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对N2保护下的PET固相聚合反应进行研究,在低于粘结点温度下预聚合之后再实施高温聚合,可消除切片粘结,提高反应速率及产品质量,建立了化学反应和扩散过程共同控制下的动力学模型,其计算结果表明从粒子中心到表面,固相聚合表现反应速率和分子量随副产物小分子(乙二醇和水)的浓度减小而增大,并且描述了反应温度、载气中小分子含量和预聚体切片粒径对反应的影响,为优化工艺操作,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热稳定性和参数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反应系统出现参数敏感的理论依据和各主要操作参数对反应系统热稳定性和参数敏感性的影响 ,及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热稳定性和参数敏感性的研究的近期进展 ,为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乙炔氢氯化反应动力学以及工业装置实际运行状况的分析,建立固定床反应器拟均相二维有效扩散数学模型.结合中试经验数据,采用Crank-Nicholson方法求解方程并对工业固定床反应器进行模拟计算.模拟结果显示,计算所得固定床内温度和转化率分布与工业数据相符.利用模型计算结果分析发现,当催化剂活性水平较低时,乙炔空速和催化剂活性对反应结果有较大影响,将两者进行关联,可以建立不同催化剂活性水平下的最佳乙炔空速计算公式.通过对工业条件下不同管壁温度和不同反应管尺寸的模拟分析,可知现在工业上设置的管壁温度98 ℃和反应管尺寸51 mm×3.5 mm都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固定床拟均相二维模型隐式差分求解方法,并给出了用计算机求解的计算程序,可求反应床层轴,径向温度,浓度分布,出口处平均转化率或反应器体积。  相似文献   

5.
根据有关文献和固定床F-T合成反应器的特点,建立了固定床F-T合成反应器的两维两相模型,选择了适宜的数值计算方法。考察了操作条件(反应动力学的指前因子、Peclet准数、管壁温度与反应物进口温度和流量)对固定床F-T合成反应器动态行为的影响;研究了反应器进口操作条件(进口温度、流速及冷却介质温度)突变后反应器的动态响应行为。模拟结果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逆响应现象(Wrong-WayBehavior)。  相似文献   

6.
利用拟均相二维模型对反应热效应较大的氯乙烯固定床反应器进行了模拟计算,考察了不同管径时其径向温差变化;不同稀释比时其轴向温度和径向温差随管长的变化;入口温度对热点温度的影响等。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氯乙烯固定床反应器的最优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7.
依据甲缩醛氧化制甲醛的宏观动力学模型和固定床拟均相二维模型,采用正交配置法模拟固定床单管反应器,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基本一致,表明该反应器数学模型具有一可靠性和实用性,用此模型进一步考察了主要操作条件,催化剂稀释比和床层稀释长度对甲醛收率和热点温度的影响,为该过程的工业放大和反应器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实际运行的醋酸乙烯(VAC)固定床反应器为基础,分析了物料在反应器的流动特性,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求解,得到了床层温度、反应选择率和 VAC产量等参数在反应器内沿物料流动方向上的分布。计算结果和实际数据的拟合较好,为VAC反应器的优化操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对乙炔法合成氯乙烯固定床反应器进行计算机模拟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工业反应器的操作状况,指出了影响反应器操作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改进反应器结构及调整工艺流程不仅能改善反应器的操作性能,而且还能提高反应器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拟均相二维模型计算了固定床反应器的温度和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床层空隙率和速度分布对床层的径向温度分布和浓度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全新的锅炉给水除氧方法——三维电极固定床电化学反应器除氧系统。当富氧水流经过反应器的阴极,游离态的氧在阴极区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的产物OH^-与阳极扩散过阳离子交换膜的H^ 发生中和反应,产物为H2O。在阳极区,采用不溶性阳极材料——钛(Ti),使OH^-被氧化,并以氧气的形式释放到空气中去,实现除氧。该系统简便易行,绿色环保,可以将水的含氧量由8mg/L降至0.1mg/L。  相似文献   

12.
复合型三维电极固定床电化学反应器电势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型固定床电化学反应器是在三维电极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一种新型电化学反应器;它采用电子导电粒子(金属颗粒)与离子导电粒子(离子交换树脂颗粒)混合填充,改善床体的导电性能,尤其是离子导电性能.提高了反应器电位分布的均匀性,抑制副反应发生,降低能耗、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13.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从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出发,引入孔隙率和阻力系数,建立径向固定床反应器内流体流动的数学模型.在计算流体力学商业软件FLUENT6.1上,对4种流动类型径向流固定床反应器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固定床反应器内详细的速度和压力分布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在径向流固定床反应器中,在床层阻力作用下,大部分气体沿径向方向流过床层,在床层中部速度分布比较均匀.4种流动类型反应器中,离心流动优于向心流动,离心Π型优于离心Z型;向心Z型反应器内流体流动的轴向分布最不均匀,其次为向心Π型、离心Z型和离心Π型,离心Π型反应器中流体流动分布最均匀.  相似文献   

14.
轴向流固定床反应器内渗流方程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轴向流固定床反应器内部固定床层中流体的流动特性,建立了渗流模型与渗流基本方程,并对渗透阻力及其他作用力进行了力学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5.
对高参数的灵敏性固定床反应器的径向温度分和了简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进行强放热反庆的工业固定床反庆器的参数灵敏性及失控行为。通过对径向温度分布作简化处理后所预测的参数灵敏性及失控行为与用二维固定床模型预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径向温度分间化处理预测的结果与用二维模型预测的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6.
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小型反应器内装填的整体式V2O5-WO3-MoO3/TiO2催化剂上进行的NH3选择性还原NO的反应,建立了小型反应器内温度分布模型、浓度分布模型、催化剂用量的计算模型以及催化剂内部NO浓度的分布模型.应用所建模型,对反应器内的温度、浓度以及催化剂内的浓度分布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进口温度下,反应器内温度沿反应器高度方向升高约30~50 K;催化剂厚度存在最佳值,该最佳值应综合考虑NO转化率和催化剂磨损等条件而定.试验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得到的理论值和试验数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含氮合成气制取二甲醚的管壳式反应器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双功能混合催化剂上含氮合成气直接制二甲醚的宏观动力学方程,对年产10万t二甲醚的管壳式固定床反应器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显示管壳式固定床反应器可以在保持CO较高转化率及较高二甲醚选择性的条件下,降低反应器的热点温度,为管壳式固定床反应器应用于大规模的二甲醚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依据。从模拟结果显示,反应器管径Ф38×2mm,管长5.8m,反应压力5MPa,冷却水温240℃,原料气进口温度220℃较适宜。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全新的锅炉给水除氧方法——三维电极固定床电化学反应器除氧系统.当富氧水流经过反应器的阴极,游离态的氧在阴极区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的产物 OH~-与阳极扩散过阳离子交换膜的 H~+发生中和反应,产物为 H_2O.在阳极区,采用不溶性阳极材料——钛(Ti),使 OH~-被氧化,并以氧气的形式释放到空气中去,实现除氧.该系统简便易行,绿色环保,可以将水的含氧量由8 mg/L 降至0.1 mg/L.  相似文献   

19.
等温光催化反应器模拟与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中心有限差分法分别对处于光反应控制区、过渡区和传质控制区的等温光催化反应器内的浓度分布与光强分布进行了模拟,以寻求影响等温光催化反应器设计的重要参数,对指导反应器的放大和操作条件的优化有重要意义。计算结果表明:对处于光反应控制区的体系,提高光强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增大光催化剂浓度以及选用吸光系数较小的溶剂有利于提高关键反应物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非理想流动对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内流体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建立了具有死区和短路的流体流动的双区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