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对老幼友好型社区户外活动空间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将老人与儿童活动空间结合设置的老幼友好模式。通过对天津大学家属区内的两个社区户外活动空间进行实地调研,将户外活动空间中老人及儿童的日常需求进行对比研究。运用行为观察、行为注记等方法对两个户外活动空间中老人及儿童的行为进行分析,试图从社区户外活动空间边界区域、户外活动空间中部区域、活动空间内部设施及其布局等方面提出老幼友好型社区户外活动空间模式。  相似文献   

2.
社区公园是老年人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研究社区公园空间与老年人户外活动行为的关系,对于满足老年人活动需求、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京市郑和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实地测绘的基础上,定义公园空间的类型,并分析各类空间的构成特征。选取公园中5个样本空间进行观测,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分析老年人公园活动的行为特征。针对占公园活动人数绝大多数的8种活动,运用数据分析和Arc GIS技术对行为与空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合访谈和Nvivo质性分析发现,空间的尺度、围合性与开敞性、是否受干扰、景观质量、庇护性是老年人活动空间选择的主要动因;座椅、遮阴要素、大面积铺装、照明设施、置物设施等则是老年人需要的空间要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典型漂族老人聚集城市——上海市的社区公园环境特征、漂族老人户外健康行为活动进行调查,从漂族老人健康行为特征出发,揭示出生理健康行为活动、心理健康行为活动、社交健康行为活动3种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类型。基于漂族老人在户外活动过程中的环境需求,提出活动空间整体协调性、活动设施完善性、活动空间可达性、活动空间安全性、活动空间舒适性和活动空间景观美观性6种影响户外活动的社区公园环境特征。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量化统计方法,分析检验6种环境特征对漂族老人3种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类型的空间影响程度。其中6种环境特征包含24种环境因子,3种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类型包含9种活动因子。结果表明:漂族老人的生理健康行为活动和心理健康行为活动受活动空间舒适性影响最大,社交健康行为活动受活动空间可达性和活动空间安全性影响最大。通过定量分析影响社区公园漂族老人户外健康行为活动的空间环境特征,为社区公园绿地空间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植物景观设计儿童是居住区中最为活跃的人群,户外活动在儿童日常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当前居住区逐步重视对小区的绿化和游憩设施的完善,而对儿童活动区的植物设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配以常规的乔灌木。本文结合儿童行为心理学与其对户外活动空间的需求,对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植物设计原则进行初步的探索,以期为创造良好的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环境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文 《山西建筑》2012,(30):17-18
以城市儿童户外活动及活动空间的现状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影响儿童户外活动的因素,并将儿童心理、行为的理论研究及儿童偏好需求的实践研究相结合,总结了现代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营造策略,从而更有效的保障及真正尊重儿童的游戏权利。  相似文献   

6.
易芬 《建筑与文化》2016,(6):151-153
本文采用心理地图法和行为追迹法结合观察与访谈,以居住区内的适龄儿童为调查对象,对南京市奥体新城青桐园居住区内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在儿童户外体力活动方面的可供性现状和儿童理想的游戏环境的可供性进行调查,研究得出居住区内的户外活动空间的可供性结构,对住区中儿童活动的公共空间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儿童友好视角,通过对邯郸市住区的实地调研及问卷调查获取儿童的户外活动特征,随后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住区户外环境与儿童户外活动之间的影响关系,同时对工作日与休息日间的活动差异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人口学变量中,儿童与家长年龄对户外活动时长存在显著影响。建成环境品质、趣味性、可达性、安全性、邻里氛围、空间干扰度是可能影响儿童活动的主要因素,其中可达性、邻里氛围、空间干扰度的影响较大。最后,根据以上结论提出基于儿童友好的住区户外空间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中心区公园儿童游憩的代际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园是城市儿童接触自然最主要的户外活动空间之一,社会变迁背景下儿童群体的公园游憩特征呈明显的代际差异。采用访谈结合问卷回忆的方式,分析上海中心区三代样本人群儿童时期的游园特征。研究发现三代人群童年时期公园的出游意愿、游憩特征和游憩偏好等都存在明显的代际变化,并从儿童游憩空间的供需结构演化背景阐释城市公园儿童游憩代际演变的深层原因,对当前公园中儿童人群场地的更新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城市儿童户外活动不足、肥胖等健康问题突出的现状,以城市规划促进儿童户外活动为立足点,通过儿童家长的视角,采用问卷调查与GIS分析的方法对上海市建成环境进行评价。发现影响儿童户外活动的建成环境可归纳为户外活动设施、活动路径、活动场地、活动环境、安全与美观5大类,同时,上海市儿童活动设施的可达性差、活动场地附近交通速度快、交通量大,活动场地缺乏活力。各建成环境评价的市域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郊区各新城和集镇是建成环境差异发生的主要区域,同时黄浦江沿线部分地段存在较大交通安全隐患,局部高架环线和立交导致家长对交通量和速度的评价较差。  相似文献   

