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迪拜历史文化为背景,介绍了迪拜建筑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气候因素,社会和宗教因素对迪拜传统建筑风格的影响,并对迪拜当代乡土建筑设计民族文化传统进行了探索,指出设计人员应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传统文化,应用现代技术,从而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乡土建筑.  相似文献   

2.
梁雪 《建筑师》2005,(3):105-107
作为一部经典性著作.《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主要包括了下面两个思想:什么是乡土建筑中的价值和特质?建筑风格多样性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通过对乡土建筑的重新认识与评价.作者试图扩展建筑学的研究领域,并补充西方建筑史的不足。本文在解读原书的同时.也阐明了本书对其他学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反思广西地域特色及地域建筑的表现,结合广西建筑设计实践的案例分析,论述几种彰显“现代建筑地域性,乡土建筑时代性”的创作手法,从而促进现代地域建筑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地域文化和乡土建筑都对当前人们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针对地域文化和乡土建筑之间的融合性和共通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实际的柿子村为例进行说明能够有效促进新时期环境下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本文主要是从地域文化的相关情况和乡土建筑的相关情况入手,针对柿子村的地域文化和乡土建筑,对地域文化和乡土建筑的融合进行全面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5.
开放的东南亚地域主义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海英 《中外建筑》2003,(6):52-53,66
本文探讨在一个具有多元文化背景之下的东南亚,如何建构开放的地域主义。东南亚乡土建筑的现代化和现代建筑的地域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回顾地域性建筑创作历程和本刊工作。论述地域性建筑创作源泉是乡土建筑.途径是“现代建筑地区化。乡土建筑现代化”.创作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创作方法分5类:复原;摹仿;提炼符号、变形重构:形式抽象、融合创新;基因转换、全新创造。  相似文献   

7.
传统乡土建筑的当代价值与设计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西式的现代建筑风格已经成为当今的建筑主流。中国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正逐步被边缘化,而中国乡土建筑所遵循的风水观念却很符合当今"生态环保、节省能源"的生态建筑学思潮。如何学习和借鉴中国乡土建筑环境观的精髓,完成一种立足干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具本土文化特征的建筑形式向当代建筑功能的转型,是设计师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薛婧  段威 《建筑创作》2020,(1):91-97
碉楼起源于明清时期,在5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受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碉楼承载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呈现出多样的建筑风格。开平碉楼产生与发展的时期特殊,深受多元的地域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防御性的基础上又呈现出独特的景观价值,是中国乡土建筑与西方建筑风格的融揉。碉楼作为聚落的一部分与山水林田和谐交融,是防御危机与守望风景的载体。本文试从聚落空间、建筑样式、景观风貌三个层面出发,分析开平碉楼的发展过程,总结出开平碉楼聚落的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地域性建筑是以地域主义思想为理论原则来进行创作设计的建筑。狭义的地域主义也称为乡土地域主义,一个地区中的乡土建筑是当地居民长期创造的结果,在设计中我们往往通过一个地区的乡土建筑和地域性元素来寻找创作灵感和依据。建筑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对广西地域性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地域性特色的应用研究有助于提高建筑设计的地域性特色,增强居住者对所在地域的归属感及认同感,提升整体文化底蕴和地域形象。  相似文献   

10.
以八闽地域传统乡土建筑为研究客体,基于传统乡土建筑保护与修复对原真营造技艺的指导需求,探讨了该地域传统建筑形制和营造技艺的研究成果,为乡土建筑遗产的保护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建筑创新与地域文化--谈黄龙风景区的规划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龙风景区的规划设计中,力图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掘地域建筑文化的现代内涵,以现代的手法加以表达,创造地域风格的现代建筑,探讨"乡土建筑现代化"的道路.文章从规划、空间、气候、形式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以赣闽地域传统乡土建筑和传统大木工匠为研究对象,对课题的研究动态进行了梳理,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传统乡土建筑营造技艺的主体——传统乡土建筑和传统大木工匠为研究出发点,应用类型学和人类学等方法,尝试对该地域传统乡土建筑的营造技艺进行解析,并将其与《营造法式》、《鲁般营造正式》和《营造法原》等文献作比较分析,寻找其中的历史渊源,加深对赣闽地域传统乡土建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对批判的地域主义和地域性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宾 《山西建筑》2008,34(8):53-54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批判地域主义及乡土建筑理论的阅读研究,总结了批判的地域主义及乡土建筑各自的特点,并对如何批判地面对世界文化和地域文化提出了相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分析当下乡土建筑保护更新中的地域文脉丢失危机,通过文献综述进行湖南传统地域文脉的构成分析和传承价值,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以原址保护、易地迁移、改造修复阐述乡土建筑的保护策略,从解构与重构、抽象与隐喻、适应与协调的角度表达乡土建筑的更新模式,意图在于引起对传统地域文脉传承的重视,为当代乡土建筑保护与更新寻求新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百浩  杨洁 《华中建筑》2007,25(1):176-179
乡土建筑所涉及到的地域环境既包括该地域的自然环境,又包括它四周的人工环境,尤其在人工环境中,文化是它生存的土壤,文化与历史的信息积淀使建筑的内在精神和外在风格得以延续.该文通过分析湖北乡土建筑的功能、形式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证明能够体现乡土建筑本质的应是它的内涵,是一种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6.
王亮 《城市建筑》2011,(10):17-18
一、吉林乡土建筑的基本状况 几百年来.吉林省境内居住着汉、满、朝、蒙、回等少数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传统民居特色鲜明。吉林省地处东北中部,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欠发达省份。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民族建筑风格逐渐淡化,形成了地域差异大于民族差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探索乡土建筑与时代发展的结合点,探索传统和现代思维,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自然环境与建筑的融合,传统审美和现代审美的结合方法,以及尝试把地域传统文化融合到现代建筑文化之中的设计途径。  相似文献   

18.
周娟  余辉 《山西建筑》2011,37(13):9-10
通过分析黔北地区地域文化背景,解读了黔北乡土民居的特色,结合当地新农村建设现状,探讨了乡土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并挖掘传统民居资源进行现代诠释,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反思目前现代中式建筑风格的缘起,认为现代中式建筑应是特定地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下的传统建筑风格的抽象和创新,并以西溪里项目的创作和实践为例,介绍了现代墙门建筑的创作理念、营造手法、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20.
地域性的营造体系是技术史领域乡土建筑研究的核心问题,建筑结构、材料、技术工艺的地域性差异造成了不同地域乡土建筑的差异。本文是针对乡土建筑营造体系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展开讨论,旨在探讨乡土建筑理论建构的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