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徐戎  张晓忠  吴晓 《红外技术》2021,43(3):266-271
为满足多波段兼容伪装的需求,采用多种材料合理匹配与多功能层组合结构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可实现可见光、红外和雷达多波段兼容的新型复合植被伪装材料。用雷达波屏蔽效能和反射率测试实验对伪装材料的吸波性能进行了测试,用成像法对伪装材料的可见光和热红外伪装性能进行了试验检测。结果表明,研制的伪装材料有良好的雷达波衰减性能,大于5 dB的吸收频宽高达3.9 GHz。植被伪装材料面层纹理、颜色、亮度、热图与背景较为接近,隔热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和红外伪装效果。  相似文献   

2.
可见光/热红外伪装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高科技作战中单兵行动的隐蔽性问题,结合人体红外辐射特征,制备了一种新型可见光/热红外兼容伪装复合材料,同时对材料的伪装效果、热发射率、热辐射性能、隔热性能以及表面形貌等进行了初步测试,结果表明:材料的有关性能均符合可见光与热红外伪装的要求,可用做单兵伪装织物面料,同时对多波段兼容伪装复合材料的研究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应对现代雷达对人防目标的侦察威胁,提高伪装防护能力,以人防工程口部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模拟仿真与缩比模型实测的方法对口部目标雷达回波特性对比分析.通过获取来自不同威胁方向及不同施工状态下目标的回波热图,结合目标发现概率,研究明确了在回波对比度与方向性两方面存在暴露征候.在此基础上提出伪装思路,即采用随机起伏仿形薄壳与吸波涂层相结合的工程应用方法.经测试验证,该方法在改善回波特性上效果明显,在降低回波对比度的同时也使得各方向回波更为均匀,对雷达波多角度入射威胁起到良好伪装效果,为伪装设计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采用炭包EPS颗粒作为吸波材料填充迷彩伪装布,通过将迷彩布分格填充的方式研究颗粒分布状态对伪装布在1.7~18 GHz频段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频段内各试样吸波效果较差,而在X波段反射损耗可达到-8 dB,吸波性能有所提高;Ku波段反射损耗达-17^-9 dB,吸波性能大幅提高。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入射电磁波与底面反射电磁波发生干涉、增强吸波小球吸收电磁波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红外隐身涂层的制备及其与雷达吸波涂料的兼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双层涂覆的方法制备了雷达.红外隐身兼容涂层,研究了红外隐身涂层的填料种类、含量以及涂层厚度对雷达隐身涂层吸波性能的影响,通过优化条件得到对雷达吸波性能影响最小的红外隐身涂层.实验结果表明,用双层涂覆的方法,以特殊形态片状微米级铝粉作为顶层红外隐身涂层的填料,填充量为40%,且涂层厚度达到20μm时,涂层的红外发射率可达0.15左右,其对底层雷达吸波层吸波性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三种多功能伪装材料,能在可见光、热红外、微波、毫米波同时起隐身和伪装作用的多层面料及涂料。 1.宽带能量吸收毯:是一种柔软的象毯样的材料,能吸收雷达波,压制热和声能,将其覆盖在被保护的军用车辆或设备上可减少可见光、声、热及雷达信号特  相似文献   

