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庆卫星油田T区块存在大量的低效井及长关井,这类油井大多存在注水不受效、产量递减快以及含水率上升快等问题.针对T区块的油藏条件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通过细菌培养及物模实验,构建适合该区块的微生物驱油体系,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表明:在构建微生物驱油体系时,需满足激活后总菌浓度大于108个/mL、烃氧化菌浓度大于106个/mL、表面张力小于45mN/m,且原油乳化效果良好;T区块内源菌激活效果较差,但外源菌枯草芽孢杆菌SL与油藏内源菌匹配性好,且具备良好的乳化效果;筛选得到枯草芽孢杆菌适用于T区块最佳营养剂配方为(NH4)2HPO42.0 g/L+NaNO3 3.0 g/L+糖蜜1.2g/L+玉米浆干粉3.0 g/L.该微生物驱油体系可降低表面张力至35.23 mN/m,可降低原油黏度88%,可提高采收率最高达12.21%,具备良好的现场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单家寺油田单12块内源微生物驱油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针对单家寺油田单12块的开发和地质现状,对单12—16井组油水样进行了内源菌群落特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内源微生物激活试验研究,筛选出了适合单12块的ST-12系列激活剂。利用该系列激活剂进行了内源微生物物理模拟驱油试验,模拟结果表明,通过激活内源微生物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7%以上,说明内源微生物在激活后具有较好的驱油能力。在现场试验区,共注入激活剂17轮,累积增产原油2700t。  相似文献   

3.
为了利用微生物技术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针对S12区块开发现状和地质条件,通过对油藏内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地层流体的性质进行分析,确定了实施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可行性。通过大量室内试验筛选了可以激活油藏中利于采油细菌的营养配方,并通过物理模拟试验确定了激活剂的注入浓度,物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进行水驱之后,实施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可提高采收率9个百分点以上,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现场注入试验。现场跟踪测试结果表明,注入筛选的营养剂配方以后,油藏中的细菌被激活,并代谢产生了有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物质,起到了一定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聚合物驱后油藏地层环境,增加油田残余油的驱替量,节约宝贵的石油资源,通过对实验井区生产、地质情况的了解以及井区油、水样的分析、测试,进行了聚合物驱油田继续本源微生物驱可行性室内评价.结果显示,实验区块地层水中有益内源茵群较丰富,具备实施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的一定条件.通过试验井区地层水及注入水为基质的激活剂筛选,得到具有激活地层水中有益内源菌并抑制有害内源茵作用的激活剂W6,现场应用取得良好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胜利油田沾3区块水驱效果差、稳产难度大的状况,开展了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研究。通过室内激活实验,获得了针对性的激活剂,物模驱油实验能提高采收率7%以上。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现场驱油试验。结果表明,激活剂在油藏中具有良好的激活性能,油藏内源微生物被大量激活,并取得良好的驱油效果,对应油井产油量由试验前的2.5t/d上升至14t/d,含水由试验前的95%下降至74.4%。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微生物驱油技术在聚合物驱后油藏的适应性和驱油效果,在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区块开展了先导试验。在室内筛选了激活剂配方,有效激活了试验区块的内源微生物群落;同时筛选了4株在油藏环境下能大量生长繁殖的外源高效驱油菌种,对试验区原油具有良好的乳化作用。室内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微生物驱可提高驱油效率7.8%~8.3%。在室内实验基础上开展了现场试验,油井产出液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油藏微生物得到了有效激活,且具有良好的代谢活性,代谢产物乙酸根质量浓度最高可达105 mg/L;生产动态分析表明,试验后油藏的生产动态得到了显著改善,提高采收率为1.27%,试验期间试验区采出程度提高了4.7%,达57.8%。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内源微生物采油矿场试验效果,分析了大庆油田内源微生物驱油前后油水界面张力、采出液水质生化指标、细菌群落结构和采油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注入营养剂后油水界面张力降低25%,采出液中产生了一定量的乙酸、乳酸等低分子有机酸;营养剂激活后微生物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化,激活后主要优势菌群为弓形杆菌属、陶厄氏菌属、不动杆菌属和梭菌属;注入营养剂后试验区块平均日产液量由456 t增加到528 t,平均日产油量由15.2 t增加到28.5 t。矿场试验注入的营养剂定向激活了有益功能菌,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聚驱后油藏含水上升速度快、产量递减幅度大、剩余油开采难度逐渐增加的问题,在大庆油田南二区东部聚驱后的水驱区块开展了小区块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对试验过程中的注入方式、注入工艺及油藏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入保护段塞的注入方式能充分发挥营养液激活功效,有利于微生物驱油效果的发挥;内源微生物驱增加了原油的轻质组份,从而提高了原油流动性;油层剖面动用状况得到改善,提高了差油层采油量。试验的4口采油井最高增油13.4 t/d,综合含水最低下降2.2个百分点,表明聚驱后油藏仍然可以采用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邵家油田沾3 块内源微生物驱激活剂优化及现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源微生物驱是通过向油藏注入适当的激活剂,选择性地激活油藏中已有的微生物,实现微生物驱油。因此激活剂选择和优化对内源微生物驱来说至关重要。在对胜利油区沾3块油藏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以淀粉水解液为碳源、硝酸钠为氮源、磷酸氢二铵为磷源,以沾3-斜24井产出水作为激活对象,首先利用静态激活实验从微生物活性角度初步确定出2组激活剂配方;然后利用动态物理模拟对2组配方进行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规律及增油效果评价实验,最终优化出沾3块内源微生物驱最佳激活剂配方为0.3%淀粉水解液+0.2%(NH4)2HPO4+0.2%NaNO3,该配方物理模拟实验提高采收率平均大于6.7%。在胜利油区沾3块3口油井进行了单井吞吐现场试验,试验后单井平均日增油量为1.2t,含水率平均下降3.5%,见效周期超过3个月,截至2011年3月底累积增油量超过4000t。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驱后油藏激活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聚合物驱后油藏内源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对大庆油田萨南开发区南二区东部聚合物驱后典型油藏开展了激活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通过优选由玉米浆干粉、硝酸钠和磷酸氢二铵构成激活剂,与保护剂聚合物交替注入,并运用分子生态学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了内源微生物激活前后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利用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可行性。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油藏中有明显的产气增压效果;油藏驱动压力的动态变化及代谢产物气体组分CH4和CO2的δ13C同位素含量波动,验证了激活剂的加入促使油藏内源微生物微氧和无氧代谢交替进行;产出液的各项生化监测指标均有明显变化,激活后优势菌群为Pseudomonas、Thauera和Arcobacter,且丰度增高;试验区阶段累计增油3 068.13 t,含水率下降2.2% ,驱油增产效果明显。该试验的成功实施证明了聚合物驱后油藏采用激活内源微生物驱油的工艺方法是可行的,并为同类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