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tanδ、Δtanδ、ΔC、Q_(max)等绝缘介电特征量与发电机定子绕组主绝缘剩余击穿电压有很好的相关性,能够有效表征主绝缘的老化状态。通过对某老旧发电机近10年特征量进行分析,研究了这些参量随运行年数的变化关系,得出该发电机绝缘已老化的结论,并利用经验公式对绝缘剩余寿命进行了预测。电镜扫描和热重分析等方法验证了绝缘老化的存在,证明了介电参数在老化鉴定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击穿电压是表征发电机定子线棒主绝缘老化状态的特征参量,是影响发电机寿命的直接原因,笔者设计了额定电压为8.5 kV的环氧云母绝缘板材并进行加速热老化试验,通过分析主绝缘板材特征参量的变化趋势,结合击穿电压与特征参量有效性判别,得到能有效表征主绝缘击穿电压的实用特征参量组,并采用BP神经网络滚动式预测方式对主绝缘击穿电压预测,结果表明,该特征参数组Qmax、△C、C、△tanδ、tanδ能有效地用于主绝缘击穿电压预测。  相似文献   

3.
发电机定子绝缘剩余寿命评估参量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选择发电机定子绝缘剩余寿命评估的特征量,测量了运行23年的发电机定子线棒局部放电、tanδ和击穿电压等参量,分析了非破坏性参量与击穿电压的关系,并根据绝缘老化机理和过程,得出了tanδ、Δtanδ、S+k,S-k, Asy等5个特征参量。分析发现第一主成分中上述参量的比重较大,证明它们能较好预测绝缘的老化状态。  相似文献   

4.
击穿电压在大电机主绝缘寿命评估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讨论了BP神经网络在谏壁7号机更换线棒主绝缘击穿电压预测中的应用.首先作者用所测得的试样介质损耗参量、局部放电参量和击穿电压值作为样本提供给BP神经网络学习.然后,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对击穿电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对该批更换线棒击穿电压的预测是可行的,并有较高的准确度.此方法可应用到其他材料和结构相同的发电机击穿电压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提高大电机主绝缘材料的热传导性能及电寿命,对发电机安全运行及能效密度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VPR多胶绝缘系统为基础,研究了多胶Al_2O_3纳米粉体改性主绝缘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保持材料工艺性、固化后机械性能及常规电气性能不变的情况下,改性材料导热系数提高约1.1倍;瞬时工频击穿电压平均值下降18.8%;电老化寿命可提高5~6倍。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了解发电机绕组绝缘老化机理,对运行老化的绕组绝缘系统进行了评估。于是,将一台8kV过电压试验失效的水轮发电机的线棒拔出。先前,由于该电机曾用蒸汽清洗,故假定绕组绝缘已吸收水份。按此假设,在0.2U_N下测得功耗因数为9.6%。为研究该发现结果,对电压耐受试验进行了测试:运行老化绝缘的时间-击穿值与未老化更换线棒比较减小了27倍。所以,运行老化绝缘吸水可显著缩短绝缘剩余寿命。除主绝缘外,来自发电机轴承的油已部分地溶解绕组电晕防护层。从而使电晕防护层的最大表面电阻值比它原来的值大10倍。这样在定子槽中可能产生放电,影响可靠运行。因此,对有类似问题的绕组进行这种形式的放电检查。  相似文献   

7.
鉴定电机绝缘老化程度及预测电机绝缘老化后的剩余寿命,国内、外都相继开展了研究。本文对绝缘寿命的预测方法归纳为三类。三类包括:相关曲线法,应用威布尔分布推算击穿电压法和热电联合老化寿命曲线法。使用这些方法还要不断地进行大量试验,在试验中积累有关数据,最后取得符合我国国情的绝缘寿命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直流高压干式套管的多参量诊断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准确诊断干式套管主绝缘的老化状态,对于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及状态检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分别测量了干式套管主绝缘试样的介质损耗参量、泄漏电流、局部放电参量和剩余击穿电压,采用基于统计学的方法建立了多参量诊断的数学模型,对干式套管主绝缘进行了老化状态评估。结果表明:所测参量中,偏斜度Sk+、介电损耗tanδ、局放起始电压UPDIV、吸收比Pi为最优参量组;多参量诊断会提高绝缘状态评价的准确性,但也并不是参量越多越好,合理的选取诊断参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大型发电机主绝缘多因子老化试验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分析了大型发电机主绝缘多因子老化产生的原因,确定了各单因子老化的试验参数,建立了多因子老化的试验模型和试验方法,设计了多因子老化试验系统。经真机线棒的老化试验验证,随着绝缘的进一步老化,其局部放电量,放电次数和放电能量等参数均呈现增长趋势,放电脉冲相位产生偏移。结果表明,该多因子老化试验系统能满足研究大型发电机主绝缘的老化规律和评估其剩余寿命的要求,为寻找反映绝缘老化程度的特征参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赵德宇  石颉 《绝缘材料》2021,54(7):75-80
为探究环氧云母绝缘老化过程中的光学特性,对发电机定子线棒环氧云母主绝缘进行了电-热加速老化处理,测量了不同电压及温度下线棒试样的蓝光白度值,分析了老化对环氧云母绝缘材料光折射率和吸收系数的影响,利用回归分析确定了蓝光白度值与老化时间的方程关系,并通过t检验证明方程的有效性.最后,利用蓝光白度值的变化特性结合Fallou模型对环氧云母主绝缘的绝缘寿命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环氧云母绝缘的蓝光白度值随绝缘老化程度的加深不断下降,利用Weibull分布概率值结合Fallou模型可以实现环氧云母绝缘的寿命评估.  相似文献   

