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集矿区开拓部署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进年来,在总结设计经验,借鉴国内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新集矿区新井设计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特别采区布置方面,通过优化采区布置和优化采区生产系统,减少了初期工程量,缩短了建设工期,实现了采区合理集中生产,为矿井高产高效达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就近期设计的具有代表性的刘庄煤矿采区布置作以介绍如下。 2、本文依据淮南新集矿区已投产几对矿井煤层特点,寻找合理矿井开拓部署,为加快煤矿建设创造条件,使矿井能在较短的时间投产,并尽快地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提高矿井的经济效益,同时针对性提出一些建议措施,可为矿井开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马维新 《煤炭技术》2004,23(7):53-54
优化采区设计是提高采区生产能力的有效手段 ,本文主要介绍了采区概况及优化采区布置的形式 ,详细叙述了优化采区几何尺寸的方法及采区巷道的布置方式 ,有利于矿井合理集中化生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随着老矿井生产向深部转移,如何在浅水平残采区范围内合理集中开采,是老矿井发展中面临的难题。以平煤股份一矿二水平残采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布置大采长、大储量工作面,合理布置走向工作面、俯采(仰采)工作面、调整优化通风系统、优化巷道支护技术参数等开采技术,实现了矿井合理集中布置,提高采区煤炭资源回收率,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为矿井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该开采技术对其它类似矿井残采资源回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庄煤矿设计回顾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在总结设计经验,借鉴国内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新集矿区新井设计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特别矿井开拓布置方面,通过优化开拓及采区布置,缩短了建设工期,实现了矿井合理集中生产。今就近期回访的合肥煤矿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刘庄煤矿的开拓部署改革情况及效果作以下回顾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采区是矿井的主要生产车间,也是矿井组织生产的基本单位.采区生产能力的大小,仅仅反映了采区的产品完成效果如何,而不能反映该采区的条件如何.因此制定一套比较全面反映采区生产组织活动的统一指标,就显得非常需要. 本文即准备针对上述问题就如下几方面加以探讨:一、对“采区生产能力”的正确理解;二:影响各种不同“采区生产能力”的因素分析;三、怎样选择合理的“采区生产能力”;四、推荐一套比较全面反映采区生产组织活动的统一指标——采区生产集中程度指标.  相似文献   

6.
杨庄煤矿将井底车场附近原设计的四个采区合并布置为两个中央采区,建立采区直接运入主井井底装载煤仓的皮带机集中运输系统,实现了集中生产,简化了运输系统,进一步提高了矿井生产能力.矿井可采煤层如附图剖面.煤层倾角12~15度.三层煤厚1米,五层煤厚5米,三、五两层煤间距20米,采用小联合布置采区.下部六层煤厚3米,与五层煤间距80米,单一布置采区.  相似文献   

7.
新汶矿业集团良庄矿业公司是我国地质条件较复杂的矿井之一,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深部工作面的开采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580m水平三采二、四层跨断层联合布置,实现了采区合理集中生产,提高了采区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降低了万t掘进率,为深部矿井复杂条件下安全生产和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倾角变大、断层较多、温度升高、战线较长、生产系统复杂等开采条件,造成矿井生产能力低,资金积累工程量大、生产接续紧张,同时给安全生产带来了困难。通过-580m水平八采区前后组煤生产系统联合布置,实现了采区合理集中生产,提高了采区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降低了万t掘进率,为深部矿井复杂条件下安全生产和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东滩矿井设计生产能力400万t/a,是兖州矿区正在建设的最大型矿井.由于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矿井设计改革.东滩矿井采区设计通过两次改革,简化了巷道布置,减少了巷道工程量,由原80981.7m减为62619.0m;提高了工作面装备水平,由原普采、高档普采和综采三种采煤工艺改成现在矿井全部综采;提高了工作面单产能力,由原50万t增至77万t;减少了达产工作面个数,由原12个工作面减少到现在6个工作面,简化了生产系统,达到矿井集中管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对营城煤矿条件下,薄及中厚煤层群采区分层或分组的合理布置方式作了分析.用经济分析法确定了在这种条件下采区分组布置的合理界限.并分析了影响这个合理界限的各种因素. 文章根据营城矿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分组布置采区的技术合理条件主要是组内各煤层间选取石门联系,溜煤眼联系或二者混合联系的可能性.分析了上述三种联系方式的优缺点.得出了营城矿条件下分组方式的结论. 文章论述了分组布置采区是开采薄及中厚煤层群的矿井降低掘进率、提高回采率以及合理集中生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郭元欣 《煤炭技术》2004,23(9):85-86
在山区地形、砾岩分布条件下 ,采用三维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 ,查明了杨村煤矿 13采区构造分布情况 ,为优化矿井采区设计 ,合理布置工作面 ,提高煤炭回收率 ,保障安全生产 ,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东荣三矿为一新设计的大型矿井,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50万t,初期投产采区为东八采区和东二采区,分布在井田的东翼,两采区的年设计能力分别为70万t和80万t,对于这样大的矿井生产能力和采区生产能力,不仅要求矿井各系统、各环节的能力与之相适应,而且要求对于保证矿井稳产起重要作用的井底车场主煤仓和采区煤仓要有合理的容量.众所众知,井底车场煤仓和采区煤仓在缓解生产与运输、运输与提升间的矛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煤仓容量一经确定并付诸实施,就很难改变.尽管在矿井设计过程中已经对这些参数的确定进行了详细的论证,但由于矿井生产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随机波动性,而且生产系统还经常受到其它系统(如提升系统)状态的影响,这就给合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我国在实行矿井合理集中生产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生产矿井的平均年产量,从1961年的33万吨提高到1980年的近50万吨;采区平均年生产能力,由1962年约10万吨增加到21万吨;工作面年平均单产,由1965年的6646吨提高到11032吨;万吨掘进率,从1960年的324米降为191米。 合理集中生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产集中程度,一是集中程度的合理性。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采掘生产集中到什么程度才算合理?试作如下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1974年前后,兴隆矿务局对所属各矿矿井开拓布置进行了改进,扩大了原设计规模,增加了可采储量,采区生产能力普遍提高。这样就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采区生产、大巷运输、井底车场、矿井提升之间的一系列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避免采区出煤的“卡脖子”现象,有必要因地制宜地设置一定容量的采区煤仓,以满足矿井正常生产的需要。采区煤仓是采区巷道布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  相似文献   

