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建立我市农村水务建设与管理新机制的意见>(京政办发[2006]41号)和市水务局相关文件精神,2006年底全市成立了125个农民用水协会、3927个村分会,组建了1.08万名农村管水员队伍,负责农村水务管理工作.两年来,农民用水协会和管水员队伍在保障农村水源安全、饮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总结了近两年来的主要做法、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期间,阳泉市紧紧围绕全省兴水战略和全市“统筹城乡、率先转型、全面崛起、富民强市”及“三城同创”工作目标,积极践行可持续治水思路,为建设“千亿阳泉、百万新城”提供了有力的水务保障。一、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圆满完成2006年开始,农村饮水工作重点由饮水解困转移到了饮水安全上来。  相似文献   

3.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农民安全饮水工程,如何使工程建设发挥最大的效益,已成为当地政府、水务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就延庆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类型及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长效管理的工作目标和保障措施,为今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长效管理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郊区水利作为首部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农村水利向统筹城乡水务转变,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务转变”,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统筹城乡,建设循环水务2004年市政府批复实施的《北京市郊区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明确到2008年,郊区初步建立起农民安全饮水保障体系,农业实用高效节水体系,乡村水环境保护体系,防洪减灾保障体系和基层水务管理体系。力争使郊区水利基本实现现代化,促进北京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农民安全饮水保障体系:让郊区农民喝上放心水是郊区水利建设的第一要…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安全饮水工作,2005年以来,将解决农民饮水安全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采取集成政策、整合资源、部门联动的方式,加快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06年年底,郊区329万农民中实现安全饮水人数达到216万人,郊区农民安全饮水达标率(指农村供水工程设施、水质、运行管理达到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农民人数占农民总人数的百分比)达到65%,比2005年增长了10个百分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发展环境、促进农村城镇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农村饮用水工程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秋华 《中国水利》2007,(13):30-32
针对面广量大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如何加强管理,使工程长久良性运行,保障农民的饮水安全,浙江省各地在实践中进行了探索。通过水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乡镇供水统一管理的模式、村级饮用水工程产权与经营权制度改革等措施.探索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的模式,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李汇樱 《吉林水利》2011,(12):F0002-F0002
2011年10月18日,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培训班在吉林省长春市开班。培训班由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中心和吉林省水利厅承办,润华农水实业开发公司协办。全国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水利(水务)厅(局)、地(市)、县水利(水务)局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技术人员共300多人参加培训学习。  相似文献   

8.
《河北水利》2008,(11):47-47
衡水市把解决农村人饮安全作为全市水务工作重中之重,多措并举,取得较大进展。 该市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城乡一体。依据饮水不安全人口的分布状况.统筹考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布局、近期和中远期水源布局、城镇与农村供水工程、饮水不安全村和饮水安全村、供水工程与排水工程建设等.形成了科学有序.逐步推进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赵小娟 《中国水利》2013,(Z1):20-21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地区通过实施"循环水务",促进了蓄水、供水、节水、排水、达标治理污水、再生水利用等水平的提高。南口地区近几年大力发展了小流域治理、节水灌溉工程、安全饮水工程、雨洪利用、污水处理等工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需求问题,涌现了一批优秀水务循环村,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对进一步加强农村循环水务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福建省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福建省历来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早在1991年就把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工程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安排专项补助资金。尤其是2004年以来,福建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放在水利工作的突出位置.连续4年把以千万农民饮水工程为重点的“六千”水利工程建设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集中资金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1.
纪平 《中国水利》2013,(Z1):2-2
<正>近些年,北京市郊区水务工作以民生水务为主线,围绕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民生水务、科技水务、生态水务"建设,初步构建起农村安全饮水、农业高效节水、乡村水环境保护、郊区防洪减灾、基层水务管理等五大体系,提高了水务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北京郊区水务建设保障了城乡水源安全,改善了郊区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管芳 《中国水利》2014,(12):74-74
近期,海南省改革和发展委员会与省水务厅联合下发了《关于下达海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4年投资计划的通知》,明确2014年海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1.5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12160万元,省级配套3000万元,市级配套40万元。计划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30.2万人,其中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8.01万人,农村学校师生饮水不安全人口2.26万人。  相似文献   

13.
适度超前发展农村水利为北京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与保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水利部关于东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的要求,北京市从规划入手,在明确北京水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从饮水安全、乡村水环境保护、发展节水灌溉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基层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等各方面的具体目标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热点传真     
2006年中国解决近3000万农民饮水安全问题水利部部长汪恕诚说,2006年中央投资60亿元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比上年增加40亿元,地方和群众配套55亿元,使2897万农村人口告别饮水重度氟砷超标、重度苦咸水和血吸虫病区饮水不安全问题。中国政府去年明确要求将原定每年解决1亿人饮水安全问题的目标提高到1.6亿人,用10年时间解决现有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水利部截至2004年底的统计显示,全国有3.23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占农村人口的34%。其中,氟砷含量超标的饮用水、苦咸水、污染的地表和地下水是严重威胁农民身体健康的三大隐患。汪恕诚表示,…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水利》2005,(1):105-105
2004年12月23日 全区农村牧区饮水安全规划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冯有恩、水利厅副厅长冯国华、自治区发改委、卫生厅及各盟市水利(水务)局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传达贯彻全国农村饮水工作会议精神,总结5年来农村饮水解困工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自2005年以来,随着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入推进,门头沟区高度重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累计投资2.75亿元实施农民安全饮水工程,共打机井54眼、铺设管道约800公里,解决了近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安全饮水工程的大规模建设对农村安全饮水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细致调研,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几年大规模建设后门头沟区农民饮水水源、供水方式及管理现状,分析农村饮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刊编辑部 《中国水利》2006,(24):I0015-I0020
对于3亿多尚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农民来说,2006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无疑是一个福音.在这次会议上,国务院根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将原定"十一五"时期解决1亿人饮水安全的目标提高到1.6亿人,并决定比原计划提前5年,即用10年时间基本解决农村3亿多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8年是改革开放第30个年头。30年来,北京郊区水利工作以解决民生为主线.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在改革中探索,在创新中发展。经历了水利没施完善配套恢复发展、群众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山区水利富民、建设新农村循环水务等发展阶段,,特别是2004年北京市组建水务局以来,按照全市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要求,积极推动农村水利向统筹城乡水务转变,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务转变.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农村安全饮水保障、农业高效实用节水、乡村水环境保护、郊区防洪减灾保障、基层水务管理等郊区水利现代化五大体系。  相似文献   

19.
针对德州市水资源短缺、水源水质差、农村饮水安全任务重、要求高的特点,对德州市整建制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思路,以及为确保城乡供水安全所实行的水务一体化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也为全国类似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农村水务工作在实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占重要位置。目前,在投入政策与管理方式上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外资投入、受益农民投入并存的多渠道投入体制。针对农村水务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北京市建立完善了四级水务管理体制,形成了政府监管、农民参与、社会监督的良性运行管理体制。在保障北京市水源安全、供水安全、水环境安全,提高农村用水效率的同时,探索建立农村水务良性运行管理机制,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