7.
新型热红外伪装体系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李晓霞  张胜虎  凌永顺  路远 《红外技术》2002,24(1):42-45,49
针对热红外成像侦察技术对军事目标形成的严重威胁,介绍了三种新机理型热红外伪装体系:1)三色涂料体系,三色涂料以一定形式叠加在军事目标上,利用涂层和孔洞的明暗实现目标与背景在红外及可见光区的融合。2)相变材料体系,将相变材料以微胶囊的形式分散在基体中,利用其发生相变时伴随的吸热效应,对目标产生的热量和目标温度加以控制。3)簇饰物伪装体系,选用低发射率的聚合物薄层材料做成叶簇状物附在常规伪装网上,在移动目标的周围产生空气流,从而达到散热和抑制目标红外辐射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液控可调透明吸波结构。该结构由双方环频率选择表面结构、透明介质层和导电底板构成。介质层包括上下两层液体介质填充层,通过注入不同电参数的液体介质,实现吸波结构吸收率的调控;通过注入不同颜色的液体介质,实现结构表面颜色的变化;采用液体介质循环注入方式和流速控制,可调控结构表面温度。提出的结构有望应用于光学、红外和雷达多波段融合伪装装备,同时为背景自适应伪装奠定基础。本文主要研究注入液体介质对吸波性能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改变液体介质注入模式和介质种类可以在4~18 GHz 频带内实现10 dB 以上反射率大幅动态调控,并且该吸波结构具有同时对光学和红外特性进行调控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伪装遮障是掩盖工程施工活动的有效措施,支撑骨架一般采用轻钢结构,其金属材质与外部构型,在雷达侦察下,会形成强散射暴露工程位置。本文针对伪装与结构的兼容设计,在满足结构稳定性和伪装隐蔽性的同时,通过对比同等遮障面积下不同钢柱截面的用钢量,得出优先采用方形截面柱以提高经济性的结论。同时,对大跨度遮障柱网的布局给出合理建议。随后,利用电大尺寸仿真,分类计算了多种仿形屋面结构随雷达威胁方向变化的远场RCS值,分析了多种起伏特征对结构RCS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地势的不同,对屋面设置特定方向的起伏能有效规避强散射的形成,可为防雷达伪装遮障的方案制定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织物热红外伪装性能测试评价技术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郝立才  肖红  刘卫 《红外技术》2013,(8):512-517
热红外伪装织物在人体的防红外热像侦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织物的红外辐射特性常用红外发射率进行衡量,而伪装性能常采用热成像方法进行评价。从以上两方面,介绍了红外伪装织物的现有测试评价方法,对比阐述了量热法、反射率法测试织物红外发射率的原理及特点,以及基于热成像探测能力的阈值条件和人工判读评价织物伪装性能的特点和缺陷,指明了现有热红外伪装织物测试评价方法应改进和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光电隐身性能的表征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光电隐身的内容,阐述了光学隐身、红外隐身、激光隐身性能的表征方法,包括 材料性能的表征方法和目标隐身效果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激光与红外复合隐身涂料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激光与红外复合隐身的基本原理,介绍了所研制的激光与红外复合隐身涂料的各种性能,包括激光隐身性能、红外隐身性能、可见光伪装性能以及复合隐身涂料的物理性能等。  相似文献   

13.
激光隐身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激光隐身原理提出了用相对反射比、隐身距离和隐蔽系数评价激光隐身效果的三种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点、适用范围及局限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涂层热红外迷彩隐身的条件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于8~14μm波段的热红外隐身,以4K辐射温差为标准,推导和计算了目标与背景上表面平均发射率的最大差值范围Δεts以及目标上表面相邻斑块间发射率的最小差值围 Δεt12 ,并探讨了影响Δεts和Δεt12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根据电磁散射原理设计的“多元柔性散射体”专用功能件,与传统光学伪装网综合一体,实现了光学伪装网向雷达伪装功能的扩展,使其在光学伪装功能外,同时具有在宽带雷达波段内的雷达伪装功能。使用该网能够有效降低防护目标的RCS,使雷达探测距离被缩减,达到雷达隐身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光子晶体隐身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光隐身和红外隐身的兼容是现代战场的迫切需求,但是二者对材料的要求是相互制约的,利用掺杂光子晶体的缺陷能级形成的“光谱挖孔”结构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利用薄膜光学理论中的特征矩阵法计算了设计的掺杂ZnSe的CdSe/SiO2光子晶体薄膜的反射、透射和吸收光谱,计算结果表明掺杂光子晶体能够很好的满足热红外与1.06μm或10.6μm激光隐身兼容的要求。指出掺杂光子晶体的缺陷能级是由高透射引起的低反射,并不满足激光隐身的实际要求,解决方法是在光子晶体薄膜的基底中引入吸收材料,从而把缺陷能级透过的激光吸收掉。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有源伪装方法应用较少的问题,提出了利用人工光照实施伪装,丰富了动态变形伪装方法.首先介绍了伪装的相关概念和发展现状,理论分析了光照伪装的可行性.然后分析了实现该方法的条件,确定目标反射率应设置在5%,选择LED灯作为伪装光源;结合迷彩伪装斑点设计原则,以模拟绿色斑点为例进行了仿真计算;初步掌握了人工光照伪装的关键性...  相似文献   

19.
人工喷雾红外遮障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卫平  解文彬  陈希庆 《红外技术》2006,28(10):606-608
通过成雾技术、雾的红外吸收和散射机理等研究,提出一种快速、经济的红外遮蔽伪装新技术,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给出了伪装评价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