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莱卡全站仪和GPS相结合的方法,对采空区地表进行水平位移监测,并采用三角高程法监测空区地表垂直位移,从而获得空区地表水平位移值及下沉累积值等。在此基础上,借助SURFER软件对采空区地表变形数据进行三维处理,绘制出地表沉降三维表面图、地表沉降三维切片图、地表监测点布置张贴图。直观形象地反映了地表变化形态、变形范围、沉降大小、变形趋势等,并基于地表移动破坏形式、地表水平位移值及下沉累积值,给出具体分析结果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全站仪同时监测公路施工阶段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软土地区进行公路施工,一般要进行施工变形监测。通过变形监测,掌握变形量、变形速率和变形趋势,调节施工进度,保证施工安全。根据公路施工及其监测特点,对采用全站仪进行施工监测的精度进行分析,并进行了实际应用。可以认为:在一定允许位移内,采用高精度全站仪同时进行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其精度能够满足监测要求,且能降低监测难度和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3.
《煤矿安全》2016,(8):139-142
针对煤矿上覆采空区集中煤柱应力集中诱发下部工作面切顶造成支架压死这一科学问题,优化提出了井下钻孔爆破上覆采空区集中煤柱的治理方法,构建了集微震监测、岩层内部位移监测、地表裂缝与沉陷监测、矿压监测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爆破治理效果评价方法。结果表明:与注浆治理法、缩短工作面法、地面钻孔爆破治理法相比,井下钻孔爆破治理法在技术经济比较中具有明显优势;煤矿上覆采空区爆破治理后微震事件数量(42个)和能量(1.21×106J)有显著增加、覆岩出现较为均匀的下沉、地表裂隙持续向前新增、来压步距正常,解除了过集中煤柱所造成的切顶压架风险,爆破治理保障了煤矿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工程下伏采空区是一种特殊的岩土工程问题,它给采空区上部工程建设带来了特殊的困难与要求,本文结合南水北调工程的特点和其所通过的焦作煤矿开采的基本情况,提出了采空区的稳定性评价方法,分析了上部渠体荷载对采空区的影响,得出了渠体对地基的最大扰动载荷深度;应用ANSYS软件对冯营矿采空区进行了二维弹塑性有限元模拟,根据稳定性评价标准,结合实际判断采空区在渠体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得出渠体对采空区的影响造成的移动变形未超过工程建设所要求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结合崔庙煤矿实际情况论述了矿区地表位移GPS监测网的构建及观测方法,并介绍了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认为GPS定位在崔庙矿矿区观测地表位移、变形、沉降过程中是可行、有效的,该地表位移GPS监测网的建立,为崔庙煤矿在下一步建立矿区GPS地表观测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南水北调工程所通过的焦作煤矿开采区基本情况.根据采空区地表移动与变形的特征,本文重点分析了地表下沉、倾斜变形、水平变形与曲率对渠体的不良影响,提出了采空区渠体稳定性验算的计算方法及其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工程所通过的焦作煤矿开采区 ,由于地下采空引起地表强烈变形 ,将会造成渠体下沉、倾斜、开裂等不良现象。该文详细阐述了工程地质勘察 ,采空区引起地表变形的机理 ,变形规律及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和设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广西某矿特大采空区稳定性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颂文 《采矿技术》2009,9(2):22-23,44
介绍了岩体声发射技术及应力、位移观测在广西某矿山特大采空区稳定性监测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岩体失稳前后声发射信号的一些变化,对矿山采空区稳定性监测预报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的处理某金矿采场与采空区之间的关系,利用多点位移计和声发射技术监测采场位移变化规律。通过分析监测结果,预测了金矿井下开采地压及位移沉降规律,及时、安全、有效地进行采空区处理及空区内二步骤矿体的回收,对金矿采场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工程所通过的停作煤矿开采区,由于地下采空引起地表强烈变形,将会造成渠体下沉,倾斜、开裂等不良现象,该文详细阐述了工程地质勘察,采空区引起地表变形的机理,变形规律及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和设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