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纪家晶  彭伟 《新食品》2014,(5):76-77
中国白酒是否需要文化作支撑?当前环境下探讨酒文化有着什么样的意义?白酒企业如何才能将酒文化有效融入到白酒品牌建设中去?这三大问题是处于困顿期的白酒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于1月12日举行的安徽酒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安徽省首届酒文化研究论坛上,就中国白酒文化与品牌消费之间的关系与与会者进行了深入交流,领悟白酒文化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2.
向宁  徐振兴  张岳 《新食品》2012,(15):44-45
2011年,贵州省委站在中国及全球酒业的高地,提出了“未来十年中国白酒看贵州”的宏伟蓝图。于是,我们看到了贵州白酒加速在全国跑马圈地、攻城略地,中国白酒行业“贵州热”方兴未艾、大干快进。但是在这繁华热闹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处于二三线的酱酒品牌发展过程中依然遇到诸多瓶颈,而且难以迅速地从困境中脱身。  相似文献   

3.
漠羽  刘玉美 《新食品》2011,(19):140-141
白酒进入团购时代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团购时代白酒品牌的核心卖点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来审视当今白酒的畅销品牌,从央视黄金广告时段的白酒包场现象我们似乎可以领会一二。如今从广告的背后我们寻找白酒品牌最重要的内核支撑,它们就是品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我国白酒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骨干白酒企业销售业绩均保持30%左右的增速。但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侵权假冒现象恶性蔓延,消费者对白酒忠诚度不断削弱。  相似文献   

5.
何冰 《酿酒》2013,(6):112-115
本世纪以来,中国食品行业尤其是酒行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愈发重视,这从以下几枚重量级的商标争议就可见一斑:杜康商标争议被称为中国白酒商标官司时间最长的案件;解百纳商标争议被称为中国葡萄酒行业知识产权第一案;国酒茅台商标争议被称为中国白酒行业知识产权第一案;卡斯特商标争议被称为外商侵权中国商标第一案等等。在蛇年行将结束马年即将来临之际,白酒行业商标争议再起,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殷殷冀望中国酒行业和企业因着这些商标的争议,来重视对民族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呵护。  相似文献   

6.
互动     
《新食品》2012,(5):51-51
自洒理应具有娱乐精神 很难得在贵刊上看到这种以全行业的形式、以调侃的写作方式来解读中国白酒。中国白酒向来给人厚重、严肃之感,没有调侃,没有娱乐精神,这似乎总让我们感觉行业里缺点什么料。其实私下里,许多白酒业内人士颇具调侃精神,就连高月明老师也时常用国内外新闻调侃生活的琐事,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为白酒加点“料”?我真心希望2012年中国的白酒行业能有所突破与改变。  相似文献   

7.
娄向鹏 《新食品》2010,(24):118-120
忘掉酒鬼、酒徒吧,年轻人才是未来的消费主力;忘掉历史、酒精和度数吧,白酒就是一种饮料;忘掉历史与传承吧,打造白酒新一代的选择。中国白酒如何走向未来?就是与时俱进!也许这些观点有些过激,却是白酒行业必须去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程万松 《中国酒》2006,(4):22-27
期盼已久的白酒税收政策调整,终于尘埃落定,从价税税率调整,将原来薯类白酒的15%和粮食白酒的25%合并为统一按20%收取,五毛钱从量税不变.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国家对白酒行业从严苛税政向正常合理环境渐进改革的开始,是一种进步,而且粮食酒税下调5个百分点,也减轻了名优企业的负担。但更多得业内人士认为,这个结果与大家的期望值相去甚远,对白酒行业并不是一个利好消息,更谈不上解决白酒行业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这次税改经过国家六部委的深入调研激烈讨论和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的艰苦卓绝的政府公关,遭遇如此评论,记者认为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但这现象的背后一定隐藏着影响白酒行业生存与发展的某些玄机。于是记者深入一线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结果原原本本地诉诸文字,以期业内深思。  相似文献   

9.
穆易 《酿酒科技》2000,(1):107-108
本刊讯:一石激起千层浪,近来,一篇题为《中国白酒协会负责人揭“老底”:七成白酒系食用酒精勾兑》的短文在全国白酒市场上引起波澜,一时间议论纷纷。本刊记者带着“如何看待新型白酒”的问题采访了白酒界权威人士。中国食协白酒专业协会副会长沈怡方指出:“宣传、推广新型白酒,推动传统产业尽快向现代化发展,这是我们协会和众多白酒专家多年来从事的一项重要工作。新型白酒(固液结合,以优质食用酒精为基础酒调配勾兑各种白酒)技术及其产品在全行业内早已得到普及与共识,因此并不存在所谓‘揭底’问题。”至于为何选择目前时机加…  相似文献   