10.
儿童友好城市/社区的建设,是当前中国城市更新和社区营造中的重要部分。文章将沈阳部分社区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提升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友好度进行探讨,以提高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各年龄段友好度、空间安全性和趣味性为目标,结合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提出设计策略,以期营造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户外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文化消费场景已经嵌入居民日常生活,在 “公园城市”建设的背景下,文化消费空间与城市公园的关系 值得关注。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以成都主城为例,分析文化消 费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探索各类城市公园在文化消费空间集 聚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商业、交通和公园等因素会对其空间 集聚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城市公园是其空间集聚的重要因 素,不同类型公园的影响程度存在空间分异。在城市北部,处 于城市更新中的社区公园呈现出对文化消费空间的不稳定影 响;在城市南部,新建的综合公园更能吸引文化消费空间。结 果所揭示的文化消费空间与城市公园之间的共生关系是城市建 设趋向多元的表现,反映了人们的文化休闲活动对城市绿地景 观的空间倾向性,对公园城市的规划建设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国标编制相关的城市公园绿地主要规划 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园绿地是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生态基础设施。在参与国家《城市绿地规划标准》的编制过程中,通过对159个中国城市(含港澳台地区)主要公园类型发展现状的大样本数据分析,提炼相关的城市公园建设主要规划指标,包括公园绿地的面积规模、绿地率和功能分区。研究表明:我国城市综合公园的建设规模多为10~50hm^2,社区公园多为0.1~5hm^2;综合公园的绿地率平均值为75%左右,社区公园绿地率平均值为65%左右。综合公园需具备儿童游戏、休闲游憩、运动康体和文化科普4项基本功能,兼容园务管理、演艺娱乐与商业服务等配套功能。社区公园需具备儿童游戏和休闲游憩2项基本功能,兼容运动康体和文化科普等辅助功能。合理地确定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指标,有利于我国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与实践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3.
周扬  关经纯  钱才云 《中国园林》2022,38(7):115-120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已被正式纳入中国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系统化认知儿童日常户外行为需求及其与社区建成环境之间的矛盾对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具有紧迫要义。基于儿童视角,以日常生活圈尺度的社区户外空间为研究对象,调研儿童日常户外行为特征、户外空间需求和满意度,从场地空间、土地利用、道路系统和边界空间4个层面采集社区建成环境各要素属性,经数据分析,明确影响儿童户外行为及满意度建成环境的关键指标,包括儿童适宜活动空间面积、周边建筑密度、步行道路连接度和边界空间出入口密度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提升社区户外空间儿童友好度的指标建议值及策略。  相似文献   

14.
社区公园是就近服务城市居民日常游憩的公园绿地。随着中国城市快速步入老龄化,居民的日常游憩需求日趋增长,但针对性的社区公园游憩服务体系尚未构建。选取城市化、老龄化程度均较高的上海为案例城市,通过对其社区性使用的公园的取样调研,剖析上海社区性使用的公园内活动空间构成和游憩设施配置的现状问题、以及不同年龄层次使用人群对公园内活动空间和游憩设施的需求与偏好,以指导老龄化街道社区公园游憩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园是主要的室外公共空间,其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时空分布与居民健康密切相关。在秋季晴朗微风天气,在郑州人民公园5类园林空间(露天广场、草坪、半室内空间、林下空间、滨水空间),监测不同空间中颗粒物(PM_1、PM_(2.5)、PM_(10))浓度和环境因子(风速、温度、湿度、天空可视因子、叶面积指数),探究城市公园中不同空间颗粒物浓度时空分布差异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草坪在8:00—14:00与其他空间PM_1、PM_(2.5)浓度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空间颗粒物浓度日均变化趋势相同,部分时段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峰谷均在14:00—16:00,因而在颗粒物浓度较低的14:00—16:00更合适户外活动;相同空间3种颗粒物浓度均与空气温度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空间内下垫面类型、人群的活动方式、周边植物群落结构等对颗粒物浓度均有影响。研究结果为公共健康视角下公园规划设计及居民对公园的使用提供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霞   《中国园林》2020,36(3):86
近年来,儿童游戏场地规划设计和建设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精心设计的游戏场地更能促进儿童生理及心理的健康成长。聚焦儿童游戏空间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主要介绍英国研究者Woolley创建的儿童游戏空间游戏价值评测工具的构成和应用方法,总结游戏价值与游戏空间设计的关联。采用该评估工具对中国成都市主城区10个儿童游戏空间进行评测、分析与总结。最后,基于中国儿童游戏场地现状进行反思并提出规划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7.
周波  曹雯畅  冯田 《中国园林》2024,40(5):49-55
成都人民公园是中国重要的近现代城市公园遗产之 一,是见证城市发展与公共需求变化的重要城市历史公园,具 有不可忽视的城市历史景观遗产价值。采用历史层积分析对成 都人民公园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将其空间历史变迁分为普通游 园初创、传统公园转型、现代公园建设、现代公园完善和公园 城市营造5个时期,整理各时期形态与功能变迁,探寻其变迁 的内在动力。将公园的层积关系分为反复、重建、共存和成长 4种主要模式,探索公园建设的层积变化:基于自然条件,综 合历史事件、治园观念、文化活动和人群变化等因素,公园空 间形态由封闭、单一和无序转向开放、多元和有序,承担职能 从功能杂乱的小游园转化为集休闲、文化、健身和爱国教育为 一体的综合性园林。分析成都人民公园空间的历史变迁动因与 机制,能够为中国近现代城市公园遗产保护与发展补充实证, 为当代城市公园文脉与底蕴的探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居民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需求日益增长, 出现了在城市公园中开展露营活动的新现象,因此有必要探讨 城市公园如何更好地支撑露营活动的开展。从游客满意度视角 出发,通过构建城市公园露营满意度指标体系,基于在广州部 分城市公园获取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IPA-Kano模型对城市 公园承载露营活动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基本型要素 包括从公园入口到露营点的方便程度、随身财物的安全、消防 安全、疫情防控措施、露营区域的空间充足程度、露营区域的 私密性/嘈杂程度、露营区域的树荫、开放区域大小和草坪的 保养维护水平,是最需要改善的要素;关键性绩效型要素包括 停车方便程度和蛇虫叮咬,是第二优先级的待改善要素;不同 要素的露营满意度在不同类型公园间存在差异。旨在提高城市 公园满足居民露营需求的能力,以期为城市公园绿地的开放共 享方式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