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既是人口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居民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是当前我国粮食消费的主要方式,其中,口粮是最主要的粮食消费途径。目前,我国粮食消费呈刚性增长态势,而间接粮食消费成为拉动粮食消费增长的主动力。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粮食生产在经历"十一连增"后,生产问题以及政策困局突显。粮食"十一连增"背后呈现出三大矛盾,粮食政策体系产生了两大困局。首先,粮食供给将长期处于"结构性紧平衡"。2013年,我国粮食产量6.02亿吨;城乡居民口粮消费总量大约1.9亿吨,饲料用粮3亿吨,再加上种子用粮、工业用粮和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不可避免的损耗,粮食消费和消耗总量可能接近6亿吨。考虑到城镇化导致我国每年城市新增人口超过1000万,"总体基本平衡、结构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消费变化特征及未来需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我国粮食消费变化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EMM模型对我国未来粮食消费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粮食消费结构与品种结构及空间布局变动明显;人口增加、城镇化进程、膳食结构变化、粮食加工业快速发展及生物质能源等是影响我国粮食消费变动的主要因素;预计未来我国粮食消费总需求仍将平稳增长.口粮消费继续稳定下降,饲料粮、加工用粮为我国粮食需求增长的主体。各粮食品种间,预计对稻谷和小麦的需求稳中略降,对玉米、大豆的需求呈现规模和比重双增态势。  相似文献   

4.
全面小康社会时期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谈及我国粮食供求必须实现“四化”,对居民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的需求进行了预测,并对确保粮食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5.
小麦是我国口粮消费的主要粮食品种,而玉米则是我国饲料消费的主要品种。两者同时都可以作为饲料和工业用粮,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消费替代关系。而小麦与玉米比价变动即为影响两者替代关系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台湾过去60年居民食物消费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特征是食物消费随经济发展呈现阶段性变化。在达到小康生活水平之前,居民对各类食物的消费量总体呈增长态势,食物消费模式属于主食类食物为主导的饮食模式。在小康向富裕过渡时期,食物消费结构调整显著,口粮消费大幅下降,副食类食物消费大幅增长,食物消费模式进入以副食为主导的时代。达到富裕生活水平后,各类食物消费量均呈下降趋势。参照台湾食物消费变化特征,预测中国大陆未来10年食物消费变化的趋势是:居民口粮消费呈下降趋势;水果、肉蛋奶及水产品等高附加值的食物消费呈快速增长态势。根据食物消费变化趋势,制定符合居民食物消费需求的食物生产、贸易政策,才能确保食物安全。  相似文献   

7.
我国动物蛋白食物消费与饲料用粮供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畜、禽、水产品消费快速增长,人均动物蛋白食物消费量从1978年的11.44kg/人增加到2002年的38.55kg/人,年均增长速度为9.79%。同期饲料用粮增长速度远远超出粮食增长速度。未来我国饲料用粮呈快速增长趋势,饲料用粮占粮食总需求的比例将由1995年的25.93%增加到2010年的;54.58%。饲料用粮过快增长是导致我国出现粮食供求缺口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控制饲料用粮过快增长,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从粮食的基本特性和当前粮食行业的产业特征来分析,主食是城乡居民为了生存、生活必须食用的主要粮食制成品,既包括米饭、馒头、面条、杂粮等主食制品,也包括大米、小麦粉等主食原料;而主食产业化,则是在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全产业链过程中形成的、以粮食生产基地化、主食加工工业化、营销供应配送化为主要特征的、具有中国膳食特色的新型主食产业发展方式。推进主食产业化是粮食部门践行“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行业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对传统粮油加工业发展方式和传统粮食供应保障方式的深刻变革,是粮食行业提升口粮供应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行业使命。  相似文献   

9.
<正>8月6日,四川省与黑龙江省粮食部门签订建立长期稳定粮食产销合作框架协议。全国最大的粮食产、销大省缔结"粮缘",以期"产销互补、丰歉互保"。去年四川省粮食消费量达900亿斤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粮食消费大省。其中,加工转化用粮需求的增长成为拉动四川省粮食消费的重要引擎。去年四川粮油加工总产值达940亿元,涉粮产业总产值达5000亿元左右,约占全省GDP总量  相似文献   

10.
<正>广东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粮食消费总人口超过1亿,更是缺粮大省,保障超过1亿人的粮食市场供应任务繁重。国家大力提倡实行主食产业化工程,恰是解决广东军需民食的一剂良药,主食产业化在广东省发展前景广阔。《国家粮食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主食产业化增强口粮供应保障能力的指导意见》(国粮展〔2012〕164号)提出,广东等地要建设和改造一批优质米制主食加工示范基地。按国家要求,目前广东初步形成主体多元化、生产自动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农历送"马"迎"羊"的年终岁末,来自农业部消息:我国将力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向被打入主食另册的土豆,将成为稻米、小麦、玉米之外的第4大主粮作物,预计到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甚至许多专家称:"在未来世界出现粮食危机时,只有马铃薯可以拯救人类"。在中国粮食"十一连增"的大好粮食形势下,俗称"洋芋"的马铃薯喜气洋洋迎羊年,抓住马尾巴荣登主粮宝座,虽似有国人饭碗"粮不够,薯来  相似文献   