15.
宋成义 《现代矿业》2018,34(2):49-52
由于矿井开采深度逐年增加,井下水文地质条件日趋复杂,各生产系统环节逐渐增多,进而导致采掘失衡。对采区巷道布置方案进行优化,有助于减少采区准备阶段岩巷工程量,尽快形成采区生产系统。以河南省陈四楼煤矿北翼二十采区准备巷道为例,在确保采区各生产系统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优化了采区准备巷道布置方案,通过对胶带集中巷与轨道集中巷采用“机轨合一”的布置方式,将巷道断面设计成直墙半圆拱型式,并采用锚网喷+锚索支护工艺对巷道围岩进行稳定性控制,实现了连续化集中生产,既能满足采区运输系统的需要,又能节省采区准备巷道工程量、降低前期成本投入、缩短采区准备工期并提前满足采区工作面的回采条件,从而达到缓解矿井采掘接替紧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今年十月,煤矿设计采矿专业情报分站在福州召开了采区巷道布置研讨会.主要内容是探求缓倾斜煤层取消岩石集中巷或减少岩石集中巷的采区巷道布置方式,以加快建井速度,利于安全生产和改善矿井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交流资料35篇,大会介绍了15篇.  相似文献   

17.
不断改革生产矿井的开拓、准备与采煤系统,提高机械化程度,实现合理集中生产,是我国煤炭工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政策。开滦集团荆各庄矿针对具体煤层地质条件,努力寻求矿井合理集中生产的有效途径,并积极进行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包括对矿井主要生产环节进行技术改造。采取措施,打开禁区,扩大采区生产能力。改革矿井开拓部署和采煤方法,发挥综采优势,提高单产水平。这些实践成果,对于同类生产矿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石门揭突出煤层的危险性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生产机械化水平和掘进速度的提高,一些生产矿和新设计矿井都对采区巷道布置进行了改革,广泛采用集中上山和区段集中平巷,实现了采区巷道联合布置,并将运输大巷、采区集中上山、区段集中平巷等,布置在煤层、煤组或煤系的底板坚硬岩石中.这对解决巷道支护,改善巷道维护条件,减少维护费用等是有利的.但是,对于有煤和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用石门揭突出煤层的机会增多了.  相似文献   

19.
为优化深部采区通风系统,超化煤矿依据矿井采掘规划和现有巷道布置情况,提出了新的通风方案,并经过安全技术、经济技术分析与比较,选择了更加合理的采区通风系统。在确定突出矿井采区通风系统时,应该分析其对矿井其它区域正常采掘活动的影响程度,合理的采区通风系统不仅需要满足该采区正常生产,还要保证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0.
高庄煤矿是设计生产能力为 90万t/a的全水采矿井 ,生产能力较低。在分析了矿井采取增加水采枪数或增加水采系统个数均不可能取得提高生产能力的效果后 ,决定对矿井水采接续的西 5采区改为旱采 ,并按照旱采的要求对矿井生产系统进行技术改造 ,实施水旱并采 ,使矿井生产能力达到了 2 0 0万t/a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