11.
东方绝缘技术的进步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东方电机绝缘材料、绝缘结构、绝缘工艺和绝缘试验的技术进步,回顾了绝缘体系发展历程以及对未来绝缘新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论文对定子铁芯绝缘,罗贝尔线棒绝缘结构,主绝缘结构,定子槽部固定结构,转子匝间绝缘结构及极身绝缘结构等进行了优化研究,将优化研究结果应用到实际当中,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道明 《大电机技术》1992,(6):31-35,43
在泵站,电机的绝缘故障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本文根据对湖北省15个市县29个泵站200余台电机的大量调查与部分电机的现场测试,研究了这些电机投运的气候特点与故障时间的关系;分析了故障原因及规律性;提出了部分电机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列举了不同投运绝缘电阻对绝缘的不同影响;并结合泵站的运行特点,阐明了对泵站电机绝缘寿命评定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周芩芩 《绝缘材料》2002,35(6):13-18
该文叙述了上海汽轮发电机有限公司首台 6 0 0 MW汽轮发电机的绝缘材料及绝缘结构 ,包括定子线圈的电磁线和线圈主绝缘、防晕结构 ,端部绝缘及固定件 ,转子线圈匝间绝缘、对地绝缘 (槽绝缘 )、引线绝缘 (径向和轴向导电螺杆绝缘 )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对定子铁心绝缘、Robel线棒绝缘结构、主绝缘结构、定子槽部固定结构、转子匝间绝缘结构及极身绝缘结构等进行了重点研究.使整个绝缘结构全部达到或超过了加拿大CGE公司的要求,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6.
高压开关复合绝缘与固体绝缘结构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利生 《绝缘材料》2001,34(6):18-21
本文介绍了高压电器中绝缘结构的发展方向以及复合绝缘与固体绝缘在高压开关设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丁心耿  周海 《绝缘材料》2005,38(3):26-28
通过分析中铝青海分公司第三电解厂200kA大型预焙电解槽短路口绝缘情况,找出了连续5台电解槽短路口发生短路故障的原因,提出了科学有效的绝缘装置改造方案,并实施技术改造,消除了事故隐患,运行表明效果良好,保证了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8.
发电机定子线棒绝缘烧损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指出了导致南津渡水电站灯泡贯流式机组定子线棒绝缘劣化和接地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槽部绝缘设计存在缺陷、散热容量不足等原因。提出了改造定子绕组和冷却系统等处理办法 ,实际运行表明提出的处理办法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9.
变频牵引电机定子绕组绝缘老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比测量了不同运行年限的变频牵引电机的定子绕组绝缘诊断参数,包括绝缘电阻、介质损耗因数、局部放电起始电压(PDIV)、剩余击穿电压等特征参数,以及沿绕组不同部位的绝缘材料取样进行了热失重分析(TGA)来研究绝缘老化特征。介电性能测量结果表明,与新电机相比,运行后定子绕组的绝缘介电性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出槽口附近绝缘的老化程度高于槽内。TGA分析结果表明,使用了长达10年的牵引电机定子绕组绝缘性能略有下降,且线圈下层边的绝缘老化比上层边明显。  相似文献   

20.
超高压电力变压器绝缘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SFP400000/500超高压电力变压器的绝缘进行了仿真计算.对主绝缘电场的计算应用有限元法,计算时将主绝缘电场场域划分为三个子区域,得出了各区域中的电位分布和电场强度分布,并计算了相关的绝缘裕度,找出了绝缘的薄弱环节.对纵绝缘电场,建立了绕组在雷电过电压下的电路模型,分别计算了高、低压绕组在全波和截波作用下的电位分布和梯度分布,确定了梯度最大的油道,并计算了相应油道在的全波和截波下的绝缘裕度,为变压器绝缘设计和改进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