12.
利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未来一定时期中国农村和城镇居民人均食物消费,再结合城镇化、人口增长、料肉比等相关数据,对中国粮食总需求进行预测.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粮食总需求呈现出增加趋势,截至2020年,粮食总需求量为60 390.93万t,口粮消费量将减少,饲用粮消费量将持续增加,且大约在2015年,饲用粮消费量将超过口粮,两者在2020年将分别达到27 470.22万t、18415.71万t;到2020年城镇居民口粮和饲用粮消费量均将超过农村居民.本文根据此研究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是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大国,其中大米的年产量1.7亿吨以上,玉米的产量达到1.3亿吨,还包括了大量其它的俗称五谷杂粮的粮食作物,如小麦,高粱等。目前国内粮食作物基本上还是进行浅层次加工,如脱皮、磨粉等,然后作为人们的主食进行蒸煮食用,这种食用方式占了粮食作物消费总量的80%以上。其它的加工方式也主要在固体食品方向加工、消费,如饼干、膨化小吃等。但在粮食液态化方面进行加工和消费方面涉及很少。将粮食进行液态化加工,生产液乳化快速消费食品是加速粮食消费的一条重要也是主流途径之一,也是开拓液态食品品种门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粮食加工业的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食物消费中加工性粮食食品的比例逐渐增加,食品工业用粮比重也相应加大。但是,目前我国粮食品种结构性供求矛盾还比较突出,粮食加工水平相对落后,制约了粮食产业的发展。 发展现状 在以前粮食供应比较紧张的时期,由  相似文献   

15.
加拿大的粮食流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是富产粮食的国家 ,每年生产的粮食远远大于国内的消费量 ,正常年景 4 0 %的粮食用于国内消费 ,6 0 %的粮食出口到世界 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年产粮食总量约 5 0 90万t,国内消费2 0 30万t ,其中食品消费 2 90万t ,种子 16 0万t ,饲料 80 0万t ,啤酒工业用粮 780万t。出产的粮食品种主要是小麦、大麦、大豆和双低油菜籽 ,其中小麦占粮食总产量的一半。加拿大的粮食产后管理及粮食流通技术严谨先进 ,很多方面值得我国借鉴。1 健全的管理机构加拿大粮食流通管理机构比较健全 ,按照《加拿大谷物法》规定的职责 ,既分工又密切配合 ,共…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中国多市场多部门模型(CEMM),并运用该模型模拟预测2007--2030年中国粮食及其主要品种稻谷、玉米和小麦的消费需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粮食消费需求总量在未来仍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会明显放缓,尤其到2015年后趋于稳定,2030年,粮食需求量维持在6亿t左右。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增长相对较快,2030年分别达到1.6亿t和1.3亿t。从品种来看,稻谷、玉米和小麦仍是最重要的粮食消费品种,2030年分别达到1.9亿t、2.0亿t和1.0亿t,共占粮食总消费量的83%。随着粮食消费需求的变化,粮食的贸易也有所变化,对于稻谷和小麦,中国仍然能够自给自足,小麦甚至还会有少量的出口;玉米则由出口国变成进口国,但进1:7量仍然有限,2030年自给率还在95%左右。因此,尽管中国粮食需求会有所增长,但并不会对国际粮食市场产生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大米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大米消费量占我国口粮消费总量的60%以上,我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作为主食,并且消费人群仍在扩大。GB/T1354-2009《大米》国家标准自2009年10月1日实施以来,为引导水稻种植生产、指导稻米加工业的发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满足市场需求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粮食消费人群的年龄结构、城乡分布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产品品质、安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米加工业的基本情况 我国是一个稻米生产大国,也是一个稻米加工和稻米消费大国。正常年景,我国年产稻谷1.8亿t左右,是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中的第一食粮。我国丰富的稻谷资源和消费需求为大米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粮食自给率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2012年我国粮食自给率下降跌破90%,进口增长"超高",引起社会的警示,实际上我国谷物自给率较高,只是大豆的自给率仅有16.2%,油脂的自给度仅有34%。笔者不同意稻谷、小麦100%的自给率观点,中央1号文件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并不等于非得自给率达到100%,同时稻谷、小麦100%自给也不现实,笔者分析了2003~2013年我国四大主粮(含大豆)自给率,提出了8个方面的粮食安全观点:粮食自给率仅是衡量粮食安全的一个指标;"100%提法"没有必要;强推自给率不符合现行政策安排;重视谷物进口,又应避免进口高速增长;可以用库存消费比等指标代替自给率单一指标;保障粮食安全自给率仅仅是其中一指标;探讨粮食休耕和轮作制度试点。  相似文献   

20.
我国粮食加工业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粮食总产量由建国初期1.13亿t和年人均粮食占有量240kg,分别提高到2000年的4.95亿t(增长4.38倍)和400kg(增长1.67倍)。我国粮食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5%,是世界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世界人均粮食占有量为263kg,我国高出100kg)。我国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为粮食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一、我国粮食加工业现状(一)我国粮食加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