10.
王心高 《新食品》2011,(12):122-123
这是一个白酒业超常提速的时代,这是一个公信力遭遇危机的时代。在中国白酒业即将跨入大整合的时期,白酒行业必须构建白酒公信力,才能锻铸“中国白酒”的核心价值。那么,如何构建白酒公信力呢?稻花香认为,构建中国白酒的公信力,必须遵循以下三大原则:  相似文献   

11.
朱浪 《新食品》2005,(18):21-22
白酒业的变局与悬念永远不会停止。广东白酒市场的13年,既是中国白酒发展历程中短暂的一瞬,也是凝固了白酒行业诸多变化与趋势的定格。我们将从市场演进、品牌演进以及操作演进的角度,重温广东白酒市场这13年,期望能够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找到一些变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沟通     
《新食品》2010,(1):20-20
期待香型+产区双维度定盘 合肥厚道营销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斌 总结中国白酒的2009年,次高端价位产品出现、资本与白酒的亲密接触、整治酒后驾驶等等影响重大的事件,其实都是一些现象,在这些现象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产业环境和消费者的改变。关注这些现象,更应该洞察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几位智业机构的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来为读者揭开深藏在现象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陈薏霜 《新食品》2014,(23):68-70
时至今日,白酒行业的调整仍在继续,如何破局白酒当前的困境,中国白酒未来该往哪里走?这是业内一直在探索的命题。多数业内人士认为,白酒巨头五粮液是行业调整的“风向标”,五粮液的企稳才是行业复苏的标志。无疑,不论行业环境如何,五粮液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酒业“神经”,备受业内人士关注。  相似文献   

14.
柳剑华 《中国酒》2013,(10):30-33
今年的白酒行业市场尤其是中高端白酒市场远远不如往年,几乎已成定局。 新形势下,要研究分析中国白酒行业未来发展方向.诸多企业发展将向何处,市场该如何实现突破等等问题,首先我们就必需对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历史做个简单的回顾.熟知造成白酒市场步入拐点的深刻原因.然后才能真正找出整个行业未来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前段时间,为中国名酒60年活动事宜,新食品杂志社社长汪歌带领我们一行人在南京拜访了中国白酒技术权威、业界泰斗沈怡方先生。专访中,除了回顾名酒评选历程外,沈老还提到了当前白酒行业存在的一些不好的现象,制约着中国白酒的发展。他同时指出,白酒工艺技术的市场化仍然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仔细听听这位白酒泰斗是怎样看待目前的中国白酒业.以及对其未来的发展给出了怎样的建议和期许。  相似文献   

16.
冯柯桦 《新食品》2014,(18):128-129
“汾阳王郭子仪的王者风范与‘中庸和谐’之精神,其精髓已成为我们经营企业、塑造品牌、生产产品乃至终端消费时所贯穿始终的一种信仰”--王再武 无论是熟知白酒行业的业内人士,还是大众消费者,白酒品牌背后的故事对于我们来说,都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事实也正是如此,一个优秀的白酒品牌往往需要悠久的历史来对其进行沉淀:也需要独特的个性来彰显其魅力:更需要过硬的品质来保障其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发掘好白酒喝出健康来和满足中国人“好面子”并存这一白酒行业内涵基础上,提出了白酒行业发展趋势必将是向着优势产区、优势品牌集中,并以白酒产业集群的园区化同小而美的白酒酒庄并存。  相似文献   

18.
寻找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是白酒品牌建设的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廷栋 《酿酒》2008,35(2):3-5
中国传统白酒怎样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如何发掘白酒品牌的现代生活内涵、文化内涵,拓展白酒的市场新空间。适应白酒消费的新方式,以及积极顺应白酒的品位新诉求。洋河蓝色经典很好的诠释了一个白酒高端品牌的诞生和发展。这篇文章是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廷栋先生在“2007酒与社会·品牌建设高峰论坛”上的发言。他从白酒的历史、经济、品质、文化、等方面全面分析了白酒的品牌建设。提出许多关于白酒品牌建设的新观点。这是一篇关于白酒品牌建设的佳作,值得学习和借鉴。因此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特别向全行业推荐这篇文章。希望更多的人参与中国白酒品牌建设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王惜 《新食品》2014,(2):53-53
一直在想,这一期导读究竟该如何去诠释目前白酒行业的乱象。  相似文献   

20.
廖琼 《新食品》2009,(6):116-117
2008年,对于中国白酒行业而言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延续2007年高速增长的势头,2008年上半年随着产品提价和结构性调整,白酒行业一时高歌猛进,风光无限。然而,2008年下半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凸显,中国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白酒行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白酒行业呈现出过山车的发展曲线,白酒行业的冬天似乎提前走来。最为明显的现象是2008年的中秋国庆双节,众多白酒企业的销售额并非如预计那样延续良性增长势头,而是出现了增长缓慢,甚至是销售额下滑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