张力的同时,必须考虑体系的粘度,其超低界面张力并不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聚合物驱后用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提高驱油效率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新研制的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及微观模型驱油实验,研究了两性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对水驱后盲端类残余油、柱状类残余油和油膜类残余油的作用机理,分析了这类残余油被驱替和运移过程及启动和运移机理,论述了该驱油体系对聚合物驱后残余油的作用和提高驱油效率的可能性,进一步完善了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微观驱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用表面活性剂提高采收率主要是通过超低界面张力作用和润湿反转作用。  相似文献   

10.
《石油化工》2016,45(12):1519
采用椰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型烷醇酰胺(6501)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组成二元复合驱体系,利用旋转滴法测定了该二元复合驱体系的耐温、抗盐、抗二价离子等性能,通过人造岩心物模实验和微观驱油实验分别评价了该体系的驱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0.1%(w)HPAM+0.3%(w)6501二元复合驱体系在40~80℃、矿化度1 000~13 000 mg/L、Ca~(2+)含量50~350 mg/L范围内的油水界面张力在10~(-3)~10~(-2) m N/m间保持稳定;人造岩心物模实验和微观驱油实验结果均显示,水驱后注入聚合物驱或二元复合驱时,二元复合驱体系较单独的聚合物驱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1.
无碱二元体系的黏弹性和界面张力对水驱残余油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惠芬  王刚  马文国  刘春德  王彦伟 《石油学报》2008,29(1):106-110,115
三元复合驱含碱驱油体系会大幅度降低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引起地层粘土分散和运移、形成碱垢及导致地层渗透率下降。为此提出利用不加碱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聚合物/甜菜碱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驱油。通过流变性实验及微观模型驱油实验,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黏弹性的影响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的黏弹性及界面张力对采收率的影响。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提高水驱后残余油采收率机理的研究表明:在驱替水驱后残余油过程中,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利用了聚合物溶液的黏弹特性和表面活性剂的超低张力界面特性,水驱后残余油以油丝和乳状液形式被携带和运移,随着二元驱油体系的黏弹性的增加和界面张力的降低,水驱后二元驱后的采收率增加,降低界面张力的驱油效果(指达到超低)比提高体系的黏弹性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Interfacial tension and emulsification are important to enhance oil recovery. There is almost none 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their correlation for Daqing crude oil.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to find ou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interfacial tension, emulsification and chemical flooding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The authors changed the structure of surfactant to mak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facial tension different significantly and buil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facial tension parameters and chemical flooding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by physical simulate experiments. The ultralow interfacial tension index (expressed by S) is established by orthogonal test and actual significance of interfacial tension curves. The fitting formula between S and chemical flooding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E) is: E = 0.856 ln(S) + 13.849. The emulsifying ability includes two aspects O/W and W/O. Authors changed the structure of surfactant to make characteristics of ASP systems have similar interfacial property but different emulsification property. Compared the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of these systems, buil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mulsifying ability and chemical flooding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for Daqing crude oil.

This paper established the index of ultralow interfacial tension and emulsification, and summed up the formulae based on that with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ASP system can optimize the existing evaluation methods and deepen understandings on flooding mechanism for Daqing crude oil.  相似文献   

13.
OCS表面活性剂工业品的界面活性及驱油效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现有三元复合驱油体系化学剂费用投入大,经济效益差的缺点,利用廉价的大庆减压渣油为原料合成了驱油用表面活性剂OCS.测试结果表明,OCS表面活性剂工业品具有优异的降低原油-地层水界面张力的能力,能在较宽的碱浓度和表面活性剂浓度范围内使不同大庆采油厂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3mN/m.在无碱条件下,对于大港油田枣园1256断块原油,当OCS活性剂质量分数达到0.2%时,油-水界面张力即可降至10^-3mN/m.大庆原油的平面模型驱油试验表明,OCS表面活性剂、碱和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ASP)的驱油效率比水驱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三元复合驱油体系化学剂费用投入大,经济效益差的缺点,以廉价的大庆减压渣油为原料在实验室内合成出廉价的驱油用表面活性剂OCS,并初步评价了所得OCS样品的性能。结果表明,OCS表面活性剂制备重复性好,性能稳定。OCS表面活性剂具有优异的降低原油一地层水界面张力的能力,在NaOH存在条件下,能在较宽的碱浓度范围内使大庆四厂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3mN/m。在Na2CO3存在条件下,能在较宽的碱浓度范围内使大庆四厂原油、华北油田古一联原油及胜利孤东采油厂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3mN/m。在无碱条件下,对于大港油田枣园1256断块原油,当OCS表面活性剂含量达到0.1%时,油-水界面张力即可降至10-3^mN/m。对大庆四厂原油的驱油试验结果表明,OCS表面活性剂、碱和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ASP)的驱油效率比水驱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新型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入手,研发了具有低界面张力、可聚合的表面活性单体,将可聚合表面活性单体与丙烯酰胺进行共聚,采用复合引发体系、控制低温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并利用红外光谱、冷冻蚀刻电镜技术对其结构及其在溶液中的分布状态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可聚合表面活性单体与丙烯酰胺参与了接枝共聚,因而克服了色谱分离效应,新型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在不同水质中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增黏性、耐温抗盐性与抗剪切性能,同时具有较低的油水界面张力,质量分数为0.15%的聚合物溶液与大庆采油一厂原油的界面张力达到1×10 1mN/m数量级。岩心驱油实验表明:新型表面活性聚合物驱油剂具有较好的增黏性及较低的油水界面张力,采收率较普通水解聚丙烯酰胺提高了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